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寻求影响木洞杨梅贮藏性能的因素,将贮藏保鲜工作延伸到采前.在采前一周,用0.10%、0.25%、0.50%CaCl2溶液对木洞杨梅进行采前喷钙处理,探讨采前喷钙对木洞杨梅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对提高果实品质有明显效应;钙处理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的腐烂率和损失率,减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变化,抑制了果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抑制了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的降低,从而延缓果实成熟衰老进程,提高了木洞杨梅果实的耐贮藏性.且3种喷钙浓度处理中以0.25%CaCl2溶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对草莓采后贮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以提高草莓贮藏性能,减少采后损失.[方法]采用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对草莓采摘前3d进行喷施处理,测定不同浓度酵母菌菌悬液对草莓常温贮藏[25℃、相对湿度(RH)90%~95%]病害的抑制效果以及最佳浓度酵母菌悬液对果实冷藏[(2±1)℃、RH 90%~ 95%]性能的影响.[结果]常温贮藏结果显示: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显著降低果实腐烂指数(P<0.05),提高商品率,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外观品质.1×106 CFU·mL-1复合酵母菌和1×108 CFU·mL-1单一酵母菌组果实商品率较高,可作为最佳冷藏试验浓度.冷藏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喷施拮抗菌能抑制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减轻果实的腐烂,且腐烂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复合菌处理组商品率高达85%,显著高于单一处理组(P<0.05).但采前喷施拮抗菌对草莓色泽、可溶性固形物(TSS)和pH值没有显著影响.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且低浓度复合菌处理组果实冷藏效果好于高浓度单一酵母菌处理组.[结论]采用低浓度1×106 CFU·mL-1的复合菌菌悬液采前喷施,较其他处理能更有效提高草莓果实抗性,延长贮藏寿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提高草莓采后贮藏性能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安全保鲜剂过氧乙酸(PAA)结合氯化钙处理对枇杷贮藏效果,为解决枇杷果实采后腐烂和品质劣变问题提供实践技术。[方法]以青种品种枇杷果实为材料,采用0.2%、0.4%、0.8%PAA分别结合0.8%CaCl2浸泡枇杷果实4min,对照处理为0.8%CaCl2和清水处理,晾干并经0.02 mm PE袋包装后在非冷害低温(7±1)℃下贮藏,每隔3天随机抽样测定一次枇杷果实贮藏品质相关指标,分析变化情况。[结果]与2个对照处理、0.2%PAA和0.8%PAA结合钙处理相比,0.4%PAA+0.8%CaCl2复合处理能显著抑制枇杷果实贮藏期间腐烂指数、失重率、硬度和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有效阻延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出汁率的降低,并使果实呼吸强度维持在较低水平,贮藏25d时果实外观与风味品质良好。[结论 ]0.4%PAA复合0.8%CaCl2处理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枇杷采后防腐与品质保鲜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CaCl_2处理对火龙果低温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白肉火龙果新品种晶红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处理对低温贮藏期火龙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处理对火龙果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对降低火龙果的腐烂率有一定的作用,以2%CaCl2处理效果较好,而6%CaCl2处理可延缓果实的腐烂;2%CaCl2处理可降低火龙果果实的水分蒸腾率;火龙果果实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各处理间的营养品质变化差异不显著。3种钙浓度处理中以2%CaCl2溶液浸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1)药剂浸果法.作为草莓保鲜的化学药剂主要有:柠檬酸、维生素C、赤霉素(GA)、蔗糖脂肪酸酯、抑霉唑、山梨酸钾、乙烯吸收剂(KMnO4和CaCl2、硅藻土)、植酸、乳酸、醋酸、乙醇、SO2释放剂等.这些药剂中,除SO2释放剂是以缓慢释放SO2气体至贮藏果实的环境中达到防腐保鲜效果外,其余均以一定浓度的单一药剂或几种药剂配成复合溶液→贮前浸果→晾干果实→聚乙烯袋包果→一定温度下贮藏的方式进行.其中保鲜效果较好的组合有:①2.0%CaCl2+100mg/kg赤霉素+0.2%柠檬酸复合浸果剂浸果后于2℃左右贮放,可以较好维持果实硬度和保持果色,但贮至15 d后固形物含量明显下降、Vc损失近50%;②0.2%植酸+3 0 %乙醇或0.3%乳酸+0.04%醋酸复合液浸果于6~8℃贮藏,可在10 d内控制腐烂;③SO2缓释剂贮藏20 d可达到67.7%的好果率,但使用时必须慎重,以防对果实起漂白作用;④0.10% ~0 .15%植酸+0.05%~0.10%山梨酸+0.1%过氧乙酸复合液浸果后,于低温下贮藏15 d,可有 90%~95%的好果率.  相似文献   

6.
