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分别测定了在不同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下4品系黄连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4品系黄连叶片的光饱和点在400~700 mol/m2.s之间;光补偿点在3.71~9.31μmol/m2.s之间;表观光量子效率都在0.014 2~0.020 6之间;CO2饱和点在1 000~1 400μmol/mol之间;其中有光叶的光饱和点最低,约为400 mol/m2.s,无光叶的光饱和点最高,约为700 mol/m2.s;当达到光饱和点之后,大花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约为3.24μmol/m2.s,无光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4.60μmol/m2.s;当达到CO2饱和点之后,有光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约为21.14μmol/m2.s;当环境中CO2浓度相对较低(<400μmol/mol)时,小花叶的光合速率最低,而大花叶等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几种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姜黄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对几种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姜黄属植物进行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和CO2-光合速率曲线等光合指标测定,并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几种供试姜黄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均未出现"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大小为姜黄>广西莪术>顶花莪术>川郁金>温郁金>大莪术>郁金,且各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光补偿点(LCP)均小于45μmol/(m2·s),差异不显著,而光饱和点(LSP)在350~1350μmol/(m2·s)之间,差异较大;CO2饱和净光合速率均在14~23μmol/(m2·s)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羧化效率、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供试7种姜黄属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阴特性,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对强光也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同植物对光适应范围以及对强光利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结合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当调控其生长环境因子,根据每种植物对光照适应性采取适当遮阴或向阳措施,并适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进一步提高其光合利用效率和增加药材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桂林唇柱苣苔为材料,采用便携式LI - 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晴朗天气下测定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CO2浓度,探讨其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桂林唇柱苣苔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左右和16:00左右,第一峰值大于第二峰值,正午14:00左右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各生理生态因子中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温度对桂林唇柱苣苔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濒危植物辐花苣苔(Oreocharis esquirolii)及同属植物紫花粗筒苣苔(O.elegantissima)和都匀马铃苣苔(O.duyunensis)为研究对象,在同等保育生境中进行叶光合生理特性及解剖结构的比较,探讨辐花苣苔与同属2种植物光合能力与叶生理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辐花苣苔的叶绿素a及(叶绿素a+叶绿素b)显著低于其他2种苦苣苔(P<0.05),叶绿素初始荧光显著高于紫花粗筒苣苔和都匀马铃苣苔(P<0.05),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学活性、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在3种植物中为最小;在光合日进程中,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呈现出较一致的双峰曲线特点,胞间CO2浓度趋势均呈“W”型,气孔导度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蒸腾速率随时间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随后再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均出现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且各指标均呈现出辐花苣苔最低的特点;在光响应中辐花苣苔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2.24μmol/(m2·s),显著较低,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均值分别为1.14μmol/(m2·s)和51....  相似文献   

5.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对菱叶唇柱苣苔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季菱叶唇柱苣苔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 "双峰"形,在10:00和16:00分别出现1次高峰,光合"午休"现象明显;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蒸腾速率和空气温度对菱叶唇柱苣苔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影响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荧光测量系统测定鲁北冬枣叶片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鲁北冬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气孔限制值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午间光合速率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鲁北冬枣的光补偿点为16.0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500.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0.058,属喜阳植物;其CO2补偿点为29.54μmol/mol,饱和点为1 352.5μmol/mol时,羧化效率为0.054。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园光合特性,为生产上改善香梨果实产量与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6个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园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及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6个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园的光合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4.0 m×6.0 m的光合速率最高。光响应中,4.0 m×6.0 m在光照强度达到1800μmol/(m2·s)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19.326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最大;6.0 m×7.0 m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及较高的光饱和点。4.0 m×6.0 m的羧化效率及表观暗呼吸速率最高,6.0 m×7.0 m有较低的CO2补偿点,3.0 m×5.0 m CO2饱和点高。[结论]6个不同栽植密度香梨园中,4.0 m×6.0 m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对低 CO2浓度利用率较高,即此密度下库尔勒香梨光合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鲁北冬枣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一荧光测量系统测定鲁北冬枣叶片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鲁北冬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气孔限制值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午间光合速率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鲁北冬枣的光补偿点为16.0μmol/(m2·s),光饱和点为1500.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0.058,属喜阳植物;其CO2补偿点为29.54μmol/mol,饱和点为1352.5μmol/mol时.羧化效率为0.05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独蒜兰属(Pleione)的适宜栽培条件。【方法】以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黄花独蒜兰(P. forrestii)、台湾独蒜兰(P. formosana)和艳花独蒜兰(P. aurita)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SPAD-502 PLUS叶绿素计和OS-5p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CO2补偿点、最大羧化效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研究比较4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1) 4种植物中,独蒜兰和台湾独蒜兰的光补偿点较低,属于阴生植物;(2)独蒜兰和台湾独蒜兰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对光的适应范围最广;(3)所测4种植物的最大羧化效率均在15~40μmol/(m2·s)之间,结合其较低的光饱和点和净光合速率,表明4种植物生产潜力较低;(4)独蒜兰的光合能力较强,但叶绿素含量最低,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能力并无显著相关性;(5)黄花独蒜兰在光强超过300μmol/(m2·s)时,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其生态幅较窄的原因。【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并结合野外自然环境条件,可调整栽培条件以提高独蒜兰属植物的栽培质量。  相似文献   

10.
