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不同铵硝比对菠菜生长、安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等氮条件下5种不同铵硝比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铵硝比100∶0到0∶100,菠菜地上部鲜重不断增加,铵硝比为0∶100时,菠菜的鲜重达最大值;但铵硝比25∶75和0∶100两个处理菠菜的干物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2)随着铵硝比的降低,菠菜茎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均表现为线性增加;菠菜茎叶中可溶性草酸的含量和营养液中铵硝比之间呈现出二次曲线相关,在铵硝比为25∶75时,菠菜茎叶中草酸含量最低。适当增施铵态氮有利于降低菠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及草酸的含量。(3)增铵可以提高菠菜Vc含量,铵硝比为50∶50的处理菠菜Vc含量最高;随着铵硝比的下降,菠菜茎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而粗蛋白的含量则以铵硝比25∶75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等氮条件下5种不同铵硝比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铵硝比100∶0到0∶100,菠菜地上部鲜重不断增加,铵硝比为0∶100时,菠菜的鲜重达最大值;但铵硝比25∶75和0∶100两个处理菠菜的干物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2)随着铵硝比的降低,菠菜茎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均表现为线性增加;菠菜茎叶中可溶性草酸的含量和营养液中铵硝比之间呈现出二次曲线相关,在铵硝比为25∶75时,菠菜茎叶中草酸含量最低.适当增施铵态氮有利于降低菠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及草酸的含量.(3)增铵可以提高菠菜Vc含量,铵硝比为50∶50的处理菠菜Vc含量最高;随着铵硝比的下降,菠菜茎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而粗蛋白的含量则以铵硝比25∶75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素不同形态配比对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及3种主要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营养液中铵硝比(NH4+-N/NO3--N)的降低,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呈下降趋势。在全硝营养下(NH4+-N/NO3--N=0∶100)下,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只有全铵营养(NH4+-N/NO3--N=100∶0)的34.4%。2)在全铵营养下,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的主要组分是谷氨酰胺、精氨酸和谷氨酸,三者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8%、20.2%和8.9%;在全硝营养下,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为主,三者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0.3%1、8.6%和8.5%。3)提高营养液中硝态氮的比例,可以显着提高菠菜茎叶中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同时降低了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状变化规律。4)菠菜茎叶中NR活性与谷胺酰胺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r=-0.968)。  相似文献   

4.
增铵对菠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健  孙兴祥  沈其荣  周毅 《土壤通报》2006,37(2):326-329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NH4+-N/NO3--N比例(100/0,25/75,50/50,0/100)对4个菠菜品种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以及植株不同部位硝酸盐、水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4+-N/NO3--N比例为0/100时,各品种菠菜的生物量最大,而随着NH4+-N/NO3--N比例的增加,各品种菠菜的生物量和硝酸盐累积量均呈递减趋势,而水溶性糖含量则呈递增趋势,说明增铵能提高菠菜品质,但不能增加菠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种类氮肥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种类氮肥(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氮肥在2种质地土壤中的淋失量均是硝态氮肥>尿素>铵态氮肥,淋失的氮素主要为肥料氮。