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HYDRUS模型筛选滴灌模式下适宜灌水上下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和不同滴头流量的沙壤土室内滴灌试验,率定了土壤水动力学参数,验证了HYDRUS模型的适用性;利用HYDRUS模型模拟不同灌水上下限点源滴灌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分析了不同灌水上下限对实际湿润体与计划湿润体间差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田间持水量为灌水上限时,实际土壤湿润体体积均大于计划湿润体体积,较小的灌水下限有利于将灌溉水控制在计划湿润体内;以50%θFC、60%θFC及70%θFC为灌水下限时控制实际湿润体体积对应的灌水上限分别为81%θFC、85%θFC及86.5%θFC。经模拟验证,适宜灌水上下限滴灌结束时,没有灌溉水分运移到计划湿润体外。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及西葫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西葫芦不同灌溉水矿化度条件下微咸水膜下滴灌温室种植试验,试验设3个矿化度水平,分别为1.7、3.5和5.1 g/L。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后土壤水分分布区域不同,在二维空间内大致呈半椭圆状,且矿化度越高,区域越窄深,矿化度越低,区域越宽浅;生育期结束后,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均低于土壤初始电导率,1.7 g/L处理的积盐区主要集中在20~30 cm土层,3.5 g/L处理和5.1 g/L的积盐区主要集中在30~40 cm土层,说明盐分被淋洗至湿润锋附近,且灌溉水矿化度越高,该土层土壤的电导率越大;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西葫芦的出苗率降低,出苗时间延长,西葫芦的叶面积指数和产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花成苗和幼苗生长对咸水滴灌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解决咸水灌溉植棉成苗率低的难题。【方法】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水矿化度(1、3、5、7、9 g/L)和不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的70%和60%)相组合对棉花苗期土壤水盐变化及棉花出苗过程、成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0~30 cm土层土壤盐分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随着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土壤水分和盐分分别呈增加和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与1 g/L灌水处理相比,3 g/L咸水滴灌加快了棉花的出苗进程,平均成苗率提高了6.06%;5 g/L咸水滴灌对棉花出苗影响不大,成苗率增加了0.45%;7 g/L和9 g/L咸水滴灌延迟了出苗过程,平均成苗率降低了3.66%和12.97%,其中仅9 g/L与1 g/L灌水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处理棉花幼苗的生长指标呈现出随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而增大的趋势;2组灌水控制下限条件下,棉花苗期的单株叶面积、茎粗和地上部干质量等指标的大小顺序均是3、1、5、7、9 g/L,其中7、9 g/L与1 g/L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棉花相对成苗率与灌溉水矿化度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对成苗率为1和0.9时,对应的灌溉水矿化度特征值分别为6.0 g/L和8.4 g/L。【结论】采用≤7 g/L的咸水滴灌不会对棉花成苗率产生显著影响,适度提高灌水控制下限、增加咸水灌溉次数,可促进棉花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盐分胁迫对油菜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紫色土地区油菜微咸水灌溉的安全使用质量浓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3种微咸水,NaCl溶液、CaCl2溶液以及二者矿化度1∶1混合溶液,矿化度设置为0.6、1、3、5、7g/L,共15种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矿化度的微咸水可以促进油菜生长;3种微咸水灌溉促进生长的适宜矿化度不同,NaCl溶液、CaCl2溶液以及矿化度1∶1混合溶液处理,最适矿化度分别为3.92、1.63和2.64g/L;矿化度超过7.06、3.99和4.78g/L时,油菜的形态和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采用3.92g/L矿化度NaCl的微咸水灌溉,苗期、蕾薹期、开花期、成熟期土壤水分分别为70%θf~80%θf、75%θf~85%θf、70%θf~80%θf、60%θf~65%θf是紫色土地区微咸水灌溉油菜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玉米4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1.75、3、4、5 g/L)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株高随着播种后天数增大而增大,随时间的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在同一生育期,灌溉水矿化度越高,株高越低;玉米叶面积随着播种后天数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符合负指数函数,在同一生育期,灌溉水矿化度越高,玉米叶面积最大值越小;玉米同一生育期的灌溉水矿化度越高,干物质量和产量越低,各生育期微咸水灌溉水矿化度与玉米产量符合线性关系。