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套播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麦是稻茬免耕麦栽培方式,1985年在我镇逐步排广应用,具有省工、高产等优点.近几年全镇种植套播麦面积达100%,日前已探索出稻田套摇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稻田套播麦优质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洪潮  周莉  张鑫 《农技服务》2009,26(7):36-37
针对稻田套播麦的生育特性,结合土壤供肥具体实际,提出稻田套播麦的优质高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概括性报道了1983~1994年稻田套播麦的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稻田套播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点,明确了高产高效的生育特征与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策略与配套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田套播麦高产高效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概括性报道了1983~1994年稻田套播麦的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稻田套播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点,明确了高产高效的生育特征与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策略与配套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套播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红莉  卞国新 《农技服务》2008,25(10):17-17
阐述了套播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套播麦是三麦播种方式的重要改革,具有适期早播,抗湿播种,省工简便等特点,并且能使水稻养老稻,缓解收种季节的劳力矛盾。根据多年的实践,要夺取套播麦高产稳产,必须抓好以下配套栽培技术。1坚持稻田“五套”,争五苗促早发稻田“五套”是根据套播麦出苗生态环境与...  相似文献   

7.
崔竹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40-40,43
介绍了留高茬稻田套播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田块、进行适期套播、采取均量播种、配套田间沟系、科学运筹肥水、化除田间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稻田套播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葛自强 《农家致富》2005,(20):32-33
三、稻田套播小麦技术 稻田套播小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得了季节的主动,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养老稻与早种麦两不误,稻麦双高产,并且大幅度简化麦作农艺流程,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1历史沿革 80年代初本地一些老农尝试免耕直播,乃至套播,总结出先撒麦子后割稻的稻田套播麦(简称套播麦)整套成功经验.由于省工、省本、省机力,易掌握且高产,不到一、二年时间便在全镇推广,甚至辐射到周边县市乡镇.10多年来,我镇套播麦面积始终为小麦播种面积的100%.经不断实践和提高,形成了以四个转变为核心内容的整套套播麦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钱庆红 《农技服务》2011,28(8):1121+1124-1121,1124
介绍了麦套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并从精量播种至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集免耕、套播、旱育以及秸秆还田于一体的麦套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小麦的高产优质与合理施用肥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就稻田套播麦的生育特性和植株吸肥特点,结合生产实际总结施肥技术.以达到生产上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小麦适期内播种和出苗,夺取高产高效,桐乡市从1995年开始开展套播小麦试验示范。几年来,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结果表明稳产高产,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8.6%,每667m^2省0.55个工。通过试验观察。明确套播麦适宜稻麦共生期7d左右,并配套麦肥同套、适量均匀播种、挖深沟渠防烂田,塄宽掌握2-2.5m等。  相似文献   

13.
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夏源陵,董百舒,吴安之,胡兴安,王振忠当前大多数农户对套播麦的施肥,仍如种板茬麦那样,在刈稻腾茬后进行,有的迟至水稻脱粒归仓之后。收稻后的施肥对机条播、坌沟压板等免耕麦是种肥,而对套播麦来说已是苗肥,在作物需肥与土壤...  相似文献   

14.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4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稻田套播麦的最佳套播期,进行了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留高茬稻田套播麦在水稻收割前6~13 d套播均可获得较高产量,结合调查和生产实践,确定沭阳县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最适播期为水稻收割腾茬前7~10 d。  相似文献   

16.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 4 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7.
金湖县位于江苏中北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下游地区,地处苏中和苏北交汇处,近几年来,受气候及多种栽培方式的影响,水稻腾茬推迟,稻田套播麦面积逐年增加.本文根据稻田套播麦的生育特性和植株吸肥特点,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而探索出一套新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稻田套播麦具有省工、节本、抗灾、早发、稳产、增效等优势,近年来套播麦被迅速大面积推广应用。笔者通过总结几年来的推广过程,对稻田套播麦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稻套麦的生长特性,并从适期套播、正确选种、合理密植、搞好肥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稻田套播麦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稻田套播和常规条播两种不同麦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稻田套播麦与常规条播麦相比,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强。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萌发出苗速度慢,根系入土困难,叶片瘦长,光合速率低,麦苗健壮度下降,根系活力较高。随共生期延长,麦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加,缓苗期显著延长;共生期不宜超过14 d。高产栽培下两种麦作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改善稻田套播麦种际空气湿度、土壤容重和采用合理共生期,可促进稻田套播麦种子萌发出苗,提高成苗率,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