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抗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目前尚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了提高水稻抗纹枯病种质的筛选和研究效率,对水稻离体叶片抗纹枯病接种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更精确的控制,并采用了量化的病情调查方法。取纹枯菌接种离体水稻叶片组织进行qRT-PCR分析,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呈诱导表达,验证了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大田成株期接种、苗期“微室”接种法,对抗纹枯病水稻品种和敏感品种进行测试。抗性品种和敏感品种纹枯病病级的统计检验呈显著差异,3种方法的结果表现一致。改进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具有易于操作和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抗纹枯病水稻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qPCR方法对水稻离体叶片纹枯病接种材料进行纹枯病菌含量的检测,从而对水稻发病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各水稻品种接种样品的纹枯病菌DNA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YSBR1、徐稻3号、台北309、泰粳394和Lemont。通过对接种实验条件的精确控制,离体叶片的病斑扫描,以及相对病斑面积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关于病害严重程度的qPCR检测结果。大田接种试验中,YSBR1、Lemont和泰粳394的平均病级呈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证明,通过纹枯病菌DNA的qPCR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定量检测不同水稻品种的纹枯病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量化纹枯病发病程度、评价水稻品种的抗性水平及进行纹枯病的早期预报,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水稻纹枯病的抗性鉴定易受环境中温度、湿度及水稻株高和生育期等的影响,不同学者在水稻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中采用的接种鉴定方法不同,寻找一种科学的水稻抗纹枯病接种鉴定方法至关重要.[方法]以已知抗、感纹枯病差异明显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评价了前人研发的8种水稻抗纹枯病接种鉴定方法:离体叶片法、苗期微室法、苗期雾室法、苗期Parafilm小袋法、成株期谷壳散布法、成株期田间嵌入法、成株期雾室法、成株期铝箔包裹法.[结果]水稻纹枯病主要是叶鞘病害,离体叶片法虽操作简单,但基于叶片部位接种的离体叶片法和Parafilm小袋法的鉴定结果与其它6种方法的结果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2种方法不能真正反应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不适用于水稻纹枯病的抗性鉴定.成株期谷壳散布法操作粗放,发病不一致,重复性较差,可作为前期大规模品种抗病的初步筛选,但不适合表型鉴定等要求准确量化的抗病QTL定位研究.成株期雾室法和铝箔包裹法虽然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较准确,但操作繁琐,需要精确的控温、控湿和光照设备,同样不适合大规模的表型抗性鉴定.苗期微室法、苗期雾室法和成株期田间嵌入法操作相对简单,接种后抗性鉴定结果差异显著,与品种的实际抗性水平吻合,结果重复性好,3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苗期微室法、苗期雾室法和成株期田间嵌入法3种水稻纹枯病接种鉴定方法适合大规模水稻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明确了简便、准确、客观、适用的水稻抗纹枯病鉴定方法,为水稻抗纹枯病鉴定和抗性遗传育种育种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选取对大蒜叶枯病不同抗性的3个品种G087、G064、G039作为鉴别品种,对病菌离体接种鉴定中不同孢子悬浮液浓度、病菌接种部位、接种后不同培养温度、不同株龄接种,以及活体接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采用4~5叶期大蒜的离体叶片,叶面或叶背接种,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浓度106个/mL,接种后置于21℃温度条件下培养7 d,统计病情指数和品种抗性类型,鉴定结果与品种的抗病水平一致;离体接种鉴定比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速;离体和活体鉴定结果均与品种田间抗病性一致,可作为大蒜品种资源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在室内采用禾谷丝核菌菌丝悬浮液直接接种小麦发芽种子来评价小麦苗期纹枯病抗性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16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室内幼苗纹枯病抗性、田间苗期纹枯病抗性、温室苗期纹枯病抗性和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幼苗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苗期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著相关,该方法可用于小麦苗期纹枯病抗性评价,小麦苗期与成株期纹枯病的抗性机制可能不同。采用该鉴定方法对黄淮麦区30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幼苗纹枯病抗性评价,筛选到5份抗病新种质。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小麦纹枯病抗病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水稻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牙签嵌入法在控温室和田间进行水稻成株期不同阶段(分蘖末期、小孕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于接种后3~11d、抽穗后30 d测量病斑长度并调查病级,研究水稻在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以病斑长度为调查指标,控温室中分蘖末期接种的5个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极显著,Lemo...  相似文献   

7.