各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拔节期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苗期和拔节期适宜采用的灌溉水矿化度较低,抽穗期和灌浆期适宜的灌溉水矿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不同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玉米4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1.75、3、4、5 g/L)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株高随着播种后天数增大而增大,随时间的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在同一生育期,灌溉水矿化度越高,株高越低;玉米叶面积随着播种后天数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符合负指数函数,在同一生育期,灌溉水矿化度越高,玉米叶面积最大值越小;玉米同一生育期的灌溉水矿化度越高,干物质量和产量越低,各生育期微咸水灌溉水矿化度与玉米产量符合线性关系。各生育期微咸水灌溉对玉米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拔节期>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苗期和拔节期适宜采用的灌溉水矿化度较低,抽穗期和灌浆期适宜的灌溉水矿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油葵微咸水调亏灌溉灌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油酸含量的油用向日葵为试验材料,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各评价指标的加权和作为微咸水灌水效果的综合主成分指标,并利用该指标评价和分析灌水效果。结果表明,灌水效果综合主成分可以代表93.29%的灌水效果变异信息,且服从正态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与客观性,可用于油葵微咸水调亏灌溉的评价。河套灌区油葵微咸水灌溉的临界矿化度为3.5g/L,最适宜进行水分亏缺的时期为现蕾期。当微咸水矿化度处于较低水平时(<3.5g/L),微咸水调亏灌溉对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较小。当微咸水矿化度达到3.5g/L时,最为适宜的灌溉制度为现蕾期灌80%充分灌溉的灌水定额,其他生育期充分灌溉。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水量和利用方式,通过测坑试验探讨了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水量以及利用方式对棉花根层土壤盐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水量为525.00~675.00 mm时棉花根层周围盐分积累较少,灌水量为475.00~564.29 mm时棉花产量较高;比起采用3.00 g/L的微咸水直接灌溉,1.08 g/L的微咸水直接灌溉时根系层土壤积盐范围较小且棉花产量较高,其次为1.08 g/L与3.00 g/L的微咸水轮灌。最后综合考虑确定出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水量范围为525.00~564.29 mm,在淡水资源比较缺乏或没有淡水资源而微咸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低矿化度的微咸水直接灌溉或将低矿化度与高矿化度的微咸水进行轮灌。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棉花优质高效灌溉指标,在新疆石河子研究了地下滴灌(SSDI)和膜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棉花耗水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模式,棉花蕾期耗水量随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而增加,花铃期水分胁迫处理的棉花阶段耗水量普遍低于对照处理;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花铃期充分供水(灌水控制下限为75% FC)处理(SDI-7和SSDI-7)有利于籽棉产量的提高,与对照处理相比,籽棉产量提高了14.48%(SDI-7)和11.60%(SSDI-7);水分处理对棉花衣分、棉纤维整齐度的影响不明显,蕾期和花铃期水分胁迫对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影响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加剧,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有利于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的提高.相同水分处理,地下滴灌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均高于膜下滴灌棉花.与对照处理相比,蕾期和花铃期灌水控制下限分别为60% FC和75% FC,灌水定额为30 mm处理在节约灌溉水的同时提高了籽棉产量并改善了棉纤维品质,可作为石河子垦区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水指标.  相似文献   

10.
