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采用EC120直升机空中喷洒甲维·灭幼脲飞机防治专用悬浮剂,防治面积1万hm2。结果表明:施药高度在距林木顶端15—20 m时,雾滴密度较高,雾滴大小合适,均匀度较高,有效喷幅较大;树体上部的雾滴直径较大,分布不均匀;中、下部雾滴较小,均匀度较好;雾滴在上、中、下部的沉积密度差异显著。林间防治效果调查显示,飞机距林木顶端15—20 m施药24 h后美国白蛾的校正死亡率为20%左右,48 h后对美国白蛾的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40%,72 h后对美国白蛾的校正死亡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精准有效地解决常规森防器械难以进入林地核心区、施药量大、效率低等问题,掌握无人机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施药飞行参数。【方法】在林间利用曙红水基染色法对YM-V6型无人机防治美国白蛾飞行施药的雾滴飘移距离、雾滴密度、穿透性、均匀度等进行测定。【结果】当无人机距离树冠顶端2.5~3.5 m施药时,无人机施药飞行速度在1.5~3 m·s~(-1)范围内,雾滴飘移距离较小,可控在2~3 m以内,施药穿透力可以达到10 m,雾滴密度较高,雾滴均匀度好,施药效果好。在无人机航高为距树冠顶端3.0 m,并以2.5 m·s~(-1)速度作业时,对林间上、中、下部靶标的雾滴沉积效果进行了分析,林间上部的雾滴直径较大,雾滴均匀度低,中、下部雾滴直径较小,但均匀度高,雾滴在上、中、下部的沉积密度差异显著。【结论】无人机在距树冠顶端2.5~3.5 m、飞行速度为1.5~3 m·s~(-1)时,施药效果好。使用无人机分别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美国白蛾,施药后24、48和72 h虫口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0%、50%和70%左右,无人机喷洒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的防效高于1.8%阿维菌素乳油。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人机开展竹林喷雾施药防治试验,通过设置5个不同无人机作业航速,分析雾滴在竹林中的沉降率、覆盖密度、密度变异系数、有效喷幅和防治效果,明确无人机的作业航速对喷雾雾滴沉积分布及防效的影响,为构建无人机喷雾施药关键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无人机作业航速对雾滴沉积分布和防效有较大的影响,当无人机作业航速为2.0 m/s时,竹冠水平与垂直方向雾滴的沉积分布最好,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R-44直升机和DTM-4喷洒设备技术参数测定和使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R-44直升机和DTM-4农业喷洒设备技术参数测定,在10、15、20、25PSI压力下喷射角度符合要求;在相同压力下,静动态喷洒流量变化不大;雾滴数量直径在43~68μm之间,雾滴质量直径在63~90μm之间。R-44直升机飞行高度在离树梢5—10m时,有效喷幅为24m;飞行高度在离树梢1~5m时,有效喷幅为20m,雾化性能好,能满足超低容量喷洒需要。按每架次载药量150kg、作业时速为60节、飞行高度离树梢5~10m、喷洒压力为20PSI、作业面积60hm^2。参数下进行防治作业,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空中拖拉机是当前我国农化作业效率最高的飞机之一。其先进的喷雾系统由药箱、高压泵、喷杆、喷头、加药设备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空中拖拉机飞行高度在平原和山区分别为树梢以上10~15m和20m以上,AT-504和AT-402B的有效喷幅分别为80m和60m。大多数雾滴直径100~200μm,雾化程度高,可以通过改变喷头角度来调整雾滴密度和大小。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东江水源涵养林,运用AS350B3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1200g/hm2防治松褐天牛,作业流量7000mL/hm2,有效喷幅60m,平均雾滴密度15个/cm2,雾滴直径127~173μm,防治效果91%。应用直升机防治松褐天牛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恩斯特龙TH28直升机喷洒森得保飞防专用药防治以第三代杨小舟蛾1~3龄幼虫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其药剂用量为37.5 g·hm-2.结果表明:地面测定恩斯特龙TH28直升机的喷洒覆盖率达91%,GPS测定喷洒覆盖率89%,二者基本相符;平均雾滴直径为83.7 μm,在喷幅30 m内平均雾滴密度为13.2粒·cm-2,...  相似文献   