砂壤土上氮素的淋失量明显高于粘壤土。滴灌施用铵态氮肥,显著增加了土壤中NH4+-N含量,随着硝化作用的进行,NH4+-N的量在培养的第5d左右达高峰,尔后含量逐渐降低。与滴灌施用硝态氮肥相比,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后在培养期间土壤矿质态氮(NO3--N+NH4+-N)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降低的原因可能与N+NH4+-N在土壤中的固定、挥发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方法,在避雨透光棚内,研究不同形态氮源及其配比[NO3–-N∶NH4+-N=100∶0(硝酸钙42.16 g.盆1)、NO3–-N∶NH4+-N=75∶25(硝酸钙31.62 g.盆1,碳酸氢铵7.06 g.盆1)、NO3–-N∶NH4+-N=50∶50(硝酸钙21.08 g.盆1,碳酸氢铵14.12 g.盆1)、NO3–-N∶NH4+-N=25∶75(硝酸钙10.54 g.盆1,碳酸氢铵21.19 g.盆1)、NO3–-N∶NH4+-N=0∶100(碳酸氢铵28.25 g.盆1)、尿素10.71 g.盆1]对枳砧纽荷尔脐橙叶片光合速率(Pn)日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叶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影响,为柑橘的氮素营养及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NO3–-N∶NH4+-N为75∶25处理的脐橙叶片中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全天Pn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氮源配比处理,上午10:00脐橙叶片的Pn、Tr、WUE和Gs均是最高的,极显著高于其他氮源处理,其Pn、Tr、WUE和Gs分别为4.81μmol(CO2).m–2.s–1、2.30mmol(H2O).m–2.s–1、2.09和0.09 mol.m–2.s–1。随着NH4+-N比例的增加,脐橙叶片中Chl.a、Chl.b和Car.的含量与Pn、Tr、WUE和Gs均逐渐下降。100%NO3–-N处理的脐橙叶片Pn也极显著低于NO3–-N∶NH4+-N为75∶25处理,其Pn仅为3.53μmol(CO2).m–2.s–1。单一尿素氮处理(施用10.71 g.盆1尿素)的脐橙叶片中Chl.a、Chl.b、Car.和Pn含量最低,其Pn为3.07μmol(CO2).m–2.s–1,与单纯施用NH4+-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源处理的脐橙叶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无显著性差异,其值分别维持在861.51μmol.m–2.s–1和10.09μmol.m–2.s–1左右。NO3–-N和NH4+-N混合比例为75∶25时有利于提高纽荷尔脐橙Pn。  相似文献   

7.
几种蔬菜对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探讨了莴笋、菠菜、小白菜和大青菜 4种蔬菜作物对硝、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以及这两种氮源对它们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独供给NO3-N ,4种作物均生长发育良好 ;供给NO3--N +NH4+-N(NO3-∶NH4+=1∶1) ,生长量均有所下降 ,而单独供给NH4+-N时 ,生长量则大幅度下降。莴笋单独供给NO3--N时 ,其吸氮量显著高于供给NO3--N +NH4+-N的处理 ,大青菜、菠菜供给NO3--N +NH4+-N与单独供给NO3--N相比吸氮量大体相当 ;小白菜同时供应NO3--N +NH4+N时吸氮量最高 ,供给NO3--N时次之 ,供给NH4+-N时显著降低。供给NH4+-N时 4种作物吸氮量均比其它氮源显著降低。 4种作物对NO3--N与NH4+-N的吸收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供给等氮量铵、硝态氮 (NO3--N +NH4+-N处理 )时 ,菠菜、小白菜吸收的NO3-N显著多于NH4+-N ,表现出喜硝性 ,莴笋则与此相反 ,表现出喜铵性 ;而大青菜对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量相差不多 ,表现出兼性吸收的特点。但上述偏向性具有阶段特点 ,即喜硝作物可能在某一阶段表现出喜铵性状  相似文献   

8.
