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pH和温度下离体黄姑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道各部位消化酶活力多数有显著影响(P〈0.05),在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5个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6.4、7.8、7.8、2.2、6.4,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5.0、7.8、7.8、6.4、5.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5.0、6.4、7.8、3.6、5.0;在最适pH条件下,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左右,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肝胰脏中为40℃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蛋白酶活力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 606.576±83.457 U,淀粉酶活性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88.086±17.538 U,脂肪酶在pH 5.0、40℃时达到最大值34.247±1.926 U。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pH对公子小丑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和pH 对人工养殖下的公子小丑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的胃、肝脏、肠道中蛋白酶、淀 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各部位消化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胃、肝脏、肠道中均可以检测出蛋白酶、淀 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其中蛋白酶活性顺序为胃跃肠道跃肝脏,淀粉酶活性顺序为肠道跃肝脏跃胃,脂肪酶活性顺序为肠 道跃肝脏跃胃。胃、肝脏、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 值分别为2.2、7.5、7.0、7.0 和8.0;淀粉酶肝脏的最适pH 值 为6.0,其余部位均为7.0;脂肪酶肝脏的最适pH 值为7.0,其余部位均为7.5。胃、肝脏、肠道的蛋白酶最适温度均为 40益;胃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0益,肝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5益,肠道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益;胃、肝脏、肠道的脂肪酶的 最适温度均为40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养殖环境下温度对叶尔羌高原鳅摄食量和主要消化酶的影响。设置水体温度为5、10、15、20、25、30、35和40℃共八个实验组,观察叶尔羌高原鳅的摄食情况并计算其摄食量;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叶尔羌高原鳅消化器官和消化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在20~35℃区间内摄食较多,其中摄食峰值出现在30℃;不同温度对叶尔羌高原鳅消化器官和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均有影响,随温度的升高,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胃及幽门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0℃,肝胰脏和肠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后肠中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0℃,其余部位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性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胃幽门,淀粉酶活性前肠中肠肝胰脏胃后肠幽门,脂肪酶活性中肠前肠后肠肝胰脏胃幽门。研究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消化蛋白的主要部位是前肠和中肠,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是前肠,消化脂肪的主要部位是中肠。在消化酶呈现出活性的温度范围内,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相似文献   

4.
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主要消化酶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一定pH值下不同反应温度对克氏原螯虾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淀粉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均为40℃ ;胃蛋白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都为35℃;脂肪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5,25℃ ;胰蛋白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65,55℃。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淀粉酶活性顺序为:胃>肝胰脏>肠;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顺序均为:肝胰脏>胃>肠道;脂肪酶在肝胰脏、肠道活性接近,大于胃内活性。  相似文献   

6.
鳜胃肠道和肝脏主要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测定了鳜胃、肠道、肝脏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及温度对这些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鳜的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中均可检测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且在温度为(37±1)℃和pH为7.5(胃pH5.4)条件下,鳜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胃>肝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脏>幽门盲囊>胃>肠;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肝脏>胃。鳜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和55℃,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25℃、40℃和5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40℃、40℃和25℃。  相似文献   

7.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8.
宋威  张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9-16261
[目的]了解斑点叉尾鮰消化酶特性的生物学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斑点叉尾鮰为材料,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其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斑点叉尾鮰胃、肠、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3.0、7.5、7.0,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45℃;胃、肠、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5和6.5,最适温度均为30℃;胃、肠、肝胰脏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0和7.0,最适温度均为30℃。在各自的最适pH值及温度条件下,3个部位的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结论]研究结果反映出斑点叉尾鮰机体内的生理状况,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温度和pH对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幼鱼(体重为(80.2±3.5)g、体长为(19.4±1.7)cm)胃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H对怀头鲇幼鱼蛋白酶的活性影响非常明显,胃蛋白酶最适pH为2.6,最大比活力为(67.65±8.99)U/mg,肠蛋白酶最适pH为9.8~10.3,最大比活力为(149.22±11.33)U/mg;胃、肠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6.5~7.0,后者酶活力比前者高约3倍.2)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也非常明显,胃、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40~45 ℃,最大比活力分别为(78.88±6.80)、(192.26±17.22)U/mg;胃、肠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和40~45 ℃,最大比活力分别为(11.77±1.98)、(16.52±1.62)U/mg.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pH对澳洲宝石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改变酶反应温度和pH,分析了澳洲宝石鱼Scortum barcoo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澳洲宝石鱼肝胰脏、肠道、胃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6.2;肝胰脏、肠道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7.5、7.0~7.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说明淀粉酶在中性偏酸性时活性最高,肝胰脏、肠道蛋白酶在中性偏碱性时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时活性最高。肝胰脏、肠道、胃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35℃,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在一定温度和pH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各自最适的温度下,3种消化酶比活力的大小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11.
黑鲷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黑鲷3种消化器官中消化酶的活性及pH对3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黑鲷的胃、肠和肝胰脏中均可以检测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胃pH为2.5,肠、肝胰脏pH为7.5的条件下,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肠>肝胰脏>胃.胃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宜pH分别为2.0、5.0和4.0,均为酸性;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是7.0、7.0、7.5和7.5、7.0、7.0,均为中性或弱碱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pH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肠腺4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4种消化酶在中肠腺、胃、肠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35、65、45℃,最适pH分别为6.2、5.5、4.4、7.5;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试验条件下,中肠腺中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为最高;蛋白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胃〉肠,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肠〉胃,而淀粉酶活性在中肠腺、胃、肠中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3.
王琨  叶继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27-10729
[目的]了解美洲鳗的消化生理特点,为美洲鳗的饲料配制和合理投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 g左右的健康美洲鳗幼鱼为试验材料,取胃、肠和肝胰脏组织进行匀浆、离心,上清液作为待测酶液,分别测定温度20~60℃和pH值1.0~12.0下,3种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温度、pH值对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这些消化酶的活性大小变化规律。[结果]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555、55、0℃和2.0、7.5、7.5,美洲鳗胃、肠和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7.0、7.0。在反应温度模式下,美洲鳗蛋白酶活性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为肝胰脏>肠>胃。在pH值模式下,蛋白酶活性为肠>胃>肝胰脏,淀粉酶活性为肝胰脏>肠>胃。[结论]美洲鳗胃和肠中蛋白酶活性较高,而淀粉酶活性较低。美洲鳗的A/P值均小于1,说明其为肉食性或偏肉食性。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pH对南美白对虾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酶反应温度和pH,分析了南美白对虾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胃、肝胰脏、肠道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30、40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 ℃,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6.0、7.5,脂肪酶的最适pH均为7.0,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7.0、6.5. 说明脂肪酶在中性时活力最高,淀粉酶在中性偏酸性时活力最高,蛋白酶在胃和肝胰脏偏酸性、在肠道中性偏碱性时活力最高. 在一定温度和pH范围内,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黄鳝肠道和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鳝(Monopterus albus)前、中、后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40℃pH值分别为7.6、7.2、7.2;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7.2、6.4、7.2;黄鳝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前肠,而脂肪的消化则主要集中在后肠。  相似文献   