8.
利用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剂,对施药后的林冠层和林下层液滴密度、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冠层的平均雾滴密度大于林下层,这说明林冠层对雾滴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林间郁闭度的增大,雾滴数量在减少;林冠层的雾滴直径最大是140μm,最小是45μm,林下层的雾滴最大是105μm,最小是30μm,其液滴大小变化较大,可能与飞机的作业高度相关,导致雾滴的沉降速度发生变化,较大雾滴停留在林冠层。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喷头型号对无人机喷雾雾滴在竹林中沉积分布和防效的影响,揭示无人机喷雾的关键技术,研究选用不同型号雾化喷头,开展无人机喷雾雾滴检测和林间防治试验,分析不同喷头型号对雾滴的覆盖密度、沉降率、有效喷幅、密度变异系数和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人机喷洒系统的雾化喷头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较大,在竹林喷雾中,无人机雾化喷头以SX110015VS型号为宜,其雾滴在竹林中的沉积分布状况最佳,雾滴穿透性最强,防治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无人机低空喷雾不同作业高度对雾滴在竹林中沉降分布及防效的影响,揭示无人机喷雾施药关键技术,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建立试验区,运用无人机开展喷雾施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喷雾作业定高对雾滴在竹林中的沉降分布影响较大,当无人机作业高度为6.5 m时,其雾滴在林冠的沉降率和覆盖密度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最佳,雾滴在林冠层的穿透性最强,有效喷幅最大,喷药后的防治效果最理想。无人机在竹林喷雾作业最佳定高为6.5 m。  相似文献   

11.
杜守宪 《林业研究》1996,7(1):48-50
BRIEFINTRoDUCTIONGcncralSituationTheultra-low-volumesprayingwithairPlaneisanewinter-nationaltechniqueofsprayingPesticidealler6o's.lthasbeencontinousllydevelopingand..improving.ItisthemethodofusingsPeCialoiledpesticideandsprayingdireetlyPeshcideonthesdriceofcropsbytheequipmentofultra-low-volumesprayingontheairplane.lnChina.itwastheAgri-ForestryMinis-try'whoorgnizedtostUdymakingthiskindofequipment.Itwasinl975thatthesampleequipmentwasproducedandexperimented.NowitisusedalloverChinaItis…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航空护林地空通信主要采用手机为通信工具,针对手机通信存在的问题,选用超短波电台及相关附属设备对航空护林地空通信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飞行真高在300 m时,PD—780手持机空地之间最远通信距离可达10 km;空MD—780G车载台与地PD—780手持机之间双向通信距离最远可达30 km,空对地的单向通信最远可达60 km;MD—780G车载台空地之间的空地双向通信距离最远可达60 km,空对地的单向通信最远距离为100 km;飞行真高在600 m时,PD—780手持机空地之间最远通信距离可达30 km,空MD—780G车载台与地PD—780手持机之间的空地双向通信距离最远可达50 km,空对地的单向通信最远可达80 km,MD—780G车载台空地之间的空地双向通信距离最远可达80 km,空对地的单向通信最远可达120 km.超短波的通信距离与飞行高度和电台的功率有关,飞行真高越高、电台功率越大,则通信距离越大.建立有效的航空护林地空通信保障体系,需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地面通信中继站、统一设备型号和呼号频率、超短波电台标配降噪耳机.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大青山前坡38 a生、17 a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特征、部分立地因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造林立地因子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8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7.36 m、9.8 cm和261.1 cm;17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2.86 m、8.1 ...  相似文献   

14.
在砚山铳卡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川滇桤木在滇东南岩溶山区的石山和土山、石灰土和山地红壤上生长都比较好,表现出对不同立地条件较强的适应能力,其生长快慢与立地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川滇桤木的树高、地径、冠幅、叶面积、叶长、叶宽、单叶鲜重、干鲜重、枝叶鲜重和生物量等10个生长性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川滇桤木具有育苗周期短、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岩溶山区营造生态防护和水源涵养林的一个优良树种,2年生平均树高为1.7m、地径为2.58cm、冠幅为0.85cm,树高最大达5.1m、地径最大达7.3cm.  相似文献   

15.
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ulla)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不同混交处理3a生林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1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27cm,14.50m,0.0514m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尾叶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3.50cm,15.97m,0.1098m3,比纯林高45.6%,10.1%,113.6%;纯林和混交林林分每公顷蓄积分别为88.83m3和98.00m3,混交林比纯林高10.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处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径高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村宅旁大叶榉中幼龄散生木采取立竿绑缚、合理留养树冠、树干皮层纵割促粗生长、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促使树木复壮,结果表明:采用立竿绑缚,可以增强榉树幼树主干直性,培养通直高大圆满的主干;枝下高1/3的单株高、粗生长均优于枝下高2/3、1/2时的高、粗生长,年均树高生长量达到53 cm、年均胸径生长量达到1.3 cm;经树干皮层纵割后,年均胸径生长量可达到0.93 cm,比对照年均胸径生长量增加0.3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