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81份来自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3个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样本为研究对象,其中校正集54份,验证集27份,利用近红外光谱采集单个普洱茶样本在1 100~2 498 nm的光谱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普洱茶产地识别定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2种分析模型的校正集正确识别率均大于90%,可用于普洱茶产地的识别。其中,基于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效果更好,其校正集和验证集的识别正确率达到98.15%和100%,更适用于普洱茶产地的识别。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无损识别普洱茶产地,为普洱茶产地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子鼻技术对普洱熟茶香气判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0个不同贮藏年份(2006-2015年)普洱熟茶的香气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子鼻Winmuster软件自带的模型识别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对不同年份普洱熟茶的干茶、茶汤和叶底的香气进行分析和识别.结果表明:10个传感器中,W1W(对硫化物敏感),W2W(对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敏感)、W1S(对甲烷敏感)和W2S(对乙醇敏感)对干茶香气灵敏度较高;W1W,W2W,W1S,W5S(对氮氧化合物敏感)对茶汤和叶底香气灵敏度较高,对普洱熟茶香气测定的贡献率较大;PCA和LDA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贮藏年份普洱熟茶干茶、茶汤和叶底的香气,且年份差别越大,分离效果越好.Loadings结果分析显示:传感器中W1S,W1W,W2W和W2S在普洱熟茶香气判别中起主要作用,表明普洱熟茶储藏期间其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甲烷、部分芳香型化合物和乙醇类物质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在普洱茶香气的检测领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为普洱熟茶的香气品质判别以及年份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云南普洱熟茶的香气品质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云南普洱熟茶进行香气分析及判别,为普洱熟茶的品质分级及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普洱熟茶品质判别的数字化。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具有典型代表的9个云南普洱熟茶进行了检测。通过Winmuster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法LDA和传感器区别贡献率分析法(Loadings)对样品进行分析。PCA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将同品牌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香气完全区分开,且效果较好,区分度可达99.9%。LD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线性判别,选择合适的判别式,可以较好地将同一品牌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区分开,说明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其挥发物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被电子鼻检测区别开。Loadings分析结果显示,10个传感器中,7、2和9号作为此次分析的关键传感器,对茶叶香气的响应明显,对区分贡献率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这种快速无损的新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通过气味来评价茶叶品质的技术,可以用于云南普洱熟茶香气品质判别,对于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有非常好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电子鼻(EN)技术在六堡茶陈化年份识别上的应用,为建立六堡茶品质评价新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EN3型便携式电子鼻气味分析系统提取不同厂家、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茶干、茶汤和茶底的响应特征值,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分析其陈化年份和预测模型,以马氏距离(MA)、欧氏距离(EU)和判别函数分析(DFA)法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对EN产生不同的响应信号,分别选取171~175、166~170和155~160 s的EN响应值作为建立干茶、 茶汤和茶底识别模型的特征值;LDA较PCA能更好地区分不同陈化年份的六堡茶,不同陈化年份样品分布在不同区域,干茶、茶汤和茶底的判别式LD1和LD2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00%、88.31%和80.52%;EU、MA和DFA法对干茶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分别达88.23%、88.23%和94.12%,对茶汤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均为82.35%,对茶底识别模型的验证准确率分别为70.58%、82.35%和94.12%.[结论]EN可识别不同陈化年份六堡茶的芳香物质等特征气味并对其进行区分和归类,可在茶叶陈化年份识别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普洱茶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种类的普洱茶为原料,绿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曲茗绿茶的LD50分别为:9.6 g/kg,8.7 g/kg,6.2 g/kg。结果表明,普洱茶的急性毒性要比绿茶较低。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3个茶样都属于实际无毒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种类的普洱茶为原料,绿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曲茗绿茶的LD50分别为:9.6 g/kg,8.7 g/kg,6.2 g/kg。结果表明,普洱茶的急性毒性要比绿茶较低。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3个茶样都属于实际无毒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重振普洱茶的雄风,再现普洱茶的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 6月 ,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召开“2 0 0 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港、澳、台和国内的 1 9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 ,就普洱茶产地、历史、普洱茶文化、普洱茶原产地保护、普洱茶的健身功能等进行了研讨。会议间隙 ,很多人将自己携带的陈年普耳茶冲泡给大家品饮 ,相互切磋茶艺。在我国茶界 ,唯有普洱茶才有这么大的魅力。这次会上 ,专家学者就普洱茶问题达到三点共识 :(一 )普洱茶是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原产地的历史名茶 ;(二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特种茶类 ;(三 )普洱茶是由…  相似文献   

