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外源添加抑制剂对芦蒿吸收Cd和Pb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水生植物芦蒿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培养液温室培养方法,研究了代谢抑制剂、P-型ATP酶抑制剂、蛋白合成抑制剂、离子通道抑制剂对芦蒿吸收Cd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抑制剂(Na_3N)和P-型ATP酶抑制剂(Na_3VO_4)对芦蒿Cd和Pb的吸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芦蒿对Cd和Pb存在主动吸收.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_3显著抑制芦蒿根部对Cd的吸收,而对Pb的吸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芦蒿对Cd的吸收与钙离子通道有关;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D)对芦蒿Cd和Pb的吸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芦蒿对Cd和Pb的吸收与一些蛋白质或酶的诱导合成及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不同代谢抑制剂和细胞色素P450s抑制剂对上海青吸收噻虫嗪的影响,探讨噻虫嗪的吸收及代谢机制,为农药施用及提高药效提供理论依据。在10 mg/L噻虫嗪水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不同种类代谢抑制剂和P450s抑制剂,水培上海青1 d后测定植株体内噻虫嗪含量。10、50μmol/L碳酰氰间氯苯腙和2,4-二硝基苯酚均能极显著降低上海青体内噻虫嗪含量,推测上海青吸收噻虫嗪过程中存在须要消耗能量的主动吸收。而含有10 mg/L胡椒基丁醚、1-氨基苯并三唑和马拉硫磷的处理组中噻虫嗪含量极显著升高,推测上海青体内含有能代谢噻虫嗪的P450多功能氧化酶。上海青吸收噻虫嗪过程需要能量的供应,进入体内的噻虫嗪会被细胞色素P450代谢。  相似文献   

3.
施用农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作物保护手段。研究作物对农药的吸收及转运机制对促进农药吸收、提高农药利用率以及创制新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噻呋酰胺为供试农药,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培结合抑制剂(水通道抑制剂、离子通道抑制剂、代谢抑制剂、蒸腾抑制剂)分析水稻各组织中农药含量及转运系数。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主要富集器官为根系,TF(转移因子)<1;噻呋酰胺的吸收转运与其质量浓度无关,在1.0 mg/L和10.0 mg/L质量浓度处理下没有显著差异;在1.0 mg/L质量浓度处理下,水稻根系对三氟苯嘧啶的吸收是多通道参与的主动过程,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吸收转运则是不需要通道蛋白以及载体协助的过程,对噻呋酰胺的吸收需要能量,可能依赖阴离子通道以及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树根系跨膜主动吸收氟的表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茶树根系跨膜主动吸收氟的过程,采用溶液培养法分析了茶树吸收氟的动力学特性,探究了温度、代谢抑制剂和氯离子等因素对茶树根系主动吸收氟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吸收试验可用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拟合,获得动力学参数Vmax=13.9μg·h~(-1)·g~(-1)(根干重,DW),Km=0.59 mmol·L~(-1)。与在25℃培养条件下相比,低温处理(4℃)明显抑制了茶树对氟的吸收,抑制率达到49.75%。代谢抑制剂2,4-Dinitrophenol(2,4-DNP)、叠氮钠(NaN_3)和正钒酸钠(Na_3VO_4)均抑制了茶树根系对氟的吸收过程,而且随着代谢抑制剂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根系氟含量和累积量也随之不断减少。在2,4-DNP、叠氮钠和正钒酸钠浓度分别为2、0.2mmol·L~(-1)和0.6 mmol·L~(-1)条件下,茶树根系氟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6.1%、39.1%和20.6%。当营养液中氟和氯浓度均为5 mmol·L~(-1)时,氯离子显著抑制了茶树对氟的吸收,抑制率达到73.1%,存在拮抗作用。从表观上分析,茶树根系对氟的吸收是一个与跨质膜电化学势梯度、代谢能量和载体蛋白有关的主动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测定辣椒根系的生理指标、土壤酶活性,研究DBP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DBP对辣椒根系生理代谢有显著抑制作用,辣椒根系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同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脱氢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被显著抑制,低浓度DBP对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POD活性则有促进作用,对根际土壤蔗糖酶和脱氢酶也有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上海青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上海青可食部位的富集情况及其对上海青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揭示土壤DBP对上海青的食品安全风险及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上海青可食部位DBP含量随土壤DBP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其富集系数为3.47~5. 48,对DBP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根据美国国家环保局规定的人体经口摄入DBP的参考剂量,当土壤DBP质量浓度高于1. 