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舍建筑与设备提供了奶牛休息饲喂及合适的挤奶系统。传统牛舍建筑屋架结构采用木结构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通风系统一般以自然通风为主。采用侧窗和天窗。天窗的形式有气楼式、半气楼式和通风带式,建造与维护成本比较高。传统牛舍是集约型的系统,在牺牲劳动生产率的状况下可以实现对牛的个别照看。这种牛舍的牛场有单排与双排.采用固定床位.固定牛的装置有铁链式、劲架式等结构。传统的牛舍建造存在以下缺点:设施产业化技术落后.仍以传统的砖混结构形式为主,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牛舍标准化与规范化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2.
乳牛舍环境因素测试和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京地区最早的牛舍建筑形式是双坡双列式牛舍,由于存在着夏季过热,通风不良,湿热空气排不出的缺点,于是产生了钟楼式和半钟楼式(南向屋顶上部开天窗)牛舍。原东北旺农场牛舍是这种结构,经过近20年的实用证明它存在着一些缺陷。钟楼本来是有利于顶部湿热空气的排出,但由于牛床上部的屋顶太低,夏季屋顶的辐射热直接影响牛体。再加上窗小、窗口低以及牛舍中间的两堵隔墙(中间为饲料间和休息室)所造成的下半部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气团排出不畅,夏季降温排湿问题仍没解决。牛舍增加钟楼结构的同时散热面积也相应地增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肉牛舍冬季建筑热环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中国西北地区满足肉牛冬季温度通风要求的肉牛舍,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模拟了不同围护结构和通风率肉牛舍的冬季自然舍温。结果表明,在屋顶传热系数为1.0W/(m2·K)时,非保温窗牛舍在通风率分别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1~2月日平均温度最低值分别为-7.4℃、-12.3℃和-14.4℃,高于肉牛低临界温度,但需对饮水加热;在通风率为10次/h时,保温窗和非保温窗牛舍1~2月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1.6~-8.7℃、-12.3~-8.2℃;在通风率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非保温窗牛舍1~2月舍内外温差分别为8.8~12.2℃、5.2~7.6℃和3.7~5.4℃。建议西北地区肉牛舍采用非保温窗,屋顶材料采用单层彩钢板或者传热系数为1.0W/(m2·K)的材料,冬季通风率取10~15次/h;天窗和窗户分别选用阳光板和塑料膜卷帘窗。  相似文献   

4.
10.拴养式牛舍的形式与结构 (1)形式。阳光充足、于燥和通风良好对牛舍建筑最为重要。为此,小型奶牛场(户)宜采用双坡式牛舍,其跨度为10~11米。各地经验表明,这种牛舍构造简单、经济适用、采光及换气良好。 (2)位置和方向。坐北朝南,销偏东15°左右。 (3)地基和基础。应在坚硬的实土层上,不要在凹地填土疏松不匀的地基上,以免下塌。墙基也应坚固.基础比墙宽10~15厘米,可选砖石等制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冷热应激区域规模奶牛场牛舍建筑和设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20个存栏规模在400~15000头的奶牛场,对牛舍建筑形式、屋顶形式、屋面材料、环境调控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冷应激区域泌乳牛舍主要采用密闭或半开放建筑形式,屋面材料以保温性能较好的复合彩钢板为主;而热应激区域则多以开放式、屋顶采用钟楼或双坡形式为主。以单层彩钢板为屋面材料的牛舍,其热阻远远低于夏季低限热阻要求,十分不利于奶牛夏季生产。用于牛场缓解热应激的降温通风设备类别丰富,但通风降温方式的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调控效果差别较大。为提高牛舍夏季抗热应激水平,湿热地区应选用钟楼式屋顶,以有助于舍内通风,而干热地区则应选择双坡式屋顶,同时需要加强屋顶隔热设计。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圈舍优化设计及现有圈舍的通风系统改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新疆常见的双坡式牛舍、塑膜暖棚牛舍、拱顶式牛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温度、湿度,有害气体H2S、NH3,温室气体CO2几个方面研究确定新疆不同牛舍冬季舍内环境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检测,比较和分析不同时间、舍内不同高度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温湿度、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针对三种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几种牛舍内以及牛舍外即养殖场CO2浓度差异较大、牛舍内不同高度温度、CO2浓度存在分层。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说明新疆三种典型牛舍内最低温度均在0℃以上,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针对试验用三种屋顶结构,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牛舍内热量分布不均匀;新疆几种典型牛舍内湿度都较高,是环境调控核心问题;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牛舍内不同高度CO2浓度有所变化,但变化规律因牛舍屋顶结构和采用通风方式而异;三种牛舍内NH3、H2S气体浓度全天所有高度范围内数值远低于标准值,不是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调控时可以不进行考虑。新疆南北疆气候条件差别较大,使南北疆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环境状况,指导奶牛场牛舍设计改造,本试验测定了冀北寒区3种典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的温热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风速、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_2、NH_3含量、光照、噪音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舍外温度、相对湿度、温湿指数(THI)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环境质量相当。各舍内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各舍内温度日变化规律相近,日平均温度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日平均湿度最低(P0.05),每日高湿(相对湿度80%)、高THI(THI72)持续时间最短;风速最高(P0.05),PM10、NH_3、细菌含量均为最低(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优,但该舍噪音最大(P0.05);舍2日平均湿度、日平均THI最高(P0.05),每日高湿、高THI持续时间最长;风速最低(P0.05),PM2.5、PM10、NH_3、CO_(2、)细菌含量均为最高(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差,但该舍自然光照强度最高(P0.05),采光最好;舍3环境质量居中,人工光照强度最低(P0.05),存在夜间照明不足的问题。试验结果提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和改造应根据夏季舍内通风、降温、采光、噪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采用高举架、大纵跨的有窗结构,同时增加天窗、屋顶通风系统、檐下通风孔、门斗、通气缝等通风结构,屋顶材料可选择酚醛泡沫板和阳光板,结合养殖实际合理安装空调、喷淋和风机设备,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1奶牛舍的建筑要求 奶牛舍建筑的总体要求为:牛舍要坐北朝南,并以南偏东15度为好,但均应依当地地势和主风向等因素而定。跨度一般为12m以内,净高3.5m,牛舍面积一般按每头5m。考虑,运动场按每头牛20m。考虑,环境要求牛舍内应干燥,夏季能隔热,冬季能保温。并应有一定数量的门窗和通风口,以满足牛只进出,牛舍采光和通风要求。  相似文献   