阿拉尔灌区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试验地进行灌溉,同时采用滴灌的灌水方式,分析了灌溉前后土壤水盐运移及盐分离子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对含盐土壤具有淋洗作用,这一作用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提高而上升,这为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设置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指标,开展以土壤含水率为灌溉控制指标的精量灌溉技术试验研究。在分析玉米各生育期灌水量、土壤含水率、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推荐在丰水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为:种植期80%θf、苗期—拔节期55%θf、拔节期—抽雄期85%θf、抽雄期—灌浆期80%θf,水分生产效率可达3.35kg/m3。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推荐土壤含水率控制阈值为:种植期60%θf、苗期45%θf、拔节期50%θf、抽雄前期60%θf,水分生产效率可达3.7kg/m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提高滴灌青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调控(4个灌水水平:70%θfc、60%θfc、50%θfc、40%θfc)对滴灌青贮玉米作物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拔节-抽雄期受旱,比对照处理减产27150 kg/hm2,减产率达到41.8%,为青贮玉米需水的关键期;青贮玉米耗水量(ETa)与产量呈现出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性为0.9118;青贮玉米各处理作物系数在播种-苗期为0.81~0.97,苗期-拔节期0.97~1.32,拔节-抽雄期达到最大值0.98~1.63,抽雄-收割期0.59~1.07,整个生育期的作物系数呈二次抛物线形;不同降水量与水分调控条件下,降水量较小的年份,灌水量对青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明显;反之,灌水量对青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矿化度农田排水间歇滴灌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2个农田排水矿化度(2 g/L与4 g/L)和3个滴灌间歇时间(0 h、灌水2 h间歇0.5 h、灌水2 h间歇1 h) 6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入渗和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农田排水间歇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遵从幂函数变化规律。增加灌溉间歇时间和灌溉水矿化度,能够增加土壤湿润锋横向和纵向延伸范围。随灌溉间歇时间增加,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更均匀。单因素与双因素交互作用对土壤脱盐区的脱盐率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随灌溉间歇时间增加和灌溉水矿化度减小,土壤脱盐区的脱盐率显著增加。2 g/L处理较4 g/L处理平均脱盐率增加25.04%;灌水间歇0.5 h处理较不间歇灌溉处理平均脱盐率增加6.78%,灌水间歇1 h处理较不间歇灌溉处理平均脱盐率增加17.05%。灌溉水矿化度2 g/L以及灌溉间歇1 h处理,土壤湿润体内平均含水率最高、平均含盐量最小且脱盐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SAT模型的南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产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膜下滴灌棉花的灌水定额制定仍以田间灌溉试验为主,而考虑播期土壤含水率及采用模型的方法确定膜下滴灌棉花灌水定额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2017、2018年两季的新疆南疆地区棉花大田试验,利用2017、2018年棉花开花期、成熟期的土壤含水率、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籽棉产量实测数据对DSSAT-CROPGRO-Cotton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试验共设计了24、30、36mm 3个膜下滴灌棉花灌水定额水平,并采用验证的DSSAT-CROPGRO-Cotton模型对1.2θFC、1.1θFC、θFC、0.9θFC、0.8θFC、0.7θFC、0.6θFC和0.5θFC(θFC为田间持水率)8个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膜下滴灌棉花的生长及产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经过参数校正和验证后对土壤含水率、棉花物候期、叶面积指数和籽棉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能够满足大田膜下滴灌棉花的模拟精度要求,但对生物量的模拟与实测值偏差较大。同时,基于验证的DSSAT-CROPGRO-Cotton模型对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及灌水定额条件下的棉花籽棉产量和生物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棉花籽棉产量和生物量模拟值达到最大值的初始土壤含水率为0.8θFC~θFC。同时,要保证棉花生育期灌溉定额在330~396mm之间。模拟结果在南疆地区的棉花播期及生育期灌溉管理中可供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5.
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对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隆平206玉米品种为载体进行了温室避雨盆栽试验,试验设计"咸-淡-淡"、"淡-咸-淡"和"淡-淡-咸"3种交替灌溉模式,即分别在壮苗期、拔节期、抽雄—乳熟期3个阶段灌溉微咸水,微咸水矿化度设计为1、3和5 g/L,监测生长生理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任一时期灌溉矿化度1 g/L微咸水对玉米株高、叶面积、SPAD和产量影响不明显;随微咸水矿化度的增加,玉米受抑制作用增强;微咸水灌溉后壮苗期玉米株高、叶面积、SPAD受影响显著,由于玉米前期补偿生长能力强,随生长推进,壮苗期微咸水灌溉处理与CK间差异逐渐减小,玉米株高、叶面积、SPAD受抑制最显著的为拔节期微咸水灌溉处理,其次是壮苗期,抽雄—乳熟期最小;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抽雄—乳熟期微咸水灌溉处理,其次是拔节期,壮苗期影响最小,故生殖生长阶段不宜采用微咸水灌溉;滨海农区可根据淡水、微咸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设计交替灌溉制度,利用淡水灌溉的补偿效应确保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微咸水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灌溉对棉花根区土壤水分、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棉花根系对高配比微咸水混灌后的土壤水分消耗小,土壤盐分对棉花根系耗水具有抑制作用。当微咸水灌水定额小于25 mm时,易导致土壤盐分的表聚现象。根据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宽行土壤电导率计算模型。通过实测值验证,试验地宽行深度为0~30 cm时,土壤电导率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率不大于5%,故在此土壤深度范围内可通过模型预测土壤电导率值。  相似文献   

17.
