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高 《安徽农业科学》1992,20(2):133-136
通过对连作油菜田土壤养分的测试及跟踪分析表明,连作油菜田土壤水解氮易表现供应不足,增施氮素肥料,提高土壤中有效态氮素的水平,是连作油菜田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8年湖北省当阳市调整种植模式,将原来的小麦-玉米周年粮食作物连作种植模式调整为油菜-玉米周年粮油作物连作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当阳市油菜-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避免山区农民由于特色农业的发展而对食用植物油作物的种植产生影响,发展贡菊—油菜连作模式势在必行。结合歙县实际,总结了山区贡菊—油菜连作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在该县的推广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温室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上连作油菜及施用堆肥对土壤中镉赋存形态及牛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油菜连作体系下,施用堆肥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镉含量.施用堆肥改变了土壤镉赋存形态,显著降低土壤易溶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而增加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含量,从而降低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2)在相同堆肥处理下,种植两茬油菜后的土壤易溶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与不种植油菜的处理相比显著降低;而土壤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镉含量较对照有所上升,种植油菜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和残渣态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是不同积累镉能力油菜朱苍花籽和川油Ⅱ-93之间对土壤镉形态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棉花和油菜连作种植的茬口矛盾,东至县香隅镇采取了棉田套栽油菜的模式。本文从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及时移栽、合理密植、栽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棉田套栽油菜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寒地区油菜茎象甲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油菜茎象甲的发生跟油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连作年限有关,总结了油菜茎象甲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歙县王村镇山区菊农的收益,合理安排黄山贡菊—油菜茬口,进行菊花—油菜连作栽培,总结该技术要点,包括茬口安排、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促进菊花和油菜都获得较高产量,带来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杭嘉湖平原,随产业结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扩大,1998-1999年度已达16.4万亩。油菜前茬除原先连作晚稳外,增加了西瓜--晚稻、单季晚稻等多种茬口。因此油菜移栽期拉长,从10月底一直到12月初。本试验试图明确移栽期和移栽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提高油烟连作中前茬作物经济效益对连作效应的影响。[方法]对前茬作物采取高产栽培措施,并在生长中后期进行摘顶处理。[结果]摘顶提高了油菜的分枝数、角果数和单株生产潜力;油烟连作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结论]油烟连作有效地提高了烟农的年均收入,实现了增产增收,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伊犁昭苏县油菜播种面积近90万(667m2),80%的地块已连作近10年,多年以来在油菜的种植过程中未重视硼肥  相似文献   

11.
1轮作倒茬 油菜不宜连作,连作往往导致病虫害严重,造成减产.油菜轮作年限,至少应间隔1年.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8,(5):46-47
为推广旱地夏大豆油菜连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减少农业投入及增产增效,介绍了大豆油菜两熟制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到成熟期都有发生,但以终花期到成熟期发病最重,病菌为害油菜的叶和叶柄、茎杆、花和荚,以茎杆发病最重,易贡乡油菜栽培年代久,连作重茬,种植方式普遍以撒播为主,油菜密度大,雨量多等原因造成的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植物提取修复效率受到植物体内室金属含量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为强化植物修复效率的一种调控措施.本实验以芥菜型油菜(Brasscia junce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为对象,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IAA、GA和6-BA单独或两两联合作用对这两种油菜富集镉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这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这两种油莱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显著增加芥菜型油菜株高和生物量.却显著降低甘蓝型油菜株高和生物量.同时,这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镉含量和植物积累镉量,这两种类型油菜积累的镉主要集中在茎和叶.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镉转运系数和生物富集系数都大于对照.并且可增强油菜吸收镉和促进镉向茎和叶转移.IAA与GA或6-BA联合作用可协同强化油菜提取镉.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安徽宁国市秋播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占第二位。由于长期连作,土壤中菌核积累数量增多;双低油菜的推广应用,硫代硫苷含量低,抗病性差;秋冬双发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油菜春季叶面积系数大,清沟的土无处堆放造成清沟沥水在生产中不能落实;防治时期,油菜长势茂密、分枝交错,因防治操作困难而放弃防治或不能适时防治;使油菜菌核病成为油菜生产中的灾害性病害;我地近九年中,就有两年中等程度发生,四年中等偏重发生,三年大发生,一般的农户减产三成左右,有的农户减产一半以上,甚至绝收。为搞好油菜菌核病防治,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本文就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长期进行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变化,以长期稻-稻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在连续30年轮作和连作的大田(湖南安仁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类土壤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试验于2015年7月、10月和2016年4月3个时期对定点试验土壤进行取样。通过枯草芽孢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3个时期采样土壤的检测结果:轮作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比连作土壤分别增加37.50%,27.06%和20.20%;轮作和连作2015年7月采样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大于2016年4月采样土壤测定值,大于2015年10月采样土壤测定值。研究结果表明稻-稻-油菜轮作提高了土壤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使土壤中对作物生长有益的特定功能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市油菜面积逐渐扩大,今年已扩大到25万亩左右,占我市种植面积的1/3.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主要病害,也是制约我市油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栽培水平的提高,油菜菌核病在我市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2001年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刘勇  马祥  秦燕 《农学学报》2020,36(8):43-49
为筛选与门源油菜混播效益最高的牧草种类,解决油菜连作障碍问题,提高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土地的生产能力,本研究采用油菜混播箭筈豌豆、青稞和燕麦的方式,分时段取样,探究了油菜混播不同牧草对在不同时段牧草自身生产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土地当量比判断各混播组合的优劣。研究表明油菜-燕麦混播处理在7月6日时表现干重最高,单位面积达174.48 g;在7月21日表现为鲜重和鲜干比最高,在8月15日时表现为株高显著高于单作油菜(p<0.05),较单作油菜高97.02%;鲜重最高,达2817.00 g。在9月11日,油菜-青稞和油菜-燕麦混播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单作油菜(p<0.05),分别较单作油菜高64.33%和99.68%,以油菜-青稞混播处理的干重最高,达589.00 g,较单作油菜处理高147.51%。油菜-箭筈豌豆混播和油菜-燕麦混播有产量优势,油菜-燕麦混播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11,土地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结合当地实际,改善油菜脂品质;发展优质杂交油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广元市元坝区种植油菜历史悠久,是冬季油料生产的主要作物.近年来,元坝区全面推广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在单产和品质上有了很大提高,从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产业路子出发,抓好我区优质油菜生产基地,扩大油菜种植规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化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技术,以现代农业的理念,做大做强油菜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