22 mg/kg时,种植的上海青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DBP胁迫导致上海青的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其中,上海青的POD活性受DBP影响最大,其10%效应质量浓度值(EC10)和50%效应质量浓度值(EC50)值分别为0. 32 mg/kg和0. 71 mg/kg。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培养方式(水培和土培)下,选择4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研究其苗期NH4^ 及硝酸还原酶抑制剂对NO3^-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培条件下,NH4^ 对NO3^-吸收的抑制主要表现在粳稻上,对杂交粳稻的抑制尤为明显;硝酸还原酶抑制剂对粳稻NO3^-吸收的抑制程度大于其对籼稻的抑制。水培条件下,NH4^ 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杂交粳稻对N3^-的吸收;在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受抑制后,对杂交粳稻NO3^-吸收的影响却很小,说明NH4^ 对NO3^-吸收的影响并非完全通过影响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粉土和青紫泥两种典型土壤种植水稻,研究尿素添加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水稻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田施用含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中铵态氮浓度分别增加94.6%~97.9%和55.4%~65.1%,硝态氮浓度下降49.0%~81.3%和33.9%~83.7%,亚硝态氮浓度下降46.9%~90.9%和53.7%~90.2%。添加DMPP抑制剂于尿素,小粉土和青紫泥处理水稻的产量增加24.9%和14.2%,生物量增加20.6%和14.4%,吸氮量增加15.3%和22.5%。DMPP抑制剂可有效保持土壤高铵态氮浓度、低硝态氮与亚硝态氮浓度,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青贮饲料可通过添加发酵抑制剂,抑制青贮中的不良发酵,减少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发酵抑制剂的作用:一是对青贮发酵过程中各种不良微生物的活性起抑制作用,抑制不良微生物的发酵;二是抑制青贮发酵过程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乳酸菌的发酵,从而迅速降低pH值,进一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达到保存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介绍了青贮的发酵过程以及影响发酵品质的因素,讨论了在青贮中常用的发酵抑制剂和青贮饲料好氧腐败抑制剂,并综述了它们在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青贮饲料可通过添加发酵抑制剂,抑制青贮中的不良发酵,减少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发酵抑制剂的作用:一是对青贮发酵过程中各种不良微生物的活性起抑制作用,抑制不良微生物的发酵;二是抑制青贮发酵过程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乳酸菌的发酵,从而迅速降低pH值,进一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达到保存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介绍了青贮的发酵过程以及影响发酵品质的因素,讨论了在青贮中常用的发酵抑制剂和青贮饲料好氧腐败抑制剂,并综述了它们在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锰(Mn)及其转运通道对水稻镉(Cd)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以水稻幼苗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对幼苗根系和地上部Cd、Mn的积累特征及其与P-型ATP酶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8~1.6 mmol·L~(-1)Mn能显著降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的Cd含量,并能提升水稻细胞壁中Cd的分配比率和降低胞液中Cd的分配比率。在含4.5μmol·L~(-1)Cd和1.6 mmol·L~(-1)Mn的营养液中,NSCCs对水稻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4.9%和17.0%,P-型ATP酶的贡献率分别为24.7%和7.6%;NSCCs对水稻根系和地上部Mn的贡献率分别为24.0%和10.3%,明显低于其对Cd的贡献率,而P-型ATP酶对根系和地上部Mn的贡献率分别为69.5%和20.3%,显著高于其对Cd的贡献率。综上认为,Cd主要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水稻根系细胞,Mn主要通过载体蛋白进入水稻根系细胞。Mn可能通过竞争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来抑制水稻幼苗对Cd的吸收和转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玉米幼苗对Cr(Ⅲ)的吸收途径,通过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Cr(Ⅲ)处理浓度(0~20 mg·L-1)对玉米幼苗Cr(Ⅲ)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以及ATP酶抑制剂、离子通道抑制剂、Fe(Ⅲ)对玉米幼苗根系Cr(Ⅲ)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幼苗根系吸收Cr(Ⅲ)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为121.4 mg·kg-1·d-1,显著高于地上部的16.3 mg·kg-1·d-1(P<0.05);根系吸收Cr(Ⅲ)的离子载体与离子的亲和力(Km)为12.2 mg·L-1,显著低于地上部分的180.8 mg·L-1(P<0.05)。ATP酶抑制剂Na3VO4显著抑制了玉米幼苗根系对Cr(Ⅲ)的吸收(P<0.05)。Ca2+通道抑制剂LaCl3和K+通道抑制剂C8H<...  相似文献   

13.