16.
以唇鱼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温度对唇鱼骨体内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唇鱼骨消化组织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温度上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唇鱼骨肝胰脏、前肠、中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后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35℃;肝胰脏、前肠、中肠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5℃,后肠的最适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盐度、pH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稚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不同盐度(15、20、30、35)和pH(7.0、7.5、8.5、9.0)突变下,分别在0、4、12、24、48、72、96 h测定了壳长为(1.33±0.10)cm大竹蛏稚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0组12、24h及盐度30组24 h,大竹蛏稚贝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盐度25)(P0.05),盐度20组4、12 h和盐度30组12、24 h时,大竹蛏稚贝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96 h时,盐度20、盐度30组的两种抗氧化酶活力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盐度15、35组48~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5、pH 8.5组12~96 h时,大竹蛏稚贝的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H 8.0)(P0.05)(除pH 8.5组48 h外);pH 7.0、pH 9.0组12~96 h时,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 7.0和pH 9.0组72 h和96 h时,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盐度和pH突变对大竹蛏稚贝SOD和CAT活力均有影响,大竹蛏稚贝对盐度20和盐度30突变有一定适应性;盐度15、盐度35和pH 7.5、pH 8.5突变后,大竹蛏稚贝长时间处于氧化应激状态;pH 7.0和pH 9.0突变可能会造成大竹蛏稚贝细胞氧化损伤;生产实践中,大竹蛏稚贝培育的盐度和pH范围分别控制在20~30和7.5~8.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为其科学人工养殖提供参考,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黑龙江林蛙的胃和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和温度与3种消化酶的关系曲线均呈单峰型;蛋白酶的活力胃部高于肠道,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1.5和7.2,最适温度均为50℃;脂肪酶的活力肠道高于胃部,胃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3.2和6.2,最适温度均为40℃;淀粉酶的活力肠道高于胃部,胃淀粉酶和肠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7.2,最适温度均为40℃。基于上述数据,建议配制黑龙江林蛙饲料时,将蛋白质成分分布在饲料颗粒外围,脂类和淀粉成分在饲料颗粒中心,有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率。环境温度较高时,饲料中可适当提高蛋白质成分,减少脂类和淀粉成分的配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和pH对黄金鲈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其中,蛋白酶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采用淀粉酶试剂盒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结果】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黄金鲈各组织器官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肠、中肠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前肠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各组织器官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均为40℃。黄金鲈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5,8.0,9.0,9.0和6.0,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6.0,7.0,7.0和6.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7.0,7.0,7.0和7.0。黄金鲈不同组织器官的消化酶活力不同。在最适温度下,不同组织器官蛋白酶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前肠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脏前肠中肠幽门盲囊胃,脂肪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脏胃前肠幽门盲囊中肠。【结论】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均高于其生长的最适水温。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时活力较高,肝脏蛋白酶活力在偏酸性条件下较高,肠道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在偏碱性时较高;淀粉酶活力在中性偏酸性时较高;脂肪酶在中性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20.
消化酶在营养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试验首先对海蜇不同组织中主要消化酶活力进行研究,然后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下海蜇丝状附属器、胃丝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采用福林-酚法、淀粉-碘比色法、聚乙烯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表明,仅在海蜇的丝状附属器(Filiform appendage,FA)和胃丝(Gastric cirrum,GC)能够检出明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而无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均表现为升高趋势。在不同组织中同一种酶活性存在差异。两类能够检出酶活性的组织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27℃,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不同,丝状附属器为52~62℃,胃丝为42℃。pH对海蜇的丝状附属器和胃丝的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2种组织中,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7,蛋白酶活力随着pH的升高出现两个相对稳定的峰值,丝状附属器为3和8,胃丝为3和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