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技术对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洋  邓小华 《湖南农业科学》2012,(21):106-108,11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云南师宗的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和分批采收对烟叶的组织结构、干物质积累量、外观质量、内在品质、香气吃味及烟叶可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叶片数采收方式对上部烟质量影响较大,上部一次性采收处理烤后烟叶的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外观质量综合评价优于烟农常规分次采收,烟农种植收益有所提高;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的工业适用性高于烟农常规分次采收(CK),且4~6叶位烟叶的工业适用性高于1~3叶位。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黔西南地方特色烟叶,为卷烟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2000-2006年贵州通过项目实施,对烟叶外观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南烟叶总体外观质量较好,烟叶颜色各县均在桔黄范围,成熟度较好,结构疏松、身份适中,油份有、色度强.该研究为贵州烟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湘南烟区2007-2011年烟叶外观质量指标数据,运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法、模糊数学等方法,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烟叶质量评价模型,并对湘南烟区14个县市84个烟叶样品进行烟叶外观质量分类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湘南烟区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变异系数小,年度间差异只有2008年偏大;成熟度是影响烟叶外观质量的最主要因子,占总权重的20%;84个样品的两个主成分聚类与主成分总分聚类结果相差不大,而湘南烟区烟叶外观质量集中在第2类烟(占32.14%),其次是第3类烟(占29.76%),而第5类烟最少(占3.57%)。  相似文献   

4.
采用湘南烟区2007~2011年烟叶外观质量指标数据,运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法、模糊数学等方法,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烟叶质量评价模型,并对湘南烟区14个县市84个烟叶样品进行烟叶外观质量分类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湘南烟区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变异系数小,年度间差异只有2008年偏大;成熟度是影响烟叶外观质量的最主要因子,占总权重的20%;84个样品的两个主成分聚类与主成分总分聚类结果相差不大,而湘南烟区烟叶外观质量集中在第2类烟(占32.14%),其次是第3类烟(占29.76%),而第5类烟最少(占3.57%)。  相似文献   

5.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系统地评价皖南、池州、亳州烟区外观质量,明确了安徽不同主产烟区烤烟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3个烟区烟叶外观质量在油分、色度、身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皖南烟叶应稳定生产技术,确保下部叶质量的提高和总体质量的稳定,池州烟叶应提高生产规范化水平,亳州烟叶应在生产中不断提高保障后期成熟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湖南郴州烤烟评吸质量指标与外观质量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郴州烟区90个烤烟样品,进行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测试,对其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和感官评吸质量在所取样本间变幅不大,郴州不同等级的烟叶在外观因素、感官评吸指标方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变异属于低变异度。烟叶感官评吸指标刺激性与外观质量指标的成熟度、身份、油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浓度与组织结构呈显著负相关。评吸总分与成熟度、发育状况、身份、油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郴州烟区评吸总分与感官外观质量因素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Y=42.213+0.971X成熟度+0.569X油分,表明评吸质量与成熟度和油分呈正相关水平,这2个变量因素对评吸质量的相关影响达到95%的程度。[结论]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地选用烟叶原料,优化叶组配方,充分发挥各种烟叶的潜在质量,合理利用烟叶资源,提高卷烟产品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从外观质量上考察烤烟焦油释放量的差异,采集了我国主要植烟区域40份烤烟样品,按照《GB 2635─1992烤烟》对所采集样本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并运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区域、基因型、部位的焦油释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焦油释放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部位间的差异,且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而区域间、基因型间焦油释放量差异并不显著;烤烟外观质量指标的身份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外观指标在部位内分析对焦油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随着烟叶颜色加深、色度增加、身份增加,焦油释放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中部叶身份、色度表现最为显著。因此,在低焦油配方选料、工业原料分选等工作中可以适当参考外观质量进行原料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从外观质量上考察烤烟焦油释放量的差异,采集了我国主要植烟区域40份烤烟样品,按照《GB 2635─1992烤烟》对所采集样本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并运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区域、基因型、部位的焦油释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焦油释放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部位间的差异,且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而区域间、基因型间焦油释放量差异并不显著;烤烟外观质量指标的身份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外观指标在部位内分析对焦油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随着烟叶颜色加深、色度增加、身份增加,焦油释放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中部叶身份、色度表现最为显著。因此,在低焦油配方选料、工业原料分选等工作中可以适当参考外观质量进行原料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各单项外观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外观质量评价的智能精准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选取的2017年湖南烟区具有代表性的初烤烟叶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的测量及外观质量评定,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变量的常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分别构建拓扑结构为7-10-1的各单项外观质量指标预测模型。【结果】所选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和外观质量得分的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网络模型对样本的训练结果表明:各个单项外观质量评价指标预测模型中,网络模拟值与实际目标值之间的误差区间在0~0.5范围内的比例均达到60%以上,误差区间在0~1.0范围内的样本比例均达到90%以上,其中成熟度和色度的决定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颜色、身份、油分、叶片结构的决定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基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的各项外观质量指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烟叶表面颜色特征值与外观质量的关系,为烤烟外观质量评价体系的精准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河南烟区所产烟叶的颜色特征值进行测量,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烟叶正面和背面共9个颜色参数作为输入指标,以各项外观质量评价指标为输出层,分别建立拓扑结构为9-11-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外观质量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收集的烟叶样品的各项颜色参数测定结果与外观质量评价结果均服从正态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意义;通过CIE(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颜色空间中的颜色参数构建的各项外观质量指标的预测模型中,均有90%以上的样本预测值与外观质量实际评价值的误差区间为0~1.0,其中,颜色、成熟度和叶片结构的R~2达到显著水平,身份、油分和色度3项指标的R~2达到极显著水平。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依靠烟叶表面颜色参数实现对外观质量较为精准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福建烟区初烤烟叶硫含量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福建烟区中部烟叶硫含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通过选取中部烟叶样品758份,对烟叶样品进行外观质量评价、常规化学成分测定并挑选部分样品进行烟叶物理特性检测、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烟区中部烟叶硫含量与烟叶外观质量中身份、油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烟叶物理特性中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感官评吸质量指标中香气质、杂气、刺激性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最终确定了福建烟区烟叶硫含量适宜区间为0.41%~0.70%.  相似文献   

