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明确晋北丘陵区黑丰1号荞麦适宜的施氮量,大田条件下开展了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黑丰1号荞麦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及籽粒产量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相同的磷肥、钾肥情况下,增施氮肥用量可显著增加荞麦的主茎高度、单株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小区籽粒产量,而对荞麦的主茎节数与千粒重增加不明显;与对照(CK)相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黑丰1号荞麦的主茎高度、主茎节数与单株分枝数分别提高1.9~18.2 cm、0.7~2.3个和1.5~6.9个,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0.60~1.40 g、-0.2~0.4 g和69.4~714.2 kg/hm~2。综合而言,90~135 kg/hm~2是晋北丘陵区获得黑丰1号籽粒高产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春播西农T1351荞麦的适宜播种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于2018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了红花荞麦新品种——西农T1351,该品种花色鲜艳、持续观赏期长,是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重要资源.为了研究在江苏省的生态条件下春播西农T1351荞麦的最佳播种期,从而实现经济、生态和旅游的有机融合,为观光农业春季大面积种植西农T1351荞麦提供有力依据,根据江苏省荞麦生产现状,设置5个播种期,播种日期间隔7 d,首次播种期为3月14日.分析气候条件可知,江苏地区于3月22日后播种,有利于春播西农T1351荞麦发芽;春荞麦生长发育期间易遇到季节性干旱天气,雨水偏少,田间干旱时要及时灌水;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可使春播西农T1351荞麦的开花结实期位于凉爽的5月9日至5月底.结果表明,随着春播播期的延迟,西农T1351荞麦的产量、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等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花期长、生育期缩短;3月21日播种的西农T1351荞麦的产量最高,为890.8 kg/hm2,其产量、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优于其他处理;春播西农T1351荞麦的花期为37~44 d,当将该品种应用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时,为了保持花期的长久性,可适当提前播种,或分片分期播种.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省右玉县研究了晋荞麦6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的分枝数、茎粗、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产量差异显著,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密度在10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 964.0 kg/hm~2。生产上建议晋荞麦6号种植密度在105万~12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南高原生态区28个芸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生态区芸豆品种的茎粗与高度、分枝数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高度与分枝数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高度与主茎节数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主茎节数与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极显著相关;单株结荚数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极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极显著相关。对单株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性状是主茎节数、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28个品种综合性状的聚类在D2=2.5水平下分为四大类,其中第一类(25、7、15、9、5、3、20、17、2号)和第三类(6号)表现良好,可通过提纯改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设置7个不同种植密度研究其对晚播齐黄34株高、主茎节数、茎粗、有效分枝数、株粒数、百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及百粒重逐渐增加,主茎节数、茎粗、有效分枝数及单株粒数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佳种植密度为2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播绿豆产量的影响,以晋绿豆9号为试材,对6种种植密度下绿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绿豆的产量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适当提高分枝数和单株粒数,可提高绿豆产量;通过曲线估计得到绿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y=246.23+169.66x-5.67x2,最适理论种植密度为14.96万株·hm-2,产量为1 515.37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播期与品种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3种播期水平,4种品种下荞麦生长和产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荞麦生育时期延迟,单株鲜重呈下降趋势,成熟期单株(根、茎、叶)干物质重量、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亦呈下降趋势.B1与B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B4与B3相比增产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荞麦高产栽培品种选择及适期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苏荞1号是从地方品种泰兴荞麦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多次混合选择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荞麦新品种,全生育期66~68 d,属常规中熟荞麦品种,比对照品种泰兴荞麦早熟1~2 d。该品种平均株高88.5~89.6 cm,长势较强,株型紧凑;抗旱耐涝,较抗倒伏,耐瘠,抗病;白花,籽粒三棱形,褐色,饱满;平均主茎节数11.4~12.6节,主茎分枝4.7~5.1个,千粒质量17.7~19.8 g,单株粒质量1.86~1.91 g,平均产量在1 432.5~1 719.0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2.6%,黄酮含量0.14%。苏荞1号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鉴定,适宜在江苏省荞麦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密度的变化,单株性状也有相应的变化。本试验选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大豆品种(系)晋豆42号及3055-6,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品种(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结荚高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基本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晋豌5号、DMW0306为材料进行不同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单株结荚、单荚粒数均产生影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晋豌5号最佳密度以8万株/亩左右为最适,DMW0306最佳密度以7万株/亩左右为最适。  相似文献   

