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为阐明弱光胁迫对黄瓜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选取4份弱光耐受性不同的黄瓜品系M14、M21、M61和M67作为试验材料,在幼苗2叶1心期进行弱光处理,弱光强度为50μmol·m~(-2)·s~(-1),对照光强为800μmol·m~(-2)·s~(-1),测定对照及弱光处理下叶片中糖及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片中光合产物存在显著影响,且弱光耐受性不同的黄瓜品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与正常光相比,弱光处理3 d后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开始下降,到植株半致死状态时降幅最大,不耐弱光品系M14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等含量较耐弱光品系M67降低的幅度更大。弱光处理后叶片中蔗糖、淀粉含量降低,不弱光品系叶片中蔗糖降低开始的时间较早,且降低的幅度大为78.23%,耐弱光品系幼苗叶片中蔗糖降低开始的时间较晚,幅度较小,弱光处理后期蔗糖降低幅度减小。为弱光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产物积累及代谢的生理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黄瓜水培试验,并结合根际施用水杨酸(SA),分析了外源SA对黄瓜幼苗根系糖代谢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以0.1 mmol/L SA处理效果最好;SA处理后,根系内葡萄糖、果糖和水苏糖的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蔗糖含量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而降低,棉籽糖含量变化不大,0.05 mmol/L SA处理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都低于对照,其中水苏糖含量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蔗糖含量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系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都以0.05 m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其它糖含量与对照没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不同浓度SA处理后,淀粉含量急剧上升,其中0.05 mmol/L SA处理第6d淀粉含量达到峰值,为84.46 mg·g-1,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0.5 mmol/L SA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推测外源SA处理后根系内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大小间接影响根系内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盐敏感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根叶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0 mmol·L-1 NaCl抑制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盐胁迫提高了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根系淀粉含量;盐胁迫提高了根系磷酸蔗糖合酶(SPS)、蔗糖合酶(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及叶片SPS、SS活性,降低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与单纯盐胁迫相比,外施Spd显著提高了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降低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提高了根系淀粉含量,降低了叶片中SPS、SS活性和根系SPS、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提高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推测外源Spd可能参与了盐胁迫下气孔调控,并调节相关酶活性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积累对光合作用的负反馈抑制,从而缓解了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伤害,提高了植株盐胁迫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叶喷水杨酸(SA)对山药地下块茎蔗糖-淀粉转化的影响,为了解山药蔗糖转化机制、提高其淀粉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设置SA 0.0(对照)、0.5、1.0和5.0 mmol/L 4个处理,在山药(Dioscorea alata L.)“白扁”地下块茎形成的早期和后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测定地下块茎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裂解与淀粉形成的相关酶活性。【结果】除5.0 mmol/L SA处理的后期地下块茎总可溶性糖(TSS)含量急剧增加外,地下块茎的TSS、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直链淀粉(AM)、支链淀粉(AP)和纤维素的含量在其他处理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对照相比,0.5 mmol/L与5.0 mmol/L SA处理对山药地下块茎的影响作用相反,前者不仅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uSase)、酸性转化酶(SAInv)、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CWBAInv)、中性转化酶(NInv)等酶的活性,而且显著增加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等酶的活性,1.0 mmol/L仅在块茎发育中期对上述酶有微小的促进作用。所有SA处理中,虽然蔗糖含量与SuSase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呈不显著正相关,但蔗糖与总可溶性糖含量的比率与这些酶活性及淀粉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含量及它们所占总可溶性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果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无显著相关性,蔗糖与葡萄糖、果糖的比率均与AGPase、SSS、GBSS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SA在山药地下块茎发育过程中通过作用于蔗糖裂解和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蔗糖的运输和流向,小于1.0 mmol/L的SA通过提高酶活性来促进蔗糖转运入山药地下块茎并转化成淀粉,而其他浓度SA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黄瓜品种中农1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胺预处理对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SOD活性显著降低,CAT活性下降,POD和APX活性略有升高;而一定浓度的腐胺和亚精胺预处理逆转了,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SOD活性的下降,显著提高了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CAT和POD活性,对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APX活性影响不显著.表明SOD活性的下降是黄瓜幼苗遭受弱光胁迫的一种主要表现,多胺通过影响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参与黄瓜植株弱光耐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外源糖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和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草莓果实品质和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方法】以白熟期"红颜"草莓为材料,分别对其喷施100 mmol/L蔗糖、100 mmol/L葡萄糖、100 mmol/L果糖以及上述3种溶液的等体积混合液。