季也蒙毕赤酵母对采后草莓病害控制及冷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作为拮抗菌处理采后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Toyonoga'),测定不同浓度酵母菌悬液对采后草莓果实灰霉病害的抑制效果,以及菌悬液对草莓果实冷藏(2 ℃、RH 90%~95%)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季也蒙毕赤酵母能显著抑制草莓灰霉病病斑的扩展,且菌悬液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菌悬液浓度为5×109 CFU·mL-1时,病斑直径比对照小34.0%.拮抗菌悬液处理对果实呼吸强度影响很小,但可以保持果实的光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显著减小失重率,维持果实硬度,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季也蒙毕赤酵母菌悬液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莓的冷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钙处理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草莓贮藏提供理论参考,以宝交早生和宝交1号草莓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浸泡30 s后于温度为0~2℃、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用氯化钙处理可抑制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好果率、果实感官品质的下降幅度,以浓度为3%的氯化钙溶液处理草莓果实的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延边地区苹果梨树为试材,探索苹果梨树体生长期进行钙处理后对叶片钙调蛋白(CaM)含量及POD、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对苹果梨叶片的CaM含量及POD、PPO活性有明显影响。其中幼果期、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成熟期3个时期都喷施质量分数为0.5%CaCl2+20 mg/L NAA的处理对增加叶片CaM含量的效果最好,果实迅速膨大期喷施质量分数为0.5%CaCl2对降低叶片POD、PPO活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外源糖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和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草莓果实品质和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方法】以白熟期"红颜"草莓为材料,分别对其喷施100 mmol/L蔗糖、100 mmol/L葡萄糖、100 mmol/L果糖以及上述3种溶液的等体积混合液。【结果】(1)除蔗糖处理会显著增加草莓果实的单果重,外源糖处理对其单果重、果形指数和色泽均无显著影响;(2)除葡萄糖外,外源糖处理均会显著增加草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3)外源糖处理对草莓果实花青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却能明显提高果实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结论】不同外源糖处理有助于草莓果实品质与主要生物活性含量的提高,综合认为100 mmol/L蔗糖处理在提高草莓果实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丰香”草毒(Fragaria ananassaDuch cv.Fengxiang)果实采后品质及果实腐烂的影响.[方法]将供试草莓用MeJA在25℃下熏蒸处理9h并摊凉2h,最终MeJA浓度为1和100 μmol/L.处理后迅速预冷至5℃后,置于(5±1)℃下贮藏(相对湿度90%~95%).贮藏期间每隔3d取3盒(每盒30果)测定草莓的腐烂指数和备品质指标.[结果]试验表明,1 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采后草莓果实腐烂的发生,但对果实硬度、Vc可滴定酸(TA)、总糖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100μmol/L MeJA则显著促进贮藏后期草莓果实硬度及VC的损失,促进果实腐烂的发生,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1和100 mol/L MeJA均没有显著影响果实的呼吸速率.因此,1 μmol/L MeJA没有显著促进草莓果实的衰老,可维持某些果实品质;高浓度MeJA将促进草莓果实品质的下降.[结论]研究得出,1μmol/L的MeJA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贮藏保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明矿质元素含量与草莓果实成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草莓果实发育七个时期(小绿、大绿、褪绿、白果、片红、全红)的样品用HNO3-H2O2混合酸液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样品Ca、K、Fe、Mg、Mn、Na、Zn、Cu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根据草莓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多少,8种元素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K、Ca、Mg)和微量营养元素(Fe、Na、Mn、Zn、Cu),其中K含量最高,小绿期最高达到11.1mg/g DW,成熟时约为8.3mg/g DW,但K、Ca、Mg元素果实发育后期呈现整体下降趋势。Fe是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整体呈下降趋势。Na元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在草莓发育着色开始阶段迅速上升。Zn、Cu含量较少,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两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总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得的各元素回收率在98%~104%之间,精密度(RSD%)低于5%,灵敏度高,干扰少,线性范围广,检出速度快。【结论】Na元素可能与草莓果实着色启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红颜草莓不同发育时期营养品质及香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草莓果实营养品质和香气的组成,对选育营养价值高且香气浓郁的草莓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理化分析、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红颜草莓不同发育时期部分营养物质及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花青素、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VC)等含量随果实发育而增加。草莓香气物质由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等组成;成熟果实中主要香气物质有2-己烯醛(26.46%)、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5.96%)、2-橙花叔醇(13.94%)等。醛类含量随着果实发育而增加;醇类在果实未成熟时含量较少,但成熟时却急剧增加,高达31.31%。通过对主要香气成分香气值(相对含量/香味阈值)的分析,推测成熟红颜草莓果实的特征香味物质为己烯醛和呋喃酮。该研究结果可为草莓品质调控及香型草莓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营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肥处理明显促进草莓营养生长,提高草莓产量和果品质量.其中,菌肥浓度37.5kg/hm2处理的草莓产量最高,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6.74%和5.54%;菌肥处理草莓果实的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1.5%、20.0%、17.2%和30.2%,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Ca、K、Fe、P的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李莉  杨雷  郝保春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1048-1050
