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磊  赵罕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2-164
[目的]了解省沽油果实性状表型多样性变异规律。[方法]对河南桐柏县、湖北大悟县和安徽石台县省沽油各生长和结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省沽油果柄长、果长、果宽、果厚和每果实种子数等指标的表型变异模式进行探讨。[结果]结实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的是每果序果实数和每果实种子数,其次是果厚,种子百粒重,果长和果宽相对较小。方差分析表明,省沽油果柄长、果长、果宽、果厚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方差分量分析表明,省沽油各性状种源间方差分量(0.14%~9.10%)均小于种源内个体间(4.92%~40.55%)。[结论]在对省沽油结实性状进行选择时种源内的单株选择具有较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2.
桤木不同种源球果及种子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桤木自然分布区内的5个种源的球果长度、宽度、长宽比、果柄长和每粒质量等共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球果宽、果长/果宽、果长×果宽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果柄长、果长、果柄长/果长种源间差异不显著,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每粒质量种源间差异极显著。果柄长、果长、果宽、果长/果宽、果柄长/果长、果长×果宽和种子每粒质量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3278、0.3404、0.9411、0.8981、0.2637、0.8984和0.8071。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幅度较大的是果长×果宽和果柄长/果长,变异幅度最小的均是果柄长。除每粒质量外,金堂种源果实其它6个性状的变异幅度均较高,其次是珙县和泸定种源。果宽与种子每粒质量等性状遗传力最高,果柄长/果长、果长×果宽等性状变异幅度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明北京西山山区辽东栎天然群体结实性状的自然变异,筛选出在果实丰产、优质等方面表现优良的类型。[方法]对12块标准地中134株辽东栎植株结实性状(果长、果宽、平均果径、果长/果宽、单果重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辽东栎果实表型性状果长、果宽、平均果径、果长/果宽、单果重个体间变异幅度均高于个体内,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辽东栎天然群体被划分为散生小果型、散生中果型、散生大果型、簇生小果型、簇生中果型和簇生大果型6种类型;簇生中果型和簇生大果型植株单位面积结实量分别为32.86和34.65 g/m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散生大果型和簇生大果型平均果径分别为16.37、15.56 cm,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论]辽东栎天然群体内果实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变异,簇生中果型、散生大果型和簇生大果型可作为丰产、易收集优良种质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区野生花楸果实和种子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北地区6个野生花楸种源的新采收果实和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天然花楸果实和种子表型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楸果实和种子具有极丰富的表型变异,种源内的分化高于种源间;果长、果径、种长及种宽是果实和种子的关键表型性状;种子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表型性状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国内外125个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51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供试西伯利亚杏无性系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19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27,3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18。不同种源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0.26)辽宁(0.25)俄罗斯(0.17),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辽宁(0.18)俄罗斯(0.1)。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1.93)大于质量性状(0.67)。相关性分析表明,与经济效益相关的性状中有23对性状间的相关系数0.707。单果重与果长等15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受果实性状的影响最大;单核重与核宽等20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仁重与仁宽等22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核重和单仁重受核、仁性状的影响最大。出核率与单果重等7个性状、出仁率与单核重等7个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受单果重、单核重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将125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分为6类:A类出核率高;B类出仁率高;C类花冠径小;D类核壳薄,出仁率、出核率较高;E类核壳厚;F类果实大,果肉厚。聚类结果反映出地理种源特点和表型性状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90%。综合3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1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数量性状,依次为果长、果宽、果厚、果肉厚度、核长、核宽、核厚、仁长、仁宽、单核重、单仁重。  相似文献   

6.
黄瓜心皮数基因CsCLAVATA3(CsCLV3)对提高黄瓜果实单果重和改良商品性状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CsCLV3对黄瓜果实发育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以‘长春密刺’(CCMC)为轮回亲本,‘True Lemon’(TL)为供体亲本,获得CsCLV3近等基因系,利用SSR和GBS测序对筛选的3心皮纯合型与5心皮纯合型单株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结果显示渗入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利用由310个单株构成的BC3F2群体对黄瓜心皮数目(CN)、果实长度(FL)、果实粗度(FD)、种子数量(SN)、成熟单瓜重量(FW)以及种子百粒重(HGW)进行表型分析及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CN、FL、FD、FW、SN、HGW均为双峰分布,符合1∶1的孟德尔分离定律,各性状与心皮数目极显著相关;近等基因系中5心皮纯合型的CN、FD、FW、SN高于3心皮纯合型,FL、HGW低于后者;在1号染色体心皮数连锁标记D1位置定位到CN、FL、FD、FW、SN和HGW的QTL,遗传贡献率分别为95.3%、55.2%、89.7%、83.2%、87.9%、93.9%,且均与CsCLV3共分离。本研究表明CsCLV3在调控黄瓜心皮数的同时对果实FL、FD、FW、SN、HGW具有调控多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野扁桃果实与种子形态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野扁桃不同居群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特点,为野扁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居群生物学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野扁桃4个自然居群的果实和种子形态进行观测.[结果]在调查的11个表型性状中,不同性状在居群间变异系数从0.245(种子质量,SW)到0.078(果核长度,FL),果核长度(FL)最为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居群间果核宽、果核与种子长宽比等(FB、FL/FD、SL/SD、SW/FW)差异显著,果核与种子质量等(FT、FW、SD、ST、SW)5项的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显示,4个居群可划分为2类,在巩留和塔城居群间(TX与TW)已发生较大变异.[结论]野扁桃果实和种子形态具有丰富的变异,在其优良种源的选育中应重视环境造成的差异以便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8.