9.
肉牛养殖场的肉牛舍较简单,可根据各地全年的气温变化和牛的品种、育肥时期、年龄而确定。建牛舍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有条件的可盖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国内常见的肉牛养殖方式有拴系式和散放式两类,牛舍建筑有牛栏舍、牛棚舍、塑料大棚等。北方的肉牛舍,要求能保暖、防寒;南方要求通风、防暑。牛舍内应设牛床、牛槽、粪尿沟、通道、工作室或值班室。牛舍南侧有条件的设有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槽、凉棚和饲槽等,牛舍四周和道路两旁应绿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适合东北地区的肉牛舍设计和管理方案,试验在黑龙江省选择2种具有代表性的牛舍(钟楼式彩钢结构的妊娠牛舍A和双坡式砖混结构的育肥牛舍B),对其冬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牛舍A内牛只活动时平均温度为-14. 1℃,温度较低;平均相对湿度为87. 1%,较标准值略高;风速、CO_2和NH_3浓度均适宜肉牛生长。牛舍B内平均温度为-1. 6℃;平均相对湿度为100%,严重超标;舍内风速为0 m/s,CO_2和NH_3浓度较高,不利于肉牛生长。牛舍A保温层薄、门窗密封不严;牛舍B通风换气系统设计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肉牛生长环境要求,牛舍A更适宜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11.
<正>肉牛养殖场的肉牛舍较简单,可根据各地全年的气温变化和牛的品种、育肥时期、年龄而确定。建牛舍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有条件的可盖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牛舍。国内常见的肉牛养殖方式有拴系式和散放式两类,牛舍建筑有牛栏舍、牛棚舍、塑料大棚等。北方的肉牛舍,要求能保暖、防寒;南方要求通风、防暑。牛舍内应设牛床、牛槽、粪尿沟、通道、工作室或值班室。牛舍南侧有条件的设有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槽、凉棚和饲槽等,牛舍四周和道路两旁应绿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采用新型材料建设的半开放式保温牛舍与普通圈舍的采光系数、入射角、透光角、舍内外的温度、湿度及CO2、NH3、H2S等主要环境指标进行定期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材料建设的半开放式保温牛舍的采光系数明显大于普通牛舍,且通风换气效果佳,在夏季温湿度适宜,防暑降温效果好,空气质量得以改善。试验组奶牛较对照组受胎率、产仔成活率、繁活率分别提高9、5、13个百分点,患病率降低2.5个百分点,产奶量和经济收入分别增加1 202.5kg和0.36万元。在甘肃天水利用轻钢彩钢板等新材料建设的钟楼式半开放式结构牛舍具有采光性能好、舍内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环境干燥等特点,是一种更适合奶牛生产的新型牛舍。  相似文献   