以高(亚)油酸量的食用向日葵为试验材料,研究向日葵生长指标、生物量、产量和营养品质,并结合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在盆栽条件下探讨了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食用葵花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会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0~30cm土层内并未形成明显的积盐。对于生长指标,微咸水滴溉对株高的影响大于对茎粗的影响,矿化度为3.5g/L时株高显著增大。各处理的根冠比均经过增长—下降—平稳的变化过程,且现蕾至开花期是微咸水灌溉影响最为显著时期。当微咸水矿化度处于较低水平(≤3.5g/L)时,其对葵花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较小。同时,微咸水可以提高和改善作物籽实的营养品质,以矿化度2~3.5g/L增幅最大。因此,在河套灌区等半干旱区,建议葵花微咸水滴灌的临界矿化度为3.5g/L。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新疆大面积露地栽培种植的厚皮甜瓜品种金龙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甜瓜生长各个生育期设置不同的灌水下限,研究灌水下限指标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商品率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苗期灌水下限为60%θf、开花坐果期75%θf,果实膨大期80%θf,成熟期65%θf时,甜瓜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商品率均较高,且有利于增加单瓜重,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他各项品质指标也均在平均值以上。研究成果将为甜瓜露地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膜下滴灌技术在甜瓜露地栽培上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灌区向日葵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的适宜矿化度及可行性,采用淡+咸+咸畦灌模式,在向日葵苗期采用淡水灌溉,现蕾期、灌浆期采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2.5 g/L(KX2)、3.0 g/L(KX3)、3.5 g/L(KX4)、4.0 g/L(KX5)进行灌溉,并以全生育期淡水灌溉(KX1)为对照,研究微咸水灌溉对向日葵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籽粒中的蛋白质和油酸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亚油酸和脂肪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棕榈酸和硬脂酸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VE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部分品质指标之间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蛋白质与油酸、亚油酸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脂肪与脂肪酸各组成指标(亚麻酸除外)、VE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脂肪酸各组成指标中除了棕榈酸与其他脂肪酸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脂肪酸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脂肪-油酸、亚油酸-蛋白质呈正"S"变化趋势,脂肪-亚油酸呈倒"S"变化趋势;脂肪-VE、油酸-蛋白质是正相关线性关系,亚油酸-油酸是负相关线性关系,且亚油酸和油酸的相关度很高.不同处理籽粒品质指标平均综合得分排名依次为:KX5>KX4>KX2>KX3>KX1,品质指标综合得分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处理向日葵平均产量依次为:KX3>KX1>KX2>KX4>KX5,产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当灌溉水矿化度为3.5 g/L时,既不会造成向日葵大幅度地减产,又能提高其品质,是比较合理可行地微咸水灌溉浓度.  相似文献   

20.
微咸水和再生水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问题,寻求代替水源,进行了微咸水和再生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根系影响的试验。试验设置灌水水质和灌水量2个试验因素,灌水水质设计为低、中、高矿化度微咸水和再生水,清水作为对照;灌水量设计为田间持水量的95%、85%、70%、55%。试验结果表明:微咸水和再生水处理增加土壤含盐量,微咸水处理的土壤含盐量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再生水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硝态氮的含量;微咸水和再生水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在盐分累积严重的情况下根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