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氮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固定隔沟灌和交替隔沟灌两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置2个灌水水平和2个施氮水平,共8个处理,展开不同水氮组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平均单果重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可提高番茄的产量和交替隔沟灌溉下番茄的平均单果重。降低灌水量或施氮量时,水氮必须满足一定比例才可增加番茄平均单果重和提高交替隔沟灌下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水氮耦合、氮是影响番茄产量、平均单果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水是影响番茄产量、平均单果重和固定隔沟灌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灌溉方式是影响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制度对温室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对植物生长有直接影响,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因此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温室番茄生理变化的影响,对于温室番茄生产有积极的意义.试验采用传统灌溉方式为对比,研究了温室番茄滴灌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对其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可以使温室番茄的净光合速率峰值提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番茄的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相关;灌水量较低时,可以通过缩短灌水间隔来提高温室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作物根区无压地下灌溉技术灌水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根区无压地下灌溉技术是一个正在研究开发的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在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番茄,采用不同供水压力和不同灌溉方式试验,研究分析了根区无压地下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耗水量、产量和作物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满足黄瓜和番茄需水量要求;与传统沟灌相比能够节约灌溉水量30%以上;它并不降低作物产量,反而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并使黄瓜和番茄作物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微纳米加气灌溉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微纳米加气灌溉对番茄的影响,采用温室小区试验,选择不同的水分控制下限条件,研究了其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加气灌溉模式下番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增长速度较常规灌溉得到显著提高,表现为苗期、开花期、坐果期番茄生长优势明显,生长后期增长速度近似相同。基于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2个指标条件,微纳米加气灌溉较常规灌溉增长效果更好。微纳米加气灌溉改变番茄产量分布特征,促进番茄提早成熟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微纳米加气灌溉对番茄VC量、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机酸呈降低趋势,对糖酸比的影响不大。综合认为,微纳米加气灌溉应用在温室番茄种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扶埂开沟膜下灌对番茄的影响,以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扶埂开沟膜下灌与常规沟灌以及在各个生育期的调亏灌溉对比,研究不同沟灌对温室番茄的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扶埂开沟膜下灌较传统沟灌节水效果显著,每生产1 kg番茄省水0.005 88 m3,水分利用效率达到31.679 kg/m3,较沟灌显著提高19.64%;扶埂开沟膜下灌灌溉方式下,番茄苗期亏水灌溉时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峰值,与适宜水分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6.69%,番茄节水灌溉的有效时期是苗期;综合分析发现,最佳沟灌灌溉制度为:扶埂开沟膜下灌+苗期调亏,及在扶埂开沟膜下灌模式下苗期灌水1次+开花坐果期4次+结果后期5次,每次灌水定额为40 mm。  相似文献   

6.
温室番茄节水调质灌水方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日光温室番茄优质高效的灌溉制度,采用设置于温室番茄冠层齐平位置的水面蒸发测定装置,设计3种基于水面蒸发量的灌水间隔水平和4种灌水量水平组合处理,依据小区试验观测结果,分析确定了以番茄产量、水分利用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及果实硬度等5项指标为主的节水调质灌溉制度评价体系;在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出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借鉴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温室番茄节水、优质、高产相统一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确定基于水面蒸发量的温室番茄节水调质灌溉制度,即当累积水面蒸发量Epan达到10mm±2mm时进行灌溉,灌水量为0.9Epan,在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的营养品质和储运品质.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不同灌溉方法节水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光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对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4种灌溉方法耗水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方法灌溉灌水量与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灌溉方法耗水差异产生的机理;得出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灌水量分别为1473.99、1181.66、1168.078、89.91 m3/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00、53.96、54.557、0.37 kg/m3,结果表明,节点渗灌具有灌水量少、水分利用效率高、灌水后对地温影响小等优点,应在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优先选用。另外,温室内水面蒸发量可以用来指导灌溉,作为判断灌水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闲置农田利用率,进行了不同灌溉量下春小麦-西兰花复种试验研究,通过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分析,以寻求春小麦-西兰花复种模式下的最佳灌溉量。结果表明:春小麦不同灌溉量(2 175、2 700、3 225 m~3/hm~2)与西兰花不同灌溉量(2 325、2 730、3 000 m~3/hm~2)均可提高相应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春小麦灌溉量为2 700 m~3/hm~2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8.72%、38.40%、94.81%,整体上增加效果较佳;西兰花灌溉量为2 730 m~3/hm~2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2.83%、42.56%、77.82%,增加效果较佳。通过对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增幅效果综合考虑,建议春小麦-西兰花复种模式下各自最佳灌灌量为2 700~2 730 m~3/hm~2。  相似文献   