【结果】(1)除蔗糖处理会显著增加草莓果实的单果重,外源糖处理对其单果重、果形指数和色泽均无显著影响;(2)除葡萄糖外,外源糖处理均会显著增加草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3)外源糖处理对草莓果实花青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却能明显提高果实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结论】不同外源糖处理有助于草莓果实品质与主要生物活性含量的提高,综合认为100 mmol/L蔗糖处理在提高草莓果实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山梨醇和蔗糖对春蜜桃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5年生春蜜桃为试材,于其幼果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山梨醇和蔗糖,研究其对果实和叶片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盛花后77 d),喷施5 g/L山梨醇、50 g/L山梨醇、0.5 g/L蔗糖和5 g/L蔗糖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19.81%、32.03%、29.01%和37.13%;5 g/L蔗糖、5 g/L山梨醇、50 g/L山梨醇的色调角h°比对照分别降低8.63%、5.61%、7.28%。果实发育初期,以还原糖为主,蔗糖含量最低;果实成熟期,各处理果实蔗糖含量占总糖的69%~77%。在果实和叶片发育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变化趋势一致,蔗糖变化幅度最大。果实成熟期蔗糖含量最高,山梨醇含量最低;而叶片蔗糖含量最低。山梨醇和蔗糖处理均能改善春蜜桃果实着色及品质,其中,以5 g/L蔗糖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金太阳杏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喷洒1 mmol/L亚精胺、1 mmol/L多胺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进行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对旱胁迫下杏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游离态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旱胁迫下杏幼苗叶片喷洒亚精胺后可增加其叶绿素总含量,增强其光合性能,相对降低其游离态多胺腐胺含量,增加亚精胺、精胺的含量;喷洒MGBG后降低其叶绿素总含量,相对降低其光合性能,增加游离态多胺腐胺含量,降低游离态多胺亚精胺、精胺含量,分别喷洒MGBG、亚精胺后,可相对提高其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性能,游离态多胺腐胺含量最高,亚精胺、精胺含量则相对提高。由此得出,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可调节旱胁迫下杏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和3种游离态多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连续弱光条件下黄瓜开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外源水杨酸(0mmol/L、0.5mmol/L、2mmol/L、5mmol/L)对连续弱光条件下黄瓜开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后,降低了黄瓜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暗呼吸速率,而提高了黄瓜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大幅提高了叶绿素b的含量和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外源水杨酸提高了黄瓜叶片在弱光条件下对光的利用潜力,以2mmol/L和5mmol/L水杨酸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多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以金柑(Fortunella marga-rit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mmol/L,0.5mmol/L,1mmol/L,2mmol/L,4mmol/L)的外源精胺(Spm)对金柑组培苗植株生长、根系形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精胺浓度相比较,1mmol/L精胺处理条件下的金柑组培苗的株高(4.87cm)、茎粗(0.122cm)、叶片数(4.2片)、地下部鲜重(0.054 0g)、叶片鲜重(0.087 9g)及植株鲜重(0.174 9g)最高,且其根系的长度(8.77cm)、投影面积(0.86cm2)、表面积(2.70cm2)、平均直径(1.02mm)、体积(0.067cm3)以及其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1mmol/L外源精胺最适合金柑组培苗植株生长和根系的形态发育,这与其提高组织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刘淑慧  侯智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81-8984
[目的]研究喷施蔗糖对蓝莓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类型的2个蓝莓品种为试材,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0.1%、0.5%和1.0%)的蔗糖溶液对蓝莓果实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组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蓝丰:5月初~7月中旬;粉蓝:5月底~8月中旬),2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总含量逐渐增加,但各个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有所不同;2个品种果实成熟时期主要是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含量很少,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当,并且随着果实的发育,各处理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蓝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喷施0.5%的蔗糖溶液增加最多;通过对各个处理叶片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结论]叶片喷施0.5%浓度的蔗糖对增加蓝莓果实中的糖度提高最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农杆菌浸染方法获得的黄瓜CBF1基因沉默植株为试验材料,以常温和低温胁迫下非基因沉默植株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对其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基因沉默植株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高于常温下正常植株,但明显低于冷胁迫下的正常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低于冷胁迫和常温下正常植株。基因沉默植株低温胁迫受害程度大于正常植株,即基因沉默植株耐低温性明显弱于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类型的蓝莓(Blueberry)两个品种(蓝丰和粉蓝)为试材,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0.1%、0.5%和1%)的蔗糖溶液对蓝莓果实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组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蓝丰:五月初至七月中旬;粉蓝:五月底至八月中旬),两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总含量逐渐增加,但各个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两个品种果实成熟时期主要是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含量很少,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当,并且随着果实的发育,各处理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蓝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喷施0.5%的蔗糖溶液增加的最多;通过对各个处理叶片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对叶片喷施0.5%的蔗糖浓度对增加蓝莓果实中的糖度提高最多.  相似文献   

14.
