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原代培养的小鼠T淋巴细胞中加入刀豆蛋白A(Con A)作为活化刺激剂,研究不同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A)对T淋巴细胞共刺激信号分子CD28和CD152,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48h后,Con A组与细胞空白组相比,CD28和CD152均显著升高;染毒组与Con A组相比,10和20μmol·L-1ZEA组CD28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CD152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40μmol·L-1 ZEA组CD28表达量显著降低,CD152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染毒24h后,Con A组与细胞空白组相比,PI3K等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各染毒组与Con A组相比,PI3K等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这一研究说明ZEA可通过干扰CD28/CD152表达及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干扰T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以免疫磁珠负性分选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得到的高纯度T淋巴细胞为材料,刀豆蛋白A(Con A)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研究ZEA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对核因子NFA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含Con A)、Con A (5μg·mL~(-1))对照组、ZEA(10、20及40μmol·L~(-1))+Con A (5μg·mL~(-1))染毒组,细胞染毒48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细胞染毒处理24和36h后分别提取细胞浆、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FAT及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T淋巴细胞胞浆内NFAT、NF-κB等相关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浆丰富,核糖体和线粒体明显增多。与Con A组相比,ZEA染毒组T淋巴细胞胞浆内NFAT、NF-κB相关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细胞胞浆减少,细胞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线粒体肿胀,核糖体消失,异染色质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T淋巴细胞核内NFAT、NF-κB含量均极显著升高;与Con A组相比,ZEA染毒组T淋巴细胞核内NFAT、NF-κ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这一研究提示ZEA可造成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核因子NFAT、NF-κB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相关蛋白合成,造成T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被抑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简称DON)对离体T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DON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简称Con A)介导的小鼠离体T淋巴细胞活化及活化标志分子CD69、CD25、CD71的影响,以BALB/c小鼠T淋巴细胞为材料,分设细胞空白组、刀豆蛋白A对照组、不同浓度DON染毒组(Con A+0.5/1/2μmol/L DON),用CCK-8法检测24h内细胞的相对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30、72 h时CD69、CD25、CD7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DON在终浓度为0.5、1、2μmol/L时均极显著地降低了Con A介导的T细胞的相对活性(P0.01),在终浓度为2μmol/L时显著地降低了T细胞CD69的表达率(P0.05),在终浓度为0.5、1、2μmol/L时均极显著地降低了CD25、CD71的表达率(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由结果可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动物机体免疫抑制作用的产生与其直接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DON、ZEA联合染毒剂量为0.012 5μg·mL~(-1)和0.006 25μg·mL~(-1)、0.050μg·mL~(-1)和0.025μg·mL~(-1)、0.2μg·mL~(-1)和0.1μg·mL~(-1)、0.8μg·mL~(-1)和0.4μg·mL~(-1),进行DON、ZEA联合染毒48 h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IFN-γ蛋白含量,细胞内IL-2、IL-4和IL-10 mRNA水平随毒素剂量的升高而增加(P0.01);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2和IL-4蛋白含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细胞内IFN-γmRNA表达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P0.01)。DON、ZEA联合染毒导致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分泌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DON、ZEA联合染毒鸡脾淋巴细胞上调或下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因此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DON、ZEA联合染毒剂量为0.012 5 μg·mL-1和0.006 25 μg·mL-1、0.050 μg·mL-1和0.025 μg·mL-1、0.2 μg·mL-1和0.1 μg·mL-1、0.8 μg·mL-1和0.4 μg·mL-1,进行DON、ZEA联合染毒48 h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IFN-γ蛋白含量,细胞内IL-2、IL-4和 IL-10 mRNA水平随毒素剂量的升高而增加 (P<0.01);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2和IL-4蛋白含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P<0.01)。DON、ZEA联合染毒导致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分泌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DON、ZEA联合染毒鸡脾淋巴细胞上调或下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因此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6.
