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夏播玉米区在玉米苗期常因降雨过多、土壤含水量过高而使幼苗受到涝害,在山东省称为“芽涝”,造成较大幅度减产。采用套种、起垅种植、增施肥料和挖沟排水等措施,对减轻涝害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通过遗传改良提高玉米苗期的抗涝性,可能是一条更有效的途径。为了对抗涝性育种提  相似文献   

2.
棉花涝害胁迫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涝害是棉花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了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为了研究涝渍灾害对棉花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本研究从棉花的形态生长、生理特性及植物激素变化等方面概述了涝害胁迫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涝害对棉花生理机制造成的影响,以及涝害胁迫下棉花通气组织的形成及酶代谢适应性变化,并就棉花耐涝性鉴定方法、评价指标及其品种选育等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80%以上时,就会发育不良,尤其在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种子萌发后,涝害发生得越早、淹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淹水越深减产越重。一般淹水4天,减产20%以上;淹没3天,植株死亡。玉米对涝害的反应以生育前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子在吸收膨胀和主胚根开始伸长时对涝害最敏感,淹水2—4天可降低出苗率50%以上.高温、延长淹水期和增加淹水层均会明显加重涝害.受涝后幼苗生长弱,发育慢;根系受害程度重于地上部.早播和起垄播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夏玉米的涝害.  相似文献   

5.
淹水胁迫下玉米自交系苗期的形态生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份适应长江中下游种植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淹水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评价了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涝性差异。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玉米形态和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株高、根干物重、茎干物重、叶干物重和总干物重的耐涝指数在4个主成分中占比重较大;总干物重、叶干物重、茎干物重、根干物重和叶面积的耐涝指数可以作为耐涝基因型筛选的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将35份玉米自交系分为3类,其中敏感型17个、中间型6个和耐涝型12个。  相似文献   

6.
水稻耐淹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涝害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概述了水稻受淹涝危害的主要表现、耐淹涝品种的特点和耐淹涝能力评价,淹涝胁迫对水稻的影响,水稻耐淹涝生理机理及遗传改良,并对进一步开展水稻耐淹涝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市场纵横     
<正>"南旱北涝"分化各地农资市场目前,"南旱北涝"的气候使一些地区菜农改种主粮、果品产量下降、农时相对后延,这都给农资市场带来负面影响。7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少雨,目前农作物受旱面积约8000万亩,而北方地区则降雨过多,涝害严重,不少菜农开始改种玉米。而果树区的夏季用肥已过,但受气候影响,果品产  相似文献   

8.
外源活性氧清除剂对玉米植株涝害的缓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种活性氧清除剂分别喷施4叶期玉米幼苗,均使受渍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O2^-产生速率和H2O2浓度明显下降,而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增加。这种效应以处理后期(第5天)和老叶(第2叶)较为明显,但各清除剂之间的差异较小。表明各种活性氧清除剂单独使用皆能缓解受渍玉米的涝害,从而增强玉米的抗涝性。试验结果为活性氧参与玉米的涝渍伤害过程提供了证据。也为应用化学调查控手段减轻玉米的涝害的可能性提代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玉米生长发育缓慢和减产程度的大小,因胁迫时期、胁迫程度及持续时间而不同。干旱胁迫对株高的抑制作用:拔节孕穗期>抽雄吐丝期>苗期,其中苗期株高在复水后得到了超补偿。受水分胁迫影响穗重、穗粒重和穗粒数都呈减少的趋势,变化幅度为穗粒数>穗重>穗粒重,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处理的减产幅度为抽雄吐丝期>拔节孕穗期>苗期。苗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减产程度分别达到30%、70%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生长调节剂对受涝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调节剂对受涝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刘晓忠,汪宗立,李建坤,王志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传统的抗涝栽培措施如畦作、适当早播、排水以及增施苗肥等,无疑可以起到防御涝害的目的。试验在南京江苏省农科院网室内两个大型田间渗漏池中进...  相似文献   

