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  于晓阳 《种子世界》2009,(11):40-41
2008年、2009年玉米粗缩病在大连、丹东地区大发生,病田率达80%以上,减产一般在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由于大连、丹东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的可能性很大,所以2010年在大连、丹东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很有可能比前两年更加严重,因此,需要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当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时容易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世纪90年代初期,掖单二号繁种时粗缩病逐年发生,最初发病比例5%~30%,后来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每667m^2产量只有10kg左右,造成掖单二号退出市场。近年来又有一些其他品种也时有发生粗缩病害,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黄金华  王蕊  霍建中 《种子科技》2012,30(10):46-4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病原1.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5~6片叶即可显症,前期在心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综合防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商丘市睢阳区玉米粗缩病每年发生面积约1500hm2左右,占该区种植面积的3%~4%,病株率一般田块为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全区玉米的生产。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病株节间缩短,异常矮小,多不能抽穗结实,单株产量损失可达70%-100%,轻者减产20%-30%,严重者达70%80%,晚春播种、麦田套种、油菜及大蒜茬等玉米甚至绝产,给我国许多玉米产区带来严重影响。2008年山东省发生面积73.3万hm^2,改种5.9l万hm^2,绝产1.67万hm^2,玉米粗缩病成为该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1年威海地区春播玉米发病更是严重,大面积毁种或绝产。玉米粗缩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感病后尚无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品种抗病性利用是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病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2011年濮阳市农科院玉米试验田粗缩病大发生,发病率在10%~50%,个别重病地方病株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7.
2012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了玉米粗缩病,该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据全省统计发生面积18.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10% ~ 20%,重者30%~ 50%,严重地块达到超过90%,近乎绝产.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5亿kg,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据了鳃,玉米粗缩病的大发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问题.不少农民朋友把玉米粗缩病造成的损失归结为种子质量问题,使种子经营单位限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2000年4月中下旬(春播)和6月上旬(夏播)种植的160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在鉴定玉米早代系田间抗性时应根据鉴定病害对象安排在不同播期进行。  相似文献   

9.
玉米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是玉米上危害损失重而难以防治的病害。为了探明浙江西北部地区新近大面积发生的玉米病毒病病原和灾发流行规律,研究提出防治技术。于2008-2011年对该病的病原、传毒媒介、发病流行规律、致灾因子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调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临安等地发生的玉米病毒病为玉米矮缩病,又称玉米粗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引起,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病害发生流行与介体灰飞虱发生量和带(传)毒率、气候条件、玉米品种抗病性、播栽期,以及水稻发病状况等具有密切关系;提出了病害防控对策和综合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发生危害,保障了玉米的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付翠丽 《种业导刊》2017,(10):21-22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病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病原因,从加强监测和预报、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玉米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传播方式、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从选用抗耐病品种、播前药剂拌种、加强田间管理、苗后预防及发病田喷药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在晋、冀、鲁、豫、皖等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1996年仅山东发病面积就达66.7万hm2,1999年河南南阳的乡镇连片发生,产量损失严重,据2007年调查,粗缩病发生率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山东各地玉米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发生面积达到22.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大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为10%~20%,重者50%以上,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近乎绝产。粗缩病的大面积发生,给不少农户带来了严重损失,同时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麻烦和问题。不少农民朋友把玉米粗缩病造成的损失归结为种子质量问题,他们带着病株找到种子经营者要求给予赔偿,于是引发了许多种子纠纷和矛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秦岭南麓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克文 《种子科技》2012,30(9):43-44
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海拔680~1280m。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分为春夏两个玉米种植区,玉米大斑病是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异常、防治措施不及时与农田粗放管理、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等原因,玉米大斑病在我县春夏玉米种植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年份发病率高达45%,感病严重的品种在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发病率达80%以上,病情指数高达5级,导致植株在抽丝前期枯死。发病较轻的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严重影响玉米雌穗的灌浆,  相似文献   

15.
<正>一、病害防控:粗缩病——重在防控传毒害虫由于目前玉米种子播种前均进行了包衣处理,苗期常发病害一般都能得到控制。需要农民密切注意的是近年来常发的玉米粗缩病。该病主要是由灰飞虱、蚜虫等害虫传播造成。粗缩病在玉米生长前期侵染的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而且田间植株症状不明显。当粗缩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就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熟称"坐坡",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发病株雌雄穗发育不良,重病株不结实或籽粒极少,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植株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有"玉米癌症"之称。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漯河市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调查,2011年漯河市玉米田遭遇不同程度的粗缩病危害,轻的地块病株率达到5%~20%,重发地块达到50%以上,严重影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发生原因、发病条件以及病原菌传播途径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江苏省铜山县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近年来,玉米粗缩病一直零星发生,004年该县发生较普遍,部分乡镇发病较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者对该病流行情况、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9.
北方夏玉米生长的6~9月份,正好处于雨热同季,气温高、田间湿度大,非常适宜粗缩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黏虫、蓟马、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对玉米丰产丰收影响很大,因此,广大农民朋友应引起重视。一、主要病害1.粗缩病夏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发病,田间一般从5~6叶期开始表现症状,病叶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从玉米幼苗期至抽穗期都可发生,发病越早症状越重,导致植株不结实,对产量影响大,麦田套作玉米地块尤为突出,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植株一旦感病,几乎无法控制。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病毒的主要传播介体,2012年、2013年、2014年灰飞虱在虞城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田块严重发生。由于暖冬年份增多,气温偏高,灰飞虱越冬虫量加大,虫量发生趋势逐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