玉米品种系对大小斑病,纹枯病的抗性鉴定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0年我室利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986个玉米品种(系)对大小斑病、纹枯病的抗性,筛选出抗大、小斑病、纹枯病的品种(系)分别为:67份,64份,11份,中抗品种(系)分别为:110份,161份,60份,其余的为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少数品种系兼抗两病或三病,可作杂交选育的抗源和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此外对62份材料的年度重复鉴定结果发现大部份材料抗病性稳定。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玉米品种(系)对大斑病的抗性:960份材料中筛选出抗病(病级0—1级)的杂交种有: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体接种方法对搜集的30份茭白种质资源进行了锈病和胡麻斑病的抗性测定,结果鉴定出对锈病具有抗性的材料8份,其中高抗品种3份,抗性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对胡麻斑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材料15份,其中高抗品种4份,抗性品种4份,中抗品种7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冬瓜疫病抗性鉴定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冬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并筛选抗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灌根接种法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9份冬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比较,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的可行性;并采用所建立的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3份冬瓜品种和18份节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从中筛选抗、耐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结果]离体叶片接种后,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呈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变成黑色病斑,有的会长出白色霉层.9份供试冬瓜品种中,铁柱168、B184和P33等7份冬瓜品种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抗感性评价,反应类型结果完全一致.两种鉴定方法对冬瓜疫病的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性高达77.78%:注射灌根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54.6%,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29.6;离体叶片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60.2%,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31.5.对两种接种法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注射灌根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93.节瓜普遍比冬瓜更抗疫病,初步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分别是连环杂交大冬瓜、铁心999黑皮冬瓜和黑娃四号小冬瓜,病情指数分别为5.9、9.2和1.7;5份高抗节瓜品种,分别是佳庆338节瓜、玲珑节瓜、翠秀节瓜、新粤农8号和5号黑毛节瓜,病情指数分别为4.2、5.0、5.8、6.7和7.5.[结论]与注射灌根法相比,离体叶片接种法具有发病症状明显、操作方便、速度快、不伤害植物等优点,离体叶片接种法可作为冬瓜品种疫病抗病性鉴定的辅助手段,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和5份高抗节瓜品种可作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菌核病是非洲菊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带菌牙签接种法、菌块接种法和菌核接种法对不同抗性的非洲菊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在离体叶片接种时发现菌核病菌对叶肉的侵染力较叶柄更强,嫩叶和老叶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病斑的扩展;带菌牙签接种后,植株发病快且病情指数明显高于菌块接种法,而菌块接种法与连作地自然发病体现的抗性水平更接近。因此,菌块接种法更适合作为非洲菊品种对菌核病抗性鉴定的接种法。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板栗品种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抗性并筛选出抑制该病原菌的有效药剂,采用离体菌丝块有伤接种法对14个板栗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通过发病率、病斑平均直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性分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的毒力。结果表明,接种后9 d,板栗品种‘燕山短枝’‘大板红’的发病率和病斑扩展直径分别为44.45%、51.11%和0.13、0.20 cm;‘遵玉’为100%和0.90 cm。供试品种中以‘燕山短枝’‘大板红’对A. alternata的抗性相对较强;‘遵玉’对A. alternata的抗性相对较弱。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咯菌腈对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93.75%,EC50为69.94 mg·L-1。以上结果为板栗在种植中筛选优质抗病品种及开展田间药效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方便研究瓜类疫病,快速筛选抗疫病的瓜类材料,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瓜类疫病抗性鉴定体系。【方法】通过灌根、喷雾、浸根、菌块离体接种等4种接种方法对黄瓜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幼苗进行接种,通过比较发病率、发病时间及操作程序等确定最简便有效的鉴定方法。