12.
为卷烟工业企业原料采购提供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云南、贵州和河南3种香型典型产区1 281份初烤烟叶样品的外观质量特征。结果表明:1)烟叶外观质量以云南最好,其次为贵州,再次为河南,其中云南和贵州较接近。2)不同香型典型产区间烟叶外观质量存在差异,云南与贵州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和叶片结构,云南与河南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和色度,贵州与河南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和色度。3)同一香型典型产区内各区域间烟叶外观质量也存在差异,云南清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红河保山昆明曲靖,贵州中间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遵义铜仁贵阳安顺,河南浓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许昌平顶山商丘漯河。  相似文献   

13.
<正>烟叶产区是卷烟工业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随着工商基地单元建设的不断深入,产业基地化将不断深化,烟叶产品将逐步定向成为卷烟固定品牌的原料。在基地化工商重组过程中,烟叶质量是工业企业选择基地建设的根本指标,而烟叶成熟度是烟叶最关键的质量指标之一。龙江烟区作为优质填充型烤烟产区,评价烟叶成熟度应有区别于其它产区的指标体系。通过开展对比试验,具体研究其评价指标。1.采收时不同部位不同成熟程度鲜烟叶的外观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烤烟柔软度与烟叶外观质量的关系,利用柔软度仪检测了江西省480份烤烟样品柔软度,并评定了外观质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叶柔软度与颜色、油分、色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总分呈极显著负相关。建立回归方程:Y=53.201-5.578X_3+2.852X_6+2.136X_5(叶片结构X3、油分X5、色度X6),R~2为0.818,具有良好的拟合度。通径分析表明:叶片结构、色度、油分对烟叶柔软度的影响较大。江西烟叶柔软度有一定差异,并且与烟叶外观质量各指标关系密切,这为以烟叶柔软度作为烟叶外观质量评价指标之一、精细评价烟叶质量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代表烟区烟叶外观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前3个因子对外观质量贡献率>96.202%统计,成熟度因子(光滑或微青、组织结构和成熟度)、颜色因子(色泽、色均匀度)和身份是影响烟叶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而且各主因子之间都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红花大金元品种外观质量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采集凉山烟区红花大金元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两组典型相关变量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8515与0.8281;感官质量指标刺激性和余味与外观质量指标身份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而香气量与烟叶成熟度、油分、色度相关性较高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三者的提高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鲜烟的外观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鲜烟外观品质因素与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安徽省池州市烟区2012年烟叶样品为原料,运用专家咨询法、多元统计方法等构建了鲜烟外观质量评价体系,并分析鲜烟外观质量分值对烤后烟质量等级的影响。[结果]烤烟等级与鲜烟成熟度、颜色、叶片结构、身份、鲜烟外观质量总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鲜烟外观质量总分与烤后烟成熟度、身份、油分、颜色、干重、等级分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部位外观质量总分是中部适熟>上部适熟>下部适熟,差异极显著。[结论]应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鲜烟外观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对某区域烟叶外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真龙"品牌香烟原料风格特色的需求,以奉节基地主要收购点烟叶为材料,研究烟叶化学成分指标与外观和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奉节基地烟叶烟碱和蛋白质等含氮相关指标含量较高(尤其是上部叶),还原糖、总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与烟叶感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与烟叶感官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糖、还原糖对烟叶的柔和性和甜度等评吸指标与成熟度和色度等外观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和两糖比对杂气、余味等评吸指标与上部烟叶外观指标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中应加强碳氮代谢和烘烤方面的调控,适当提高烟叶总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湿球温度烘烤试验,对烤烟K326烟叶水分与淀粉降解的变化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效益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湿条件下,烟叶失水较快,含水量较小;在高湿条件下,烟叶失水较少,水分含量较高,且烤后烟叶横向收缩率均大于纵向收缩率.烟叶颜色与色度受湿度影响较大.烟叶颜色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加深,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均以中湿(SD2)处理表现最优,高湿(SD3)处理的单叶重、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均最高.烟碱、淀粉含量均随着湿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处理总糖、淀粉与两糖比均高于优质烟叶标准,其他指标均在适宜值范围内,总体均较协调,其中以SD2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20.
加强原烟精选提高烟叶等级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7):98-101
研究了原烟精选对提高烟叶等级质量、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原烟精选可有效剔除青杂、霉变烟和和非烟物质,明显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明显降低造碎,提高烟叶资源利用率;原烟精选可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烟叶分选效率,节约用工成本。原烟精选能有效解决当前卷烟产量与片烟分选效率之间的矛盾,符合烟品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