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工作非常艰巨,尤其是插花式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全面开展了贫困村旅游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旅游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精准对接尤其是精准对接插花式贫困户方面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以四川省平昌县和都江堰市为例,以乡村旅游产业链环节为切入点,探索了插花式贫困户在不同乡村旅游模式下可能的对接操作路径,以提高乡村旅游对插花式贫困户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吉林省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包装旅游产品,以旅游带动百姓脱贫",打开了美丽乡村的致富之门。未来,将积极探索"基地+企业+合作社"的开发式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吉林省将建立起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建成休闲农业与乡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重点村是我国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集中体现.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及相关性分析探讨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异质性,并从自然及人文层面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格局呈现集聚分布类型,地理空间集中性较强,区域间单元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密东稀"等特征,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突出;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密度差异较大,分布密度呈现"桂西集中连片,桂东桂北多中心"的格局;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冷热分布不均衡,呈现出"北热南冷""大部分冷、局部热"的格局态势,空间分异主要是以冷点区和次冷点区偏多;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分异特征受到地形、水文状况、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客源市场、政策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而提出助推旅游扶贫重点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民族地区扶贫面临着新任务和新挑战,旅游精准扶贫成为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引证,为试验奠定逻辑推理与理论分析的文献支持。选取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归纳提炼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理论构建基于贫困居民受益的4种典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即政府部门+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旅游企业+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村寨农户+贫困居民参与模式、扶贫共同体+贫困居民参与模式,并阐释其模式特征与实施内容;综合比较4种民族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在模式特征、适用范围、优点缺点、参与方式、受益领域、实施要点的区别,为民族地区选择合适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先后提出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针政策,其中,旅游精准扶贫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提出来的一项新政策和乡村振兴手段,就我国的民族地区而来,其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民族地区是旅游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对此,开展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多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就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来看,注重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必经之路,对于提升整体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效率具有突出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旅游扶贫的内涵以及其和特色文化之间的关系,结合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特色文化产业助力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振兴入手,简述了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了解了当前信宜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状况,从识别机制、精准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度、内生动力、扶贫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从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度、加强内生动力、实施长效的精准扶贫规划等方面提出旅游扶贫的建议,从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DEA模型对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综合测度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旅游扶贫规模效率和旅游扶贫综合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较为类似,均呈现出区域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旅游扶贫纯技术效率高值区呈现出由区域北部和南部片状集中分布逐渐向四周不断分散分布的演化态势;投入规模、人力支持水平、可达性水平、信息化水平对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弱呈现为信息化水平 > 人力支持 > 可达性水平 > 投入规模。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旅游扶贫精准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实现旅游扶贫的精准化,要加强对旅游精准扶贫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成为当前旅游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议题。基于CiteSpace和相关文献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的历程、内容、地域和方法进行梳理,从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认为,我国的旅游精准扶贫研究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研究内容集中于精准识别、民族地区、概念及理论基础、模式、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效应评价等方面;研究区域集中分布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定量研究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7,(18):100-101
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业有着独特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带动优势。本文选择皖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石台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石台县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势与机遇的基础上,对石台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优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均是开放运行的系统,两者能够形成共荣良性互动格局,农民与产业、市场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模式、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联动作用机制、精准扶贫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创新路径和重要举措。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体系是一个包括旅游精准扶贫鉴别、旅游精准扶贫帮扶、旅游精准扶贫监管和旅游精准扶贫环境在内的有机统一整体和动态发展系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和发展全域旅游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和计划,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将"精准扶贫"与"全域旅游"相结合,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形成"旅游+扶贫"的全新格局,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因此,需要采取科学规划布局、加强扶持监管、创新体制机制、开发特色产品、注重宣传营销、强化智力支撑、保护生态环境等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99-101
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旅游扶贫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典型的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模式,为我国贫困人口提供了诸多机会并创造了巨大收益,但仍然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考核问题使得旅游扶贫的扶贫效果无法实现其最大化,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对策,以提高旅游扶贫效率和精准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三空"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旅游对乡村问题治理潜力巨大,但目前旅游扶贫效果不显著且缺乏持续性。为了对贫困农户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评价与分析从而实现精准帮扶,在对我国旅游扶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三空"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分析框架,从生计角度剖析"三空"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同时以河北省涞源县留家庄乡作为案例区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案例区域可持续生计进行分析;找出案例区域旅游精准扶贫困境,并因地制宜地提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以期为我国"三空"地区旅游扶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因其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大量村民就业机会、拉动乡村地区经济增长而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理论梳理基础上,剖析兰州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互联网+"发展背景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海棠山乡村旅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全面开展了贫困村旅游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文中选取了入选精准扶贫试点村,位于海棠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大板村为例,研究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性。文章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借助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和掌握了海棠山和大板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大板村精准扶贫旅游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了以海棠山景区为依托,将乡村旅游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开发策略,并结合实际问题就实现针对大板村的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与建议。该研究有助于落实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精准扶贫工作,并解决扶贫旅游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其他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扶贫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是推进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创新发展模式。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更好地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基于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的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扶贫3种模式(特色产业旅游+精准扶贫、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特点;指出乡村旅游中存在基础建设落后、旅游品牌同质化严重、贫困家庭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整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工程,而景区依托型是乡村旅游扶贫的主要模式之一。将2015年确定的乡村旅游扶贫试点贫困村按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并分析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特点。以宣汉县鸡坪村为例,通过分析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制约因素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从精准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完善、政策完善和人才技能培训五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扶贫效率是衡量旅游扶贫成效的重要指标。采用DEA模型测度了遵义市14个县(市、区)旅游扶贫效率,并借助ArcGIS软件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市14个县(市、区)旅游扶贫效率均值为0.475,整体处于中低等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旅游扶贫效率将遵义市14个县(市、区)划分为旅游扶贫高效率区、中效率区和低效率区3种类型;整体来看,遵义市旅游扶贫效率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旅游精准扶贫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甘江村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契机,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的目标,但在帮扶模式、乡村旅游宣传、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困境。从多元主体投资、宣传媒介网络体系、创意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等方面探讨甘江村旅游精准扶贫新路径,达到“真扶贫、扶真贫”,为天水乡村振兴探路,并形成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