11.
安庆市夏玉米涝渍灾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渍害对安庆市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运用安庆市1960—2011年多种农业气象资料,采用降水概率≤20%与≥80%分位数法和采用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方法计算夏玉米不同时段需水量与同时段降水量比较,综合2种方法设计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的综合涝渍指标。并采用涝渍强度指数验证综合涝渍指标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安庆市夏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涝渍指标为 ≥731.8 mm,6月上旬到9月下旬逐旬综合涝渍指标为:≥66.8 mm、≥70.3 mm、≥124.9 mm、≥89.4 mm、 ≥78.2 mm、≥92.2 mm、≥84.7 mm、≥76.6 mm、≥49.2 mm、≥47.4 mm、≥41.4 mm、≥27.7 mm。采用综合涝渍指标划分典型的涝渍年份与采用涝渍强度指数划分涝渍年份对比相似率达81.8%,表明安庆市综合涝渍指标符合当地实情,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棉花对淹水胁迫的适应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淹涝是造成棉花减产的重要灾害因素。在淹水胁迫下,棉花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不利影响,中、重度持续淹水还会引起棉花减产甚至绝产。但是,棉株自身具有完整的适应保护机制,遭受淹水胁迫后通过启动逃避机制、静止适应机制和再生调节补偿机制,适应淹水胁迫、减少涝害损失。本文重点就棉花对淹水胁迫的3个适应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就淹水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缓解棉花淹水伤害的主要措施与方法也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田涝害有两种类型,即洪涝和内涝。不论春大豆区或夏大豆区,在大豆生育期间,常常因降雨过于集中而造成大豆田淹水,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内涝是由于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在多雨情况下地面积滞水造成的。一、涝害特点春大豆播种后若遇连续雨天,会因土温降低而造成难出苗和弱势苗,田面渍水则会造成烂种;夏播大豆出苗期及苗期常遇暴雨,若田面排水不畅会造成土壤水饱和、氧气不足而烂种,还会由  相似文献   

14.
李慧媛 《种子科技》2023,(12):112-114
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玉米植株后期能否健康生长,严重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玉米苗期经常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尤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速度,因此,应加强对玉米苗期病虫害研究工作,减少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幼苗根部的生长发育,保证苗全和苗齐,降低后期玉米生长倒伏概率。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提高玉米抗涝能力的效果与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晓忠  李建坤 《作物学报》1996,22(4):403-408
用两种细胞分裂素类物质4PU-30和6-BA喷施受涝玉米苗株可显著减轻玉米涝渍伤害,表现为叶片内叶绿素的降解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增生均明显减慢。两种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相比较,4PU-30对丙二醛增生的抑制作用与6-BA效果相近;但抑制叶绿素降解效果则不及6-BA。4PU-30和6-BA都能明显抑制受涝玉米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下降,表明其缓解涝害的作用机理都可能与调节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陇东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最适宜播种期,为当地玉米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18—2020年开展的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区域联合试验—西峰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陇东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每推迟10 d,玉米全生育期天数缩短5.5 d,播期对于春玉米全育期天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出苗时间、苗期生长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时间和苗期生长阶段所需时间均缩短;玉米全生育期天数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影响较小。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的单株籽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SD2、SD3大于SD1、SD4播期。适当晚播种,抽雄前降水量充沛,抽雄后气温高、积温多有利于百粒重及单株籽粒数的增加,从而增产。陇东春玉米适宜播种期宜选择在4月下旬—5月上旬,此时气象条件配比最有利于春玉米生长发育,可最大程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苗期耐涝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京都40和春小麦辽春17为材料,用0(对照CK),50,500 mg/L3个浓度的γ-氨基丁酸(GABA)浸种处理,小麦幼苗高约10 cm后进行涝害胁迫,持续3 d,研究外源GABA对小麦幼苗耐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GABA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小麦幼苗的耐涝性。在涝害条件下,50 mg/L GABA处理能使辽春17株高增加17.5%,京都40增加28.8%,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46.58%和11.9%。同时叶绿素含量及Fv/Fm,DPPH活性氧清除能力均能维持较高水平,膜脂过氧化水平减轻,MDA积累量降低。GABA可能通过调节光合叶绿素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来减少涝害胁迫引起的生长抑制现象,从而增强小麦耐涝性。  相似文献   

18.
常梅 《种子》2013,32(2):94-95
玉米种子质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收获脱粒机的应用,对玉米籽粒伤害较大,从而影响了种子在田间的出苗率及苗期生长发育。为此,针对玉米种子的破损度对其出苗及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进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好种子在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等方面表现最好。种皮受损,一侧胚乳受损和胚根受损的种子依次较差,最差的是两侧胚乳受损种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玉米超高产栽培中如何最大发挥玉米苗期生产潜力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特征和玉米移栽时根系的植伤对幼苗生长影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将植伤时期安排在幼苗缓慢生长期较好,3叶1心为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转折期,之前为缓慢增长期,之后为快速增长期,在3叶1心以前移栽(即2叶1心-3叶1心移栽)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以确定土壤肥力及追施N肥量对减轻夏玉米涝害的作用.试验结果指出,淹水5天后玉米幼苗生长非常缓慢,但提高土壤肥力和追施N肥对恢复受涝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作用.同不施N肥小区相比,淹水后每亩追施15和30公斤硫酸铵在中肥地上增产13.8%和22.8%,在高肥地上增产9.3%和11.2%.但两种地力水平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