2种楠木幼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华东楠和桢楠2种楠木2年生幼树光合生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华东楠和桢楠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大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温(Tl)、叶片水压亏缺(VpdL)等特征参数均有不同的变化.其中气孔导度是影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拟合2种楠木的光响应曲线,根据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结合叶绿素含量分析得出两者幼树均有一定的耐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吐鲁番地区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为温室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2个早熟葡萄品种分别在温室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及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2个品种露地栽培叶片的Pn均高于温室栽培,露地‘火焰无核’的Ph最高为19.79 μmol/(m2·s);光响应中,温室栽培的红旗特早的Pnm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光补偿点(LCP)最小,温室栽培的光饱和点(LSP)值高于露地栽培;CO2响应中,温室栽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比露地栽培高,羧化效率(CE)比露地栽培低,温室栽培的CO2补偿点(CCP)和CO2饱和点(CsP)均低于露地栽培.[结论]露地栽培葡萄叶片的Pn值高于温室栽培,温室栽培葡萄叶片对较高光强的利用率高于露地栽培,但对高浓度CO2的利用率却比露地栽培低.  相似文献   

12.
四季柚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四季柚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为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在田间条件下对 7年生四季柚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1)四季柚外围叶片晴天净光合速率 ( 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阴天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内膛叶片 Pn日变化有双峰和锯齿形两种类型 .( 2 )以日净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分析季节变化 ,观测期内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 10月 ,6月 ,11月 ,7月 ,8月 .( 3)不同月份和不同枝条叶片类型 Pn对光和 CO2 响应有较大差别 .光补偿点为 17.4 2~ 78.31μmol/ m2 · s,光饱和点为 1378~ 182 1μmol/m2· s,表观量子效率 0 .0 1973~ 0 .0 5 0 98;叶片 CO2 补偿点为 5 2 .5 4~ 97.31μmol/ mol,饱和点为 80 0~ 96 1μmol/mol,羧化效率 0 .0 2 0 39~ 0 .0 5 340 ,具有 C3植物的明显特征 .( 4 )四季柚的光合适温为 2 4~ 32℃ .( 5 )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因分析方法不同有较大差别 .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艾纳香光响应特征及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从而为艾纳香优质苗木的培育及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艾纳香一年生苗木叶片光响应进行了测定,并应用4种光响应经验模型对艾纳香叶片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及指数函数模型不能求取艾纳香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的解析解,而结合其他方法拟合的相应值与实测值有显著差异,同时也不能处理发生光抑制的光响应数据;2)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各项光合参数均比较准确,同时也能很好地处理艾纳香发生光抑制的光响应数据;3)经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艾纳香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和初始量子效率分别为19.00μmol/(m2.s)、1 866.15μmol/(m2.s)、33.56μmol/(m2.s)、-2.07μmol/(m2.s)和0.066。结论:艾纳香光能利用能力和光合生产力较高,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14.