采用黄瓜水培试验,并结合根际施用水杨酸(SA),分析了外源SA对黄瓜幼苗叶片糖代谢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以0.1 mmol/LSA处理效果最好;SA处理后,第1片真叶内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在处理第6天含量达到最高;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都低于对照,以0.5 m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不同浓度SA处理后,淀粉含量急剧下降,处理第6天降至最低点,约为10.42 mg·g~(-1),以0.5 m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不同浓度SA处理后,转化酶AI和NI活性都低于对照,合成酶SS(分解方向)活性在处理前期稍高于对照,后期显著低于对照,0.5 mmol/L SA处理与对照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不同浓度SA处理后,SPS活性增大,3个浓度在处理后期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0.5 m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SS活性与SPS活性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总体看,SS活性较低于SPS活性;不同浓度SA处理后,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其中0.1 m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表明外源SA处理后叶片内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大小间接影响叶片内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分积累机制,为菠萝蜜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基因型的菠萝蜜种质(12E、148-4、12As、12Cs)为材料,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结果]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增加,其中蔗糖占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比例为43.47%~76.81%;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之间以及蔗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未成熟果实中,果肉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的比值较低,最高仅为0.6899,当果实完全成熟后,比值接近1.0000。[结论]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积累,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成熟果实中的果糖与葡糖糖含量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为环剥对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4个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监测果实的生长发育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成成分和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个试验处理中,第1次环剥处理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对照处理大5.67%,单粒重也最大,达2.99 g。成熟期最早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 5个试验处理的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蔗糖含量相对稳定,葡萄糖的含量略高于果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67%;果糖含量最高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4%;蔗糖含量最高的是第4次环剥处理,比对照处理高29.65%;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葡萄糖和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葡萄糖与果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大,略高于葡萄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系数。蔗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小,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主干环剥有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前期(坐果后到果实膨大期)进行环剥明显可以达到增产目的,后期(果实膨大期过后)环剥有利于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17.
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用品质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块根可溶性糖组分在加工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味的影响,为甘薯鲜食与加工的品种选择、专用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10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生薯和蒸熟薯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对不同干物率类型的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相关性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可溶性糖组分与食味的关系及其对食味的贡献。【结果】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5.79 mg·(g·FW)-1,占生薯可溶性糖的45.3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近,关系密切,果糖含量(y)和葡萄糖含量(x)的拟合方程为y=0.807x+1.275;麦芽糖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6.79 mg·(g·FW)-1,仅占生薯可溶性糖的11.92%。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决定,通常情况下,低干物率品种具有更高的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生化甜度更好。在蒸熟过程中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主要在于产生了大量麦芽糖,麦芽糖含量从生薯的0.96—24.67 mg·(g·FW)-1提高至14.80—136.16 mg·(g·FW)-1。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中、高干物率类型具有更高的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甘薯块根食味增量主要来源于蒸熟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糖;麦芽糖、果糖、蔗糖是甘薯块根食味的重要影响因子;麦芽糖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近50%,对香味和质地的作用尤为突出;果糖对黏度的贡献最大,而蔗糖对质地的贡献优于果糖。【结论】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是反映甘薯生薯甜度的重要指标,熟薯可溶性糖、麦芽糖含量是反映甘薯食味的重要指标。麦芽糖、果糖、蔗糖是影响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及加工性能的重要可溶性糖组分。筛选出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特异种质11份。  相似文献   

18.
等渗的NaCl与PEG胁迫对番茄幼苗蔗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NaCl胁迫与水分胁迫对番茄蔗糖秘累影响的异同,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50 mmol·L~(-1) NaCl及等渗的聚乙二醇(PEG-6000)为处理,研究了番茄幼曲叶片中糖含量和蔗谢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等渗的NaCl和PEG处理均可提高番茄幼苗叶片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处理12d时果糖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20.2%和32.2%;葡萄糖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2.0%和18.9%;等渗的NaCl和PEG处理均提高了酸性转化酶活性,处理12d时分别比对照高12.34%和17.76%;PEG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及转化酶的活性高于NaCl胁迫.可见,盐胁迫和渗透胁迫下番茄叶片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主要是由于转化酶活性的提高引起的;与盐胁迫相比渗透胁迫下番茄叶片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从而说明NaCl胁迫对番肺叶片糖代谢的影响主要是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37-10238,10329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20.
弱光逆境对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华南型申青1号和欧洲型碧玉2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为试材,采用遮光处理获得徒长苗,研究弱光逆境诱发的徒长苗在生产中对黄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获得的徒长苗定植后对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及品质影响明显。定植后,植株叶片数、下胚轴粗与正常苗相比差异明显;平均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苗,说明弱光逆境诱发的黄瓜徒长苗定植后对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及品质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