硝化抑制剂对小白菜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用硝化抑制剂可有效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土地精和双氰胺可提高小白菜的经济产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降低硝酸盐含量,并对栽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硝化抑制剂对小白菜的硝酸盐积累抑制作用为DMPP双氰胺土地精,3种硝化抑制剂在经济产量方面表现为DMPPDCDTC,比对照分别提高产量19.32%、14.83%、9.46%。对叶茎鲜重比的影响结果为DCD(84.7%)DMPP(84.4%)TC(83.8%)CK(78.1%)。通过对栽培土壤的研究发现硝化抑制剂能显著改良土壤的盐渍化,降低小白菜生长过程中土壤盐离子的含量,提高铵离子在土壤中的含量,抑制土壤耕层硝酸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用BaCl2作为钾通道抑制剂,与钾素营养胁迫和正常营养条件下进行对照,研究了3种条件对根结线虫感染诱导形成的巨型细胞的影响。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钾通道抑制剂降低了巨型细胞对K in通道K 的吸收效率,从而影响到巨型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影响巨型细胞对糖类物质的转运。在K 缺乏胁迫下,巨型细胞对K 的吸收机制不同于其他2个处理条件下的巨型细胞对K 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甲烷抑制剂对绵羊瘤胃发酵指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6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8±1.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A、B、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40 mg·kg~(-1)、蒽醌20 mg·kg~(-1)和大蒜素300 mg·kg~(-1)。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甲烷抑制剂对绵羊饲喂后9 h内瘤胃p 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显著升高了大蒜素组12 h的p H值(P0.05);添加不同甲烷抑制剂对瘤胃内氨态氮、BCP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显著提高了大蒜素组的瘤胃氨氮浓度(P0.05)和菌体蛋白的含量(P0.05);添加三种不同甲烷抑制剂显著降低了瘤胃内甲烷产量,添加大蒜素6 h后有最为明显的效果,降低幅度最高为38.28%(P0.05)。  相似文献   

16.
研究缓/控释氮肥、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和微生物菌剂对稻田生态系统白天CO_2净交换、群体叶面积和生物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几类新型氮肥对稻田碳同化的促进作用及增产效果。为此于2012—2013年在湖北荆州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五种氮肥处理:常规尿素(CK)、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RU)、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NU)、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EM)。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双季稻生态系统白天的CO_2净交换通量,并在各生育期测定水稻群体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分析不同氮肥处理下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稻田生态系统白天表现为CO_2的净吸收,净交换通量受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影响较大,在拔节-抽穗阶段出现较高值。相比普通尿素,新型氮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稻田CO_2净交换,在单个水稻生长季NU提高了13.2%~51.6%的平均CO_2净吸收通量,其次为CRU提高了9.8%~34.1%。在各生育期,新型氮肥对水稻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表现出更高的促进效果,其中以CRU最为显著,其最大峰值相比CK分别提高了12.4%~18.6%和9.1%~18.8%。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水稻群体叶面积指数与CO_2净吸收通量为线性正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与CO_2净吸收通量为抛物线型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水稻群体生长状况与稻田生态系统CO_2同化速率间的关系。包膜控释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助于提高水稻群体叶面积和生物量,促进稻田生态系统CO_2同化,其中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合亚热带农田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的N_2O减排调控措施,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硝化抑制剂、秸秆和生物炭三种调控措施对亚热带红壤(JX)和紫色土(SC)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硝化抑制剂(三氯甲基吡啶)的初期阶段(24 h),可显著降低两种土壤N_2O的排放,尤其是SC土壤,抑制程度可达62%。