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非洲橡胶研究所杜皮(J·Tupy)认为乳管的产胶能力主要取决于对乳管糖的供应,常规刀割由于割去部分韧皮组织,阻碍了糖分的纵向输导,影响了割面下方乳管的产胶能力,因此,他于1973年提出了针刺采胶的可能性。以后杜皮与热内(P·Gener)、普里莫(L.—Primot)等合  相似文献   

2.
<正> 乳管是分布在树皮的韧皮部中,由形成层细胞分化产生的。乳管分化时,相邻细胞的连结处的细胞壁消失,形成多细胞的管状结构,同时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乳管是产胶组织,是影响采胶和产量的最重要的结构成份。 在韧皮部中,从形成层刚刚分生的细胞到远离形成层的砂皮细胞,是一个连续的发育变化过程。乳管在水囊皮中是幼龄的,产胶能力最高的是在黄皮和砂皮内层的乳管,而在砂皮外层的乳管则趋于衰老。  相似文献   

3.
1993年引入的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在泰国被广泛应用。该技术用于15龄以上无产胶潜力的橡胶树增产,一般于更新前1~2年进行。该技术与传统的割胶、乙烯利刺激割胶、乙烯利刺激高割线割胶相比(于20龄RRIM600),产量最高,且与传统割胶方式的木材质量无显著差异。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对橡胶产量和木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针刺割胶(以下简称“刺割”——译注)可能不是一种适宜的采胶方法,但据认为,在熟练胶工奇缺,或常规割胶很糟糕的情况下,刺割仍有其意义。本文是RRIM《种植者通报》对刺割展望的评述。 刺割作为一种采胶方法应用于不同树龄的许多品系,已有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认为,刺割作为一种采胶方法应用于胶树整个经济寿命期,是不适宜的。理由有  相似文献   

5.
根据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认为,胶树死皮是由于强度排胶引起的乳管坏死所致,他们并认为,割胶部位已坏死的乳管会向其下方和两边的树皮乳管蔓延,严重的可使整株树皮乳管坏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胶树死皮防治方法已有所突破,且取得了一些相当成功的例子。其基本方法就是把已坏死的乳管与未受影响的乳管开隔离沟隔开,采取这种措施的胶树不需要停割,可以继续割胶。这样就改变了传统上采用的停割,加强施肥养树的防治办法(事实上这种办法对死皮树是无效的)。我们垦区产胶园死皮树逐年增多,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请大家参照本文献综述中介绍的开隔离沟的方法,在死皮树上作一些引证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自主选育的热试662、热试419等7个开割无性系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测树皮乳管列数目、厚度等乳管分化特征参数,分析上述参数与胶乳产量、茎围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7个品系中,石细胞以内的次生韧皮部厚度与茎围,再生皮的厚度呈正相关。2)胶乳产量与石细胞以内的次生乳管列数目,树皮中的次生乳管列数目与树皮总厚度的比值呈正相关;其中,热试419树皮结构的次生乳管列数目与树皮结构的总厚度的比值明显高于其他品系,次生乳管的总列数最多,乳管分化能力较强,且胶乳产量最高。3)热试9359和RRIM600次生乳管的分化能力较强,产胶潜力大。该实验结果为以树皮乳管分化指标辅助评价主要农艺性状提供了参考,也为参试品系割胶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低频采胶系列试验中,采用s/2d/3加刺激割胶制度的胶树株次产量仍为最高,但其年总产量与常规割胶制度(s/2d/2)的相似或略低。在原生皮上采用高强度割胶(如采用s/2d/1割制)的胶树株次产量低,而其年总产量高于常规割胶制度(s/2d/2)。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采用的割胶制度和割胶工具是Ridley在1897年建立的,这种90年前建立的割胶法,是以简单的胶刀,进行手工操作,其劳动强度大,技巧要求高,国外称为“过时的割胶法”。后来,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的采胶法和割胶工具,出现了代磁胶刀,装有调节器可控制割次深度的“英国专利胶刀”以及产胶动态分析割胶  相似文献   

