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秋期养蚕环境为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高温对家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关于各种理化因子对家蚕五龄叶丝转化率等的影响已有很多报导,但是在五龄中的不同时期接触高温,对叶丝转化率产生什么影响?尚未明瞭。本试验着重研究二化性家蚕五龄全  相似文献   

2.
调查原蚕人工饲育育五龄期逐日食下量及逐日消化量与蚕体重的相互关系.以其开始食下时的蚕体重,除逐日食下量和逐日消化量的值(食下指数和消化指数),是随着五龄经过几乎呈直线低下.这个倾向不管饲育密度,给桑量、饲育温度及饲料组成,虽有某程度的变动,也不管蚕体重有多少差异,甚至雌雄均可认出.无论在食下指数或消化指数与五龄经过之间,均能得到相关系数较高的回归直线式.即将五龄期食下量及消化量的变迁以单位体重来看,则初期最高,其后随成长而直线低下.并且由于依蚕体重为指标,于其后的食下量,就能进而知道适当正确的给饵量等,在实用上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配合使用提高家蚕产丝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为正  段会民 《蚕业科学》1995,21(3):178-183
在五龄前期使用MH后、五龄中期使用JHA,五龄发育经过与单独使用JHA相似,最大体重、总食下量和总消化量比对照区增加;并能促进丝腺的成熟生长,延缓后部丝腺细胞的解体,茧层量比对照区增加12.4%─21.7%,比单独使用JHA增加3%─5%;茧层生产效率和转化效率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雌雄蚕饲料效率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是雌雄异体昆虫,雌雄家蚕在诸多性状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如雄蚕茧比雌蚕茧茧丝纤度细、净度高、缫丝品位高等.本文着重调查雌雄蚕的食下量、消化率及茧层饲料效率等方面的差异.蚕一生中摄食桑叶量的80~85%是在5龄被食下的,故一般用五龄食下量代表蚕的摄食量.茧层饲料效率(又称叶丝转化效率)可表示为:茧层饲料效率=茧层量/五龄食下量×100%.  相似文献   

5.
用methoprene的250倍(5μg/ml)和500倍(2.5μg/ml)液对三、四、五龄,四、五龄及五龄的各龄初期雌蚕作体表涂布,并用硫堇作丝腺活体染色和摄食阻害剂皂角苷作添食试验证明,JHA对蚕体和丝腺的发育有延缓作用,但这种延缓作用只在五龄期有明显表现,处理区比对照区经过延长24—34小时,食下量、消化量和体重等在处理后暂时低于同时期的对照区,旋即回升并超过对照,最大体重是五龄500倍区重(4.98g/头),最后体重以五龄250倍区最大(4.513g/头)。JHA的生理效应,不像皂角苷只是起因于食下量减少,而是通过影响蚕体内分泌平衡所引起。JHA的处理能使茧重增加23—46%,茧层增加13—35%,但茧层率下降4—18%,从五龄积算食下量,消化量看处理区显著增加,而饲料效率对茧层低,对蛹体高,JHA浓度过高还出现畸形蛹和永久幼虫。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光周期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区,调查了不同光周期下的家蚕5龄经过、体质量、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蚕茧质量及饲料效率。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区相比,全光照区的家蚕5龄经过缩短,体质量增加,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饲料效率及蚕茧质量均高于对照区。与自然光照区相比,除全光照区外,其余光周期处理区的家蚕5龄经过缩短,体质量增加;家蚕在夜间(6:00PM—6:00AM)的食下量、消化量受光照条件的影响低于自然光照区;家蚕饲料效率、蚕茧质量受光周期的影响低于自然光照区,但在每日0:00起连续12 h光照之后再连续12 h黑暗处理区,家蚕的饲料效率及全茧量高于自然光照区。  相似文献   

