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6种不同的方法对湛江湖光岩地质公园的土壤进行预处理,用释稀涂布方法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并对获得的放线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常规鉴定与抗菌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新鲜土壤经28~30℃风干10d的预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且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该法共获得23株菌落形态疑似不同的放线菌,经常规鉴定,4株菌株初步确定为诺卡氏菌属.2株菌株为小单孢菌属.17株菌株为链霉菌属。另外.有9株菌株具有抑制大肠埃氏菌活性;8株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获得3株菌株同时具有抑制大肠埃氏菌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大连海域采集的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放线菌菌株PH33,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了菌株PH33对番茄溃疡病菌的拮抗能力。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在100℃水浴加热、pH 2条件下的抑菌活性均不变,pH 12条件下抑菌活性稍有下降;紫外线照射不影响其抗菌活性。说明该菌株在预防和控制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危害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海南药用植物根际分离得到对淮山炭疽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V培养基从盾叶鸡蛋花根际土壤分离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代谢产物抑菌试验筛选活性放线菌;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盾叶鸡蛋花的根际土壤分离到12株放线菌,筛选到1株对淮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51173,菌株51173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16S rRNA gene clade中的成员。[结论]放线菌菌株51173在淮山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以烤烟Coker 176、K326为材料,采用生物活性测试和半叶枯斑法,测定47株放线菌菌株发酵上清液抗TMV的活性,对具活性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株放线菌的发酵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抗TMV活性,其中菌株F187、F349、F417发酵上清液对TMV具有明显钝化作用,发酵上清液与TMV作用30 min后抑制率分别为57.18%、60.27%、70.19%;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F187、F417、F349均属链霉菌;链霉菌F187、F349、F417的代谢产物对TMV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值得在菌种鉴定、发酵条件优化、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臭椿中分离内生放线菌,测试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臭椿组织中的内生放线菌,采用琼脂移块法和平板对峙法研究臭椿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4种培养基中以HV培养基分离效果最为理想;从臭椿组织中共分离纯化获得45株内生放线菌,有26株菌株对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57.78%;其中,菌株AAA19对6种供试菌株均有抑制能力,拮抗作用最强,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结论】臭椿内生放线菌具有抗菌作用,菌株AAA19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和鉴定对人参锈腐病菌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拮抗放线菌,为生物防治人参锈腐病奠定基础。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高效拮抗放线菌,采用纸片法测定了菌株发酵浓缩液的抑菌活性,并采用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菌种。结果表明: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出94株放线菌,其中20株为拮抗放线菌;通过复筛,筛选出2株高效拮抗放线菌YBUF5和YBUF7;这2株放线菌菌株及菌株发酵浓缩液对供试9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2株放线菌菌株及菌株发酵浓缩液在温度15~25℃、pH为6时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YBUF5菌株和YBUF7菌株初步鉴定为生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iferus)和湿链霉菌(Streptomyces humidus)。这说明筛选出的YBUF5和YBUF7菌株及发酵浓缩液不仅具有较宽的抑菌谱而且不同条件下对人参锈腐病菌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人参锈腐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集秦巴山区野生虎杖(Polygonurn cuspidatum),选取以海藻糖、葡萄糖、淀粉等为主要营养和能源的4种培养基,经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2株,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2株;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7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6.2%,其中6株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PEA02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PEA023和PEA032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8.
对81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复筛,从中得到3株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的放线菌菌株:095601、124382和124092.其中,菌株095601、124382所产细胞毒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体中,其ID50值为320;菌株124092所产细胞毒活性物质在发酵上清液和菌体中都大量存在,其ID50值为5120;这3株菌所产活性物质热稳定性良好,都易溶于甲醇.另外,菌株124092、124382所产活性物质酸碱稳定性良好;菌株095601所产活性物质的活性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但没有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藏北高寒草原耐碱放线菌的多样性、产酶潜力及拮抗活性,为开发利用相关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从藏北高寒草原盐碱地采集22份土样,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放线菌,进行初步的形态鉴定后得到有代表性的36株耐碱放线菌,对这些代表性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菌株鉴定到属;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分离菌株发酵液对1种细菌和4种农作物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分离株菌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酶活初筛,分析其拮抗活性。【结果】从22份土样中分离到有代表性的36株耐碱放线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36株菌分布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5个亚目5个科的5个属,即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和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分离菌株中25.0%具有纤维素酶活性,8.3%具有淀粉酶活性,16.6%具有蛋白酶活性。所得耐碱放线菌中33.3%的菌株有抑菌活性,其中有5株具有高拮抗活性(抑菌圈直径≥20mm),分别是J10、J14、J21、J48和J65。【结论】藏北高寒草原盐碱地生境蕴藏着丰富的耐碱放线菌资源,这些耐碱放线菌具有高酶和拮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6株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初步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鉴定6株放线菌种类,并测定其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6株放线菌菌株种类,以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盆栽和大田试验系统测定6株放线菌菌株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结果]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6株菌株属于链霉菌属。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00μg/m l的6株放线菌发酵产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也在80%以上。其中,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7.8%、98.2%和99.5%、94.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8.8%和87.1%,治疗效果为62.4%和68.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200倍稀释液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0.5%,69.2%。[结论]研究结果为新型土壤放线菌源农药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集海南文昌清澜港头苑村红树林保护区的18种红树植物和3种半红树植物的根部样品,用1/10ATCC172培养基共分离到138株内生放线菌。经初步鉴定,分离到的138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继生菌属、小单胞菌属和链霉菌属3个属。