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缓解农业生产中化肥大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流失和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试验以菌糠作为土壤改良剂,将不同比例的新鲜菌糠或发酵菌糠与化学肥料配施加入土壤中,测定土壤的pH以及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并对不同配方下的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配方,为科学改良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菌糠施入量的不断增大,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均呈递增趋势;与施入量相当的新鲜菌糠相比,发酵菌糠处理的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均较高,其中,有机质含量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发酵菌糠、新鲜菌糠、化学肥料相比,发酵菌糠112.5 g+化学肥料1 g的处理组对土壤肥力的改善能力最高,与空白对照相比,该处理下,有机质含量提高250%,有效磷含量提高190.8%,速效钾含量提高176.2%,碱解氮含量提高90.1%,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该处理下的土壤pH值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菌糠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且发酵菌糠的效果优于新鲜菌糠。  相似文献   

2.
运用地统计和GIS技术,研究陕西省陇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地形因子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含量位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98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7.68mg/kg,有效磷含量变幅较大,平均含量10.26mg/kg,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为157.95mg/kg。土壤养分含量和地形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海拔与速效钾、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碱解氮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明显;坡度与有机质、速效钾呈正相关,与有效磷、碱解氮显著负相关;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阴坡含量高于阳坡含量,速效钾阳坡含量高于阴坡。  相似文献   

3.
丘陵紫色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丘陵紫色土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 cm)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很大. 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而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相反趋势, 全钾则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 水田、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撂荒地、旱地, 但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仅在表层(0~10 cm)高于水田, 而撂荒地相比于旱地虽然有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作用, 但也仅限于土壤表层. 旱地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水田、撂荒地和林地全磷含量, 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则以水田最大, 而撂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均小于旱地和水田, 特别是林地表现出极小值. 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林地>旱地>撂荒地>水田规律, 而孔隙度则表现出相反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茶园施用沼液不同时间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湖州市埭溪镇茶园采集了沼液施用时间分别为4、2 和0 a的土壤样品,分析其主要肥力指标及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结果显示,1)与不施沼液处理相比,沼液施用4 a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127.6 mg·kg-1)、有效磷(59.5 mg·kg-1)、速效钾(211.5 mg·kg-1)含量显著提高;2)茶园施用沼液不同年限土壤C∶N、C∶P和N∶P的平均值分别为19.56、21.35和1.09;3)土壤MBC含量与土壤pH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MBC和MB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肥力等级极低的茶园连续施用沼液2 a后达到了高等肥力等级,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各项指标比不施沼液处理有显著性提高,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以及化学计量比的综合评定显示土壤存在较大的氮和磷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详细了解保康县土壤pH分布特点及其与土壤主要养分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及灰色关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康县土壤pH值为4.59~7.92,平均值6.77,变异系数8.2%,pH值处于最适宜烤烟生长区间(5.5~6.5)的土壤样品占总数的25.8%。以pH值分组后,不同组的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有效磷、碱解氮含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土壤pH值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无显著相关性。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土壤pH值与碱解氮的关联系数最大(0.948),关联性大小顺序为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  相似文献   