13.
1建好牛舍 牛舍宜建在向阳、通风,地下水质较好,距主要交通要道和居民区尽量远一些的地方。夏季通风良好,舍温不超过22℃,冬季保暖,舍温在8~15%为宜。根据饲养规模的大小,可建成单列式、双列式,对头或对尾式饲养。  相似文献   

14.
牛舍多采用自然通风,舍内环境参数空间分布规律与密闭式机械通风的猪舍和鸡舍有所不同.针对牛舍环境监测传感器布局问题,该研究分别采用传统均匀布点和谱聚类布点两种布局方法,分析了1~8个传感器共27种布局在夏、冬、过渡3个季节共12组试验数据下的传感器部署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牛舍环境监测传感器部署过程中,传统布局中蛇形(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牛舍建筑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对装配式牛舍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指出了今后对装配式牛舍进行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保持良好的通风通风是奶牛饲养的关键,有助于牛舍内气体的相互交换,因此在牛舍里要设置通风系统,使牛舍内外的气体环境和湿度等相对平衡。犊牛舍通风不良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所以牛舍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保持适当的温度只有保持了适当的温度,才能降低奶牛感染各种疾病的机会。通常将大型牛舍的温度控制在5℃~25℃。如果牛舍温度控制不好,将会影响到奶牛的食欲,使产奶量受到影响。保持牛舍地面的整洁不管是放牧、散养还是栓系的奶牛,通常每天都会在牛  相似文献   

17.
农户饲养奶牛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牛舍选建1.1舍饲奶牛的畜舍建筑,必须符合奶牛的生理特点和生产特点。奶牛舍址应选建在地质结构好、地势高、干燥、向阳、通风、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周围无工业“三废”和环境污染的地方。奶牛的散热机能不够发达(汗腺少、血供量微),因此,其耐热力低于耐寒力,故牛舍应该是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方位选择上应尽力保证阳光照进牛舍内,牛舍朝向要避开西、北方向和山口,以朝南或东南方向为佳。1.2奶牛躯体大,食量大,生产性能高。牛尿及粪便通道、饲料通道应有适当的宽度,以便牛只休息和饲养人员工作。1.3奶牛舍相当于生产牛奶的工厂,牛…  相似文献   

18.
肉牛“六化”快速育肥技术张奇川,肖志生,张瑞金肉牛饲养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与之相配套。采取“六化”育肥技术,可实现快速育肥。-、牛舍建筑标准化牛舍建筑应坚固耐用,确保冬暖夏凉。应建成半封闭式内走廊单列或双列式牛舍。走廊宽1-1.5米,顺走廊方向...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6):53-56
拟对双坡式牛舍内采用通风管设施时的通风系统进行研究。通风管数量以及直径通过圈舍内通风量的需求进行理论计算。针对牛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存在分层和热量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分别对舍内0.5、1、1.5、2、2.5、3、3.5及4 m处8个高度的有害气体浓度以及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通风管伸入牛舍内位置的选择综合考虑有害气体浓度最高及湿度最大、温度较低的位置。在外界风速一定的前提下,分别测量通风管伸出牛舍外0.2、0.5、0.7、1、1.2、1.5及1.7 m时,通风管口的风量,取风量较大时对应的长度。结果表明,试验用牛舍需要27个直径为300 mm的通风管。牛舍内4 m高度处,CO_2、NH_3有害气体浓度、湿度最大,温度较低,牛舍屋脊高为4.5 m,为此,通风管伸入舍内长度取0.5 m。通风管伸出牛舍外长度为1 m。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泌乳牛舍建筑结构及其配套设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奶牛场泌乳牛舍建筑结构及其配套设施的差异,选取188个存栏规模在110~23000头不等的奶牛场,对泌乳牛舍建筑结构、环境控制设备、其他配套设施等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河北省冷应激严重区域的泌乳牛舍以全封闭舍和半开放舍为主,热应激严重区域多为棚舍和半开放舍。河北省泌乳牛舍屋顶类型以普通双坡形式为主,约95%泌乳牛舍屋顶建材为复合保温板,约30%泌乳牛舍屋顶安装有透明采光带。全省90%以上泌乳牛舍内装有通风降温设施。清粪方式以铲车清粪为主,约45%奶牛场建有粪污处理设施。近几年随着奶牛舍改造升级,约90%牛舍内设置卧栏、颈枷。卧床垫料主要为沙子和牛粪。电加热保温饮水槽、照明设备、TMR已在全省普遍应用。本调研可为全省新建泌乳牛舍的设计及旧舍的改造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