对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有40株,抗MRSA活性的菌株有27株,所有测试菌株均未检测到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对88株菌进行耐盐性检测,77株菌表现出耐盐或嗜盐特征,其中2株最高耐盐质量浓度ρ(NaCl)=150g·L-1,54株菌可在含有P(NaCl)=33g·L-1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的2株放线菌(BH200951、BH200954)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对BH200951与BH200954 2株典型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并采用医学药敏试验方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最后提取2株菌株的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其16 S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采用邻接法构建其与其他典型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在高氏1号培养基上,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生长良好,菌落分别呈灰白色和黄色,菌落皱褶,致密坚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2株菌株气生菌丝发达,呈深灰色,成熟后生成孢子丝;能使明胶液化,淀粉、纤维素水解,牛奶凝固而不胨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经测序后比对显示,2株放线菌菌株均属于链霉菌属,其中BH200951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urantiogriseus)AY999773的变种;BH200954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的仙台链霉菌。【结论】对分离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放线菌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进行了鉴定,其发酵产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藏低温环境下放线菌的组成及其抑菌效果和酶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和高活性酶的筛选提供资源。【方法】从西藏低温地区采集16份土样,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经形态学和培养特征初步鉴定后得到有代表性的低温放线菌,对这些代表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代表性低温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对11种农作物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其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等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从16份土样中共分离到22株有代表性的低温放线菌,其在10~25℃均能生长。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22株菌分布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2个亚目3个科的3个属,即链霉菌亚目(Streptomycineae)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假诺卡氏亚目(Pseudonocardineae)束丝放线菌科(Actinosynnemataceae)伦茨氏菌属(Lentzea)和假诺卡氏亚目(Pseudonocardineae)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拟无支酸菌属(Amycolatopsis),其中以链霉菌属最多,占分离菌的91%。在分离的22株代表性低温放线菌菌株中,27.3%的菌株有抑菌活性;40.9%的菌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22.7%的菌株具有淀粉酶活性,18.2%的菌株具有蛋白酶活性。【结论】西藏低温生境中蕴藏着丰富的低温放线菌资源,其中一些菌株具有拮抗活性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柑橘内生放线菌CR20的鉴定与拮抗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橘园取不同柑橘品种的根部,共分离获得42株内生放线菌,经抑菌试验,筛选到1株对柑橘绿霉病菌和青霉病菌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将其编号为CR20。通过对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并结合对其16S rDNA的序列分析,将菌株CR20初步鉴定为弗吉尼亚链霉菌。  相似文献   

15.
核桃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生长于云南楚雄的核桃根、茎、叶中分离内生放线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纯化、保存。通过对分离菌株生长特性、形态观察、分子分类等研究,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与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2株内生放线菌,其中从根中分离11株、从茎中分离12株、从叶中分离19株,分离菌株均属于链霉菌属。试验内生放线菌菌株SA8对拟盘多毛孢、链格孢、德氏孺孢、灰葡萄孢、疫霉这5种病原菌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稀释分离法得到28株放线菌,以20种农业常见致病真菌作为供试检测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优选出BOS-010菌株作为目的生防菌.通过形态学、培养特征、理化指标检测,对BOS-010放线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 S rDNA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16 S rDNA与累西菲链霉菌(Streptomyces recifensis)16 S rDNA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确定该菌株归属累西菲链霉菌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分离自新疆巴里坤盐湖的放线菌中筛选到两株抗菌活性放线菌GWB1-7和ZW2-11,该菌株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致病菌(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采用平板对峙法对上述菌株进行菌株拮抗分析,并对其进行菌株形态观察、系统进化树分析及抗生素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筛查。结果表明:放线菌GWB1-7和ZW2-11不仅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具有显著抗菌活性,而且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拮抗作用明显;放线菌GWB1-7在进化关系上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放线菌最相近,而放线菌ZW2-11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放线菌聚类在相同的分支;这两株菌均携带有Nrps和Aph基因,另外GWB1-7菌株中还含有I型Pks基因,而ZW2-11菌株还含有II型Pks基因。放线菌GWB1-7和ZW2-11的鉴定及抗生素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筛查,为后期分离这些菌株中的活性代谢产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晏爱芬  余丽  黄鑫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7):65-67+77
采用弹土法从高黎贡山百花岭段土壤中共分离到放线菌38株,对分离得到的38株放线菌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其中H33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都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抑菌直径都在8 mm以上。通过对H33菌株培养特征、显微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H33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2(葡萄糖0.5 g、蛋白胨0.25 g、胰胨0.15 g、NaCl 0.25 g、重铬酸钾7.5 mg、复合维生素10 g、水500 mL,pH 7.2),最佳发酵时间为6 d,最适发酵培养基pH为7.0,最适培养温度28℃。  相似文献   

19.
人参根际防病促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防病促生生物菌肥种质资源,采用对峙培养法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放线菌,鉴别培养基筛选,结合分光光度计法,定性定量测定其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产铁载体等促生活性,并对该放线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获得1株具有较强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与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的亲缘关系最近,将其命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菌株DC-A;同时该菌具有较强的产IAA、溶磷和产铁载体促生活性,可以为后续防病促生菌剂的研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茄链格孢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分离自药用植物的221株放线菌进行筛选,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对活性菌株的种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抑菌率75%以上放线菌有3株,其中菌株3150被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的一个菌株,菌株3679被鉴定为氢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hydrogenans)的一个菌株,菌株4536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菌株。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菌株3679代谢产物丰富且分离度好,进一步分离可望得到具有较好生防作用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