脲酶/硝化抑制剂双控下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设置大田试验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U)、氮肥配施0. 5%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与1%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U+N/D)、氮肥配施1%NBPT与2%DMPP [U+2 (N/D)],研究4种施肥组合下双季稻土壤脲酶、土壤NH+4-N、田面水NH+4-N和NO-3-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和U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在施肥后第1~15 d,土壤脲酶活性、土壤NH+4-N、田面水NH+4-N含量增加,田面水NO-3-N含量无显著变化。与U+2 (N/D)处理相比,早稻中U+N/D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0. 03~0. 70 mg·g-1,土壤NH+4-N含量显著增加了19. 11~61. 44 mg·kg-1,田面水NH+4-N含量显著增加了34. 48~40. 70 mg·L-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H+4-N与土壤脲酶、田面水NH+4-N均呈显著负相关,田面水NH+4-N与土壤脲酶、田面水NO-3-N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综上,与其他处理相比,U+N/D处理是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土壤NH+4-N和田面水NH+4-N含量的最优处理,合理配施尿素及0. 5%脲酶抑制剂NBPT和1%硝化抑制剂DMPP能够显著提高NH+4-N供水稻吸收,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形态配比对苋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形态配比对苋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条件下,苋菜生物量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苋菜的Fe、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大而增加;硝酸盐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大而降低。同一施肥条件下,苋菜的Fe含量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糖、氨基酸和硝酸盐含量随水分的增加而减少。苋菜的生物量、Vc含量以中等水量处理最高;硝态氮与铵态氮比例为5:5时苋菜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NH_4~+-N∶NO_3~--N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和0∶100)对天门冬农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天门冬氮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总氮量为14 mmol/L的条件下,天门冬茎长增长量、块根鲜重增长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随铵态氮与硝态氮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在铵硝比为25∶75时达到最大;游离氨基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农学性质及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两者均在铵硝比为25∶75时达到最大,但皂苷含量在全铵条件下最高。可见,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天门冬生长和品质影响显著,以食用为主时宜提高硝态氮比例(铵硝比为25∶75),以药用为主时则可适当提高铵态氮比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和磷素营养对菠菜生长、氮素吸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磷水平相同时,菠菜的生物量随着铵硝比的降低而降低,但铵硝比为25:75与0:100两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铵硝比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磷含量的增加,菠菜的生物量随之增加。菠菜茎叶中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铵硝比和磷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不同铵硝比处理,菠菜含氮量没有明显差异,随着磷水平的提高,菠菜植株含氮量有升高的趋势,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受到生物量显著差异的影响,菠菜植株中氮素累积量随着铵硝比的降低和磷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铵硝混合营养条件下,缺磷会显著抑制菠菜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且磷索缺乏对菠菜吸收硝态氮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铵态氮吸收的抑制作用。铵硝比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磷索供应量的增加,菠菜茎叶中NRA显著增加;但是营养液中铵硝比较高时,会显著抑制菠菜茎叶中NRA,而铵硝比较低时,则有利于提高菠菜的NRA。缺磷会严重抑制GSA;在磷素水平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铵比例的增加,菠菜茎叶中GSA显著增加。为此,在一些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上栽培蔬菜时,可以采取增施适量磷肥的方法,以降低叶菜的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2.
氮素形态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氮素形态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设置了尿素T1(酰胺态)、全硝T2(硝铵比为100/0)、混合氮T3、T4、T5(硝铵比为70/30、50/50、30/70)及全铵处理T6(硝铵比为0/100)和清水对照CK,于生长季节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营养品质,喷尿素的总糖量、糖酸比最大,其次是混合氮处理,全铵处理最小;果实的Vc含量以混合氮处理较高,全铵处理的最低;果实中花青素的含量顺序为:全硝尿素混合氮全铵CK。果实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全硝混合氮全铵尿素CK;硝态氮促进了果实生长,各处理平均单果重为全硝混合氮全铵尿素CK。综上结果,尿素及适当的硝态氮配比有利于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铵硝配比对弱光下白菜氮素吸收及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色遮阳网覆盖模仿弱光环境, 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20%左右, 以自然光照为对照, 采用精确控制水培溶液氮素营养, 研究NH4+-N/NO3--N 比例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100/0 对弱光下白菜氮代谢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弱光下, 白菜的鲜重及叶片总氮量以NH4+-N/NO3--N 比为25/75 时最大, NH4+-N/NO3--N 比为100/0 时最低。随弱光处理的进行, 白菜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但NH4+-N/NO3--N 比为25/75 时, 可维持叶片内较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试验表明, NH4+-N/NO3--N 比25/75 是白菜在弱光下生长的较适宜氮素形态配比。  相似文献   

14.
利用NO-3 N∶NH 4 N为 10 0∶0、5 0∶5 0和 0∶10 0三个硝铵配比的营养液对 12个不结球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硝铵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绿素SPAD值、硝酸盐积累量等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12个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营养液中的NH 4 N比例的增加而升高 ,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单株生物量除亮白叶 1号和五月慢在全硝培养中生物量较其他两种配比大外 ,其他 10个品种均在 5 0∶5 0硝铵营养液中表现最好 ;供试的 12个小白菜品种中有 9个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NH 4 N比例的增加而下降 ,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营养液能获得更好的产量、更高的叶绿素SPAD值和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  相似文献   

15.
