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钾配施对甘薯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夏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产量的影响效应,为该品种钾肥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钾肥施用量(0、75、150、225、300、375 kg/ha)对甘薯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夏甘薯龙薯24号各处理间茎粗无差异,各处理间平均单株蔓重差异显著(P<0.05,下同),低钾处理有所增加,高钾处理下受到抑制;施钾可以提高基部分枝数.不同施钾量间块根干率存在差异,不施肥处理虽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最低,但其薯块干物质率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低钾处理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高钾处理大中薯率反而下降.施钾能提高块根膨大期(移栽后90~120 d)的块根膨大速率峰值、块根干重积累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地上部茎叶重量与地下部块根重量的比值(T/R).以鲜薯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250 kg/ha,以薯干和淀粉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212.5 kg/ha,以生物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162.5 kg/ha.钾肥吸收利用率呈现肥料报酬递减的规律.[结论]在土壤含钾量为120mg/kg的肥力水平下,施N 90 kg/ha、P2O590kg/ha、K2O 300 kg/ha,夏甘薯龙薯24号获得最高鲜薯产量57190.5 kg/ha,最高薯干产量为15876.1 kg/ha,最高淀粉产量为10174.2 kg/ha.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钾肥用量,设置0 (A_1、CK)、75 (A_2)、150 (A_3)、225(A_4)、300 (A_5)和375kg·hm~(-2)(A_6)6个施钾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泉云4号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黄红壤中肥力等级春种条件下,施用钾肥可增大马铃薯SPAD值与叶面积,有利于形成碳水化合物;高施钾量处理A_5(K_2O 300kg·hm~(-2))的增产增收效果最好。与不施肥水平(CK)相比,高施钾量处理A_4(K_2O225kg·hm~(-2))以上水平的马铃薯块茎粗蛋白和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多,中施钾量处理A_3(K_2O150kg·hm~(-2))以上水平的淀粉含量显著升高,维生素C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泉云4号的K_2O适宜施用量为225~300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吉杂305号和吉杂87号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施钾肥处理(K_0:不施钾;K_1:基施钾120 kg/hm~2;K_2:基施钾90 kg/hm~2+追施钾30 kg/hm~2;K_3:基施钾60 kg/hm~2+追施钾60 kg/hm~2),探讨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最佳的钾肥施用方式。[结果]施用钾肥可提高高粱植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淀粉含量、产量及经济系数。2个高粱品种叶面积均表现为K_0K_1K_2K_3,经济系数表现为K_0K_3K_2K_1,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淀粉含量、籽粒产量均表现为K_0K_3K_1K_2。杂305号K_2、K_1、K_3处理产量分别比K_0处理显著提高15.6%、9.3%、8.9%,吉杂87号K_2、K_1、K_3处理产量分别比K_0处理显著提高12.5%、8.1%、7.8%。[结论]基施钾90 kg/hm~2+追施钾30 kg/hm~2为钾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淀粉型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鄂薯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氮肥水平,副区为不同钾肥水平,研究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时的最佳施钾肥(硫酸钾)量为180 kg/hm~2,与不施钾肥相比,增产7.2%;施氮(尿素)量为150 kg/hm~2时,施钾肥量为180 kg/hm~2产量最高,与不施钾肥相比,增产23.02%;施氮量为300 kg/hm~2,施钾量为360 kg/hm~2甘薯产量最高,与不施钾肥相比,增产14.16%。由此可知,不管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只有在适当施用钾肥的情况下,甘薯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高淀粉甘薯品种龙薯24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90(缓释氮肥)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  相似文献   

7.