9.
温室微润灌秋冬茬番茄适宜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温室微润灌条件下秋冬茬番茄种植中土壤水分对番茄的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日光温室番茄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VC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了微润灌形式下番茄的适宜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为336mm。在苗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为18mm;在开花着果期灌水4次,灌水定额30mm;在结果盛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5mm;在结果后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25mm。  相似文献   

10.
通过3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宁夏非耕地温室春茬番茄滴灌条件下不同防渗处理、水质、灌水定额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番茄品质、光合作用和总产量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防渗措施,其次是灌溉水质和灌水定额。塑料薄膜防渗处理保水效果好,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使番茄果实中Vc和可溶性糖增加;全生育期灌水定额4 260 m3/hm2时,番茄果实的糖酸比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较6 690 m3/hm2灌水定额提高了21.93%~26.92%。灌溉水质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等有影响但均未达到5%显著水平。塑料薄膜防渗下,使用微咸水与净化水混合灌溉且全生育期灌水定额4 260m3/hm2为最佳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1.
水稻灌溉水量、氮肥和种植面积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eta分析量化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的影响,并建立水肥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温室气体排放量、水肥利用效率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优化分配各地区的水肥资源,调整水稻种植面积。优化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施加氮肥不同程度影响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优化后水稻种植面积减少3.76%,水利用效率提高18.4%,灌溉水量均值为4513.54m3/hm2,氮肥施用量减少11%,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2%,氮肥施用量均值为100kg/hm2;经济效益增加8.1%,温室气体排放降低10.6%。本模型可以量化表征区域尺度基于控制灌溉的水肥施用与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关系,协同优化稻田水土肥资源最佳配比,平衡经济、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目标间的水肥资源优化和种植面积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为水稻水土肥资源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负水头供液施肥对温室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日光温室番茄的日蒸散量变化规律,明确日光温室番茄合理的灌溉施肥模式,基于负水头供液系统研究了常规基追肥处理(F1)、按EC值调配的施肥处理(F2)和山崎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处理(F3)对日光温室番茄日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负水头供液系统可以实现0~20 cm土壤含水率的精确控制,各处理变异系数(CV)仅为5.92%~11.9%。日光温室番茄的日蒸散量变动幅度为0.43~5.90 mm,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开花坐果期为日光温室番茄蒸散量最大的时期,日均蒸散量达3.65~3.78 mm,蒸散量可占到全生育期的60%以上。处理F3的生育期蒸散量最大,与处理F1和F2相比,分别增加了3.72%和2.09%。温室番茄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处理F3为最高,与处理F1相比,分别提高了29.0%和24.1%以及16.4%和9.84%。综合分析,采用山崎大量元素配方的施肥处理(F3)不仅增加了番茄蒸散量和产量,而且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为供试条件下最优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外源硒与土壤水分互作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温室番茄(京番404)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外源硒(硒源:Na2SeO3)喷施质量浓度(S0:清水对照,S2.5:2.5mg/L,S5:5 mg/L和S10:10 mg/L)和3种灌溉控制水平(灌水下限分别控制为田间持水率的50%(W1:重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65%(W2:轻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80%(W3:充分供水))的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和叶面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对温室番茄植株与果实生长、含硒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株高、茎粗及果实平均生长速率均显著增大,且显著影响了叶片含硒量。叶面喷施外源硒对株高及番茄生长速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极显著地影响了叶片和果实含硒量(p<0.001),且随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大,与S0处理相比,叶面喷施外源硒处理的平均果实含硒量增加了3.5~14.3倍。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而增大,随叶面外源硒喷施质...  相似文献   