对达赛莱科特和447-3草莓果实发育期Ca、K、Fe、P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草莓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草莓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内4种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Fe>P;K在整个草莓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维持较高水平;Ca、P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较高,随果实发育成下降的趋势;Fe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高—低—高—低—高—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南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管理技术方法。[方法]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的品种、基质配方、栽培模式及营养液配方等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花兰第、红宝、福莓1号更适宜福建地区设施草莓无土立体栽培;基质以椰丝:菇渣:泥炭土体积比为2∶2∶1较优;营养液中Ca(NO3)2·4H2O、KNO3、(NH4)2HPO4、MgSO4·7H2O、NH4NO3的含量分别为280、303、62、246、80 mg/L时果实产量及品质最好;3种栽培模式中管道"A"形栽培种植密度大,空间利用率高,产量高,而且采摘更方便,最具有观赏性。[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南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苹果(Malus pumila)幼果钙素吸收特性与激素调控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采用田间试验并结合#+45Ca示踪及植株分析等方法研究苹果幼果钙素吸收特性及激素对其过程的调控方式。结果表明,施于叶片的钙极少向果实转移,钙应有针对性直接施至幼果上,适宜的施钙时期为幼果形成1个月内,CaCl#-2喷施的适宜浓度为0.5%。果面施钙显著增加了苹果单果重,改善了果实品质。IAA、GA和NAA均可促进果面钙运往果实内,并导致2%HOAc提取钙与5%HCl提取钙组分增加,IAA虽可促进大量的树体钙向果实转移,却会导致果实钙含量过高,品质变差;GA和NAA则不能夺取树体内的钙,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真菌病害,研究旨在探索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不同流行因子与灰霉病发生的相关性,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因子建立模型,揭示不同因子与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关系,为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种植基地选取3个代表性草莓大棚,用5点取样法采集无症花、叶、果实,结合特异性PCR和保湿培养法检测组织上灰霉菌带菌率;选取其中两个大棚数据对草莓果实发病率与花朵发病率、叶片发病率、温度、相对湿度、果实带菌率、花朵带菌率、叶片带菌率7个流行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选择与果实发病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的3个因子(果实带菌率x_5、叶片发病率x_2、温度x_3),以草莓果实发病率作因变量(y),因子x_2、x_3、x_5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别建立两个大棚中变量x_2、x_3、x_5与草莓果实发病率(y)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计算未参加建模的另一个大棚的草莓果实发病率预测值,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013—2015年研究结果表明,草莓花、叶、果实带菌率变化起伏较大,花和果实带菌率相对较高,带菌率分别为0—53.33%和0—86.00%;不同组织草莓灰霉病的发病时间不同,果实从12月上旬开始发病,花从1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叶片从1月上旬或2月上旬开始发病。草莓花和叶发病较轻,发生较为平稳,果实在3月之后发病逐渐加重,发病率可达80.07%。草莓叶片发病率、温度和果实带菌率均与果实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1)。草莓果实发病率与不同流行因子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0.55x_5+5.76(R~2=0.645,P0.01)(模型一)、y=8.18x2+9.25(R~2=0.498,P0.01)(模型二)、y=2.49x_3-13.62(R~2=0.446,P0.01)(模型三);并将果实发病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一中实际果实发病率与预测发病率拟合效果最好。【结论】在湖北省设施草莓大棚中,果实带菌率、叶片发病率、温度对草莓果实发病影响最为显著,在防治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发病组织,降低果实带菌率,预防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选择连作13年草莓田土壤,以“宁玉”为试材,研究了ZYF-1(莓园土:自主研发改良剂=2:1)、ZYF-2(莓园土:自主研发改良剂=3:1)、YYT-1(莓园土:营养土=1:1)及YYT-1(莓园土:营养土=2:1)4种不同处理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可提前草莓生长物候期。草莓定植28d时,ZYF-2处理株高、茎粗最大,显著高于CK;定植40d时,YYT-2、ZYF-2处理草莓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CK,且草莓成熟期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15.76%、17.04%;不同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影响较小,ZYF-2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糖酸比最高,较CK高3.01%、9.6%,YYT-2 处理草莓维生素C含量最大,较CK高6.1%。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法研究易迈施控释肥对草莓早熟品种隋珠、中熟品种红颜生长、果品品质及土壤中3种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易迈施控释肥处理草莓上市期提前了7~9 d;易迈施控释肥可促进草莓的根系生长,延缓根系衰老,增加叶绿素含量,隋珠和红颜草莓产量分别增加16.1%和18.3%,糖酸比分别提高6.0%和7.1%。同时,易迈施控释肥处理可根据草莓需肥规律改善土壤环境,显著提高草莓初果期、盛果期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