7.
家蚕量性状及效率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按窝式设计,用同胞分析法估算家蚕5龄起蚕体重、蛹体重、茧重、茧层重和食下量、消化量等6个量性状及消化率、茧重转换率、茧层率和茧层生产效率等4个效率性状相互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量性状间存在正的表型与遗传相关;食下量、消化量与茧重转换率、茧层生产效率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与消化率为显著正相关;消化率与茧重转换率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高度负相关,与茧层生产效率的表型相关也为负相关;雌蚕的茧重、蛹重与茧层率间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茧重转换率与茧层生产效率为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茧层生产效率及茧层量的育种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小蚕期止桑、饷食时间与大蚕期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关系,发现一至三眠迟饷食12小时,一至二眠或一至三眠早止桑60%,迟饷食24小时处理区的四至五龄食下量和消化量减少,五龄指数生长期缩短,体重减轻,处理结束龄和五龄中肠组织碱性磷酸酶、五龄肠液蛋白酶、五龄后部丝腺谷丙转氨酶活力降低、而一至三眠早止桑60%,一至二眠迟饷食12小时,对上述性状无明显作用,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不受止桑、偏食时间的影响。认为起蚕期长时间饥饿会损伤中肠机能,使蚕陷于营养不良,生长机能减弱,丝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表现出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提高蚕叶丝转化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叶丝转化率是蚕生理性状的综合表现,也是养蚕生产上重要的经济指标.蚕从桑叶摄取各种营养,用来建造蚕体,维持生命和生产丝物质.1条蚕从孵化到上族约食下鲜叶20~25g(干物4.7g左右),其中85%以上在第5龄食下,蚕体丝腺的极度长大和丝物质的大量生成,也在5龄期.现行蚕品种在5龄期大致每食下鲜叶10kg,产茧1.1kg、产丝0.20~0.26kg,叶茧转化率约为11%,叶丝转化率约在2.0~2.6%.即在不同条件下,蚕食下同样量的桑叶,消化吸收转化成丝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食下毒叶法,通过调查毒死蜱对家蚕致死效应、各龄期眠(熟)蚕体重、结茧和茧质等指标的显著性差异,研究毒死蜱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0.533 mg a.i./L处理组的致死率出现显著升高,该组家蚕体重只在2龄眠期出现了显著下降,但到3龄眠、4龄眠,这种差异消失,可熟蚕期体重再次出现显著差异,结茧率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下降。毒死蜱对家蚕化蛹率、死笼率、全茧量、蛹重、茧层量和茧层率影响不大。文章通过研究农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为农药对家蚕的风险评估和制定家蚕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高效桑蚕增丝剂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常文  邓兴才 《蚕桑通报》1994,25(3):29-30,28
三龄起蚕一次性对蚕添食新型高效桑蚕增丝剂(NHS)*,可在不延长桑蚕龄期,不增加五龄桑叶消耗量、食下量的前提下,提高叶丝转化率,提高蚕茧全茧量18.16%、茧层量23.24%、茧丝长度20.42%。结果表明,NHS具有适于农村蚕业生产应用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及与有关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用6个桑品种养蚕的经济性状.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效率及其它性状桑品种间有显著的差异.食下量与茧质成绩的相关不显著,5龄经过与最大体重增加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叶丝转化率与食下量显著负相关,与茧层量显著正相关,与桑叶干物率和茧层率之间高度正相关,与消化率相关不显著,与茧重转换率没有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消化率、茧重转换率和桑叶干物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大,茧层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小.认为,要提高桑的叶丝转化率,应重点提高桑叶干物率和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复方TK对家蚕的生物活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祥  李兵 《江苏蚕业》1997,19(4):45-49
用咪唑衍生物TK和抗生素BL配伍,作成复方TK,于家蚕5龄饷食后48小时和72小时添食二次。试验结果表明:复方TK对5龄期蚕体和丝腺干物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对提高食下、消化干物量和消化率有良好效果,并且明显改善了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等茧质成绩。复方TK5龄48、72小时二次添食与TK5龄48~96小时连续添食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作用。与TK相比,复方TK使用方法简便,药剂成本下降,有望作为新型增丝剂付诸实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调查了在不同饲育温度条件下,五龄对桑叶粗蛋白质的食下消化,蛋白质的异化代谢及留存分配等情况,探讨了五龄饲育温度对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初步结果为:在20℃-30℃范围内,较低温度使发育减慢,龄期延长,从而使蛋白质的食下量,消化量增多;20℃区的蛋白质平均消化率为64.32%,比30℃区高2.3%,达显著差异水平。蛋白质的异化代谢似乎不受饲育温度的影响,各温度区的蛋白质消费率大致相仿,留存率均在90%左右。较低温度使留存蛋白较多地分布于茧层,而较高温度使蛹体蛋白含量增高,差异达显著水平。30℃区的食下蛋白的茧层转化率为35.58%,20℃区则为38.03%。五龄期偏低温度饲育较明显地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蚕在不同条件下产丝能力有显著差异,为了探明提高桑蚕叶丝转化率即担桑产丝量的途径,几年来我们应用正交设计法、方差分析以及Duncan's多重比较,对不同蚕品种、叶质、上簇时期,保幼激素和多种化学物质添食等因素与叶丝转化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蚕品种对提高叶丝转化率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用同样蚕品种,则叶质是决定因素;叶质相同,则添食某些化学物质,如一定量的吡哆素或尿素也有作用,并  相似文献   

