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大豆生产国,中美大豆生产水平差距大,探讨美国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中国大豆生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1991—2019年美国213个大豆品种区试站点共计102,244个年点观测数据,综合运用线性回归模型、空间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近30年来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1—2019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数量和大豆单产均呈上升趋势,1991—2003年大豆单产稳定在3000 kg hm–2左右,2004年以来大豆单产以年均46.4 kg hm–2的速度显著增加,近15年大豆平均单产为3525 kg hm–2;西部和东部玉米带是美国大豆高产区,2004—2019年美国有22.6%的区试站点大豆单产超过4000 kg hm–2,且主要分布于西部玉米带和东部玉米带。(2)近30年美国大豆区试品种(系)的百粒重呈下降趋势,而株高和生育期无显著变化;1991—2003年间百粒重年均下降0.12 g,2004年以来百粒重无明...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苏豆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豆9号是江苏省东海县农科所2008年育成的一个夏大豆新品种,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2011年参加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204。其特点是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及周边大豆主产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3.
大豆属对光线强度以及温度高低敏感型作物,跨区域种植可能会导致产量降低。为明确国内不同区域大豆种植技术,改善大豆种植情况,对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南方多作大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春大豆区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提升机械化水平、轮作倒茬与保护性耕作提高大豆产量;黄淮海夏大豆区可以通过抗倒伏品种、前茬深松、研发推广免耕精量播种技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大豆产量;南方多作大豆区可以通过发展红黄壤地区大豆生产、套作、简化生产环节等提高大豆产量。本文通过对不同区域大豆种植情况的研究,以期能够为改善大豆种植现状,提高大豆产量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组归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8个分属MG000~MGVII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 通过多点对比试验, 对来自16个试验组的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9个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组鉴定与划分。所有品种均在北京、武汉两地春播, 并选用部分代表性品种在18个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点进行补充试验。结果表明,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组介于MG0~MGVI之间。不同区域的对照品种可归属相同的生育期组。北方春大豆区晚熟组、西北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及西南山区春大豆区的对照品种均属MGIII;长江流域春大豆区、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区对照品种属MGV或MGVI。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区2个对照品种福豆301和泉豆7号所在生育期组差异较大, 分别归属MGII和MGIV。根据生育期组并考虑其他因素, 建议将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组由目前3个组以黄河为界划分为2个组, 并对南方部分试验组进行调整。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和西北春大豆区对照品种尽管生育期组相当, 但因品种抗旱性要求不同, 建议分别设置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鲁豆9号大豆     
鲁豆9号大豆鲁豆9号(菏88—24)是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用“菏7528(6828×威莱姆斯)”作母本、“菏7405(跃进4号×粱山大黄豆)”作父本杂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适合黄淮海夏大豆区种植,高产、抗病、抗倒。1993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国各大豆栽培区大豆遗传资源的生育期表现,东北春大豆区的大豆品种多为早熟和极早熟种。黄淮夏大豆品种以中热种居多。长江流域夏大豆品种成熟期分布比较分散,晚熟和极晚熟种多于早熟和中熟种。秋大豆则以中熟种占多数,大豆是以不同生育期和播期类型适应各地条件的,不同生育期的大豆遗传资源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及东北三省30年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薛庆喜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102-106
探讨各阶段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的变化,为大豆生产、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将1981—2010期间全国及东北三省每年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划分为3个年度阶段,然后利用完全随机的方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度阶段的递增,全国和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都在增加,特别是近10年比上个10年增加都极显著;虽然1991—2000年全国和黑龙江大豆平均单产都比1981—1900年极显著增产分别达25.16%和24.54%;而与1991—2000年大豆平均单产相比,2001—2010年全国仅增加1.71%,黑龙江减产5.75%。与1981—1990年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近20年来的大豆种植面积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减少,但大豆单产有明显的提高;2001—2010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单产比1991—2000年分别极显著增加26.96%和35.21%,1991—2000年吉林省大豆单产比1981—1990年大豆单产显著增加20.85%,辽宁省此期间单产增加18.54%。近10年来黑龙江省大豆平均单产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豆重迎茬所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平均单产各年分阶段都在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的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所以,生产上合理的作物轮作制是大豆单产可持续提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恢复于1983年,设北方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和南方多作区大豆3个大区国家级区试。受当时的全国种子管理总站和中国农科院科研管理部的委托,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持黄淮海大豆区试工作。16年来,在试验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承试单位发扬奉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寒地大豆气候适宜度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寒地大豆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维持大豆高产稳产、保障国内大豆供给和国际贸易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空间插值、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寒地大豆不同发育阶段气候适宜度的时空特征及周期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6年寒地大豆全生育期内的温度适宜度呈增大趋势,增大速率为0.0075/10 a,但年际间波动平稳,热量条件较差的Ⅳ区的增大趋势最明显;日照适宜度呈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0089/10 a,年际间波动相对平稳,Ⅱ区的减小趋势最显著;水分适宜度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0004/10 a,但年际间波动相对较大,水分条件较差的Ⅱ区波动最为剧烈;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0004/10 a,在光温水的协同作用下,其年际间波动总体平稳,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水分适宜度的相似。全省平均气候适宜度的主周期为5年;各地区气候适宜度的主周期为5~7年。  相似文献   

10.