钾肥对蔬菜生长及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明大棚小白菜合适施钾量,通过在主推配方基础上增减钾肥用量处理,研究钾肥用量对大棚小白菜产量构成、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大棚种植的小白菜,在主推配方(K_2O 75 kg/hm~2)的基础上减钾20%、40%或增钾20%3个处理的小白菜产量无显著降低,但是钾肥偏生产力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减钾20%处理土壤速效钾水平无显著变化,减钾40%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而增钾20%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减钾20%、40%2处理的钾肥投入和吸收失衡,不能满足持续生产需求,其钾素亏缺分别达32.8、53.1 kg/hm~2。因此,根据小白菜生长期需求设立的主推配方施钾量(K_2O 75 kg/hm~2)可以满足当季小白菜生产需求,但考虑钾肥投入和吸收的平衡,在主推配方的基础上增施20%的钾肥(90 kg K_2O/hm~2),可维持土壤速效钾水平,满足小白菜可持续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紫甘薯中花青素的含量,对其钾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进行了探究,以基肥、追肥和基肥+追肥方式对紫罗兰、济黑1号、济黑2号、徐紫1号、宁紫4号和济薯18号共6个紫甘薯品种设置不同施钾量的6个处理(K0~K5),收获后分别测定花青素含量。结果显示,紫罗兰的花青素含量最高,在不同钾肥处理下的变幅最大(1 100~1 500 mg/kg);而宁紫4号的花青素含量最低,在400 mg/kg左右;所有供试紫薯品种在施加钾肥后花青素含量均有提升,其中,紫罗兰、济黑2号和宁紫4号的花青素含量在施钾量24 g/m2(K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济黑1号、徐紫1号、宁紫4号分施钾肥(K5)比单施等量钾肥基肥(K2)处理下的薯块花青素含量要低,但是可以提高薯块产量从而获得更多的花青素。不同紫甘薯品种间的花青素含量和对钾肥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大部分品种而言,一次性施足钾肥基肥可满足块根中花青素合成所需,但不同品种的施钾量不完全一致;在施用钾肥基肥后,追施钾肥并不能显著提高供试紫甘薯品种的花青素含量,但可以增加薯块质量,从而使花青素的单位面积总含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引进了高淀粉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品种商薯19,应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的底肥水平、种植密度以及追肥用量条件下甘薯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在武陵山气候条件下,商薯19在底肥(复合肥)600 kg/hm~2、密度为7.50万株/hm~2、追肥(尿素)225 kg/hm~2的最佳栽培模式下鲜薯产量达到61 950 kg/hm~2,且大中薯率达到90.3%。  相似文献   

10.
施钾对木薯产量和品质及大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木薯产量、大中微量元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为木薯合理施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我国主栽木薯品种"SC205"为材料,K_2O施用量设0,60,120,180,240kg/hm2共5个水平,于收获期测定木薯薯块、茎秆、叶片的生物量及N、P、K、Ca、Mg、Mn、Cu、Zn含量,并测定薯块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1)与不施钾相比,施钾可显著提高薯块、茎秆和叶片鲜产量,其中鲜薯增产9.87%~25.57%;随施钾量增加,鲜薯产量先增加后降低,K_2O施用量为60~120kg/hm2时,鲜薯产量较高。2)施钾可以明显提高薯块、茎秆和叶片的K含量,提高薯块的Mn、Zn、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但Mg含量有所降低,同时还可以提高薯块、茎秆和叶片的K/N、K/P、K/Ca、K/Mg、K/Mn、K/Cu、K/Zn值。3)施钾能显著提高薯块K、Mn、Zn、可溶性糖、淀粉的积累量,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的增幅分别为7.65%~32.91%和12.65%~53.41%,K_2O施用量为60~120kg/hm2时,薯块各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及淀粉积累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施钾可显著降低钾素在薯块中的分配比例。4)薯块的P、K、Mn及可溶性糖含量与施钾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结论】为获得较高的木薯产量、大中微量元素积累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建议最佳的K2O施用量为95~130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施钾水平对宁南旱区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钾肥处理(CK为对照不施N、P、K肥,K0:0 kg/hm2,K1:30 kg/hm2,K2:60 kg/hm2,K3:90 kg/hm2,K4:120 kg/hm2,K5:150 kg/hm2,K6:180 kg/hm2),在各关键生育时期分别测定马铃薯块茎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探讨不同施钾量对旱作马铃薯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随着施钾量增加,马铃薯块茎中的总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并在K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K3施钾水平较CK和K0  相似文献   

12.