8.
官兴丽  鲍治帆  桑守强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125-3126,3128
[目的]探索适合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提取方法,并用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测定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含量。[结果]试验表明,在波长448 nm处,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的线性方程是y=0.009 9x-0.004 4,R2=0.998 9,普洱生茶和熟茶的水溶性果胶回收率分别为96.6%、95.6%,RSD=2.89%、0.82%(n=6)。采用该方法测定的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水溶性果胶含量分别为1.89%、4.97%。[结论]3,5-二甲基苯酚比色法测定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数据稳定,可作为普洱茶水溶性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洱茶多糖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10只/组,雌雄各半):对照组(Ⅰ组)、普洱茶多糖水溶液处理组(Ⅱ组)、普洱茶水浸液处理组(Ⅲ组),连续饲喂14 d,检测其运动耐力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结果]Ⅰ、Ⅱ、Ⅲ组小鼠运动耐力分别为(187.2±4.7)、(438.5±20.3)、(270.3±7.8)min,血清尿素氮值分别为(8.168 7±0.194 4)、(1.680 6±0.156 8)、(4.231 0±0.349 2)mmol/L。可见给小鼠饲喂普洱茶多糖和普洱茶水浸液都能显著降低其血清尿素氮形成,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其游泳时间,且茶多糖效果比茶水浸液效果好。[结论]茶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普洱茶由于其独特的暖胃、健胃、助消化、减肥、降血脂和胆固醇、防癌、抗癌功效和耐贮藏,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特征以及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喜爱和饮用普洱茶的人数急剧上升。普洱茶的耐贮藏和越陈越香的特性,也使普洱茶收藏者越来越多,因此,普洱茶将持续升温,进入成长期。  相似文献   

11.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3,(2):330-333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在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普洱茶及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 ,特别是 1 993年以来至今 ,思茅地区举办了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茶叶交易会 ,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普洱茶及茶文化对建设中国茶城 (思茅市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普洱茶的历史地位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 ,源远流长。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周围发现的新石器即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普洱茶(熟茶)对酒精诱发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KXL药物组、普洱茶(熟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试验大鼠采用液体饲料饲喂,每天定时经口灌胃受试样品,普洱茶组给予不同剂量普洱熟茶,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药物组灌胃KXL药品,灌胃剂量为0.15 g/kg,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每天均灌胃2 m L蒸馏水。每隔15 d,每组随机选取3只,做肝组织病理检测,试验观察期为60 d,结束后即牺牲试验大鼠并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组织谷草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力(P0.01),通过试验大鼠标本和病理检测发现,普洱茶能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肝组织病变。通过试验可知普洱茶(熟茶)能够有效抑制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3.
<正>1、茶马古道源远流长云南普洱茶史可追溯至唐朝。到了明朝,普洱茶已被官吏作为贡奉朝延的礼品。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正式封普洱茶为贡品,普洱府奉诏贡茶,使普洱茶"享誉京华"。因普洱茶的瑞贡京城和对外贸易,自唐朝时期开始,以普洱茶为核心,从宁洱起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普洱茶抗炎症功效的机理,使用THP-1细胞经佛波脂(PMA)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研究普洱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在使用普洱茶水提取物作用巨噬细胞后,脂多糖(LPS)诱导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IL-6)的量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直接用茶水提取物处理巨噬细胞,普洱茶和红茶水提取物均可以刺激细胞分泌IL-6;(3)普洱茶的降低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IL-6的效果与EGCG无关。这些结果提示,普洱茶等具有对IL-6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功效并寻找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选用系统溶媒(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普洱茶(熟茶)的水提物进行分层萃取,观察普洱茶(熟茶)茶汤和各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初步明确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普洱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层。  相似文献   

16.
姚静  陈迪  郑晓燕  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67-2668,2671
[目的]对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普洱茶渥堆发酵各阶段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试验表明,普洱茶渥堆发酵各阶段的细菌包括了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鞘氨醇杆菌、短杆菌、红球菌、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7个种类,其中芽孢杆菌所占比例远大于其他细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结论]研究可为研制普洱茶高效发酵剂、缩短发酵时间、改善普洱茶品质,以及实现普洱茶清洁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的风干叶香气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底圩茶新梢和成熟叶的干茶、茶汤和叶底香气物物质进行分析和判别。[结果]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风干叶均有较好的响应。PCA分析表明,新梢干茶和茶汤的贡献率分别为99.85%、99.85%,高于成熟叶干茶和茶汤的贡献率(99.32%、99.71%),叶底则相反,新梢贡献率(99.84%)低于成熟叶贡献率(99.94%);LDA分析表明,新梢干茶和茶汤贡献率(85.44%、91.62%)高于成熟叶干茶和茶汤贡献率(77.92%、88.87%),叶底新梢贡献率(98.09%)低于成熟叶(98.17%);PCA贡献率均高于LDA,则PCA较LDA更能明显地区分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风干叶的香气。通过电导率G/G0值可以判别出硫化物挥发性成分为底圩茶第一主要成分,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为第二主要成分,氮氧化合物为第三主要成分。[结论]应用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的香气鉴定是可行的,有望在底圩茶检测领域得到使用。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中氨基酸与贮期、级别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储藏时期、不同级别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已基本消减,仅检出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其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从7个级别标准样中检出15种氨基酸,未检出苏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组分是精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茶氨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与其它茶类不同,其含量仅占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左右.与其它茶类中氨基酸含量相比,普洱茶具有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配比全面、均衡的特点,在保健方面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由6个金属氧化物气教传感器组成阵列的电子鼻对3个等级的信阳毛尖茶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系统聚类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对茶叶样本进行了分类判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气敏传感器阵列可以区分不同等级的信阳毛尖茶叶.PCA、系统聚类分析和LDA判别分析的正确率分别为96.6%,88.3%,100%.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由6个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组成阵列的电子鼻对2个等级的信阳毛尖茶进行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分析(LDA)和BP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识别.PCA和LDA结果显示,可以将2个等级的茶叶完全区分开.采用3层BP神经网络对数据矩阵进行茶叶等级的定量预测,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16,最大相对误差为13.32.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气敏传感器阵列对信阳毛尖茶等级的检测具有很高的定量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