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源水杨酸和内源H2O2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赖多星”荷兰小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处理和处理前用二甲基硫脲(DMTU)抑制内源H2O2处理对2℃冷藏条件下黄瓜果皮细胞膜系统的伤害以及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SA处理诱导了冷藏初期果实中H2O2含量的升高,延缓了丙二醛(MDA)和膜渗透率的增加,提高了低温下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冷藏后期有所增加,在冷藏结束时CAT、APX和S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57.1%、92.3%和23.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冷藏前后没有明显变化,推测SOD、POD不是抗冷系统中的关键因子。抑制内源H2O2后进行水杨酸处理,MDA含量和细胞膜渗透率增加,抑制了CAT、APX的活性。结果显示,SA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黄瓜的耐冷性,减少低温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内源H2O2后显著抑制了由SA诱导的黄瓜耐冷性的提高,说明冷藏初期内源H2O2在SA诱导的果实抗冷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早佳"8424"西瓜幼苗为试验材料,低温处理前分别喷施0、0.25、0.5、1.0、2.0 mmol/L 5个浓度的水杨酸(SA),研究SA对西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SA能有效提高西瓜苗抗冷性,SA能降低西瓜幼苗的冷害指数,显著提高西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脯氨酸(Pro)含量,有效减缓丙二醛(MDA)积累,促进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其中以1 mmol/L浓度缓解西瓜冷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模式植物水稻为材料,分别用蒸馏水、10%PEG、100 mmol/L Na Cl、1 mmol/L SA、0.1 mmol/L ABA水溶液对水稻种子进行预处理,并以15%PEG模拟水分胁迫,分别测定PEG胁迫0、2、4、6 d时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SOD、POD活性均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BA、SA预处理均能在一定时间内显著提高PEG胁迫水稻SOD、POD、CAT活性,ABA预处理降低MDA含量,但对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BA预处理可作为简单、有效的策略缓解水分对水稻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对西瓜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以1.0、2.0、3.0、3.5 mmol/L四种浓度的SA处理三叶一心西瓜幼苗,研究SA对西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可以增强西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1.0 mmol/L的效果为最好。经1.0 mmol/L SA处理的幼苗Pro含量、POD、CAT和ATP酶等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比5 ℃对照有提高,MDA含量减少,并且SA可减缓低温下叶绿素含量的减少和增加膜透性。  相似文献   

5.
脱落酸、水杨酸和钙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氯化钙(CaCl2)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津优35号黄瓜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0.1 mmol.L-1 ABA、1 mmol·L-1 SA和10 mmol·L-1 CaCl2,以喷洒去离子水为对照(CK),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光量子通量密度为100μmol.m-2·s-1)处理.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可使黄瓜幼苗的冷害指数、电解质渗漏率(EL)、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胁迫前经ABA、SA和CaCl2预处理,黄瓜幼苗的冷害指数分别比CK降低50.0%、40.0%和47.1%,EL和MDA含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胁迫初期H2O2含量增加幅度大于CK,但24 h后呈下降趋势,72 h时分别比CK降低27.9%、27.5%和34.4%;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说明ABA、SA和CaCl2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的诱导效应,这种效应与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水杨酸(SA)对枣树缩果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应用水杨酸(SA)及其添加KH2PO4和微量元素的溶液(SA+),采用喷施和输液方式处理感染缩果病枣树,开展了SA诱导枣树抗缩果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SA处理对于枣缩果病有防效,1mmol/L喷雾处理时防效不明显,3mmol/L、5mmol/L的防效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SA+喷雾施用无防效;SA输液处理对枣缩果病的防效明显,SA+输液处理无防效。对不同处理枣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各处理样品PAL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SA和SA+2种药剂不同浓度经过喷施处理,枣果样品PPO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通过输液处理枣果样品的PPO活性显著增强;采用3mmol/L SA输液,以及喷施1、3和5mmol/L均使枣果样品的POD活性显著增加,而SA+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未出现差异显著性。可见,SA通过输液比喷雾更能促进枣树吸收,并提高枣树抗缩果病的能力,POD酶活性增强是枣树抗病性提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赵春梅  金荣荣  郭旭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16-12817,12824
[目的]为了研究甜瓜ABA与活性氧清除酶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从20份薄皮甜瓜资源中筛选出耐冷性强的品种低温处理后检测ABA、MAD含量以及POD、SOD、APX、CAT活性.[结果]ABA含量降-升波动,但含量变化不显著.在低温胁迫最初几小时内,POD、SOD、APX活性上升,CAT下降.在低温处理24h后,POD活性仍持续上升,而其他酶活性基本都呈下降趋势.[结论]甜瓜ABA对冷胁迫不敏感,与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相关性也不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巴仁杏冷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0、0.1、1.0和5.0 μL/L1-MCP溶液对巴仁杏杏果进行处理,置于0℃条件下冷藏,测定巴仁杏果实冷害率、冷害指数、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1μL/L处理能够较好地降低杏果的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抑制MDA含量的上升;0.1μL/L处理对于保持CAT活性效果较明显;1和5 μL/L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冷藏期间POD活性和PPO的活性,对减轻果实褐变效果较好.[结论]1-MCP处理巴仁杏可以有效降低杏果的冷害情况,而以1μL/L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对丝绵木(Euonymus bungeanus L.)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Na2SO4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丝绵木幼苗体内活性氧的保护酶体系主要途径是SOD-CAT.(2)SOD和POD在Na2SO4浓度为300mmol/L时活性最大;(3)CAT在Na2SO4浓度为150mmol/L时活性最大,在Na2SO4浓度为300mmol/L时活性略次之.据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用300mmol/L左右的Na2SO4对幼苗进行抗盐锻炼.  相似文献   

12.