以14个天然分布在6省的闽楠(Phoebe bournei)林为对象,采用巢式分析、冗余分析、热图等方法,探究不同种源间7个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及闽楠种实表型性状与环境地理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闽楠种实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种源内均呈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0.83%,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为种源间.种源间,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高(13.33%),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低(7.03%).种源内,湖南永顺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为7.62%,福建延平最低,为4.93%.种子平均变异系数高于果实,表明果实表型性状比种子更稳定.冗余分析得出,在环境地理影响因子中,年降水为影响种实表型性状的主要因素,随年降水增加,种子呈狭长瘦小的生长趋势.热图将种源按种实表型性状分为3类,江西南部种实较瘦小的为第1类;湖南及周边种实较宽阔饱满的为第2类;福建及东南线种实较狭长的为第3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国光皮木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平,采用形态标记技术,再基于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12个主要产地光皮木瓜的果长、果径、果实鲜质量及种子的长、宽、百粒质量以及鲜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果实鲜质量、风干种子百粒质量外,各性状在不同产地间均差异显著(p0.05)。果实和种子性状间相关性表明,随着果长的增加,果径、果形指数增大,果实形状越趋近于圆形,而种径越大,种子形状越趋近于圆形。种实各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在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低的高纬度产地光皮木瓜果实相对较大,而在高纬度地带的东部产地光皮木瓜种子鲜质量较大,且种子越趋近于圆形。聚类分析可将12个光皮木瓜产地分为3个类群,而类群间种实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沿"秦岭—淮河"线逐渐变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来自湖北、湖南、广西15个种源的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在江西省九江市开展发芽率试验,为南酸枣进一步优质资源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各种源果实的9个表型性状及发芽率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对指标间及其与地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在表型性状及发芽率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5个种源间果纵径无显著差异,其他果实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范围为6.90%~45.44%,变异程度为发芽率>果肉鲜质量>果鲜质量>核鲜质量>核形指数>果横径>核纵径>核横径>果纵径>果形指数;相关性结果表明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性状与地理因子存在关系如下:果横径与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717;果鲜质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96;果形指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27;核鲜质量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02;果肉鲜质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644;发芽率与经度、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2、0.601;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含湖北咸安),此类群果大、果核大、果卵圆形、果肉较多、发芽率低;第II类群果小、果核小、果肉最少、发芽率较高;第III类群(含湖北秭归),此类群果最大、果核最大、果近圆形、果肉最多、发芽率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95.63%;供试种源中,湖北咸安种源综合得分最高,广西苍梧种源综合得分最低.[结论]因地理差异,15个种源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受经纬度影响明显,南酸枣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在纬度带上都未形成明显分布规律,在经度上形成规律如下:果横径、核横径形成从西向东变宽的变化趋势,果形、核形从东向西由近圆形变为椭圆形的变化趋势,平均发芽率形成从西向东变高的变化趋势.供试种源中,湖北咸安种源南酸枣果实表型性状表现及发芽率最佳,广西苍梧种源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1.