6.
保留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的单施化肥、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变异系数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不施肥处理小麦生长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动态变化与取土日气温正相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为M型曲线或抛物线,与施肥后天数或取土日气温相关。早、晚期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全程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与产量正相关。生产上应合理运筹肥料,适当后移氮磷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树枝发酵腐殖质肥对人面子林下土壤pH、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不施任何肥料为对照,对人面子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树枝发酵腐殖质肥能增加总孔隙度,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树枝发酵腐殖质肥能提高人面子林下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的比值,促使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方向转化,且提高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人面子林下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伊犁河谷雨养旱地栗钙土区麦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田间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探索研究栗钙土旱作麦田耕层肥力指标的变化,研究新疆雨养旱地栗钙土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差异,为新疆雨养旱作区土壤肥力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田与中产田的表土层和稳定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下降趋势明显;不同产量水平栗钙土耕作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不明显;速效养分含量差异在耕作层随土层加深明显加大,高产田表土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62.2%、40.3%、34.5%,稳定层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50.6%、48.4%,犁底层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低产田高80.8%、124.6%、70.5%;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冬小麦产量与耕作层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EC、全氮、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升伊犁河谷雨养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不同产量水平地块犁底层土壤肥力和改良低产田耕层土壤肥力性质,尤其是增加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裸斑"是绿洲农田中作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斑块。在新疆玛纳斯县绿洲农田通过Landsat 8卫星影像和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目视解译选取了37个典型"裸斑",通过在"裸斑"斑心、边缘和外部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裸斑"内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变化特征,并通过"裸斑"斑心盐分含量、pH值和颗粒含量对37个"裸斑"进行划分,分析了不同土壤盐化程度、酸碱性、质地及"裸斑"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裸斑"斑心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外部。在不同盐化程度中,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裸斑"内外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0~30 cm)均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盐化土和盐土"裸斑"外部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斑心(P0.05);"裸斑"斑心碱解氮平均含量均显著低于外部(P0.05)。在不同酸碱性和质地土壤中,"裸斑"斑心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0~30 cm)均低于外部;"裸斑"内外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吉林省公主岭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基础,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黑土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尤其以增量有机无机配施处理[1.5(NPKM)],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而常量有机无机配施兼轮作模式[NPKM(2)]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休闲处理土壤中养分含量基本保持试验前的水平。秸秆配施无机肥(SNPK),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是很明显。总之,从长期来看,合理的施肥尤以有机无机肥相结合会维持土壤性质和生产能力,更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丘陵紫色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丘陵紫色土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cm)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很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相反趋势,全钾则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水田、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撂荒地、旱地,但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仅在表层(0-10cm)高于水田,而撂荒地相比于旱地虽然有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作用,但也仅限于土壤表层。旱地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水田、撂荒地和林地全磷含量,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则以水田最大,而撂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均小于旱地和水田,特别是林地表现出极小值。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林地〉旱地〉撂荒地〉水田规律,而孔隙度则表现出相反规律。  相似文献   

12.
胶东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及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于2003~2006年采集山东苹果主产区烟台、威海主要县市110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分布,并研究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东半岛苹果园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1.14%、碱解氮含量为74.9 mg.kg-1、速效磷含量为40.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22.7mg.kg-1土壤养分特征为有机质偏低、碱解氮呈两极分化、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不同主产县间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栖霞有机质偏低、碱解氮中等、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文登有机质较高、碱解氮两极分化总体偏高、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较高;环翠有机质很低、碱解氮总体偏低、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很低.对栖霞248个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在测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质含量可增加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小于100、70和150 mg.kg-1左右以下时,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与产量呈正相关,而超过上述值时二者呈负相关.高产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园,与低产园相比,高产园磷钾增幅较大,磷、钾是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氮磷钾肥比例为1:0.65:1.34.  相似文献   

