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解析牛支原体(Mgcoplasma bovis)VspX蛋白的黏附特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VspX蛋白在M.bovis中的分布,通过黏附试验和抗体黏附抑制试验检测VspX蛋白的黏附性,采用ELISA方法进一步分析VspX蛋白和突变株结合纤连蛋白(Fn)的特性。结果显示,M.bovis VspX蛋白位于M.bovis菌体表面;重组VspX蛋白(rVspX)能黏附到EBL细胞表面,且M.bovis VspX基因缺失突变株(M.bovisΔVspX)体外黏附EBL细胞能力与M.bovis野生株(M.bovis WT)相比显著下降,两个结果说明rVspX蛋白具有黏附特性;并且抗rVspX蛋白单抗能抑制M.bovis黏附EBL细胞,进而证实rVspX蛋白黏附的特异性;此外,rVspX蛋白与Fn呈剂量依赖性结合,且M.bovisΔVspX结合Fn能力与M.bovis WT相比显著下降,证明M.bovis VspX蛋白与Fn为特异性结合,且Fn分布在EBL细胞表面。以上结果表明,M.bovis VspX蛋白是一种具有Fn结合特性的黏附相关蛋白,能通过EBL细胞外基质成分Fn介导其黏附EBL细胞。  相似文献   

2.
掌握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为牛支原体病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微量稀释法对10株牦牛源牛支原体进行了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试验,并对敏感株进行体外高度耐药诱导,同时分别提取敏感株、临床耐药株和体外诱导高度耐药株基因组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靶位分析与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敏感株和耐药株在靶位基因中未检测到相应位点的碱基突变,体外诱导高度耐药株M.bovis 3和M.bovis 7发生了A1409G基因位点突变,M.bovis 1和M.bovis 5发生了A1409G和C1192T基因位点突变,M.bovis 4和M.bovis 9发生了A1408T和C1192T基因位点突变;经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不存在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底物的主动外排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不同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其耐药菌株的产生可能与临床长期使用单一抗生素有关。体外诱导高度耐药株对大观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产生高度耐药的原因是其耐药基因发生碱基突变,但碱基突变在牛支原体对氨基糖苷类...  相似文献   

3.
奥尼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离到1个编号为LFY-08-23的菌株。经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Biolog系统鉴定以及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发现LFY-08-23菌株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16S 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与S.agalactiae(EF092913,DQ303183,AF459432)自然构成一个分支,相似性高达99.8%。用分离的S.agalactiaeLFY-08-23菌株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当注射菌浓度达到1.0×109cfu/mL时,2种鱼全部死亡。S.agalactiaeLFY-08-23菌株对头孢氨噻肟、丙氟哌酸、利福平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强力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等5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肉牛传染性牛支原体肺炎流行的诊断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对2008年以来湖北省多个地区新引进育肥肉牛呼吸道传染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患牛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部,轻者可见肺局部肉样变,严重者可见肺广泛分布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将肺坏死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发现,肺组织表现为坏死性肺炎,未见典型的结核结节.实验室病原检测项目包括:支原体培养鉴定,PCR检测与目的基因测序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牛结核检测;泰勒虫血涂片检测与PCR检测等.最终确定该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肺炎.同时,环形泰勒虫混合感染与细菌继发感染率很高,使病情复杂化.通过药敏试验发现,不同牛场分离的牛支原体最敏感药物为环丙沙星,其次为左氟沙星、四环素.文中还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P97R1区单抗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pneumoniae,Mhp)与呼吸道黏膜纤毛的特异性吸附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of swine ,MPS)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 bovis)武威株脱氧核糖磷酸醛缩酶(Deoxyribose-phosphate aldolase protein,DERA)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分布位置,对免疫原性做初步探究。【方法】参照GenBank PG45菌株deoC基因(登录号:CP002188.1)设计引物PCR扩增deoC基因全长,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deoC。经感受态BL21转化IPTG诱导后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抗血清,应用Western blot与间接ELISA检测对其免疫原性和细胞内的分布进行初步研究。【结果】deoC基因全长为669 bp,重组蛋白为可溶性形式;Western blot与间接ELISA结果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在细胞质中分布多于细胞膜。与地方株同源性均为95.4%,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存在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混合型二级结构。【结论】deo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研究牛支原体抗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侵害山羊的组织嗜性、筛选其最佳培养基及建立快速检测方法,针对Mo 16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FQs/FQa,以Mo Y98株16S rRNA基因重组质粒pMD19 MoFQ为模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构建标准曲线,建立可定量检测Mo 16S rRNA基因的FQ PCR方法,并对所建方法进行重复性、特异性、敏感性及应用性检测。