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对降水的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锐齿栎、油松、华山松和落叶松林分为对象,系统同步观测了大气一次性降水过程中,不同郁闭度梯度林分群体的林冠透过降水、树干流量、林冠层截留量与大气降水历时、降水强度变化的基本数据。用数量级化理论(I)和线性方程,动态地描绘出各分量随大气降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揭示出林分对降水的再分配以及求算1年内不同时段林地补给水量的可靠方程。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地区2016年4月中旬出现两次弱降水,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资料等从高低空配置、湿度变化、探空条件等方面对两次降水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并从预报思路、主客观因素等角度分析降水漏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气象站2013~2016年逐日降水及气温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量级的降水随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差异。(1)小雨和中雨级别的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随气温升高先升后降,低于临界气温时,降水量随气温的增长而增加,高于此气温时,降水量随气温的增长而下降;降水频率的变化趋势和降水量大体相同;小雨及中雨量级降水强度总体处于较稳定的状态,随温度变化不明显。(2)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峰值温度后无降水量分布;降水更集中,频率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当处于峰值温度时,降水频率高于其他量级降水;降水强度随机性强,与温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和城市内降水与气温的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探讨城市化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呼浩特本站常年降水统计,发现:呼和浩特降水相态转变主要发生在3~4月和10~11月。应用呼和浩特地区2008-2013年冬季降水过程的地面和探空资料,针对不同的降水相态,找出了与雨雪转换关系密切的5种物理量作为降水相态的判据,即:T_(850),T_(700),H_(850-500),-5℃高度和2 m温度。通过定量细化上述5个物理量在3种相态中的特征,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客观预报指标。检验表明:综合判据对于呼和浩特地区3种降水相态的预报准确率达到了65.9%,基本可以满足呼和浩特地区降水相态的判断。利用2014年呼和浩特本站的地面和探空数据对呼和浩特冬季降水判据进行检验,温度类的判据对降水相态的预报效果要明显好于厚度类判据;厚度类判据对雨的预报效果好于雪和雨夹雪。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1961-2014年呼和浩特地区气候资料,结合同一时期发生的El Nino/La Nina事件,对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特征与El Nino/La Nina事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El Nino/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气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呼和浩特地区气温具有明显的波动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为正距平;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降水均为负距平,2011年以后降水开始逐渐增多。El Nino/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具有一定的影响,El Nino年气温偏高,La Nina年气温偏低;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降水都有减少的作用,El Nino事件中,降水量减少的概率和幅度更大。El Nino事件提高了呼和浩特地区发生干旱的概率;La Nina事件促使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小,但其促使发生干旱的程度可能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6.
木屑、棉子壳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代用料。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作物生长季短,不适宜种植棉花。栽培食用菌需要的棉子壳要从区外运进,价格较贵。为了降低成本,扩大栽培原料。我们从1990年开始利用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药厂废弃的药渣—甘草渣作原料,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经两年试验,栽培成功,并获得高产,最高生物转化率达156%。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降水格局的波动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毛乌素沙地典型人工林杨柴、沙柳及流动沙丘(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监测降水与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3种覆被类型10,30,50,70,90,110 cm处土壤水分时空特征及对不同降水量级的响应。结果表明:1)从浅层至深层土壤水分含量流动沙丘呈“S”型变化,杨柴人工林呈“3”型变化,沙柳人工林呈持续增大。2)5—10月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流动沙丘呈波动性变化,杨柴人工林呈“M”型变化,沙柳人工林呈“N”型变化。3)土壤水分对降水响应敏感度流动沙丘>沙柳人工林>杨柴人工林。4)降水量相同时,土壤水分补给对降水的响应具有滞后性,土壤初始含水量及降水强度影响水分入渗深度。结果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过程中降水补给下有效的水资源利用及土壤水分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人们外出旅游的能力显著提高,尤其是城市近、远郊的自然风景又再度回到大众的视野中。据国家统计局对呼和浩特市城镇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一季度,呼和浩特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6.()4辆,比上年同期增加2.35辆。有了交通条件和休闲放松的旅游诉求,呼和浩特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是成都周边地区和福建省,本文借鉴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发展生态旅游可能面临的瓶颈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属黄河中上游天保工程区,文章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为抓手,全面对呼和浩特市黄河流域治理及保护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呼和浩特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的呼和浩特,是一个山青水秀、水草丰美的好地方。由于过去历代统治者的掠夺式乱砍滥伐,到解放前呼和浩特成了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的少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呼市的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