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相似文献   

2.
提高蝉拟青霉多糖产量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蝉拟青霉(Paecilomyses cicadae)0305-3菌株为材料,研究了提高蝉拟青霉多糖含量的液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蝉拟青霉多糖含量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在液体培养基中,以7%的接种量将浓度为107个/mL的孢子悬液接入装液量为20%的液体培养基中,于pH 7、27℃1、50 r/min的转速下发酵7 d,0305-3菌株的多糖产量可达3.24 g/L。  相似文献   

3.
利用对羟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莽草酸含量,从130株细菌中株筛选获得一株莽草酸的产生菌E.coliA44102。菌种在三角瓶中发酵最适条件为:装液量50 ml/300 ml,接种量2%(v/v),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200 r/min,温度35℃,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莽草酸含量达到3.43 g/l。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及培养温度对蝉花菌丝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Richard液为培养基、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装液量60 mL、初始pH值为6.0~7.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温度为25℃时,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药阿里红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新疆稀有药用拟层孔菌阿里红(Fomes officinalis Ames)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最佳实验室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光照、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培养温度、转速、培养方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采用YM发酵培养基,起始pH 6.0,培养温度20℃,装液量75 mL/50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避光条件下,采用间隔时间为4 h的静置震荡交替培养.[结论] 采用最佳发酵工艺,经12 d发酵,发酵液中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可分别达1.36和1.60 mg/m L.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粗多糖的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碳源配比、氮源配比、微量元素、装液量、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前pH自然、50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培养温度25℃、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0 d,姬松茸的发酵培养效果最佳,胞内多糖产量可达7.028 mg/mL.  相似文献   

7.
李学龙  杨镇  王娜  龚娜  马晓颖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57-6158,6161
[目的]优化北高丛蓝莓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一株分离自北高丛蓝莓的内生真菌菌丝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培养基:玉米粉90 g/L,豆粕5 g/L,KH2PO41 g/L,MgSO4 0.6 g/L,维生素B1 10mg/L,以菌丝体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摇床转速、接种量,以确定最适培养条件.[结果]在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 r/min,pH值7.0,接种量5%时,菌丝体生长量达到最大.[结论]初步得到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香菇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06-508
以大小香菇为试验材料,以发酵液中香菇粗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供试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 m L,接种量10%,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时间7 d。此条件下发酵液中香菇粗多糖含量可达1.785 3 g/100 m L。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等各种因素对白腐真菌分泌漆酶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菌株的最佳产漆酶培养基为:200 g/L马铃薯+20 g/L葡萄糖+5 g/L酵母膏+1.5 g/L MgSO4+0.1 g/L维生素B1+0.05 g/L ZnSO4+0.05 g/L MnSO4+3.0 g/LKH2PO4。优化后的培养基最适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6,转速130 r/min,装液量70 mL,在32℃条件下摇床培养发酵10 d左右时,粗酶液的酶活力达到12.7 U/g。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11.
以猴头菌株猴杰2号母种为材料,研究其液体菌种最佳发酵条件,为其大规模栽培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单因子试验结合正交优化试验,以发酵所得菌丝球平均干重为衡量指标,并对所有平行数据进行SPSS方差分析,研究猴杰2号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营养组合,以及最佳初始pH、摇床转速、摇瓶装液量、摇瓶中玻璃珠数等摇床培养条件组合。结果表明,猴杰2号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2%+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0.225%+硫酸镁0.075%+维生素B1 20 mg/L,菌丝球平均干重可达8.33 g/L;最佳摇床培养条件组合为初始pH 5.0、转速160 r/min、装液量120 mL/250 mL、玻璃珠5颗/瓶,菌丝球平均干重可达8.50 g/L。  相似文献   

12.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相似文献   

13.
赵迎庆  曹新志  熊俐  李琳琳  任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4-10626,10747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摇瓶培养对影响姬松茸菌球液体发酵的4个因素(转速、温度、接种量、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结果]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7.0、接种量为6%时,菌体含量最大,此时菌体干重可达到13.2 g/L.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6.5、接种量为8%时,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达到6.95 mg/ml.[结论]该方法优选了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放大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衣芽孢杆菌ZSZ6高效降解羽毛产氨基酸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了外加碳源和氮源、温度、初始pH值、装液量、羽毛量、接种量等因素对地衣芽孢杆菌ZSZ6降解羽毛产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得出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7.0,装液量125 mL/250 mL三角瓶,羽毛含量5%(w/v),接种量2%(v/v),转速180 r/min。在上述条件下摇床培养5~9 d,测得降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9.5 g/L,羽毛降解率达到70%以上。表明,利用地衣芽孢杆菌ZSZ6可有效降解废弃羽毛。  相似文献   

15.
探究了外加碳源和氮源、温度、初始pH值、装液量、羽毛量、接种量等因素对地衣芽孢杆菌ZSZ6降解羽毛产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得出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7.0,装液量125 mL/250 mL三角瓶,羽毛含量5%(w/v),接种量2%(v/v),转速180 r/min。在上述条件下摇床培养5~9 d,测得降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9.5 g/L,羽毛降解率达到70%以上。表明,利用地衣芽孢杆菌ZSZ6可有效降解废弃羽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了装液量、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转速对香菇菌丝摇瓶发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6,培养温度28℃,转速125 r·min^-1,装液量100 mL·瓶^-1(瓶容量250 mL),发酵时间13 d,由此获得干菌丝体得率达7.00 g·L^-1,鲜味物质(α-氨基氮)产量达125 mg·100 m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米曲霉生产曲酸的发酵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对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GIM3.423生产曲酸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酵液pH、发酵温度、装液量、摇床转速、接种量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整个发酵过程,发酵温度30℃,装液量60ml/250ml,摇床转速200rpm,种龄6h,接种量10%,发酵周期控制在13d条件下,曲酸生产的转化率可达23.6%,。【结论】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装液量60ml/250ml,摇床转速200rpm,种龄6h,接种量10%,发酵周期控制在13d。  相似文献   

18.
人工培育蝉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琴  温鲁  夏敏  蒋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29-429,467
[目的]明确人工蝉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方法]用微波法提取人工蝉花和野生蝉花的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用高碘酸钠法测定虫草酸含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结果]人工蝉花的虫草酸含量和野生蝉花相当,虫草多糖含量则高达110.09mg/g;腺苷含量较野生蝉花低,虫草素未能检出,但4种活性成分总量是野生蝉花的1.55倍。[结论]从活性成分含量看,人工蝉花可代替野生蝉花,但还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9.
对血红栓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血红栓菌固体基质上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值5、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并驯化栽培出了子实体;优化后血红栓菌摇瓶发酵条件:最优培养基为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培养11 d,达到最大产量(24.18 g/L)。发酵罐培养以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5,装液量为10 L罐体装6 L,在温度20℃,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32 h达到最大值16.8 g/L。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实验对硅酸盐细菌JXSD-18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比较理想的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200 r/m in,起始pH值7.0,温度32℃,装液量30mL,在此条件下硅酸盐细菌的溶磷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