11.
生物菌肥在春荞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3~6月,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研究了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不同数量的氮肥处理对春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对春荞麦有促生助长的作用,主要对春荞麦的产量、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的基础上和氮肥施用的一定范围内,春荞麦的产量、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与氮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全生育期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泰兴综合试验站以榆荞4号为试验材料,开展春荞麦氮磷钾复合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江苏地区春荞麦施用43%氮磷钾复合肥(13-10-20)375 kg/hm2产量最高,为1 222.5 kg/hm2,成熟期有所推迟,形态指标株高、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增加,经济性状指标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增加,比不施肥对照处理增产29.57%。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不同供氮水平对晋荞麦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在晋北地区甜荞种植的最适施氮量。设置了7个供氮水平:0 kg/hm2(N0)、对照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 180)、225 kg/hm2(N 225)和270 kg/hm2(N 270),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晋荞麦3号的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性状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延长晋荞麦3号的生育期;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株高、茎粗、一级分支数、主茎节数和叶面积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晋荞麦3号的产量在供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达到1 672.5 kg/hm2,比供氮量为45 kg/hm2的对照增产35.6%;随供氮量的增加,品...  相似文献   

14.
晋荞麦(苦)4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杂粮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 等离子处理晋荞麦(苦)2号选变异单株定向选育。原名J2-8。 特征特性 茎绿色,叶片戟形,主茎高120.2cm,主茎节数21.5个,主茎分枝数8.1个,黄花,子粒大、浅褐色,单株粒数720粒左右,单株粒重11.0g,千粒重20.4g。生育期105d左右,比对照晋养麦(苦)2号略早熟。田间有倒伏现象。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春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3~6月泰兴综合试验站以榆荞4号为荞麦供试品种,探讨春荞麦高产栽培的最佳播期。结果表明,播期对春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期的延迟,春荞麦播种至出苗、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时间缩短,生育期亦缩短。春荞麦株高随着播期的延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主茎节数呈上升的趋势,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及产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各播期处理产量在165.0~997.0 kg/hm2之间,其中A1处理产量最高,为997.0 kg/hm2,A5、A6处理产量极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保豆3号农艺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个地点采用裂区设计,研究3个播期、4个种植密度和3种施肥水平对保豆3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获得较高产量;增加密度可减少植株主茎节数、分枝数、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增加施肥量可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质量。保豆3号的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为: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在6月17日左右播种,密度22.5×104 hm-2,施肥量为尿素60.0kg/hm2+磷酸二铵90.0kg/hm2+氯化钾75.0kg/hm2;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区在6月10日左右播种,密度22.5×104hm-2,施肥量为尿素90.0kg/hm2+磷酸二铵135.0kg/hm2+氯化钾112.5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商豆6号不同密度与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在黄淮海南片夏大豆产区,商豆6号不同密度与其产量性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同密度与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随着降低。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后降,密度为1.4万株/667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冀东地区小麦种植密度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京冬8号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种植密度水平(基本苗数量分别为300万,450万,600万,750万株/hm2),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小麦单株穗数、单株穗粒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经济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导致小麦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京冬8号群体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基本苗数量75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济麦22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基本苗数量60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综上可见,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单株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而群体产量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密度对夏大豆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产高油夏大豆的适宜播期和密度组合。[方法]在田间试验中,以高油夏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高油夏大豆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夏大豆产量呈递减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夏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播期为6月5日、密度27.0万株/hm2时,鲁豆9号产量最高(3 565.5 kg/hm2)。随播期的推迟或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每荚粒数均呈减少的趋势。株高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主茎节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小,而分枝数随密度的增加明显减少。夏大豆6月25日后播种或密度大于27.0万株/hm2时,籽粒脂肪含量降低。[结论]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有利于夏大豆的高产、高油。  相似文献   

20.
应用GGE叠图法分析种植密度对冀绿7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豆新品种冀绿7号为材料,设置9.0、10.5、12.0、13.5、15.0、16.5、18.0万/hm 7个密度处理,利用GGE双标图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变化对冀绿7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影响较小,对单株荚数、单株粒质量影响较大。随密度增大,分枝数、收获指数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生物产量和光合势则逐渐增大。冀绿7号的籽粒产量在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3.5万/hm时产量最高,随密度继续升高产量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