采用2种典型的光响应模型对3个油葵品种KWS203、TH320及矮大头667DW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其光合参数与油葵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3个油葵品种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精度较高,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为R2≥0.997。其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KWS203和矮大头667DW光系统Ⅱ动力学下调或光抑制部分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可准确计算其饱和光照度及最大净光合速率,且与实际测量值相当接近。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3种油葵光合-光响应曲线所得的光合参数与产量关系表明,油葵产量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饱和光照度具有相关性,饱和光照度与其生物产量(r=0.971**)、籽粒产量(r=0.982**)的相关系数均为极显著差异水平,但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物产量(r=0.309)、籽粒产量(r=0.344)的相关系数都未达到显著水平;TH320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饱和光照度均最大,为36.926μmol/(m2·s),CO2、2 286.884μmol/(m2·s),其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也最高,分别为13 664.25kg/hm2、4 711.81 kg/hm2。综上所述,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更符合油葵的光合生理特征,是研究油葵光合-光响应曲线的首选模型;TH320相对于其他2个油葵品种,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更低的暗呼吸速率和光合产物消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种黄连木之间光合特性的差异,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4种黄连木光合指标的日变化和光响应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日变化中4种黄连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基本为单峰型,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4种黄连木最大光合速率为13.393~18.603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4~0.05,光补偿点为42.007~201.622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514.195~1 973.116μmol/m2·s;4种黄连木的光合特性存在差异,以黄连木杂交种(UCB-I)光合效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为同类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床扦插,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对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进行叶插试验,调查不同种的不定根和不定芽性状.[结果]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生根属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发生为15~36 d,不定芽发生为56~85 d;生根率在90.00%以上的种有百寿唇柱苣苔、融水唇柱苣苔、粗齿唇柱苣苔和荔波唇柱苣苔,寿城唇柱苣苔的生根率较低,为69.33%,心叶唇柱苣苔的生根率最低,仅为40.00%;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根长为3.09~5.25 cm、宽为27.17~30.73 cm,最大叶长为7.52~12.97 cm、宽为6.59~12.69 cm,不定芽数为1.0~2.4个,叶片数为2~4片.[结论]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不定根和不定芽发育时间差异较大,但生长良好,大多数种的生根率高,均适宜叶插繁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为同类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床扦插,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对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进行叶插试验,调查不同种的不定根和不定芽性状.[结果]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生根属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发生为15~36 d,不定芽发生为56~85 d;生根率在90.00%以上的种有百寿唇柱苣苔、融水唇柱苣苔、粗齿唇柱苣苔和荔波唇柱苣苔,寿城唇柱苣苔的生根率较低,为69.33%,心叶唇柱苣苔的生根率最低,仅为40.00%;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根长为3.09~5.25 cm、宽为27.17~30.73 cm,最大叶长为7.52~12.97 cm、宽为6.59~12.69 cm,不定芽数为1.0~2.4个,叶片数为2~4片.[结论]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不定根和不定芽发育时间差异较大,但生长良好,大多数种的生根率高,均适宜叶插繁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华北石质山区不同郁闭度条件下野生黄连木5年生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和CO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幼苗叶片在不同郁闭度下的光响应过程基本相似,净光合速率都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升高而增加,到达光饱和点后逐渐平缓.郁闭度0条件下,黄连木有较高的光...  相似文献   

19.
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光合特性差异分析(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光合特性,为马褂木种源选择、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及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个种源马褂木1年生幼苗为试材,选长势较好、无机械损伤株,顶芽向下第3个成熟、无虫眼叶片对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测定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Pn/Tr)、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通过光响应曲线直线部分线性回归求得。[结果]马褂木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率在种源间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最高种源为最低种源的2.36倍;大部分种源光饱和点在800~1200μmol photons/(m2.s);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三者均与光补偿点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马褂木种源苗木光合特性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气孔导度可能是导致马褂木净光合速率差异的重要因素,马褂木苗木的良好生长需要较高的光强和较充足的水分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2种主要水生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的光合特性及差异性,探讨凤眼莲与大薸对环境光强、CO2浓度的响应机制。【方法】于2009-08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凤眼莲与大薸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合-CO2浓度响应曲线,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自然光照条件下,凤眼莲与大薸在1 d中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现"双峰"型,但凤眼莲平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大薸;凤眼莲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较大薸更为明显。(2)凤眼莲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分别为1 520μmol/(m2.s),31.19μmol/(m2.s)及1 323μmol/mol,均高于大薸,CO2补偿点(CCP)为52.51μmol/mol,低于大薸。(3)凤眼莲与大薸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4,0.046,表观羧化效率(CE)分别为0.094,0.03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较高的光能利用力与较强的光合响应机制,是凤眼莲比大薸具有更强入侵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