9.
<正> 这种诱导胶树死皮的方法是在常规割胶之前和之后,在割面(割线下方—译注)的垂直针刺带上针刺树皮4或5点,然后用图钉封闭针刺点;每隔一周或二周在前次针刺点的下方重复进行针刺一次。这种技术对于诱导许多品系的死皮均有效。然而,对于参试的品系,在原生皮上和再生皮上的死皮诱导率是不同的。这种在正常割胶强度下诱导死皮的方法,对于研究胶树死皮发生、发展有关的生理参数变化,要比那种基于强度割胶造成死皮的方法更好。 本文还讨论采用这种诱导死皮的方法,其它有关参数诸如胶树产量、胶乳最初流率和干胶含量的变化。上述任一指标是否可以作为胶树发生死皮的早期预报信号,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土壤施钾可增加胶树胶乳产量。本文试图以产胶生理为重点去揭示这一现象。蔗糖是胶乳的糖原,它的酵解由转化酶控制。因此,乳管蔗糖含量的多少和转化酶活性,是决定胶树生产潜力的两个重要因素。钾可激活酶的活性,在PH值高的条件下其活性更高。已经知道,钾对蔗糖运输有肯定的影响。我们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钾对其他矿物营养元素流动的影响,特别是钙在韧皮部是相对不流动的,它对生物膜和组织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当钙施于树皮割口时,它进入树皮向乳管的移动是通过离子交换场所,并随钾数量的增加而移动率加快。与乳清相比,尽管黄色体部分的天然钙浓度很高,但大部分外用钙都累积在黄色体中。 细胞质可容纳钙的上限量受有机酸组分的控制。胶树施用刺激剂后发现乳清中的钙浓度和pH值有变化。因此,通过对胶乳,特别是细胞质乳清的研究,可以预测种植在不同农业气候条件下胶树的产胶潜力、适宜的割胶制度和褐皮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73年非洲橡胶研究所杜皮(J.Tupg)首先报道微型针刺采胶的可能性以来,国内外一直重视这个发现。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国外针刺的试验规模仍然很小,每种处理只有10—30株树,主要研究针采产量,胶乳中糖的含量,针采方式和用药量等项目;然而,我国各垦区,特别是广东垦区,从1974年起针采规模相当大,针采株数以百万计;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取得了不少宝贵资料。近几年来,我们对针刺采胶也一直在试验研究,目前参试株数约有五百株左右不过,从现有国内外的资料来看,不管规模大小,针刺采胶都还处于试验阶段,其结  相似文献   

12.
<正> 通常认为褐皮病是一种由于过度割胶而引起的生理失调。虽然这种生理失调对胶树本身无害,但因此而造成的减产则关系到植胶者的利益。此外,褐皮病是确定割胶强度,由此间接决定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症状 生理失调初期阶段的特征是部分或全部割线不排胶。常常可以发现,由于死皮只限于一部分乳管列,所以,整条割线还在出胶。在死皮伴随出现褐色斑点的时  相似文献   

13.
比较相同条件的老龄割胶树位采用d4气刺微割、d3抗病增胶灵和d2乙烯利水剂进行不同割胶频率刺激割胶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频率割胶产量及用工效率差异明显,降低采胶频率,割胶刀次减少,干胶产量下降7%~20%,干胶含量相当,株次产量差异显著,d4气刺微割株次产显著高于d3抗病增胶灵和d2乙烯利水剂刺激割胶。d4气刺微割省工明显,日用工时比d3和d2刺激割胶节省31.25%,年用工时分别比d3和d2刺激割胶节约用工10.42%、22.5%;年度用工效率d4气刺微割分别为d2和d3刺激割胶的5.2倍、3.8倍,用工效率d3与d2相比提高1.4倍;人均割胶劳动效率d4气刺微割比d2和d3刺激割胶分别提高3.6倍和3.2倍。气刺微割采胶速度快,产量稳定,死皮恢复好,耗皮节省能延长胶树经济寿命,通过降低割胶频率可以增加人均日割株与承割岗位数,大幅提高人均产量和效益,配以轻简化采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高产高效采胶技术,能有效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正>干胶含量是割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是产胶潜力大小的具体体现,也是反映割胶强度大小的一个具体指标。干胶含量与管、割、养的关系密切。全面搞好管、割、养,干胶含量稳步上升。在搞好管、割、养的前提下,适当施用乙烯利,对幼龄芽接树的干胶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现根据原河口农场八分场(现属蚂蝗堡农场)十五年干胶含量的  相似文献   