以蝴蝶兰品种‘内山姑娘’的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添加于培养基中并观察叶片的褐变情况,筛选出SA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0.2mmol·L-1。测定0.05、0.1和0.2mmol·L-1的SA处理对叶片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可降低蝴蝶兰叶片褐变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和PAL活性,提高SOD、POD和CAT活性。0.1 mmol·L-1的SA处理抑制外植体褐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叶圆片法对水杨酸(SA)、草酸(OAA)、磷酸氢二钾(K2HPO4)和壳聚糖(CTS)4种化学物质诱导草莓抗根腐病(Pestalotiopsis photiniae(Thuem)Y.X.Chen)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SA在0.5 mmol/L浓度下诱导抗病效果达91.9%,OAA在20 mmol/L浓度下诱导抗病效果达96.4%,K2HPO4和CTS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均无诱导抗病作用;4种化学物质中只有CTS有直接抑菌作用,对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为1.983 mg/mL,其余3种均无直接抑菌作用;用SA和OAA诱导处理后,草莓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表明,0.5 mmol/L SA诱导处理草莓叶片POD活性至第1天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252.3%,而PPO和PAL活性变化不大;20 mmol/L OAA诱导处理草莓叶片PAL活性至第4天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37.8%,而PPO和POD的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高温胁迫下SA、Ca2+单一及复配处理对皖贝母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5mmol/L SA溶液喷施处理时,皖贝母的黄叶数最少,叶片中抗氧化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以及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均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以Ca2+处理最高,SA喷施处理表现出抑制CAT活性。3种处理均能提高皖贝母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减少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且以0.5 mmol/L SA喷施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AsA)、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番茄幼苗的冷害指数以及与抗冷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水杨酸和脱落酸喷施番茄后,均可使番茄幼苗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降低,POD活性提高,脯氨酸含量升高,冷害指数降低。在所有处理中以10mmol/L抗坏血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0.5、1.0、1.5 mmol/L水杨酸(SA)对东方百合西伯利亚(Lilium Siberia)进行瓶插处理。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各个浓度水杨酸处理对西伯利亚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均产生明显影响,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因水杨酸浓度不同而表现不同,1.0 mmol/L水杨酸处理能提高APX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瓶插过程中一直增加,且高于对照;丙二醛(MDA)含量在1.0 mmol/L处理下明显低于其他2个处理,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可见水杨酸抑制了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并在瓶插2 d时促进过氧化氢的累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南美油藤幼苗的抗冷害机制,为我国南美油藤幼苗低温胁迫适应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支持.[方法]利用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两种外源激素作为诱导剂,测定南美油藤幼苗在4℃低温胁迫下不同激素和不同浓度处理下的幼苗叶片膜系统[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和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随处理时间的变化.[结果]南美油藤幼苗叶片喷施10μmol/L ABA后经低温胁迫能显著降低其膜系统REC和MDA含量(P<0.05,下同),而喷施10 mg/L GA3能有效降低其MDA含量;南美油藤幼苗叶片喷施10μmol/L ABA后经低温胁迫能显著增加其SP和SS含量,而喷施GA3南美油藤幼苗叶片SP和SS含量的增加效果不显著(P>0.05,下同);喷施10μmol/L ABA后经低温胁迫均能有效提高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喷施10 mg/L GA3可适当提高其POD活性,5 mg/L GA3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CAT活性,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喷施GA3对南美油藤幼苗叶片中CAT活性增强效果不显著.对7种生理生化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D、POD和CAT 3种氧化酶活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POD与REC呈负相关,CAT与REC和MDA含量呈负相关,故增强SOD、POD和CAT的活性,可适当降低REC和MDA含量,提高南美油藤幼苗的抗冷害能力.SP和SS均与3种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且SS与REC和MDA呈负相关,因此增加SP和SS含量对南美油藤幼苗抵抗冷害能力有积极的作用.[结论]喷施适当浓度的外源激素ABA(10μmol/L)和GA3(5~10 mg/L)能有效提高南美油藤幼苗的抗冷害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湿度的热空气处理对西葫芦果实低温贮藏品质抗冷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西葫芦果实采后分别经40℃,80%、60%和20%三种湿度的热空气处理1h,复温后在冷库贮藏5、10、15d监测果实品质冷害症状、活性氧代谢水平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湿度为80%、60%的热空气处理组能延缓西葫芦果实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抑制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LOX活性的上升以及CAT、POD、APX活性的下降,同时促进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其中80%组的冷害指数、硬度、MDA含量、抗坏血酸含量、LOX、CAT、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优于其他组,表明80%组是实验中的最佳处理湿度.该研究为西葫芦的贮藏保鲜提供新的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黄瓜品种津绿1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外源叶面喷施2 mmol/L CaCl_2和1 mmol/L SA预处理对低温下黄瓜幼苗抗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 mmol/L CaCl+2对低温处理下的黄瓜幼苗SOD和POD同工酶酶带的条数和强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明显增强了CAT同工酶酶带的强度;喷施1 mmol/L SA明显增强了低温处理下黄瓜幼苗的SOD1~SOD4、POD1、POD3~POD 6、CAT1和CAT2酶带。暗示钙和SA通过影响抗氧化酶同工酶表达参与黄瓜植株低温耐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