16.
养蚕生产中家蚕的桑叶食下量难以人为控制在同一水平,通常认为食下量会对蚕体生长发育及全茧量等产茧量指标产生显著甚至极显著影响。以山东省现行的3个春用蚕品种为材料,将食下量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3个家蚕品种在3-5龄的蚕体质量增量、全茧量、茧层量性状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P>0.125 2),仅个别指标均值间的最大差异在0.1水平下显著(P全茧量=0.066 9,P茧层量=0.056 1),因此该方法校正了用常规方差分析得出的上述性状指标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 1)的有偏结论,还明确了消化吸收量对上述性状指标影响不显著,可不作为协变量考虑。  相似文献   

17.
家蚕饲料效率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农  徐卫华 《蚕业科学》1992,18(2):71-76
试验采用不同蚕品种和不同世代设计,研究了饲料效率在不同系统间、世代间,品种间的表现,发现F_1的饲料效率介于两亲本之间,几乎不存在杂种优势,回交后代表现取决于回交亲本。经饲料效率的遗传研究查明,控制叶丝转化率的基因在7对以上,控制茧重转化率的基因在12对以上。基因效应中上位性效应起重要作用,叶丝转化率主要受显性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加性效应控制;茧重转化率主要受显性效应、加性×加性效应、显性×加性效应控制,确定了叶丝转化率和茧重转化率的位点互作属重叠型。此外还估算了遗传力、平均显性度和基因数目等遗传参数,并对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桑盾蚧为害株分级、采各级虫株叶养蚕并进行不同处理等方法,初步探讨了桑盾蚧虫株叶对家蚕龄期、就眠、食下与消化、健康性、产茧量、蚕茧品质等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用桑盾蚧虫株叶养蚕,家蚕生长发育不良,开差加大,一龄就眠慢且参差不齐,就眠率下降24.46—32.44%,各龄眠蚕体重减轻,食下率降低4.06—18.61%,消化率降低7.77—19.01%,虫蛹统一生命率下降4.25—37.94%,茧形小而茧层薄,产茧量下降6.63—42.25%。各指标下降幅度因桑树被害程度的饲养处理而异,受虫害程度愈重的下降幅度亦愈大。  相似文献   

19.
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给蚕业生产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本试验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5龄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效氯氟氰菊酯对5龄家蚕具有剧毒,24 h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0.449 mg/L;亚致死浓度LC10添毒显著抑制了家蚕体重的增长,96 h体重增长率仅为10.25%,且熟蚕体重(1.808 g/头)仅为对照组的51.28%;亚致死浓度LC10添毒组家蚕的化蛹率显著降低,仅为55.56%,而死笼率则高达32.27%.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家蚕具有剧毒,微量的农药污染可严重影响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给蚕业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叶丝转化率,促使蚕体发育齐一,增加蚕体重与茧层重,通过光照条件的研究来改良养蚕环境,在黄时宪老师指导下,我们在1985年春期,在壮蚕期(4—5龄)用夜间全照明育和夜间黑暗育对发育经过、食下量、消化率,茧质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