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旅游业的青睐。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在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创新扶贫形式,是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2016年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扶贫开发现状和限制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贫困内生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复杂的民族社会构成及单一的产业结构,旅游业是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战略选择之一,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主导和社区参与作用均不显著,建议从提高参与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专业人才培养三方面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增强民族地区脱贫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含有18个指标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的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其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安徽省歙县2014-2017年旅游扶贫绩效的综合得分,并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对歙县旅游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五个维度都有影响,但在各个维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综合得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扶贫的作用效果显著。而在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方面,在2016之前的综合得分有一定的下滑,发展不够稳定,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生态保护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当地政府应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加大对旅游扶贫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先后提出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针政策,其中,旅游精准扶贫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提出来的一项新政策和乡村振兴手段,就我国的民族地区而来,其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民族地区是旅游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对此,开展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多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就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来看,注重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必经之路,对于提升整体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效率具有突出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旅游扶贫的内涵以及其和特色文化之间的关系,结合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特色文化产业助力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发展形式,社区参与观鸟旅游可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产业融合、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旅游扶贫是在资源条件好、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通过旅游改善贫困地区落后状况的手段,观鸟旅游在鸟类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成为旅游扶贫的发展形式。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分析旅游价值链和观鸟旅游价值链的构成要素,结合百花岭观鸟旅游特点,根据价值链中不同要素的组合程度和重要性的分析,讨论百花岭观鸟旅游基于价值链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当地观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同等条件区域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汪鑫鑫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66-268
乡村旅游扶贫是促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广西实施旅游扶贫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多元民族文化和积极的经济政策环境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扶贫考核指标的局限性,财政支持乏力,旅游交通通达度较低,旅游时间比偏高,旅游产业同质化,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下,贵州黔东南州地区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基础配套设施也逐步地完善,加上及其丰富的乡村旅游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且旅游业也在迅速的崛起,人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都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由于黔东南州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的深度贫困地区,如今仍然是贵州扶贫的主战场。通过分析了解黔东南州的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和黔东南州目前的农村地区贫困现状以及开发式农村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来研究贵州黔东南农村开发式扶贫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国内各地多年的探索证明,乡村旅游能促进地方发展,助其脱贫致富,百色市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拥有许多天然的旅游景点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加上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实行乡村旅游扶贫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评估商洛市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从自然生态环境绩效和人文生态环境绩效2个维度,构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商洛市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洛市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绩效评分倾向于良好,人文生态环境绩效评分倾向于中等,反映了商洛市山区在旅游扶贫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对人文生态环境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通过精准扶贫的实施达到2020年脱贫的目标。旅游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贫困地区可利用其优势旅游资源,兴办旅游实体,带动当地发展。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本文在分析凉山彝族地区旅游扶贫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后续旅游扶贫工作开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游扶贫作为拉动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重要机制现已愈发受到重视。但机制中的统一规划管理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知名度等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本文以青海省门源县东旭村为例,开展对该地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一系列探索,构建相关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路径,进一步推动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11-113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以广西上思县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途径和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精准扶贫的顺利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宜人的气候条件,对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可以发展6种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8种乡村旅游产业联动建设模式.以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绩效评估——来自内蒙古的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从精准扶贫向精准脱贫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打贏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堡垒",其扶贫绩效的好坏决定能否实现如期脱贫.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绩效评估十分关键.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构建扶贫绩效和贫困程度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数据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和扶贫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家庭收支能力低和健康保障不够是导致已脱贫贫困县返贫的主要原因.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县致贫原因不同.较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主要为家庭收入较低、生态建设能力弱;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和健康保障能力薄弱.因此,为防止脱贫县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致力于未脱贫贫困县的如期脱贫,提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建议,期冀为少数民族地区攻克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扶贫重在以旅游解决乡村之困,以旅游再造乡村之美、以旅游促进乡风文明。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扶贫已经成为吉林省最有效的脱贫方式之一。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广,因此,乡村旅游扶贫效率的测度也应从单一的经济效益转向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元化的综合效益体系,如何更为精准地提高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效率已成为吉林省精准扶贫面临的关键问题。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以吉林省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2014—2018年近5年乡村旅游扶贫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其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影响变量后,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综合效率上升,纯技术效率变化不大,规模效率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吉林省乡村旅游扶贫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最后,针对不同的旅游扶贫效率形态划分,提出符合吉林省精准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贫困人口众多,并且多数区域贫困程度深,近年来,依靠国家相关政策,伴随旅游行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形式呈现了多样化,旅游扶贫已经成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手段,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更加确立了旅游扶贫这一重要脱贫手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贵州民族地区更应该找准符合自身特点的旅游形式,落到实处,让"贫困人口"受益,真正实现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区域脱贫,这对贵州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少数民族村寨地处较为偏远落后地区,大部分都具有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属性,是精准扶贫时期重点发展的地域。本文从具体案例重庆市黔江区土家十三寨切入,分析土家十三寨的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发现土家十三寨扶贫中存在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力求能够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黄翠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99-8502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日益发展,民族乡村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的重要产业。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的特点突出,极具开发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开发劣势、机遇及威胁。笔者对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构思,以期通过探索融水县乡村旅游活动促进融水县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