选取在江西省广泛栽植、具有代表性的29个油茶品种,对其1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过重复力、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聚类结果,探讨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树体、叶片和果实相关性状均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11.09%,平均相对极差达38.08%,平均表型多样性指数为2.356 5;果实(0.99)与叶片性状重复力(0.95)极显著高于树体性状(0.71),相同选择强度下,对果实性状的选育具有更高的遗传增益;表型性状与出籽率及种仁含油率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均将29个油茶品种分为5个大类。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果实性状和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差异由其遗传差异造成,而环境条件对树体性状影响较大;利用性状间相关性,可选取重要指标预测单株(系)产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均能较好区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具有相似表型,表明其遗传距离更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甜瓜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挖掘SNP位点并开发CAPS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初步为甜瓜单果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为甜瓜单果重相关基因挖掘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栽培甜瓜品系M4-130为母本,野生甜瓜品系X207为父本,构建F2:3群体材料。对甜瓜果实单果重、果实长宽、果肉厚度、果形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亲本材料进行20×深度重测序,利用BWA、SAMTools、VCFTools等软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双亲SNP位点,利用SNP2CAPS软件结合甜瓜基因组上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开发CAPS标记,建立遗传连锁图谱。最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瓜果实单果重、果实长宽、果肉厚度、果形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及果肉厚度呈显著相关。开发得到可利用CAPS标记185个,构建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总长度为1 600.45 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8.65 cM。定位发现与单果重相关QTL位点7个(FW3.1、FW4.1、FW5.1、FW6.1、FW8.1、FW8.2、FW11.1),与果实长度相关QTL位点7个(FL2.1、FL3.1、FL4.1、FL5.1、FL6.1、FL8.1、FL11.1),与果实宽度相关QTL位点5个(FWID3.1、FWID4.1、FWID8.1、FWID10.1、FWID11.1),与果肉厚度相关QTL位点2个(FT6.1、FT11.1),与果形指数相关QTL位点1个(FS2.1),与可溶性固形含量相关QTL位点2个(SS6.1、SS12.1)。【结论】获得了24个QTL位点。确定了一个主效QTL位点FW8.1,贡献率高达25.8774%,LOD值为16.8746。发现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及果肉厚度密切相关,定位区间相同或相邻,紧密集中在3、4、5、6、8、11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对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18种主要表型、品质性状(15个数量性状、3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31~2.095,其变异系数在19%~189%,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其次是果实横径、枝粗、枝长、单枝成熟果实数和叶宽;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45~1.007,其中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948,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为0.74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09%,果实纵径、果实颜色、叶面积、花色苷含量、果实横径和枝粗可作为反映黑果枸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簇叶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色苷含量、果实颜色、单枝成熟果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柄长与果实形状、果实颜色、花色苷含量和枝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48份黑果枸杞种质被聚...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收集的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利用率,为辣椒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193份辣椒种质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93份供试材料的果实表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4.95~5.25,成熟果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9个数量性状(果长、果宽、单果重、心室数、主茎高度、首花节位、现蕾期、开花期、坐果期)的变异系数为23.25%~81.98%,其中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间关系复杂,主成分分析中累积贡献率为96%,18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大部分青熟果颜色为白色的种质资源集中在Ⅰ类群,该类群种质数量最多,有150份,Ⅱ类群种质大多数引自美国,Ⅲ类群中种质果形较大。鉴于类群间辣椒种质的遗传背景及其在果形、花期、主茎高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进行类群间杂交,从而提高辣椒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11份辣椒品种(系)的生物学性状、商品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并对辣椒果实的单果重、果长、果肉厚和果形指数4个果实形态性状与6个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品质性状差异显著,同时淘汰70#、30#和12#品种;干物质、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辣椒素与果实形态性状呈负相关,而可溶性糖、辣椒红色素与果实形态性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腾冲县6个种群的腾冲红花油茶果实性状变异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腾冲红花油茶果实在种群间、种群内及种群内单株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6个种群果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果质量(变异系数为39.01%),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为16.98%)和果径(变异系数为14.59%),变异幅度最小的是果形指数(变异系数为14.57%);单果质量与果高、果形指数、单果鲜籽质量和果径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建立的果径(X1)、果形指数(X4)和单果鲜籽质量(X3)对单果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134.72+3.103 X1+0.47 X3+40.851 X4,可用于单果质量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枣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了解枣裂果性状与果实(核)性状的相关性,提高枣种质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枣核心种质的果实、果核和裂果等相关的9个重要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核心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变异,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2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为39.00%;其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为1.49~1.9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77。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9个表型性状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个果实(核)表型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果实横径与裂果率达到显著的正相关,果形指数与裂果指数之间达到显著的负相关。果核性状与裂果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裂果率和裂果指数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3)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94.79%,即这4个主成分保存了原始性状94.79%的遗传信息。9个表型中果实纵径、裂果指数、果核指数和果形指数是造成枣核心种质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源地漆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16个地理种源漆树种子的大小(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发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漆树种子表型差异显著,遗传差异较大,各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较高。表型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种子千粒重(18.07%)种子厚度(13.47%)种子宽度(12.84%)种子横径(7.86%)。漆树种子千粒重与种子长度、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与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种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为蒙古栎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中国蒙古栎天然分布区选取11个种源采集种子,分别测量种子的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重、千粒重5个表型性状。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种源的蒙古栎种子进行性状差异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结果  ①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的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重差异较大,各种源千粒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的种长与种宽、单粒重、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不同种源海拔与种宽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单粒重、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④影响种子性状的因素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粒重、千粒重、无霜期、北纬;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1个种源划分为4类,分别为Ⅰ、Ⅱ、Ⅲ和Ⅳ类,其中,黑龙江省黑河市、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抚顺市聚为Ⅰ类,单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种源(P<0.05),为最优种源。  结论  蒙古栎种子表型性状随地理梯度变异明显,整体呈从东北—西南种源质量逐渐下降的趋势,单粒重和千粒重可以作为快速筛选种源优良与否的优先筛选指标。图1表5参37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贵州小果油茶的自然变异情况,以贵州黎平和榕江的5个居群30个小果油茶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果高、果形、高径比、果皮厚度、单个果重、单果中籽粒数、籽粒重和出籽率等8个种实性状,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小果油茶种实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与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小果油茶不同种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014~2.242,种实性状多样性高,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经相关分析,小果油茶的果皮厚度与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果高与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和单果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与居群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