陇豆2号(原系号8910—5—8)大豆新品种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晋大7826作母本,大豆品种铁丰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经品鉴、品比以及多年多点的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货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抗病、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套种且适应性广。200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种子法》实施以来,品种区试审定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品种区试审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大豆同其他作物一样,品种区试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区试布局不断优化,区试标准不断完善,区试体系不断壮大,筛选了一大批优良品种,提高了生产用种水平。但是,由于大豆比较效益下降等多种原因“,十一五”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明显下滑,而大豆需求却是刚性增长趋势,导致进口急剧增加,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大豆品种区试工作水平,尽快筛选出能够与国外抗衡的突破性品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鲜食春大豆—晚稻这一耕作制度在庆元县松源镇推广所取得的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双季稻区可新增产值7659~7818元/hm2。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豆营养及大豆蛋白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大豆的开发利用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大豆中的油脂的开发利用,大豆蛋白在塑料工业、粘合剂、医药化工、饲料工业中的开发利用。大豆工业在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一项食品制造工程。在此仅对大豆的营养及大豆蛋白食品的开发作一简述。一、大豆的营养(一)大豆的营养成份大豆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35—40%)和脂肪(15—20%)以及相对较低的碳水化合物(20—30%)。这些营养成份的含量随品种的遗传特性,以及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不同而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山西省大豆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查清病情,由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省农牧厅植保站主持,各地、市植保站参加,组成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调查协作组,于1984—1986年先后调查了111个县、区的1681个乡、镇,共取土样2602个,基本查清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为害程度和寄主范围.此病已在全省普遍发生,多数为轻病田,少数为重病田.寄主植物多达13种,其中以豆类为主.根据调查结果已编写出《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分布,为害程度和寄主范围名录》,并绘制出《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分布图》,为科研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基于1974—2016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大豆产量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和大豆产量时序变化特征。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数理模型,引入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构建受灾比率,以1998年为节点,将研究期划分为1982—1998年和1999—2016年2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生产存在负面影响;无论是受灾范围还是受灾强度,干旱都是第1阶段(1982—1998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关键农业气象灾害;第2阶段(1999—2016年)洪涝灾害对灾害范围影响大,风雹对受灾强度影响大。第1阶段(1982—1998年)是大豆受灾严重的时期,4类灾害对大豆的总产和单产的影响都很大。在第2阶段(1999—2016年),4类灾害对大豆单产的影响大于对总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孟丽 《种业导刊》2008,(12):14-14
分析2007—2008年度国内国际大豆、豆油和豆粕市场,对2008—2009年度全球大豆供求形势、国内大豆供求形势以及后期走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田涝害有两种类型,即洪涝和内涝。不论春大豆区或夏大豆区,在大豆生育期间,常常因降雨过于集中而造成大豆田淹水,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内涝是由于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在多雨情况下地面积滞水造成的。一、涝害特点春大豆播种后若遇连续雨天,会因土温降低而造成难出苗和弱势苗,田面渍水则会造成烂种;夏播大豆出苗期及苗期常遇暴雨,若田面排水不畅会造成土壤水饱和、氧气不足而烂种,还会由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月13~15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海南省三亚市组织召开了2003年国家大豆品种区试年会。有关省(区、市)种子管理部门、国家大豆品种区试主持单位、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代表,以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国内知名的大豆专家,共计5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3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工作,安排了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试验、展示、示范计划,制定了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和2004年跨省区大豆品种展示示范实施方案,讨论修改了《农作物品种(大豆)区域试验操作规程》和《农作物品种(大豆)审定标准》。会议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19.
长期轮作连作对不同作物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长期轮作连作条件下的大豆、玉米、小麦土壤磷组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全磷以轮作区降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小麦连作区降幅最大,土壤磷组分以大豆连作区土壤中的Ca2-P降幅最大;在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土壤全磷以大豆连作区增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轮作区增幅最小,土壤磷组分以轮作土壤中的Ca2-P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20.
通农9号是吉林省梅河口市农科所培育出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5.61—47.84%,脂肪含量18.02—1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