13.
宁夏银川市设施蔬菜田土壤养分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测定了设施蔬菜田、露地菜田、粮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等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设施蔬菜田、露地菜田与粮田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棚龄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也有增加趋势,并维持一个水平.同一棚龄不同层次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向下延伸而逐渐降低,其中速效磷、速效钾降低效果明显.不同使用年份设施蔬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有机质及太量元素累积的顺序是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不同使用年份设施蔬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微量元素累积状况是,土壤有效锌高度累积,土壤有效铁和硼中度累积,有效锰和铜低度累积,与粮田相比出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择唐山迁安马兰庄铁尾矿人工造林的3年生、5年生和12年生的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空地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林龄林下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全钾、全氮含量,对比分析不同林龄刺槐对尾矿养分含量的影响,评价刺槐林对尾矿养分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1)3个林龄地土壤pH差异不显著,均呈现弱酸性,土层越深,酸性越强。(2)不同林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年5年3年对照。(3)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全磷、全钾含量变化为:3年5年12年对照;碱解氮含量变化与全氮含量变化相反,3年5年12年,且与对照相近或小于对照;而速效磷含量是对照空地最大,不同林龄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速效钾含量与全钾含量变化相同,对照3年5年12年。(4)不同林龄地养分含量普遍具有表聚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深度对pH值、碱解氮和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林龄仅对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有较显著影响(P0.01),对其他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相比林龄,土壤深度对土壤酸碱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在乌兰布和沙漠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分别为(2.70±0.43) g·kg~(-1)、(0.30±0.04) g·kg~(-1)、(20.80±3.38) mg·kg~(-1)、(19.29±1.23) g·kg~(-1)、(93.00±3.00) mg·kg~(-1)、(0.30±0.02) g·kg~(-1)、(3.74±0.38) mg·kg~(-1),pH值为(9.37±0.09),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属于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表现为白刺群落﹥油蒿群落﹥裸沙地。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有机质在20~40 cm、40~60 cm层差异显著(P﹤0.05),在0~20 cm、60~80 cm、80~10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碱解氮、全钾在20~40 cm差异显著(P﹤0.05),0~20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差异不显著(P﹥0.05);各土层全氮、速效钾、全磷、有效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呈现表聚性特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排序为白刺群落(0.566)﹥油蒿群落(0.423)﹥裸沙地(0.249)。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智能沼气池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对相关智能化沼气池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对智能化沼气池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多样性和产气率以及各因素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发酵时间、不同发酵层的沼液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同发酵层、不同发酵时间的沼液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发酵时间段内,最高产气率是6~16h时间段1.12m3·m -3·d-1,其次依次为14~24 h、0~6 h、24~48 h、48~72 h时间段;不同发酵时间产气率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pH值、Dsh指数、Jsh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马铃薯需磷量确定沼液适宜施用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在保持氮、钾平衡情况下,不同供磷水平的沼液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并以此来分析基于需磷量来确定沼液用量在作物种植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沼液供磷水平为90、135、18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化肥组增产10.98%、16.54%和18.37%,产投比分别比化肥组高0.9、1.0、1.3,但两者产量无显著差异.虽然与施用化肥相比马铃薯粗蛋白、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沼液的施用能显著提高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同时,磷当季利用率以中供磷水平组(90 kg·hm-2)最高(12.50%),化肥组最低(6.80%).化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种植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而中高供磷水平(90、135、180 kg·hm-2)沼液的施用则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中供磷水平为180kg·hm-2的处理还能显著增加种植后土壤速效磷含量.综上所述,基于马铃薯需磷量来确定沼液用量可行,在磷匮乏和磷充足的土壤,沼液供磷水平分别以180、9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树枝发酵腐殖质肥对人面子林下土壤pH、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不施任何肥料为对照,对人面子林下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树枝发酵腐殖质肥能增加总孔隙度,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树枝发酵腐殖质肥能提高人面子林下细菌同真菌数量的比值,促使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方向转化,且提高了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人面子林下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择综合管理水平较高的库尔勒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示范园,分析主要养分含量与产量曲线回归模型的数值,对库尔勒香梨目标产量进行定量推荐施肥.[方法]测定香梨园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含量,构建库尔勒香梨土壤主要营养元素与产量之间关系模型.[结果]0~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高于20~80 em,而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则是0~20 cm低于20~80 em.0~20 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与香梨产量关系不显著,呈对数函数,20~80 em土壤层有机质与香梨产量关系显著(P =0.026),呈幂函数关系.0 ~20 em土壤层碱解氮与产量呈幂函数且关系不显著,而20 ~ 80 em土壤层碱解氮与产量呈对数函数,相关性显著(P=0.096).0~20 em土壤层有效磷与产量有相关性但不显著(P =0.174),相关模型为幂函数;20~ 80 cm土壤层有效磷与产量关系显著(P =0.024),为对数关系模型.0~ 20 em和20~ 80 cm土壤层土壤速效钾与产量关系模型均为幂函数且相关性显著(P =0.074,0.085).[结论]20~80 e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库尔勒香梨产量显著相关,施肥时应深施,施肥深度≥20 cm;建立了土壤养分(x)和产量(y)关系模型,即有机质:y=45.77x0.21、碱解氮:y=10.43 Ln(x)+29.39、有效磷:y=6.60 Ln(x)+99.30、速效钾:y=29.45x0.20,达到对库尔勒香梨目标产量进行定量推荐施肥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桂林地区31个监测点水稻土肥力的长期监测表明,桂林地区水稻土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1995年比1980年分别提高2.5g/kg、27mg/kg、3.8mg/kg、36mg/kg。有机质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有效磷含量与磷肥施用量、速效钾含量与钾肥施用量、碱解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而碱解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有效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监测结果,大面积推广增施有机肥、优化配方施肥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