以载脂蛋白A1 (ApoA-Ⅰ)基因敲除及转基因小鼠为基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体内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及其亚型频率、表面活化型分子表达情况,探讨ApoA-Ⅰ水平对小鼠淋巴细胞频率及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相对于野生小鼠,生理状态下ApoA-Ⅰ基因敲除小鼠脾脏、外周血CD8+T细胞及效应型(CD8+ NKG2D+、CD8+ CD44+CD62L-、CD8+ CD44+ KLGR1+、CD8+ IFN-γ+)细胞频率显著下调,而以上指标在A poA-Ⅰ转基因小鼠中上调.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FoxP3+)、B细胞和NK细胞频率在3组小鼠中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说明ApoA-Ⅰ参与调控CD8+T细胞活性,但对CD4+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猪白细胞介素18是否增强猪细小病毒(PPV)灭活疫苗在猪体免疫效果,分别将猪白细胞介素18与自制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和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联合免疫仔猪,并设猪白介素18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后分别用间接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仔猪抗体水平变化和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猪白细胞介素18联合灭活疫苗组抗体水平与无猪白介素18灭活疫苗组相似,但免疫后猪白介素18联合PPV灭活疫苗组的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值均高于相应的PPV灭活疫苗组,但差异不显著,且CD4~+/CD8~+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证实猪白介素18主要增强PPV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女黄颗粒对小鼠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女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均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1次/d,连续5 d)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模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女黄颗粒处理组则分别按0.5、1.0和1.5 g/kg剂量灌胃女黄粒颗溶液(以水稀释),1次/d,连续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阴性对照组小鼠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灌胃给药(女黄颗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其中女黄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升高;除女黄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脾脏IL-2 mRNA的相对表量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下降外,各女黄颗粒处理组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黄颗粒中剂量组小鼠脾脏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结论]女黄颗粒通过上调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提高IL-2、IL-4、TNF-α、IFN-γ的相对表达量以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推荐使用剂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9.
重组鸡α-干扰素(rChIFN-α)静脉注射4~6周龄SPF鸡,24 h后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rChIFN-α可以在48~72 h内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下调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证明rChIFN-α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CD8~+ T细胞的功能异常机制,对功能异常状态CD8~+ T细胞和3种正常CD8~+ T细胞亚型[中央记忆CD8~+ T细胞(HCM)、效应记忆CD8~+ T细胞(HEM)和na?ve CD8~+ T细胞(HW)]的ATAC-seq(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数据进行基因调控网络比较,结果表明,3种正常CD8~+ T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参与维持相应T细胞正常功能的信号通路,功能异常CD8~+ T细胞特异的基因参与癌症相关通路。转录因子调控网络比较分析发现功能异常CD8~+ T细胞GMEB2转录因子表达关闭。细胞表面受体调控网络比较分析发现功能异常CD8~+ T细胞CD7和P4HB受体的表达关闭。采用基因调控网络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D8~+ T细胞功能异常机制可能与GMEB2转录因子、CD7和P4HB受体表达关闭有关,这为抗病育种寻找特定基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马齿苋多糖(Portulace oleracea polysaccharide,POP)对雏鸡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试验通过对雏鸡灌注不同剂量的POP,测定雏鸡胸腺指数,应用MM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方法测定雏鸡胸腺淋巴细胞转化率,利用流式细胞器测定雏鸡胸腺淋巴细胞周期与胸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POP能显著增加雏鸡胸腺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胸腺指数(P<0.05),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提高(P<0.05),CD4+T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增加(P<0.05),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POP可通过调节雏鸡胸腺内细胞水平的变化,增强雏鸡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环磷酰胺对断奶仔猪免疫抑制效果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一致、健康的杜×长×大、35日龄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A对照组,不注射环磷酰胺;B试验组,连续3 d注射60 mg/kg环磷酰胺;C试验组,连续2 d注射90 mg/kg环磷酰胺;D试验组,一次性注射180 mg/kg环磷酰胺。试验7、14、21 d前腔静脉采血,用于血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B、C、D组间无显著差异;B、C、D组7、14 d的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A组(P0.05);7 d时B、C、D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显著低于A组(P0.05),14 d时外周血CD4~+T细胞数显著低于A组(P0.05)。由此可见,总剂量为180 mg/kg的环磷酰胺可减少断奶仔猪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浓度,抑制CD3~+、CD4~+、CD8~+T细胞的成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构建仔猪免疫抑制模型。因一次性注射操作简便,在0~21 d内免疫抑制效果较稳定。因此,建议采用一次注射180 mg/kg环磷酰胺构建仔猪免疫抑制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SOE-PCR构建膜表达型二硫键捕获型单链三聚体(dtSCT)真核表达载体,肌肉免疫4~5周龄NOD母鼠,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InsB15-23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频率。结果表明:dtSCT组NOD小鼠的外周血中InsB15-23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为1.93%±0.55%,与空质粒对照(0.22%±0.11%)有极显著差异(P0.01);脾脏中InsB15-23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为0.83%±0.31%,与空质粒对照(0.37%±0.20%)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膜表达型InsB15-23H-2Kd dtSCT分子在小鼠体内得到表达,且具有类似天然pMHC I复合物的功能,能够为InsB15-23特异性CTL细胞的活化增殖提供第1信号。  相似文献   

14.
