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牧草种质资源保护意义及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牧草种质资源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论述了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牧草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生态环境建设和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了解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牧草种质资源保护方法,广泛搜集、认真鉴定评价、入库保存是牧草种质资源保护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较大的生态地理条件差异,致使牧草遗传资源丰富,种质资源多样。通过野生牧草驯化、杂交、诱变和引进种质材料的选择,相继培育出近20个牧草栽培品种,同时开展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牧草种质材料的整理整合研究。目前,吉林省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在生产实际中,不能满足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据此,提出了以下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建议:开展境内牧草种质资源全面调查;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与整理;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深入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的评价;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3.
牧草种质资源是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地方性牧草种质资源往往具备独特性状和较强的抗性能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牧草种质资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增加了牧草种质资源消失的风险。为更好地发挥地方性种质资源在草业发展中的作用,该文以齐齐哈尔市的地方性牧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概述了该市的自然条件,并对其牧草种质资源的丰富度以及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总结,同时对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牧草种质资源是人们选育牧草新品种的基因来源.对牧草种质资源进行现状分析,开展牧草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基础调查及收集保存,重视保存设施的建设,努力开发新的栽培植物,加强种质资源立法和政策研究,争取各级政府重点支持,这是保护与利用牧草种质资源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苜蓿的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草地生物多样性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工作 ,拥有丰富多样的牧草种质遗传资源是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必要条件。尽管我国目前初步完成了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种质采集、入库保存、鉴定和评价 ,但是对这些种质的鉴定和评价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满足不了育种及其利用的需要。国外牧草的遗传在传统的形态性状的基础上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已经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优异性状进行遗传标记 ,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我们根据所见到的资料对苜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综述 ,希望有助于同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促进我国牧草种质遗传资源及育种…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甘南地区,牧草种质资源是人们在选育牧草新品种时重要的观察指标。而牧草种质资源本身是一种具有生物多样性标志的资源,对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甘肃甘南地区牧草种质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其的保护与利用意义的重要性了解,进一步讨论对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地处中原,明显的过渡性地理气候孕育了河南省丰富的物种资源,据统计,河南省有野生牧草151科624属1405种.近年来,河南省在牧草引种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开展工作较少,对河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状况进行总结,旨在为下一步保护、利用和评价牧草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去20年里,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广泛搜集、有效保护、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永续利用”的思想指导下,现已搜集到15000余份牧草种质;建立了一个中期库;完成鉴定材料4500余份;通过品种审定登记了336个牧草品种,其中134个为育成品种。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牧草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从研究利用阶段步入迅速发展阶段。今后研究策略的发展方向是:(1)利用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进行牧草种质资源的采集;(2)构建牧草核心种质,以保存最少的种质份数最大程度代表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3)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评价鉴定以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4)信息网络技术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998年,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的组织领导和支持下,西南片区作为全国十大片区之一,由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牵头,在云、贵州、渝开展了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主要工作有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牧草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评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筛选核心种质,本试验对76份老芒麦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连续两年开展评价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在两年间均呈正态分布,7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发现,牧草产量性状间和种子产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长穂因子、种子数因子和叶片数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3份牧草产量性状优异的种质,5份种子产量性状综合评价高的种质。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分为优势类、良好类及后备类3大类群,最终筛选出编号为8,13,20,27及41的种质可以作为育种的候选亲本或后备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1.
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俊  孙振中  魏巧  蒋龙 《草业科学》2008,25(10):88-94
云南省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的丰富性。为此,介绍了云南省自然条件概况并对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分布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列出了云南草地主要牧草资源植物以及11类草地的草群组成。针对云南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广泛收集牧草种质资源,对收集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和永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并对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拥有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通过对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归纳,简要评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为促进我国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牧草核心种质及其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量庞大的牧草种质资源为牧草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牧草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通过介绍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作用,构建核心种质的一般程序,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组方法、抽样方法、样品规模的确定、核心种质的管理与利用。以期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最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野外调查和收集,得出西双版纳州草地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含着大量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全州草地主要植物有128科,577属,1052种,其中禾本科(Gramineae)71属,140种;豆科(Leguminosae)47属,136种;莎草科(Cyperaceae)17属,60种。可食牧草有24科,209种,以禾本科、豆科、莎草科牧草为主。并对重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经济特性和饲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西双版纳地区野生牧草具有多叶、常绿、高产、低消化率等特性。开发利用这些优良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需根据具体的用途和牧草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为使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保存、评价鉴定技术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于8月12~1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了首届“全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技术培训班”。来自北京、吉林、内蒙古、湖北、江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10个省 (自治区 )牧草保种协作组和2个保存利用中心的技术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中共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党委副书记谷继承出席培训班闭幕式并讲话 ,对今后牧草保种工作提出几点具体要求。一、认清形势 ,加强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一是要充分认识牧草保种工作的战略地位。牧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澳大利亚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保存和研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种质资源研究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工作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结合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和多年生牧草圃在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牧草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技术规程”,使得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更科学的繁殖更新,为遗传完整且稳定的活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涛  卢蕊  刘宁芳  徐倩  胡龙兴 《草地学报》2023,(8):2369-2376
种质资源的评价是牧草遗传改良和优异性状利用的基础。牧草产量和品质是决定老鸦谷(Amaranthus cruentus)种质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83份不同来源的老鸦谷种质为材料,对其牧草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83份老鸦谷种质的牧草产量及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单株鲜草产量在127.2~1 878.6 g之间,粗蛋白含量在9.09%~21.21%之间,粗脂肪含量在0.67%~3.72%之间,相对饲喂价值在96.58~224.40之间。聚类分析将83份种质聚为四类,分别为低产优质种质4份、中产高蛋白种质15份、高产品质较差种质15份、低产品质较差种质49份。主成分分析表明,牧草产量因子、品质因子和综合因子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9.22%。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3份优质种质和22份良种种质。供试老鸦谷牧草产量与品质性状遗传变异丰富,本研究可为饲用老鸦谷的开发利用和育种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4年6月—2005年4月对海南岛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549份,隶属7科、33属,近60种。并对收集到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情况、生长习性进行了描述。通过考察,挽救了一批濒临灭绝的品种;发掘了一批可供生产和育种单位直接利用的种质资源,丰富了国家种质库。还就海南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