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草莓的繁殖系数和培育壮苗,我们进行了草莓育苗田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试材与方法 试验在本所水田马肝土(A组)和丘陵旱地黄白土(B组)上进行。土壤基础肥力:A组有机质1.62%,全氮0.119%,速效磷28.1ppm,速效钾80ppm,有效硼1.18ppm;B组土壤有机质1.06%,全氮0.081%,速效磷12.1ppm,速效钾55ppm,有效硼0.34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应用~(15)N示踪研究花铃肥穴施位置对棉株吸收肥料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便探明最佳穴施位置,为科学施用花铃期氮肥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86年在我院经作所棉田进行。土壤为粘质壤土,肥力中等偏上,有机质1.49%,全氮0.118%,速效磷66ppm,速效钾120ppm,pH6.8。  相似文献   

3.
麦棉两熟是沿海棉区主要种植方式,为了研究连续施用三要素化肥的肥效演变规律和棉花大麦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我们于1981~1986年进行了麦棉两熟十季定位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本所试验场,土壤为粉砂粘壤(中壤)。耕作层土壤肥力:有机质1.41%,全氮0.103%,速效磷15ppm,速效钾275ppm,缓效钾1185ppm,pH(水提)8.2。  相似文献   

4.
1983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单季晚稻田间混播黑麦草和紫云英,以探索其增产鲜草量、改良土壤与促进后茬水稻生长的效应,并为发展畜牧业开辟饲料来源。 一、试验方法 试验地土壤为黄泥土,含有机质2.86%,全氮0.16%,速效磷11.3ppm,速效钾81.2ppm。试验设紫云英单播、黑麦草单播、黑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原有速效磷高的淮农所淤土,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迅速提高;新渡沙土原有速效磷含量低,施过磷酸钙150kg/亩时,只提高到8.6ppm(1985年10月)。土壤有效磷库的变化亦与土壤原有供磷水平有关。淮农所淤土有效磷库最高达171.7ppm(ColWell-P),而新渡沙土只有51.7ppm。除淮农所淤土外,其余4种土壤,小麦施磷肥增产14%~59%,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稻麦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于小麦,水稻利用其残效。  相似文献   

6.
麦秸铺田已成为向土壤投入的主要有机物质之一。为了研究麦秸铺田后,自身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我们在棉田上做了麦秸铺田试验,得到一些试验数据,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黄砂土是,土壤含有机质1.20%,全氮0.0808%,速效磷9.75ppm,速效钾196.5ppm。供试麦秸为1989年的大、小麦秸(存放室内)和1990年的大、小麦秸,以下分别称为陈麦秸和新麦秸。  相似文献   

7.
绿肥对土壤养分平衡和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在粮肥轮作条件下,不同绿肥品种及混播方式对土壤养分平衡和肥力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选配绿肥品种及合理施用肥料,自1981年9月进行了为期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如下。 设计与方法 试验在1.0×1.5米的无底水泥池中进行。供试土壤为黄潮土,含有机质0.51%,全氮0.04%,速效磷(P_2O_5)20.2ppm,速效钾(K_2O)80.3ppm。试验处理为(1)苕子,(2)黑麦,(3)油菜,(4)苕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西峡县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查清土壤肥力衰减的现状及其原因,我们通过对1988—1990年205个土壤样品的化验,参照1983年土壤普查和多年调查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一、土壤肥力衰减现状据化验结果,目前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碱解氮65.6 ppm、速效磷12.9ppm、速效钾177.2ppm。与198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3%、15.9%、28.3%  相似文献   

9.
硫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为了探讨硫肥在油菜上的应用价值,作者于1991年和1992年进行了本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句容县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田内土壤类型为小粉土,土壤肥力中等,含有机质1.42%,速效磷35.7ppm,速效钾65ppm,pH6.3。供试油菜品种为汇优50,10月30日移栽,每亩6000株,5月30日成熟收割。  相似文献   

10.
随着棉花产量的提高,棉花对锌、硼等微量元素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我们进行了棉花施用锌、硼肥的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土壤情况:试验设在建湖县冈西乡旗帜村,土壤为岗沙土,含有机质2.2%、全氮0.155%、速效磷10ppm、速效钾242  相似文献   