中药合剂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药合剂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干扰素产生的影响。检测了试验组和对照组28,30,34,41,48,55日龄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刺激的反应性;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ND抗体效价及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结果表明,34~41日龄时中药合剂组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30~34日龄时能明显提高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值(P<0.05);34~41日龄时试验组雏鸡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使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增加,41日龄时法氏囊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合剂对IFN具有明显的诱生作用(P<0.01),与NDV诱生组水平相当;同时可明显促进NDV对IFN的诱生(P<0.01)。结果显示中药合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诱生IFN的能力,为该中药合剂抗NDV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培茎  于洪涛  王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12-6313,6315
[目的]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探讨杨树皮类脂(PBL)对改善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的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感染与未感染CIAV的1日龄SPF鸡作为试验模型,分别连续饲喂PBL 7 d,在第7、27、47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8+的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PBL能够增加健康SPF雏鸡外周血的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结论]杨树皮类脂对CIAV诱导的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降低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乳酸产生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SC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ZEA(0、0.1、1、10、20、30μmol·L~(-1))处理24 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试剂盒检测ZEA对SC的毒性作用;乳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外乳酸产生的影响;丙酮酸测试盒检测ZEA对SC内丙酮酸产生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SC乳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乳酸产生关键酶LDH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随着ZEA浓度的增加,ZEA对SC的细胞毒性逐渐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细胞内、外乳酸含量和细胞内的丙酮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葡萄跨膜糖转运蛋白1(GLUT1)和乳酸脱氢酶(LDH)在1、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在30μmol·L~(-1)ZEA染毒组的蛋白表达量呈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LDH的荧光强度随着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10、20、30μmol·L~(-1)ZEA染毒组细胞内的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ZEA可以抑制SC乳酸产生,干扰SC对生殖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对雄性生殖功能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17.
抗原浓度和DC数量对OT-I小鼠CD8+ T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肽SIINFEKL浓度和树突状细胞(DC)数量对CD8+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小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性生物因子(GM-CSF)和IL-4诱导骨髓细胞来源的DC增殖和分化,将所得成熟树突状细胞(maDC)和SIINFEKL抗原肽,与免疫磁珠法分离的OT-I小鼠CD8+T细胞共培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SIINFEKL(100,10,1,0.1,0.01和0.001 ng/mL)或不同数量的DC(DC/T比例分别为1/20和1/5)与CD8+T细胞共培养,刺激CD8+T细胞增殖分化。于共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CD8+T细胞的数量、分裂速度、细胞表面活化分子的表达丰度,碘化丙叮(PI)染色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任一DC/T比例下,SIINFEKL浓度过低,均不能引起CD8+T细胞的充分增殖,而高于CD8+T细胞最佳增殖浓度的SIINFEKL则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在SIINFEKL质量浓度为0.001~0.1 ng/mL时,增加DC数量能促进CD8+T细胞的扩增;而SIINFEKL质量浓度为1~100 ng/mL时,提高DC数量反而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高浓度抗原和DC数量能有效诱导CD8+T细胞的活化和分裂增殖,但过量刺激会使细胞死亡,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结论】CD8+T细胞的增殖受DC数量和抗原肽浓度的共同调节,要获得持久有效的CD8+T细胞免疫,必须保证CD8+T细胞得到足够的抗原信号,同时避免抗原信号过强导致的细胞活化后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感染APP对猪外周血免疫功能影响,将24头健康杜洛克、长白猪和约克夏三元杂交(DLY)仔猪按性别、体重分为2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对照组CG)和含3.8×107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稀释液(试验组TG)喷雾鼻腔。结果表明,TG猪血液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中间细胞数(MID)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LYM)却极显著降低(P<0.01)。TG猪外周血CD3+T细胞降低(P>0.05),CD3+CD4+T细胞极显著降低(P<0.01),CD3+CD8+T细胞及CD4+/CD8+值显著降低(0.010.05)。结果表明,感染放线杆菌后,猪整体防御机能和呼吸道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增强,而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对BALB/c小鼠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DON对BALB/c小鼠的LD_(50)为3.3 mg/(kg·bw)。0.6 mg/(kg·bw)和2.4 mg/(kg·bw)DON组小鼠体重和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15 mg/(kg·bw)DON组;2.4 mg/(kg·bw)DON组肝脏、肾脏和脾脏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5 mg/(kg·bw)DON组。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2.4 mg/(kg·bw)DON组肝脏组织表面有白色坏死灶,肝细胞间质出现红细胞浸润;肾脏明显肿大,肾小管管腔狭窄,肾小球萎缩。与对照组相比,2.4 mg/(kg·bw)DON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脾脏CD4~+/CD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15 mg/(kg·bw)DON组。可见,2.4 mg/(kg·bw)DON可对BALB/c小鼠造成显著的肝脏、肾脏毒性以及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复发/难治性ITP门诊患者36例为治疗前组,完成从肝论治法治疗2.5个月的复发/难治性ITP患者11例为治疗后组,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水平。结果复发/难治性ITP治疗前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较低,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内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难治性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