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三联酸奶直投发酵剂制备工艺。利用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以及长双歧杆菌,对混菌发酵制备工艺和纯菌复配工艺2 种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通过对比2 种工艺制备的直投发酵剂发酵酸奶的发酵凝固时间、酸度及双歧杆菌活菌数等,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为用纯菌种发酵的复配直投式发酵剂工艺,3 种菌复配比例为1:1:3,其发酵酸奶的发酵凝固时间约3 h,酸度达到60°T。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广西马山老黑糖及水牛乳为主要原料,乳酸菌种YO-MIX883 LYO 50DCU为发酵剂,以酸奶感官品质评分和酸奶酸度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凝固型黑糖酸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黑糖酸奶的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在黑糖添加量8%、菌种添加量3%、发酵时间8h、发酵温度43℃、水牛奶85%,发酵后在4℃条件下冷藏24h,获得的发酵酸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92分,产品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略带有黑糖独特风味,感官评价最佳。最佳发酵条件下制备的凝固型黑糖酸奶酸度为90.5°T、乳酸菌数为1.3×107CFU/g,蛋白质含量3.4%,脂肪含量4.6%,均符合中国乳制品工业行业规范发酵水牛乳(RHB703-2012)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硫色曲霉固态发酵获得的复合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各组分酶活的表现活力、耐生长猪胃酸稳定性以及对麦麸和豆皮的降解作用。结果显示,该复合酶中含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纤维素酶(CMCase)等多种酶。在pH值4.0~7.0之间,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均有很好的表现活力;在pH值2.5~4.0之间,果胶酶有较好的表现活力。在生长猪的胃液(pH2.8)中40℃保温6h,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的酶活损失都不超过30%。在40℃和pH5.5条件下保温8h,可以降解麦麸(无淀粉)和豆皮18%的干物质。与传统的动物饲养试验相比,这种分析评判饲料酶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黑曲霉固态发酵获得的复合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各组分酶活的表现活力、耐酸、耐胃液稳定性以及对无淀粉麦麸的降解作用。结果发现,该复合酶中含有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等多种酶活。在pH4.0~7.0,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均有很好的表现活力;在pH2.5-4.0,果胶酶有较好的表现活力。在生长猪的胃液(pH2.8)中40℃保温6h,β-葡聚糖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和CMCase的酶活损失均低于30%。在40℃和pH5.5条件下保温8h,可以降解麦麸(无淀粉)18%的干物质。与传统的动物饲养试验相比,这种分析评判饲料酶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客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β-葡聚糖酶可以将大麦β-葡聚糖分解成较小聚合物,将β-葡聚糖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减少大麦β-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增加单胃动物对养分的吸收率,提高以大麦为主的饲料的利用率。影响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等。另外,酶制剂生产厂家为提高酶制剂的稳定性常使用载体将酶进行吸附固定,这个过程对稳定性也有影响。在酶制剂检测过程中,如何合理准确地将酶制剂中的酶释放出来是一个关键步骤,因此针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安宁温泉周围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能较好的β-葡聚糖酶产生菌W-9,并对其发酵条件及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该菌株发酵72h在pH6.0,70℃条件下酶活性为82.64U/mL。对W-9所产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70℃,70℃条件下保温时,酶活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菊粉是由D-呋喃果糖以β-2,1-糖苷键连接的多聚果糖,具有改善人体的脂肪代谢,提高矿物质吸收等生理活性。本实验以菊粉为原料,以木糖醇为甜味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菊粉功能性酸奶进行研制。得到的最佳配方为菊粉6%、甜味剂8%、发酵剂2.0%、发酵时间2h。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具有良好性能的酸奶复合发酵剂配方,用不同发酵特性的2株嗜热链球菌、1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株嗜酸乳杆菌,测定其单菌株的发酵性能及贮藏稳定性,并通过单菌和复配菌发酵乳的感官分析,得到了6组优化的含4株菌的发酵剂配方。然后,对这6组配方的酸奶进行贮藏期间滴定酸度、活菌数、乙醛和双乙酰含量的测定,评价菌株不同复配比例对酸奶贮藏期口感和风味的影响,从而得出一组最佳发酵剂菌株比例为C1-2:C8:CM5:LB3=107:1/5×107:1/5×107:102。  相似文献   