11.
(一) 钾是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钾参与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过程,影响着作物产量与品质。据测定,年亩产稻麦750公斤,约需K_2O13公斤,其中60%来自土壤。所以土壤含钾状况与供钾强度,对稻麦生产至关重要。我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平均为84ppm。其中在50~100ppm的面积为399.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4%;50ppm以下的极缺面积有64.1万亩,占10.6%,沿太湖的荡田地区,青紫泥土、青泥土、小粉土、白土等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0~60ppm;沿江地区的夹沙土和沙夹黄等土种,速效钾含量为60~90ppm。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两熟制试验在较肥沃的鳝血黄泥土上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3.46%,全氮0.174%,全磷0.18%,速效磷37.5ppm,速效钾67ppm。三熟制试验田为黄泥土,有机质含量2.7634%,全氮0.1779%,全磷0.170%,速效钾49ppm。试验分“V”字型、片仓氏、一哄头(对照)三种施肥法。一哄头为二次重复,其他均为三次重复。顺序排列,小区面积两熟制18.2×15尺(0.046亩),密度3×5寸,每亩4万穴;三熟制19.2×12尺(0.038亩),密度3×4.5寸,每亩4.4万穴。品种均为广陆矮4号  相似文献   

13.
稀土是比学性质极为相似的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1986—1987年我们进行了西瓜喷洒稀土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益。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试验设在遂平、郫城、荥阳等地。土壤为潮土、砂姜黑土。0—20厘米土壤含有机质1.079—1.27%,全氮0.059—0.074%,水解氮47.4—76.6ppm,速效磷6.4—16.98ppm,速效钾110—226ppm。试验在  相似文献   

14.
<正> 1986—1990年通过多点试验示范,探讨了在土壤有效锌含量较低的潮土上,红薯缺锌表现及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试验采用大田小区对比法。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7~1.31%,碱解氮36~89ppm,速效磷3.1~15.6ppm,速效钾96~195ppm,有效锌0.26~0.88ppm。土壤有效锌的测定采用EDPA浸提,用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15.
1991—1994年,在宝丰县石桥镇高铁炉村陈国强的4.7亩责任田,进行了小麦亩产600kg以上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该田土质粘壤,肥力上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碱解氮100ppm,速效磷20ppm,速效钾98ppm,且易灌易排,旱涝保收。种植品种均为豫麦25号,连续三年亩产平均达到618.2kg,其中1992年平均亩产606.5kg,1993年平均亩产620kg,1994年平均亩产628kg。比该村同样  相似文献   

16.
烟草窝施钾肥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是喜钾作物,在其所需要的矿质营养中,以钾素为最多。据中国农科院烟草所测定:每生产50公斤千烟叶需钾3公斤。优质烟叶的含钾量常常达2%以上,产优质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多在350ppm以上。而目前植烟区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多低于这个数值。因此增施钾肥是提高烟草品质的有效措施。社旗县农技站从1985年开始连续二年进行烟草移栽期窝施钾肥的试验示范。结果表  相似文献   

17.
1试验目的了解除草剂莎多伏、草克星、快杀稗、稗田净的混用、单用除草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试验地情况试验设于66团四连302条田。土壤为粘壤土,有机质1.7%,速效氮65ppm,速效磷16.38ppm,速效钾210ppm。水稻连作3年,品种为沈农219。5月5日播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我省不少小麦产区由于采取“化肥起步,氮磷配合”的措施,小麦生产迅速由低产水平一跃而达到中产水平。全省小麦平均单产,1983年已由1978年的212斤上升为375斤。但从目前土壤肥力情况来看,土壤养分虽比过去有所提高,可是仍属于低产范畴。如最近宿县、固镇两县对34个土壤定位监测点养分化验结果,有机质含量仅为1.07%,速效氮为56ppm,速效磷为6.6ppm,有机质比1979年仅增加0.1%,速效氮增加3ppm,速效磷增加0.6ppm,在这样低水平的肥力土地上种植小麦,如果不施肥料,每亩只能生产100  相似文献   

19.
黄肉罐藏桃——金丰高产栽培试验在南通县南通农场进行。试验园于1977年春定植,面积10亩,土壤为冲积沙壤土,土质疏松,但较瘠薄,有机质含量为0.895%,含氮0.07%,速效磷1ppm,速效钾22ppm。因地下水位高,故采取高畦深沟栽植,株行距4×5米,每亩栽33株。1984年平均亩产为3192.9斤,最高单株产量为132.6斤,果实加工合格率达74.3%。试验园的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我省常阴沙农场针对长江下游两熟棉区的特点,于1982年进行了麦套地膜棉花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试验。该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沙洲县东北部。年雨量1073毫米,梅、秋季雨水集中,水害严重;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00~230天;7~8月间常受台风袭击。试验地为长江冲积沙壤土,地面真高3.8~4.1米(上海吴松零点以上),土壤有机质1.33%,全氮0.083%,速效磷3.98ppm,速效钾23.1ppm。试验田实行“一水三旱”轮作,一年两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