14.
温室番茄结果期产量和品质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传统灌水量为对照(CK),设计3个灌水量水平CK、2/3CK、1/2CK,在番茄结果期研究亏缺灌溉对日光温室番茄累计产量及平均单果质量、品质、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水分利用率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有机酸和Vc含量均增加,果实的累计采收...  相似文献   

15.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灌溉量、滴灌频率、施肥量三水平三因素试验设计,对地膜洋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洋葱生育期最优组合为灌溉量为4 500m3/hm2,每10d滴水1次、施N 270kg/hm2、P2O5210kg/hm2。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水分利用率和灌水效益降低。灌溉量为4 500m3/h...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温室番茄在隔沟灌溉方式下优化水氮耦合模式的理论依据,试验于2011年设置固定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与推荐施氮量(N1)、2/3推荐施氮量(N2)两个氮素水平的耦合,研究了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温室番茄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番茄株高、茎粗、株高与茎粗的相关性以及主要根数的主要因素;氮肥对番茄株高、茎粗的影响大于灌溉方式,而对番茄株高与茎粗相关性的影响则相反,交替隔沟灌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适当的提高氮肥使用量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灌溉方式与氮共同影响番茄的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根在根茎叶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小,茎与叶所占比例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预报式灌溉决策支持系统对减少新疆典型绿洲棉田土壤氮磷损失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3种灌溉决策方式(预报式灌溉(DSSIS)、墒情灌溉(SMS)、经验灌溉(E))和2个灌溉量水平(100%(FI)与75%(DI)),研究了不同灌溉决策和灌水量对土壤氮磷分布、棉花生物量、氮磷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经验灌溉存在硝态氮淋失问题,预报式灌溉的硝态氮淋失风险大于墒情灌溉,但灌溉决策的改变不会引起速效磷在各土层的差异分布。(2)与E和SMS处理相比,DSSIS处理显著提高了28.5%和40.0%的棉花地上部全氮量。(3)DSSIS处理可最大提高33.7%的籽棉产量,80.7%的水分生产力,25.2%的氮肥偏生产力和25.6%的磷肥偏生产力。【结论】预报式灌溉决策具有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促进棉花氮吸收,提高籽棉产量,提高水分生产力和氮磷肥偏生产力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8.
追肥方式对温室滴灌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的温室小区番茄栽培试验,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滴灌追肥和刨穴追肥对番茄土壤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有较大影响,滴灌追肥可以显著地增加番茄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从田间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土壤养分有效性方面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宁夏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作物产量低的问题,采用膜下滴灌灌水和施肥的方式种植西瓜,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及施氮量对西瓜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定额900 m3/hm2、施氮量225 kg/hm2的处理条件下茎粗最大为7.45 mm、产量最大为43.80t/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4.01 kg/m3;灌溉定额900 m3/hm2、施氮量300 kg/hm2的处理条件下株高最大为254.7 cm。综合考虑茎粗、株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最优处理为T5(灌溉定额900 m3/hm2、施氮量225 kg/hm2),该处理最高产量可达43.80t/hm2,取得的经济效益最大。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宁夏干旱地区节水种植西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调亏灌溉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节水优产,以加工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调亏灌溉处理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苗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采摘期调亏灌溉处理的最大产量所对应的灌水量分别为610.07、502.12、492.14和494.86 mm。果实膨大期重度调亏处理的产量下降最为显著,比对照降低了13%。各生育时期重度调亏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充分灌水和中度调亏。开花坐果期是调亏灌溉处理的适宜时期,该时期重度调亏的WUE达40.59 kg/m3,比对照提高了30%左右。番茄红素量与灌水量线性关系不明显,而番茄果实中可性固形物、Vc量与灌水量显著负相关。从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考虑,在酿酒葡萄开花坐果期内中度调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