【结果】4种接种方法均能鉴定黄瓜疫病抗感情况,但是鉴定效果差异显著。浸根法、喷雾法、灌根法接种合适浓度均为10~2个孢子/mL,操作复杂,接种效率低。菌块离体接种方法利用2 mm直径菌块直接接种于离体子叶背面,放置于有润湿滤纸的培养皿中,保湿24 h即可观察表型,通过计算病斑大小快速鉴定瓜类材料的抗性;利用该方法对40份不同抗性的黄瓜材料进行鉴定,发现栽培黄瓜抗疫病材料极少,只有PE40、PE119、PE120、PE185等4份材料具有抗性,90%的材料均为感病或高感。【结论】菌块子叶离体接种法是瓜类疫病鉴定的快捷有效方法,该方法无需诱孢,能够一次性鉴定数百份材料,且能够保存感病材料或中间材料,大大提高鉴定效率,为瓜类疫病抗性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斑病严重威胁玉米产量,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田间接种筛选抗性自交系为选育抗大斑病品种提供基础试材,2013、2014年连续两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大斑病菌混合菌种的方法,对东北主栽玉米杂交种的60份亲本自交系进行了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鉴定筛选出抗性在3级以上的抗大斑病玉米自交系28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国内玉米种质对大斑病的抗病能力强于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大田环境下建立快速有效的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服务。【方法】采用收集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核病分离物,经PDA培养基再生培养,再接种麦粒形成麦粒接种体,利用微创结合锡箔纸捆绑麦粒接种体的方法建立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结果】不同大豆种质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分离物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而重复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差异不显著,病斑长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01,P0.0001)。【结论】该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大豆菌核病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大豆植株抗性进行鉴定和筛选,可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室内纹枯病菌接种法,对各地700多个水稻亲本材料的纹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各材料纹枯病的病级和显著性。通过抗病性鉴定发现,各亲本材料间抗病性差异显著,试验将700多个亲本材料分为抗病、中等抗病、中等感病和感病4种类型;结果筛选得到了25个抗病亲本和21个中等抗病亲本,其余材料则为感病和中等感病材料。该研究也为进一步筛选高抗水稻纹枯病的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最佳抗性鉴定方法组合为,接种方法为摩擦法,接种苗岭为4片真叶,接种浓度为106个孢子·mL-1。以此为基础,对东北农业大学番茄研究所提供的44份番茄材料进行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抗源筛选结果为中抗材料4份,感病材料34份,易感病材料6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疆野苹果正遭受大面积死亡的生态危机,而腐烂病是主要诱因之一,急需对该植物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本研究旨在探索快速、高效及适用于野外的野苹果腐烂病抗性株快速筛选鉴定的方法。通过室内对5株15个新疆野苹果离体枝条和田间50株250片离体叶片进行划布轮刺伤,并接菌腐烂病强致病03-8菌株,25℃保湿观察。结果表明,枝条刺伤接菌8 d后发病率达100%,平均病斑长度为24~114 mm;叶片刺伤接菌4 d后发病率达100%,病斑面积比率为7%~88%,并鉴定出不同植株腐烂病抗性差异。表明对刺伤的枝条和叶片接菌是一种快速高效可信的腐烂病抗性株筛选鉴定方法,并适用于田间大样本量的抗性株初级筛选鉴定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不同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表现,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100份吉林省拟引种玉米品种进行丝黑穗病抗性评价与监测。结果表明:表现高抗23份,表现抗病21份,表现中抗37份,表现感病19份。筛选出抗性较好品种81份,占总数的8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鉴定寒地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为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育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水稻纹枯病病株并分离培养病菌,采用柯赫氏检验法和ITS鉴定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分离获得病菌以牙签嵌入法接种水稻植株,植株呈现水渍状典型纹枯病病斑。利用ITS1和ITS4引物扩增病菌DNA,测序结果拼接后与NCBI上已知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与登录号为No.KT_362083.1的Rhizoctonia solani(立枯丝核菌)有97%的同源性。[结论]形态学特征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该菌为立枯丝核菌,为寒地水稻纹枯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辣椒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离体果实接种和苗期喷雾接种两种方法在辣椒炭疽病抗性鉴定中的效果。苗期喷雾接种,供试8个品种发病率在3.0%~28.4%、病情指数在0.8~12.5之间,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无法区分抗、感病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而离体果实接种发病率在0%~92.5%,抗病品种发病轻,果实上无病斑或只形成一些小病斑,没有孢子产生;感病品种发病重,果实上形成典型的凹陷病斑,并产生大量的橙色孢子;抗、感病品种之间的发病程度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离体果实接种法更适合用于辣椒炭疽病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