15.
<正> 马来西亚天然植胶业中的现行割胶方法有作根本变革的必要。新的采胶技术要克服传统割胶制度的一些缺点,并提高胶工和胶树的生产率。这样与别的种植园作物比起来,就能保证增加劳力和土地的产出率,使单位面积的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16.
d/3+ET、d/4+ET等刺激采胶技术是天然橡胶采胶技术发展史上的革命性技术创新。新的割胶制度通过使用刺激剂减少割次,保持原有的干胶产量水平,而达到大幅度提高胶工劳动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割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多年来,景洪农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在橡胶生产的各环节推广先进技术,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提高橡胶生产科技含量,发展橡胶生产,使大面积橡胶生产实现了持续高产、稳产,推动了农场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1998年,景洪农场在云南垦区率先推行橡胶树割制改革,采用高产高效新割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应用先进技术和最新栽培理论来延长橡胶树经济寿命的可行性。胶树的主要缺点是非生产期长。由于胶树非生产期为5—7年,其经济寿命约占通常30年寿命的75—80%。在一个更新周期中,大约25%土地总是不生产胶,这是主要不足之处。 延长胶树经济寿命引人注目的主要好处是:(1)非投产树的占地面积较小;(2)更新费用低;(3)橡胶木材潜在利用价值增加。在理论上论证了应用针刺采股与常规割胶制度相结合延长寿命到53—69年的设想。 由于延长胶树经济寿命,非投产胶园占地可以从25%减到10%.在马来西亚全国范围内,将可增加割胶面积大约:300,000公顷,使之能满足即将面临的对天然股需求量的增加. 延长胶树经济寿命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油棕更新三次橡胶只需更新一次。在理论上油棕的非生产期就要长些,总共为7年半,而胶树是5年,每公顷油棕更新费用约13,500马元,而橡胶是5,500马元.在一些边缘地区,如坡度陡、雨量少、土层浅的地区,即使油棕的更新周期缩短,产量仍然较低,种植油棕和橡胶的收益差距就显著缩小. 除上述外,出售较粗茎固的胶树木材也可能得到颠外收益.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我国大推新品种热研 7- 33- 97提早使用刺激剂的产量效应和生理效应。结果表明 ,该品种在幼龄开割期使用乙烯利刺激割胶 ,试验第一年表现出高糖高产的生理效应 ,但第二年即表现出低糖低产的疲劳生理效应 ;测定的胶乳蔗糖含量、乳管堵塞指数和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指标亦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胶乳生理诊断法是一批法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判断胶树代谢与健康状况的方法。在研究了巴西橡胶树胶乳的各种成分在胶树中的生理功能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成分与胶树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后,可以将无性系划分为不同的代谢类型,并根据不同的代谢类型,安排不同的采胶方法;同时也可以根据随机抽样理论找到这些成分的标准参考值,用来判断开割胶树的健康状况,以指导采胶生产。现在胶乳生理诊断主要用于无性系代谢类型判断与采胶强度判断。  相似文献   

20.
用“收获指数”这一概念来测定三叶橡胶生产力,迄今尚未得到普遍应用。本文试图得到三叶橡胶属中不同的种,一系列巴西橡胶无性系,以及一个特高产的Ⅰ级无性系收获指数的比较值。还讨论了与产量相关,亦即最终与收获指数相关的一些生理和结构参数。 研究清楚表明,在三叶橡胶树属的各个种中,巴西橡胶的收获指数最高;其实生树群体中,各个体的收获指数也不一样,无性系之间和年份之间,收获指数的差异很明显,树龄的差异也很明显。胶树间的竞争以及胶树体内的同化分配和竞争生理损耗,也影响到胶树的生长,从而也是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可以认为,光合能的效率是有差异的,因特别受到无性系性状,树龄或许还有其它生理参数,包括树间竞争等的影响。显然,由于水份输送和乳管系统的生物合成能力的差异等引起的生理损耗的差异性,也可能影响这些生理参数。割胶过程也会影响损耗行为及其效率。 因此,收获指数概念的这些特性,不仅在无性系比较时很有用,而且在测定无性系对割胶过程和对其它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时也很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