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介绍棉花黄萎病主要症状出发,分析了棉花黄萎病发病规律,并从保护无病区、选育抗病品种及进行种子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以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和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施加有机肥、喷施叶面肥、施用生防制剂、控制早铃等处理,并与只施加生防制剂和不做任何措施的处理进行发病率、病情指数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该综合防治措施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的防效,最高可达67.13%。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分别增产16.95%、42.11%、11.44%。该综合防治技术为田间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棉花抗枯萎病试管鉴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最大的两种病害。在我国枯黄萎病混生地区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达60%以上。目前对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培育棉花抗病品种,而棉花抗病种质资源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原始亲本,因此鉴别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和抗病品种的抗性程度十分重要。当前常用的苗期鉴定和人工病圃成株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防治棉花黄萎病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在当前缺乏黄萎病抗性基因的情况下,选育抗病品种短期内还难以凑效。据国外报导,土壤习居的木霉菌对黄萎病有抑制作用,且无有害影响。为寻找多种途径防治病害,1980年,我们进行了木霉菌对黄萎病菌室内拮抗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在生产实践中,不抗病的丰产优质品种,在枯、黄萎病区也难以显示其增产的优越性,甚至还会因病减产,严重者导致绝收。建国以来,我国各主要棉花枯、黄萎病区,采用引种鉴定、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和区域试验等措施,通过病圃的严  相似文献   

6.
棉花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 leb.)系维管束、土传病害,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与病原、品种、生态环境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对抗感性不同的品种,致病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变异性较大,寄主范围较广,感病品种多,从病害流行上看,更加容易广泛流行成灾。在该病的防治领域内,尚无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是狠抓种子消毒、土壤铲除、轮作换茬和选种抗病品种等几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黄萎病自1983年第一次普查以来,发病范围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根据11年的病田档案分析,枯萎病田在260公顷左右,黄萎病田在600公顷左右.11年累计损失皮棉46.83万~70.21万公斤,经济损失231.13万~346.65万元。在防治技术上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1993年河北省棉区黄萎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有:气候条件,缺乏抗病品种,土壤含菌量大,棉株营养不足,病菌生理型变化等。近期防治对策为加强田间管理,长期对策为培育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连年对棉花的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损失,而利用生防菌是绿色防治病害的方法之一。为了明确棉花内生真菌枝顶孢霉CEF-193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开展了生防菌CEF-193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CEF-193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减轻黄萎病发病,其中固体菌剂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温室防效达到52.7%,大田防效达到33.7%;CEF-193处理可促进棉花增产,其中发酵液喷雾处理的棉花铃重增加了6.7%,灌根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加了8.4%。在棉花生产中,生防菌CEF-193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该研究可为棉花黄萎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黄萎病是新疆植棉区棉花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而防治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方法除轮作倒茬外,就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随着病区的扩大和病情的加重,抗病品种已成为棉花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该团目前种植的棉花品种,对其抗病性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苏沿海棉区枯黄萎病突发因素剖析和对策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歌 《江西棉花》2008,30(2):36-38
2007年江苏沿海棉区枯黄萎病大暴发,是因为气侯长期处于适宜发病条件、棉花生育与发病气侯吻合、棉田土壤带菌量大和肥水失调所致。防治枯黄萎病应采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及早药剂防治和改善棉田培管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可通过施用化学药剂得到防治。种子处理结合田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上中旬喷施杀菌剂安索菌毒清、黄腐酸类物质(黄腐酸盐、生化黄腐酸),可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在所使用的商品杀菌剂中,安索菌毒清防效最好,种子处理和生长前期喷施的防效均为100%,生长后期喷施的防效为75.8%。另外,新研制的2组试验材料抗侵染和抗扩展的效果均为100%,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连年对棉花的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损失,而利用生防菌是绿色防治病害的方法之一。为了明确棉花内生真菌枝顶孢霉CEF-193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开展了生防菌CEF-193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CEF-193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减轻黄萎病发病,其中固体菌剂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温室防效达到52.7%,大田防效达到33.7%;CEF-193处理可促进棉花增产,其中发酵液喷雾处理的棉花铃重增加了6.7%,灌根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加了8.4%。在棉花生产中,生防菌CEF-193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该研究可为棉花黄萎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对棉花黄萎病防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因缺乏有效药剂防治,一直是棉花种植业当中的一个难题。本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新疆农三师垦区对棉花黄萎病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提高棉花单产。  相似文献   

15.
以科棉6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生物肥、内生菌及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防治黄萎病。结果表明:生物肥播种处理对棉花枯萎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物肥播种处理和发病期处理、内生菌发病期处理、化学药剂发病期处理,对棉花的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内生菌发病期处理及生物肥播种处理对棉花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0—2012年进行了奇农素和多菌灵、农用链霉素、硫酸铜混合液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试验。3年试验结果表明:奇农素与多菌灵进行种子脱毒处理后用60% 3911和卫福包衣剂包衣,再用杀菌剂混合液进行灌根和叶面喷施处理可以有效防控棉花黄萎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抗病耐病品种匮乏等原因,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呈现出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实现棉花生产提质增效、保持可持续发展,初步分析了阿拉尔垦区2018―2020年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病特点和原因,摸索总结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进行种子引发、丸粒化、引发+丸粒化+灌根3种方式处理,同时在棉花黄萎病鉴定圃调查拮抗菌3种处理方法的田间防效,确定拮抗菌最佳应用方式为“引发+丸粒化+灌根”,接菌浓度为1×109 cfu·mL-1;拮抗菌处理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第一次发病高峰的黄萎病田间防效可达30%~70%.初步建立了一种棉种携带拮抗菌制剂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6月24日至7月10日,对新疆棉区枯、黄萎病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考察。近年来两病在新疆为害日趋严重,南北疆均有因枯萎为害、大片绝产的严重病田。1995年仅莎车县因枯萎绝产棉田近万亩,枯、黄萎病有成为新疆棉花高产主要障碍的趋势。为此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防治意见和建议:(1)新疆黄萎病菌致病力复杂多变,可能存在新的生理型或小种,急需进行深入研究。(2)枯、黄萎病流行规律与内地不完全相同,此项研究不可忽视。(3)从内地引进抗病品种,是当前防治两病的捷径,但要重视检疫。(4)新疆棉花育种力量薄弱,设备简陋,需加大对育种各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枯、黄萎病是造成棉花产量及品质下降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棉区均可发生。从棉花发病的症状、抗病品种的鉴定、育种的成就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如何解决我国棉花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