A soil column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rip fertig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through drip irrigation systems, DFI) on the leaching loss and transformation of urea-N in soil with that of surface fer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flood irrigation (SFI), and to study the leaching los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ree kind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nitrate fertilizer, ammonium fertilizer, and urea fertilizer) in two contrasting soils after the fertigation. In comparison to SFI, DFI decreased leaching loss of urea-N from the soil and increased the mineral N (NH4+-N + NO3--N) in the soil. The N leached from a clay loam soil ranged from 5.7% to 9.6% of the total N added as fertilizer, whereas for a sandy loam soil they ranged between 16.2% and 30.4%. Leaching losses of mineral N were higher when nitrate fertilizer was used compared to urea or ammonium fertilizer.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ithout urea addition), on the first day when soils were fertigated with urea, there were increases in NH4+-N in the soils. This confirmed the rapid hydrolysis of urea in soil during fertigation. NH4+-N in soils reached a peak about 5 days after fertigation, and due to nitrification it began to decrease at day 10. After applying NH4+-N fertilizer and urea and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the mineral nitrogen in the soil decreased.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NH4+-N fixation or volatilization in the soil during the fertig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水稻对硝态氮响应的生理指标筛选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温室水培试验方法 ,系统评价了 4 0个遗传特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对 3种比例氮营养(NH 4 /NO-3 比例分别为 10 0∶0、5 0∶5 0和 0∶10 0 )的反应和对硝态氮响应的生理指标筛选。结果表明 ,4 0个水稻品种 (系 )在NH 4 /NO-3 比为 5 0∶5 0的营养液中生长最佳 ,植株总干重最高 ,但各个基因型的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水稻在两种比例氮营养液 (10 0∶0和 5 0∶5 0 )中的表现可将水稻分为 3种类型 :硝高度响应型、硝中度响应型、硝不响应型。在混合氮营养液中硝高度响应型水稻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总干重和氮积累量显著比单一铵营养液中的高。在评价不同水稻基因型对硝营养的响应时 ,根干物重和氮积累量可作为筛选的主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氮肥施入土壤后的转化特性进行氮肥的高效调控和管理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缓解氮肥污染的重要措施。为探究不同氮肥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性差异及硫代硫酸铵(ammonium thiosulfate,ATS)作为氮肥调控剂对尿素氮转化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温度25 ℃)试验方法,以尿素、硫酸铵、氯化铵和ATS作为供试肥料,比较4种氮肥施入石灰性潮土后的转化特性差异,并以ATS作为氮素调控剂,以单施尿素作为对照,探究尿素配施不同用量ATS对尿素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供试氮肥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过程明显不同。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水解速率最快,硝化作用强度也最高,硫酸铵其次;氯化铵由于Cl-的硝化抑制作用,土壤表观硝化率在7~21 d显著低于尿素和硫酸铵(P<0.05);ATS施入土壤后,NH4+-N转化为NO2--N的速率最高,而NO2--N转化为NO3--N的速率最低,NH4+-N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最长,出现峰值之后也一直保持最高的含量,表观硝化率最低。将ATS作为氮素调控剂与尿素配合施用,当其用量在60 mg/kg(含S量)以上时,既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尿素水解的作用效果,也表现出了显著的硝化抑制作用( P <0.05),且随着ATS用量的增加,抑制效应明显增强。这对于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但供试4种氮肥施入土壤后均出现了亚硝酸盐的累积,其中ATS处理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尿素、硫酸铵和氯化铵(P<0.05),累积持续时间也最长。ATS作为氮素调控剂调控氮素转化,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且随着ATS用量增加,亚硝酸盐在土壤中存留时间明显延长,含量和峰值明显提高,出现峰值的时间也明显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