结果表明,所建Mo 16S rRNA基因检测FQ PCR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特异性、临床应用性,Mo核酸拷贝最低检出量可至10 μL-1。该方法不仅可作为Mo临床检测方法,且为后续Mo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2018年自福建省疑似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病鸡中分离得到9株鸡滑液囊支原体,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筛选出的多重耐药株(MS HB)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福建地区鸡滑液囊支原体临床株对泰万菌素和泰妙菌素较为敏感,对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土霉素和替米考星敏感性次之,而对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最不敏感.多重耐药株(MS HB)基因组大小为766081 bp;GC含量为28.02%;共注释到1464个基因,其中,包括多个毒力基因和1个耐药基因(ermQ),与敏感标准株WVU1853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得出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鸡滑液囊支原体流行病学的认识,并可为该地区临床治疗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合理用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引致广西平乐县慈姑大面积黄化的主要病原物,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平乐县采集自然表现褪绿黄化症状的慈姑植株,分别提取其叶片和茎组织的总RNA,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并对序列组装获得的重叠群(contigs)进行BLAST注释,筛选出注释为植原体16S rRNA序列的con-tigs,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Phy-F和Phy-R,以采集的褪绿黄化症状慈姑植株和无症状植株的叶片样本总DNA为模板,进行PCR鉴定.[结果]对扩增获得的长度为1.5 kb的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从分子水平证实慈姑黄化病的病原为植原体(strain:AY-China).将测序获得的植原体16S rRNA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15个植原体分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AY-China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组(Aster yellows group:16SrI)聚类在同一分支,且各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在88.3%~96.0%.进一步将AY-China与16SrI不同亚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AY-China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B亚组聚类到在一分支,且与16SrI-B亚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5%,说明AY-China应属于16SrI-B亚组.[结论]广西平乐县慈姑黄化病病原为植原体,其隶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B亚组.  相似文献   

10.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原,该病常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PCR技术对猪支原体肺炎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靶基因、临床样品采集方法及样品DNA处理方法关键技术因素及普通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套式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芯片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优缺点及应用进行综述,为有效地诊断和防治气喘病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中国奶牛养殖地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的流行情况,从2013—2019年,在中国6个奶牛养殖区域集约化牧场,通过随机采样收集犊牛鼻拭子1 878份,对样品进行M.bovis分离鉴定,并分析M.bovis阳性率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以及犊牛日龄与M.bovis阳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间上,中国不同奶牛养殖地区,M.bovis阳性率是不同的。其中西北区(38.7%)高于华东区(35.6%)、华北区(33.6%)、华中区(30.8%)、华南区(29.9%)和西南区(27.1%)。2)时间上,2013—2015年M.bovis 阳性率平均值为47.9%,三年间M.bovis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2016—2019年,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21.1%,四年间M.bovi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013—2015年M.bovis 阳性率显著高于2016—2019年M.bovis 阳性率(P<0.05)。3)季节上,夏秋季节M.bovis平均阳性率为31.3%,冬春季节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33.9%,不同季节M.bovis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4)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bovis 阳性率与犊牛日龄呈正相关。综上,2013—2019年,中国奶牛养殖地区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32.6%,M.bovis在中国呈长期流行趋势。季节并不影响M.bovis在犊牛中的流行。M.bovis阳性率与犊牛日龄呈线性正相关。本研究丰富了中国奶牛养殖地区牛支原体流行情况数据,从病原学角度为预防和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生物学研究及生物制品生产中易发生支原体污染,针对我国当前支原体检验方法在时效性和敏感性上的不足,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支原体检验PCR方法.[方法]从SILVA数据库下载包含全部细菌、古菌和真菌的核糖体rRNA小亚基(16S/18S,SSU)参考序列的库文件SILVA_123-SSURef,从中提取全部...  相似文献   

13.
