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雪英  刘友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24-5626
在分析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概念及原理基础上,结合滨海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提出农用地产能核算在滨海县的应用方向,并对滨海县农用地产能核算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潮汕平原区理论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剔出异常数据,建立农用地分等自然等指数与产能间的函数关系,并进行检验,对农用地产能进行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分等指数与单产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农用地分等为基础进行产能核算,反映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及潜力,但要实现核算的产能,仍需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农用地产能核算规程》等建立农用地产能核算方法体系,对永昌县农用地产能和利用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永昌县农用地的实际产能、可实现产能、理论产能分别为47.113 323万t、59.553 829万t、65.317 829万t,可实现强度占理论强度的91.60%,利用潜力较大;可实现潜力、理论潜力分别占实际单产的21.19%和12.59%。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农用地(耕地)的产能核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省不同区域农用地产能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提高贵州省不同区域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根据贵州省农用地(耕地)产能核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从农用地的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方面对贵州省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用地可实现单产为理论单产的66.18%,实际单产为可实现单产的47.49%;贵州省农用地理论产能利用强度平均为66.18%,可实现产能的利用强度平均为47.49%;农用地理论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3335.66kg/hm2,可实现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3428.2kg/hm2,大部分县(市、区)的可实现利用潜力为2000~5000kg/hm2;贵州省农用地理论产能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有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有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遵义市、贵阳市和安顺市。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芹芳  段刚  杨震  陈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42-6443
[目的]建立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方法体系。[方法]调查统计与综合分析。[结果]依据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科学确定一定区域、一定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基本农田的理论面积、可实现面积和实际面积。[结论]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测算农用地不同层次的产能,确定不同层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制定地区发展战略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理论单产值的计算是产能核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理论单产值计算方法需要做一些补充。本文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分等单元标准粮产量与自然质量等指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指定作物理论单产值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数学模型,探讨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指定作物理论单产值计算的新方法。并以昆明市为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能够直接客观的反映农用地产能随耕地自然质量等别的变化情况,新探讨的计算方法能够对传统方法进行一些补充。该方法的探讨有利于当前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农用地产能层次划分和核算的基本原理;以柳州市区农用地产能核算项目数据为例,重点分析了可实现产量的数据收集过程和误差来源,运用标准差变换手段对外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详细验证了处理前后数据分布和变化的情况,并对异常数据溯源,简要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川林  刘燕红  熊凯  韦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02-11205,11207
为验证耕地产能核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依据县域内平均海拔数据和粮食产量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在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以及耕地产能核算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市耕地产能核算结果进行宏观检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域粮食总产——理论、可实现、实际产能模型有着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从回归系数来看,实际产能与粮食产量更接近,其次是可实现产能,最后是理论产量;县域平均海拔与平均海拔——理论、可实现、实际单产3个层次单产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其中,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实际单产都受海拔因素影响,3个层次单产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与产能核算成都市农用地承载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ERDAS9.2为遥感平台对1992和2002年遥感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将土地利用变化结果与产能核算成果统一转入ARCGIS10.0平台,得出两期不同层次农用地生产能力变化,并结合土地人口承载力运算模型得出两期不同层次下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研究期间农用地数量大量减少,生产能力降低.②从空间上看,农用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武侯区、锦江区、高新区,占总面积的66.27%.③基于产能核算的3个层次的农用地承载力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余江县为例,构建了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等指数的函数关系,以及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逐步计算了该县各乡镇理论产能和单产、可实现产能和单产以及实际产能和单产,并测算了各乡镇农用地的利用强度和潜力,为其他地区开展产能核算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房地严行业在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作用非常突出,近些年,市场经济在向前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出现疲软的状态,然而,过去的“炒房热”似乎也在不断升级,行业发展是市场条件下每个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当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预测将来发展形势对于整个经济发展而言非常重要.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提出,剩产能和高库存的问题也将会得到解决,我国房地产行业呈现一片新气象.文章选取典型案例,对上市房地产公司中华企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下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库存产能过剩,土地使用效率低等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控制管理、房地产企业管理、购房者需求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适应性评价阶段,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是保障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基础。本文提出土地资源约束下农业生产适应性评价及承载规模研究。以某某实际的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初步了解其基础信息后,分别土地资源、水文条件、气候环境以及生态条件四个方面对研究地区土地资源特征进行分析,构建了以单个指标为核心的等级划分标准,借助DEM(Digital Evalu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确定了不同划分尺度下的土地面积大小。通过融合土地资源、水文条件、气候环境因素的分析结果,构建了评价矩阵,利用生态条件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实现对农业生产适应性的客观评价,得到生产适宜区的面积为368312.48hm2,占评价总面积的51.19%;通过叠加不同影响因素的生产条件,得到研究区域的承载规模,面积为664944.39hm2,占评价面积95.97%。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农地流转理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对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运用熵值法求出各指标的熵值,进而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对指标权重分析得知:影响菏泽市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农业受灾面积和外出劳动力平均年龄,其指标权重之和为0.7739,具备构成序参量的条件。要促进菏泽农地流转速度,一方面积极争取外部新能量的注入,在确保城镇化质量前提下,加速进度,为更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化农民,夯实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人才动力和物质基础,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地产出率,确保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流转价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徐目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89-11191
借鉴现行不动产估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适宜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的3种评估方法,即收益还原法、市场类比法以及机会成本法。同时,对这3种估价方法进行比较,提出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业科研的基本条件,通过征收获得的土地又是科研院所的不动产。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植物科学基地为例,分析了院外试验基地土地资源管理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质量,合理布局,加强试验与产业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基地土地利用的规划控制,积极与土地管理部门对接;树立土地资源(资产)管理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思想,提升基地的综合实力;加强与当地政府及管理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等院外试验基地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2~2011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房价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效应;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作用效果并无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就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东部与西部地区仍以地方财政支出影响为主,而中部地区的情况却出现了逆转,土地出让收入对房价的刺激作用要显著大于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5~2009年河北省农业生产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