9.
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剂菌株,其发酵特性直接影响着酸奶质地和风味。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平板、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从发酵乳制品和植物制品样品中共鉴定出10株嗜热链球菌;并通过测定菌株生长曲线、pH值及乳酸产量,从中筛选出S. thermophilus ST-M-03和ST-P-07两株性能较好的菌株。培养14h发现,ST-M-03和ST-P-07的OD600为1.75,pH值分别为4.44和4.47,乳酸含量为241.63和238.17μmol/mL;两株菌株在5h内均可使酸奶的pH值达到4.5;贮藏期结束S.thermophilus ST-M-03和ST-P-07发酵的酸度分别增加了7.64和10.13 T,活菌数为8.74和8.78 lg CFU/g,黏度为3602.78和20140.38mPa·s,离心沉淀率为57.18%和49.99%。表明S.thermophilus ST-M-03和ST-P-07菌株均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其产酸能力、弱后酸、稳定性和低离心沉淀率均与商品化发酵剂菌株相当,是两株性能优良的酸奶发酵剂菌株。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海带汁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发酵过程中的糖度、粘度和酸度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海带汁添加量8%、接种量5%、加糖量7%、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 h。所得产品的酸度和粘度优于普通酸奶,并且乳酸菌数可达到1.56×109cfu/m L,是普通酸奶的乳酸菌数的7.1倍。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寻找到安全性能好、产酶效率高的菌株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以提升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从牦牛瘤胃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16S rDNA的鉴定,并探究其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和发酵阶段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最终确定高产菌株M1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M1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活性大于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M1在35℃、pH为7、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外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1%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的效率最高;在M1生长过程中,先产生了β-葡萄糖苷酶,其次是外切型-β-葡聚糖酶、内切型-β-葡聚糖酶,并且外切酶活性远远大于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大麦、燕麦中的β-葡聚糖和小麦、黑麦中的阿拉伯木聚糖有抗营养作用,可溶性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能增加家禽消化道食糜粘度,影响养分消化吸收,从而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家禽的生产性能。在小麦、大麦等谷物饲料为基础的家禽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能消除抗营养因子作用,降低食糜粘度,改善其营养价值,提高家禽消化功能,促进家禽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自制酸奶与市售酸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方法]通过乳酸菌活菌数、酸度、pH值等指标,先探究自制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后与市售酸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自制酸奶过程中,发酵开始3 h后,随着乳酸菌发酵产物乳酸的累积,酸度上升、pH值下降,乳酸菌活菌数大幅度上升。发酵开始7 h后,乳酸菌总数开始下降,酸度的增加趋势和pH的降低趋势都有所减缓。在贮藏阶段,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各种酸奶品质变化基本相同,乳酸菌含量先升后降,pH值下降,酸度上升。在4℃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小于25℃。[结论]冷藏处理下酸奶的品质下降更慢,在自制或者购买酸奶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冷藏处理,开盖后尽快饮用完。两种酸奶具有不同的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总之,本研究为酸奶的安全贮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生产出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枸杞酸奶,试验在经过巴氏杀菌后的牛奶中添加枸杞汁(2%、4%、6%、8%)、木糖醇和工作发酵剂,经43℃发酵6 h,然后贮藏16 d完成,测定酸奶的理化、微生物、感官特性。结果表明:在枸杞汁酸奶贮藏期间,所有样品的p H值都有所降低;在0~16 d贮藏期间酸奶的黏度和乳酸菌数先增加后降低;所有加入枸杞汁的酸奶样品L*值和b*值变化较小,而a*值随着贮藏期的增加而升高;在16 d贮藏期间,枸杞汁添加比例为2%~6%的酸奶总体可接受性较佳。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桑葚、奶粉为主要原料,以成品原味酸奶作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桑葚酸奶的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12%的桑葚汁添加量,8%的白砂糖添加量,奶粉与水1∶10的比例,发酵剂4%为最佳试验组合。42℃恒温发酵10 h,4℃冷藏后发酵得到色泽粉红、带有香醇桑果香、质地细腻均匀、酸甜适口的桑葚酸奶。  相似文献   

16.
生乳中体细胞数对酸奶成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含有不同体细胞数(SCC)的生乳为主要原料,选用常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比例配合),采取相同的试验条件生产酸奶,测定成品酸奶的粘度、色泽、组织状态及pH值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不同体细胞数的生乳对酸奶成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新型营养保健型酸奶,试验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方法,以感官评价为依据,对南瓜浆添加量、蜂蜜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和发酵时间4个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感官评定,确定南瓜蜂蜜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蜂蜜添加量为5%,南瓜浆添加量为8%,发酵剂添加量为5%,发酵5 h时制得的南瓜蜂蜜酸奶色泽淡黄、质地细腻、酸甜可口、柔润滑腻,兼有南瓜的芳香和酸奶滋味。  相似文献   

18.
以全脂奶粉、蔗糖、草莓果粉等为原料,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直投式发酵剂,通过干法混合的工艺制成酸奶预拌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酸奶预拌粉的配方,并以感官评价的方式对其发酵成的酸奶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最佳配方及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奶预拌粉的最佳配方为:全脂奶粉88%,混合直投式发酵剂添加量0.006%,蔗糖添加量7%,草莓果粉添加量5%;预拌粉发酵成酸奶的温度为43℃,时间为6h。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酸奶口感最佳。产品在常温条件下,经过18个月的稳定性测试,活菌数及发酵后酸奶的口感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感官评分,选用不同的发酵剂添加量(A)、发酵温度(B)和时间(C)、液体麦精量(D),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产品的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因素水平最佳组合。结果显示:因素影响排序为:A>D>C≈B;格瓦斯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2B1C3D3,即发酵剂添加量0.004%,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4 h,液体麦精添加量3%。经生产验证,上述较佳因素水平组合能够获得细腻柔软的凝乳,并带有独特开菲尔风味及温和烤面包风味的饮用型格瓦斯酸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索了黑枸杞原酱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对黑枸杞牦牛酸奶品质的影响,并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黑枸杞原浆添加量为6%,白砂糖添加量为7%,发酵剂添加量为0.25%,发酵时间为7h时,酸奶品质最佳。制得的黑枸杞牦牛酸奶的蛋白质含量3.6g(每100mL)、脂肪6.25g(每100mL)、持水性85.68%、黏度1846cP、酸度75°T、可溶性固形物为10%。本研究结果及工艺方法可为黑枸杞牦牛酸奶产品及同类型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