陈福斌  赵爱云  刘婷  何强  井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19-12220
[目的]建立猪嗜血支原体的PCR诊断方法,并与常规染色镜检诊断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采自新疆阿拉尔垦区的疑似样品分别采用吖啶橙、姬姆萨染色镜检,采用温度法将嗜血支原体从红细胞上解离下来,提取其基因。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嗜血支原体16S rRNA基因组序列(U88565)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猪嗜血支原体的PCR诊断方法。[结果]比较了3种诊断方法,指出了各自的优劣。所建立的PCR方法为猪嗜血支原体病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牛呼吸道主要病原菌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及牛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的方法,对牛支原体oppD基因序列、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kmt基因序列、牛结核分枝杆菌IS6110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单一PCR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后建立三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重PCR的最佳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10min;94℃1min,60℃50s,72℃1min,循环30次;72℃延伸10min。建立的三重PCR方法能对同一样本中的3种病原菌进行扩增,特异性强。牛支原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检测DNA浓度分别为5.306×10~(-3)ng/μL、3.075×10~(-2)ng/μL和1.605×10~(-4)ng/μL。建立的三重PCR方法临床检测牛支原体肺炎鼻拭子、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与单一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三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牛支原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结核分枝杆菌的单一和混合感染鉴别诊断,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最适于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生长的培养基,利用活菌计数方法测定了牛支原体OF2株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牛心汤培养基和改良KM2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结果发现,牛支原体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中生长30 h即可达到平台期,平均最高生长滴度7.0×109ccu/mL;在牛心汤培养基中生长40 h即可达到平台期,平均最高生长滴度4.0×109ccu/mL;在改良KM2培养基中生长50 h达到平台期,其平均最高生长滴度为7.0×108ccu/mL。结果表明,牛支原体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中生长快、滴度高,为下一步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酚-氯仿方法提取12尾采集于云南省境内河口县的巨魾DNA,利用GenBank中鮡科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利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以及采用软件MEGA 4.0来分析巨魾的碱基含量、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得到954bp的12S rRNA基因序列和535bp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各12条;(2)12尾巨魾的12S rRNA基因、16S rRNA基因以及12S rRNA基因和16S rRNA的合并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89%,99.95%,99.89%;(3)12尾巨魾的12S rRNA,16S rRNA均表现出A+T碱基含量高于G+C碱基含量;(4)12尾巨魾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转换比颠换的平均值为3.065;(5)利用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魾属单独成一支,支持率达到99%,这一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7.
鸡毒支原体(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 MG )是危害禽类的常见疾病之一,呈世界性流行,严重影响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防控鸡毒支原体病,净化种鸡群对养禽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MG 的病因、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以及防治措施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控 MG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爱云  何强  井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19-8621
[目的]掌握阿拉尔垦区猪嗜血支原体的流行现状。[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嗜血支原体16S rRNA基因组序列(U88565)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采自新疆阿拉尔垦区的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其产物克隆到pBR322载体后测序。[结果]扩增出的片段为0.836 kb。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猪嗜血支原体参考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47%,反映出我国分离株与国外株基因同源性较高。[结论]建立了一种猪嗜血支原体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为猪嗜血支原体病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并为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CD-HIT-EST快速聚类分析和BLASTN同源性比对共鉴定出17个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特有基因,并从中选取保守基因VY93_RS02885作为分子诊断的靶标基因.根据该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滑液支原体的SYBR green q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浓度的模板和对应的CT值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值为0.9988;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好,BLASTN比对,检测引物对仅能匹配滑液支原体的特有基因VY93_RS02885,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滑液支原体,与其他常见的引起禽关节炎的细菌/支原体性病原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敏感性较好,100%阳性检测的靶标基因最小拷贝数为10;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对3个不同浓度的模板进行组间和组内重复检测,变异系数≤1.1727%.此外,该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出率与传统检测方法相符.因此,本研究建立的针对滑液支原体特有基因的SYBR green qPCR检测方法具有用时短、特异性高、准确性高、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可为滑液支原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获得猪肺炎支原体山西地方株,以期补充猪肺炎支原体山西地方株的菌株信息,为山西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将具有猪支原体肺炎典型病理特征的肺脏剪成米粒大小,放入KM2液体培养基,盲传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中纯化培养,用16S rRNA和种特异性基因P36进行PCR检测,对P36扩增结果测序与登录NCBI GenBank的猪肺炎支原体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液体培养基变色提示培养基中含有猪肺炎支原体;菌落中间暗、边缘光滑,呈典型的"煎蛋样",大小0.2μm左右,生理生化特性符合支原体特性;16S r RNA和P36基因经PCR扩增确认分离菌株为猪肺炎支原体,并命名为JZ01株。JZ01株是从山西最近发病且致病性严重的猪肺中分离而来,其不仅能成功适应人工培养基,而且传代生长良好,为潜在的疫苗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