而生物炭的添加可显著增加JX土壤的N_2O排放,但在SC土壤中虽有升高趋势却不显著。添加秸秆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与秸秆类型和性质、土壤质地和理化性质,以及添加的时长有关。短时条件内(24 h),苜蓿和水稻秸秆可显著增加SC土壤N_2O排放,而添加甘蔗渣后N_2O排放虽有增加但不显著;JX土壤中添加水稻秸秆可显著刺激N_2O排放,但苜蓿和甘蔗渣则显著降低了其排放。添加秸秆较长时间后,苜蓿和水稻秸秆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程度下降,而甘蔗渣在6个月后仍能显著降低SC土壤N_2O的排放。研究表明,在对土壤进行调控时,若以减少N_2O排放为目的,应当根据土壤类型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DBP/DEHP污染对几种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考察了土壤中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污染对番茄、蕹菜和胡萝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土壤中DBP/DEHP(1∶1m/m)施加量为20mg·kg-1土和200mg·kg-1土时,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降低8.53%和23.86%,蕹菜茎叶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降低4.77%和24.62%;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32.11%和42.95%,可滴定酸度分别降低0.58%和20.66%,糖酸比分别提高33.07%和82.02%;胡萝卜块根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6.19%和6.97%。表明DBP和DEHP可以影响蔬菜的品质。它们对蔬菜品质的影响并不是因为对植物生长的毒害作用而引起的,而可能是由于干扰了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而引起的。在番茄、蕹菜和胡萝卜的果实、茎叶和根系中都检测到了DBP和DEHP的残留,残留量随土壤中施加DBP/DEH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植物的地上部分DBP的含量较高,而DEHP含量很低,说明植物容易吸收积累DBP,而对DEHP的吸收很少。  相似文献   

19.
植物根细胞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细胞膜上存在各种离子通道.电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根细胞离子通道对于矿质吸收、转运及植物耐盐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概述了根细胞K+通道、阴离子通道和各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近期有关离子通道和植物耐盐性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K+通道存在于大多数的植物细胞中,其对K+的选择性远高于其他阳离子,K+通道的存在对于营养元素的吸收,尤其是K+的低亲和性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其他离子的出入维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膜电势.阴离子通道激活所引起的质膜去极化可以激发非选择性的阳离子流,在盐胁迫下,可通透Cl的阴离子通道的开放是植物对胞内Cl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由于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s,NSCCs)的多样性及其对一价阳离子的低选择性,近年来NSCCs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NSCCs被认为参与了植物多种生理过程,包括营养元素的吸收、膨压控制、胞间转运、信号转导以及毒害离子的吸收,尤其是Na+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硝化抑制剂对紫色土硝化作用及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硝化抑制剂对紫色土硝化作用及N_2O排放的抑制效果,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25℃,60%最大田间持水量条件下,4种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3,4-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对羟基苯丙酸甲酯(MHPP)]对四川地区石灰性紫色土无机氮含量、硝化速率及N_2O产生速率变化特征的影响,并以酸性紫色土作对比。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4种硝化抑制剂均能抑制两种土壤中NH_4~+向NO_3~-的转化,同时降低N_2O的排放,但是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对石灰性紫色土硝化速率的抑制效果为MHPP(93%~193%)Nitrapyrin(91%~191%)DMPP(9%~58%)DCD(6%~14%),对酸性紫色土硝化速率的抑制效果为MHPP(76%~116%)Nitrapyrin(62%~109%)DCD(59%~75%)DMPP(26%~43%)。硝化抑制剂对石灰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N_2O产生总量的抑制效果分别为46%~76%和32%~54%。总体而言,相较DCD和DMPP,Nitrapyrin和MHPP两种硝化抑制剂对供试土壤硝化速率和N_2O产生速率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