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重点实验室既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特色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支撑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仍然存在较多短板和不足。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科方向较为分散、人才队伍建设缓慢、运行管理经费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从凝练学科方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健全经费筹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省级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重点实验室简介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4年认定的省部级科研机构,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人,其中教授5人。实验室以北京农学院动物营养学二级学科为基础,以畜牧学、食品科学、遗传育种、畜牧业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为共建单位,是集奶牛饲料营养、消化道生理和分子营养等为一体的科研平台。实验室现为北京市奶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相似文献   

3.
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建设,实验室以原林业部“树木花卉遗传育种与生物工程开放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依托单位,以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及部级重点学科——植物学科、博士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为支撑,经过几年建设,现已成为林业、花卉及生态环境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  相似文献   

4.
作为林业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重点实验室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和实施林业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国林业重点实验室取得了很大的建设成效,促进了林业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林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支撑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未来,发展林业重点实验室要有新的思路、原则,不断完善林业重点实验室布局,确保重点实验室发展的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5.
省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省级农业重点实验室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平台,为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农业经济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普遍存在优势不突出、学科发展不平衡、管理与建设不同步、研究力量分散、科研领军人才缺乏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从研究方向、学科发展、管理、仪器设备配置、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总结了近10年来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建设、条件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发展思路,以推动实验室可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绿洲生态为主的应用基础研究。绿洲生态实验室始建于1997年,1998年成为新疆大学“绿洲生态与荒漠重点实验室”;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开放实验室),2003年“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进行省部共建,成立“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设有五大研究方向:(1)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研究;(2)绿洲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绿洲生态系统演化模拟与趋势预测;(4)干旱、半干旱区基础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5)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实验室建有生态学自治区重点学科,同时,生态学为新疆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建有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自然地理学、生态学二个博士点;设有地理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05,33(3):F003-F003
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78年,“八五”期间成为山西省农科院农药研究重点实验室,1998年被山西省科技厅授予“山西省农药重点学科点”,2001年6月被省科技厅命名为“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自1978年成立以来,实验室逐渐形成以青年归国留学人员为主的研究集体。目前实验室共有研究人员14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10人,科研辅助人员4人,分属农药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是农业科学中重要新学科,也是社会公共安全科学的重要分支.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新疆自治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建设构想及发展方向等,以期为尽快建立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平台及推动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重点实验室简介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1年认定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北京农学院,是学校内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实验室紧密结合北京市食品安全需求和都市农业发展需要,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生物、园艺等相关学科的支撑下,形成从农田到餐桌,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食品安全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是重点实验室推动学科基础研究与发展,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自2006年起设立开放基金,在资助对象、资助形式、评审制度、经费与考核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十二五"以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资助34个开放课题,重点资助水稻生理、抗逆、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有效地扩大了实验室的影响力,集聚了水稻生物学研究的力量,推动了水稻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农业部组织专家鉴定 ,我校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被评为第四轮“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这是我校首次进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行列 ,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建立 ,将使实验室真正成为我国开展高水平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 ,组织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我校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进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处@魏翠兰  相似文献   

12.
正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兰州大学,于2011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是我国草业科学领域仅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立足国际研究前沿和我国重大科技需求,以草类植物资源抗逆种质创新与利用、栽培草地生态系统与食物安全、草地农业系统耦合与管理等三个核心科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发展草地农业系统理论,构建不同生态经济区域优化模式,建立示范样板,为我国食物和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实验室依托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新一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阐述了新一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并就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提出了应加强统筹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加强经费支持,稳定研究方向;加强考核评估,适当动态调整;加强科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建设的基础平台。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系统总结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现状,从凝练科学问题、强化人才引进、培育重大成果、完善平台设施、明确功能界限、开展院校共建等方面提出了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是原中国科学院土壤圈物质循环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并资助,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由张甘霖研究员和周健民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①研究高强度人为活动下土壤资源的演变规律和退化防治措施,建立土壤资源信息系统,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②研究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营养调控原理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管理》2017,(3):15-18
学科是科研院所研究、应用、传播知识的基本单元,是实现办院功能的基础。院所的实力、水平、影响力靠学科支撑,也靠学科成就来代表和体现,学科建设是院所发展的核心。文章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农科院所的学科特点、学科建设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方针、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室是由江苏省科技厅于2004年5月正式批准建设的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基于若干重点学科方向的交叉与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科学为支撑,建设国内一流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软硬件平台;以种植业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农业的关键问题和共性技术为重点,开展信息农业的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面向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农业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江苏农业生产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信息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人才队伍,开展学术交流和系统示范推广,为农业信息技术的产品化…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1):F0002-F0002
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是北京农学院为建设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学科、为满足国外兽医科技工作对中兽医学知识的需求、为应对国内安全畜产品生产面临的严紧形势,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教师在中兽医学研究领域的积淀为基础有机组织而成的,2006年12月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3):F0003-F0003
<正>总体定位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动物学科发展的方向与前沿研究领域,重点开展特种经济动物优异种质资源基因组学、特种经济动物分子育种学、特种经济动物分子调控、特种经济动物组织细胞工程、特种经济动物特有的生物学特性等研究,为建立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在整体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实验室建设,培养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特种经济动物创新基地,形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合作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可靠的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10月23日正式批准建设。该工程实验室由教育部主管、北京林业大学承担建设和管理,以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学科和细胞生物学硕士点学科为支撑学科,以林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物育种及其产业化技术研发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