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2016,(7)
正从零经验到土专家,17年间,他不断学习钻研,丰富了自己在葡萄种植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仅使自己的葡萄园越做越大,还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他就是浙江省海盐县于城镇葡萄种植户唐全林。1998年,唐全林去外地考察后发现,当地不少农民靠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致富。而葡萄很适合在海盐种植,因为这里不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且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滦平县农民沈标从1988年开始饲养七彩山鸡,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饲养技术,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饲养技术,每年他都出售种蛋、雏鸡、商品鸡达到10000多只,成为靠科技发家致富的农民典型,使他的滦平特禽养殖场办得非常红火.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新邵县迎光乡毛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彭德林年过半百,只有小学文化,是个地道的农民,但他酷爱钻研农业科学技术,把试种成功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无私传授给村民,使毛江村成为靠科技致富的示范村。  相似文献   

4.
倪新华是一个年过花甲的普通农民,然而,他又是一个很不普通的农民。他通过自己种柑橘带动了当地群众种橘;他又通过参加农函大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倾注满腔热情,用技术专长为广大的橘农开展服务,使他所在  相似文献   

5.
梅辛 《新农村》2006,(3):24-24
遗书教子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是一名刚正的廉吏。他年老方得子,但并不溺爱。当他病重时,要儿子亲手给他做馒头吃。儿子向厨师请教,好不容易学着做好馒头,郑板桥却已经没气了。他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道:“淌自己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相似文献   

6.
陈新 《农家致富》2013,(1):20-21
"要想吃正宗手拍粉,到中和镇福泉村找"。在内蒙古扎兰屯市,这句顺口溜耳熟能详。原来在该市中和镇福泉村有一位土生土长、家喻户晓的手拍粉加工生产大户,他从19岁就开始和父亲学习传统手拍粉技术,这一干就是18年,他靠自己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6,(8)
正在浙江省长兴县农村,一提起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福明,可谓家喻户晓,人们都称他是"红瓤火龙果种植的科技示范带头人"。如今,高福明不仅靠种火龙果走上了致富路,还在长兴掀起了一股种火龙果的热潮。2010年前,高福明是一个闻名省内外的"葡萄大王",他钻研的葡萄种植新技术被种植户运用,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他也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但他并不满足现状,想寻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油气储运》2006,(8):45-45
徐守军是山东省平邑县铜石镇铜石村人,从20世纪80年代,生产队刚分开的时候就种藕,种了6年都不行,产量也上不上,品质也不好,就改行开车:几年后,徐守军靠跑运输攒下了一笔资金由于他这个人喜欢钻研新技术新品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燃起了重新种藕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正>他,曾和他的祖辈、父辈一样,靠土里刨食来维持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每年的辛苦劳作,换来的只是勉强填饱肚子,生活的艰辛让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只有改变这传统的耕作方式,才能有好日子过。于是,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过去的这一切,不仅使家人过上好日子,也带动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他,就是辽宁岫岩县宏明村的蔬菜状元马俊生。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固始县农民万正和,从小练就了一套柳编手艺,后来凭着他的独特技艺开了一家柳制品加工厂。成了老板的万正和依然钟情于对柳编工艺的钻研与创新。他发现一些外商把收来的不着色的柳制品用沥青染成巧克力色后,不但很好看,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他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了有着古董韵  相似文献   

11.
<正>在吉林松原,花生的种植面积多达15万公顷,密集的种植区成为众多肥料厂家的必争之地,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吕占发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的一名花生种植户,他告诉记者,天脊肥料帮助他种植的花生实现了质和量的双提升。靠种花生致富品质是关键"我种地20多年了,现在靠种植花生致富了!"回忆起自己的种地生涯,吕占发兴致勃勃地说,他自己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时候就开始种地了,从一  相似文献   

12.
<正>看到自己家的蜜桔树上硕果累累,钟辉德明白,他与父亲之间的用肥之争该结束了。传统大肥PK套餐肥生于1984年的钟辉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东乡镇华侨农场拥有40亩果园,全部种植蜜桔。之前,这片果园是他父亲老钟的"地盘"。随着老钟年龄的增长,钟辉德才逐渐把果园接管过来。只是,很多重要环节,老钟依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中施肥就是其中之一。受传统思想影响,老钟一直都是靠撒施传统的大肥为主,既费时又费力。不过在他看来,这是最稳妥的一种方法。种了这么多年蜜桔,他们  相似文献   

13.
现年50多岁的姜树生养殖黄粉虫已经有4个年头,善于经营的他,凭借自己的勤劳和钻研,在栖霞市桃村镇建立起了自己的黄粉虫养殖基地。今年6月,笔者与烟台市虫业协会的有关人员一起参观r姜树生的养殖基地。姜树生给记者带来的疑惑也随着参观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高远 《农村百事通》2009,(4):104-105
现就公布出来的数据来看,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有两千万失业农民工,以及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虽然目前国家及各地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给农民工及毕业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率。但老话说得好,靠人靠天不如靠自己。创业虽然累点,但毕竟是自己的一份事业,对08届大学毕业生董至伟来说,就业不如创业,他一定要自己做老板,哪怕是一个小老板。董  相似文献   

15.
在河北省鹿泉市白鹿泉乡谷家峪村,有这样一位锲而不舍钻研香椿开发技术、带领本村及周围村庄农民共同致富,从而远近闻名的人,他就是鹿泉市谷家香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谷成铜。自1998年至今的十二年中,他潜心研究香椿种植、加工新技术,不但获得了成功,自己致了富,  相似文献   

16.
正浏阳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从离田移除的农作物秸秆中提取纤维,替代废纸,用于烟花底座的生产,使其变成工业产品。原料配方已成功申请专利,其可靠性、强度、成本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配方,且农作物秸秆的应用可为烟花底座企业降低15%~25%的原料成本。以秸秆纤维替代废纸制作花炮,价廉物美,安全环保,前景广阔。通过提质改造,花炮行业基本能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要学会自学》一文中讲“如果一个青年即使读到大学毕业,甚至出过洋、拜过名师、得过博士,如果他没有学会自己学习、自己钻研,则一定还是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团团转,知识领域不能扩大。更不用说科学有所创造发明了。”可见,一个人要学有所成,仅仅是肯于学习、勤于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武成颐在下岗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每天呆在家中。可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都需要靠他来维持,现在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很是苦恼。国庆前,同学们与他联系,说要在国庆期间举行一次同学聚会。因自己失  相似文献   

19.
黄炳元是上高县田心镇田心村一位地道的种田汉,这位在报刊,县、镇颁奖台上频频亮相的中年人,特别喜欢钻研农业科技知识,特别善于钻研市场经济这一“牛角尖”。他不但自费订阅了许多农业科技方面的报刊杂志,还聘请了宜春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刘上信充当自己的科技顾问。多年的实践,使他逐渐摸索出一套田里刨“金”的致富秘诀。   2000年,黄炳元聘请的科技顾问刘上信给他捎来一千蔸“农科一号”杂交苦瓜,恰好栽种了一亩地,经过科学管理,使他净赚了 4000元;下半年,黄炳元又种植了 1亩地的返秋黄瓜,创下了纯收入 7000元的高效益。 …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芮城县城关镇太安村农民任军军,近年在自己庭院办起了甲鱼养殖场。由于他讲科学,善钻研,精心管理,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他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掌握甲鱼的生活习性甲鱼为杂食性动物,用昆虫、小鱼虾、蝌蚪、动物内脏以及瓜皮、菜叶等饲喂均可。它爱栖息在底土为泥沙的河流、湖泊和池塘中。遇风雨天气居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