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国家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方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析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方案及其特点,比较了不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案的优缺点。他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改进和完善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现有政策为依据,研究了四川天保工程与可望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关系,得出结论: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代替不了天保工程;集体和个体林生态效益补偿不宜代替天保工程的森林管护;国有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不能无条件与天保工程的森林管护并轨;公益林的营造和抚育应继续由天保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沿革和现有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法规实施现状,指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的原则、依据,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计量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征收办法和补偿渠道。分析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三明市为例,分析三明市生态公益林现状,现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存在问题,着重探讨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定义、评估办法,并提出构建森林生态补偿体系设想,旨在为决策层制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效益已经得到社会公众的承认 ,有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也相继出台 ,本文对国内和国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进展作简要的介绍。1 森林生态效益的特点森林生态效益具有无形性 ,其产品属准公共产品 ,具有缺乏市场的特点 ,很难用某种尺度来衡量。因此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自然也就是一个难于解决的课题 ,其补偿标准各有提法 ,百家争鸣 ,各抒己见。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展2 .1 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经验的借鉴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法规的约束和支持。这项工作国外比我国要早一些 ,我们可以从国外的有关森…  相似文献   

6.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已有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研究成果,对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补偿标准和补偿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明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更好的政策建议,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由于森林类型的多样性、生态效益的广泛性、管理体制的分割性以及政府财政资金的制约,使目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具有局部性、临时性、过渡性的特点.对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及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适合云南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出了改进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与力度,实施差异性的区域发展政策,实行森林生态效益分类补偿,建立市场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税费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森林具有外部经济性 ,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森林的外部性问题。随着经济手段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国内外在采取经济手段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方面作了有益的试点和尝试。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补偿费的归宿以及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浅议清原县森林生态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效益是森林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森林的生态效益,对于森林资源的珍惜保护、开发利用、生态补偿的实施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辽宁省清原县为研究对象,计算森林生态效益及分析评价,希望能对其他地区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价起到一些借鉴。综合评价森林多种生态效益为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法律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热带海岛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物种资源,使其旅游服务价值不同于一般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旅游服务价值。本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中,提炼出与旅游者和旅游活动直接相关的,能被旅游者直接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热带海岛的旅游服务评价指标;同时根据热带海岛的特点,对以往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得到热带海岛的旅游服务价值评价体系以及计算方法。本文区别于之前研究将旅游服务价值作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中的一部分,而是将其单独作为一类进行核算。参考前人的研究,本文将旅游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林地、草地、耕地、湿地、滩涂、建设用地、水体7种用地类型和气体调节、气候调节、食物供给、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休闲娱乐、文化7种生态系统服务来进行计算。对热带海岛旅游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可以衡量生态系统为旅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可以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同时也为生态补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gri-environmental schemes' ability to increase the provision of environmental goods has been questioned because such schemes may pay landowners for something they would have done anyway. Contributing to this discussi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how financial compensation changes forest owners' declared willingness to set aside productive forest areas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survey of forest owner attitudes and ownership objectives in Denmark. First, it was analyzed how forest owners' declared willingness to set aside productive forest area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changed when they were offered financial compensation. The majority of forest owners (64%) increased their willingness to set aside forest when offered financial compensation, whereas for others, compensation resulted in no change or, for a few respondents, even decreased the willingness. Hence, financial compensation may help to increase the provision of environmental goods but it is necessary to be aware of groups not motivated by financial incentives. Secondly, a binary logit model showed that the greatest likelihood of financial compensation increasing the motivation for setting aside forest is observed for owners who are young, female, liv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Denmark and own farmland. Policy makers can use such information to target subsidy schemes at particular groups.  相似文献   

13.
环境再生产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立论的着力点林业发展过程中 ,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森林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与森林经营者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恢复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随处可见 ,上述矛盾相互交织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因此 ,综合采取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所带来的矛盾和困难已经刻不容缓。其中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理顺和协调森林所有者、经营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 ,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阻碍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持续补偿的主要问题分为3个方面。政府政策干预方面的不足表现为:资金投入不足;补偿标准过于单一;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法律化、制度化。市场机制方面的障碍:在供给方面,森林经营者的环境意识较差,供给意愿不强,供给能力低,政府有寻租行为;在需求方面,环境意识淡薄,支付能力过低,缺少受益者参与机制,免费搭车等等。在社会支持途径方面:公众的环境意识淡薄;法律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和维权缺乏保障。建议在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持续补偿中应坚持公共财政支付和市场补偿机制相结合、保护性政策和扶持鼓励性政策相结合、传统产业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源地保护普遍存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而生态补偿被视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路径。无论是输血型补偿还是造血型补偿,均存在有效性边界。文中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进行研究,发现无论输血型补偿还是造血型补偿均不能有效解决水源地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水源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生态补偿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提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应当以整体降低水源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为导向,结合城市化进程,不断降低区域的人口密度,激励土地利用从高强度向低强度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木材耐光老化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材在户外利用时,进行耐光老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木材制品的使用寿命。文中主要从木材涂饰处理和化学改性2个方面对木材耐光老化处理技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分析了无机紫外吸收剂、有机紫外吸收剂、木蜡油、化学改性及抗氧化剂等方法的优缺点。未来的耐光老化技术应主要满足以下几点:价格便宜,处理容易,低毒环保,紫外线屏蔽性能好,不损害木材表面性能及涂料涂饰性能;应主要开发多组分复配涂料以满足上述要求,克服单组份耐光老化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与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与补偿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The perception of Rwandan government officials, NGOs, and extension specialists about smallholder agroforestry adoption as a strategy for smallholder farmers in Rwanda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nalysis framework combined with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mallholder agroforestry is viewed positively as a suitable strategy for Rwandan smallholder farmers.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ve features were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agricultural output from agroforestry and a favorable policy environment in Rwanda support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needs to be better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efforts to promote agroforestry and stronger extension services for smallholder farmers. Carbon offset market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service markets were seen as a potential opportunity for smallholder agroforestry. However,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is substantial uncertainty and skepticism concerning how such markets would benefit smallholder farmers who adopted agroforestry.  相似文献   

19.
作者结合客房服务的工作实际,论述了服务业施行优化策略是引领服务业不断发展的保证,也是指导服务业从业人员更好的为客人服务的准则;同时还阐明了服务业展开优化策略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