长期不施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黄潮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施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钾肥,薯块膨大期迟后、日增重减少,导致鲜薯产量下降;与施钾处理相比,不施钾可提高薯块干物质含量,而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明显下降;长期不施钾肥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的产量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以此筛选出高耐低钾力品种徐薯18、钾高效型品种徐薯25-2和钾敏感型品种苏薯7,可为品种选育和生产应用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适宜本地区的玉米水肥供应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氮肥的最佳用量,为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增产节本效果,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目的。试验选用平玉8号为材料,设置N_0(0 kg/hm~2)、N_1(82.5 kg/hm~2)、N_2(165 kg/hm~2)、N_3(247.5 kg/hm~2)、N_4(330 kg/hm~2)、N_5(412.5 kg/hm~2)、N_6(495 kg/hm~2)7个氮肥用量,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荧光参数。研究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荧光参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N_5处理下的最大荧光(F_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综合性能指数PI高于其他处理,而初始荧光(F_o)、热耗散量子比率(F_o/F_m)、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而N5处理的产量最高。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最佳施氮量为N5处理,施氮量为412.5 kg/hm~2,在此条件下光合性能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本地糯高粱红缨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和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在拔节期设置5个不同的钾肥处理(CK,不施任何肥料;K1,拔节期施入K_2O 75 kg/hm~2作追肥;K2,拔节期施入K_2O 150 kg/hm~2作追肥;K3,拔节期施入K_2O 225 kg/hm~2作追肥;K4,拔节期施入K_2O 300 kg/hm~2作追肥)。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糯高粱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而且均会随着施钾量的增多而提高,在K_2O 150 kg/hm~2达到最高,施钾量继续增加,其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反而减小。在移栽前施入N 75 kg/hm~2、P_2O_5 75 kg/hm~2做基肥,在拔节期施入N 75 kg/hm~2、K_2O 150 kg/hm~2做追肥时,为糯高粱施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半干旱区坡耕地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兰州百合成熟期鳞茎水溶性糖总量和粗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为0~150 kg/hm2时,水溶性糖总量和粗淀粉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N)225 kg/hm2、施磷(P2O<<5>)150 kg/hm2、施钾(K2O)150 kg/hm2时,水溶性糖总量和...  相似文献   

17.
甘薯不同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666.7m2施K2O15kg单株结薯数多、块根产量高、施钾农学效率高,为适宜施钾量;甘薯施用氯化钾与施用硫酸钾鲜薯产量处理差异不显著,施用硫酸钾的钾肥农学效率比施用氯化钾高。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量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明粮棉轮作模式下玉米经济合理施肥量,以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按照N、P_2O_5、K_2O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用量在0~225kg·hm~(-2)之间时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增加,N225达到10 382kg·hm~(-2),氮用量超过225kg·hm~(-2)后产量下降,生物量与经济系数变化规律相似;秸秆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持续升高,N300处理达到0.680%,显著高于N0、N75与N150,但与N225差异不显著,秸秆氮携出量变化规律相似;籽粒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后降,以N225最高达到1.224%,氮携出量变化规律相似,N225达到127.1kg·hm~(-2)。施磷对玉米产量、生物量与经济系数无显著影响;但随施磷量增加,秸秆与籽粒中P含量均先升后降,秸秆中以P_225最高达到0.187%,籽粒中以P150最高达到0.582%,均显著高于对照;秸秆中P_2O_5携出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籽粒中P_2O_5携出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钾增加玉米籽粒产量,K75、K150、K_225与K300分别较K0增加10.8%、12.0%、13.3%、13.4%,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变化规律相似,经济系数则变化不大;秸秆K含量与K_2O携出量均随施钾量增加先升后降,以K_225最高,分别达到2.352%与217.4kg·hm~(-2),籽粒K含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籽粒K_2O携出量对照显著低于各施钾处理,但不同钾肥用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率结果,玉米季肥料适宜用量为N 225kg·hm~(-2),K_2O 75kg·hm~(-2),免施磷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次性施用钾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明确钾肥适宜用量和玉米高产稳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在一次施用条件下,设置不同钾肥用量(0、45、135、270、540 kg/hm~2),研究钾肥用量对玉米产量、钾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呈随着施钾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处理玉米产量呈K_(270)≈K_(135)≥K_(45)≈K_(540)≥K_0的规律,其中,K_(270)和K_(135)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分别增产20%和18%。兼顾玉米产量、肥料养分利用和损失,认为钾肥用量135 kg/hm~2是较为适宜的施钾量,该施钾量条件下,钾肥的表观利用率为64.8%。[结论]综合考虑玉米产量、籽粒钾含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等因素,皖南地区隆平206一次性施用的适宜施钾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20.
施钾对湖南主要双季稻区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在丘陵双季稻区和洞庭湖双季稻区分别施以0,112.5,150.0,187.5 kg/hm~2的K_2O)对水稻单产和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洞庭湖双季稻区稻田中缓效钾和全钾含量均较高,土壤供钾能力强,土壤中钾基本上能够满足水稻对钾素营养的需要,能够获得较高的单产,施钾效果不显著.在2类双季稻区土壤上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大于施用钾肥的.由差值法测得,丘陵双季稻区和洞庭湖双季稻区早稻NPK_1,NPK_2,NPK_3处理的平均钾素利用率分别为28.8%,43.0%,晚稻NPK_1,NPK_2(1-1),NPK_3处理的分别为44.4%,26.5%.在每季水稻施钾量(施K_2O)为112.5,150.0,187.5 kg/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处于亏缺状态,但钾素的亏缺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洞庭湖双季稻区的NPK_3处理出现了钾素盈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