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D奇宝优1号、D奇宝优527和D奇宝优5号等D奇宝优系列组合,系由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及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自选穗大、异交率高、丰产性好新不育系D奇宝A为母本,配制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D奇宝优1号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D奇宝优527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金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05002)。2002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引进广西试种、示范并获得了成功,于2004年2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04007)。  相似文献   

3.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培育的超级杂交稻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家稻2010016。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航1号是应用航天育种方法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5三年推广面积为26.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2亿kg。该组合具有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苗期耐寒性较好、抽穗期耐高温、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和广西区品种审定,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组合之一,还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重点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组合。着重介绍Ⅱ优航1号的推广应用,主要植物学特征与产量结构,同时也介绍了它在各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6.67、66.67、666.67hm2高产示范片的产量表现和抗性、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5.
川优318系四川双富种子公司于2003年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6.
闽紫糯1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以意大利黑糯×台紫糯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纯合,育成新自交系闽糯系9413,从晋糯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定名为晋糯系9415,组配成9413×9415.该组合于2002-2003年参加福建省特种玉米区试,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福建省自育并通过省级审定的第一个黑糯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洪雪清 《中国种业》2022,(11):93-95
特优 366 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州农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福建宏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其母本为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龙特浦 A,父本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 R366。2021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 20210023。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8.
金玉1号是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课题组选育的高产、多抗、高淀粉、中熟玉米新杂交种。该品种是1997年以自交系858作母本.自交系409做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1998年参加新杂交组合鉴定试验.1999—2001年以组合代号5107参加杂交组合复鉴和品种比较试验,2002—2003年参加甘肃省中(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003—2004年进行高产栽培试验。2004年1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特优航1号是由福建省农科院利用航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利用强恢复系航1号与龙特甫A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3年年初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2006年在福建莆田地区试种、示范,其产量、品质、抗性等各方面均优于汕优63、汕优016。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8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5):112-112,114
用龙特甫A与武恢898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898,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该组合于200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李章凑 《科学种养》2008,(12):12-12
T优5537,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人于2007年主持引进在福建省屏南县试验、示范。试验结果分析,该组合表现熟期适中、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米质优等特点,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杂交单季稻新组合。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协优33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3—2005年,该组合在贵州、四川等地示范,表现杂种优势突出,高产稳产,来质较优,耐寒性强。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超甜玉米新品种闽甜1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适宜福建省种植的甜玉米新品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以闽甜系 0059为母本、闽甜系 0165为父本,组配选育出甜玉米杂交新品种闽甜 107.该组合已于 2005年 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准两优52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自选不育系准S与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强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003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武陵山区、长江中下游中稻),并被农业部推荐为超级稻推广品种,200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及国家审定(华南稻区早稻)。2004年江西引进准两优527参加高中低不同海拨的单季稻区域试验,2005年示范推广1600hm^2,  相似文献   

15.
扬两优6号属两系中熟中籼杂交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0年育成并参试.2003年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宁县引进该组合种植,2007年由北京金色农华引进制种.  相似文献   

16.
邱木生  林贵发  王方明 《种子》2005,24(7):107-108
T优5570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用T55 A与明恢70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福建省用龙特A配制的特优组合因产量高,深受农户喜爱,每年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福建省取消了特优组合纯度92%的地方标准后,由于龙特A育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具有自花结实特性,与其配制的杂交组合纯度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96%标准,为避免质量风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不敢生产经营.T优55 A(珍汕97 B/地谷B∥龙特浦B)是从F4选株与珍汕97 A杂交、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各种性状与龙特A相近,但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克服了因龙特A育性不稳定而导致,配制的组合容易造成纯度不达标的缺点.T55 A与明恢70配成的T优5570,抽穗整齐,纯度高,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高产,2003年被福建省确定为全省重点示范品种,可作为特优组合的替代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绿香313(原名绿香78313)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优质不育系绿香1378A号恢复系泸恢731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其中不育系绿香1378A与恢复系泸恢7313均于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福建省种子总站于2005年引进绿香313作为中稻种植,2005年、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2007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2007年9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成员对绿香313进行田间现场考察,认为该组合米质优,丰产性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拟推荐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  相似文献   

18.
秦代锦  龚桥 《种子》2006,25(10):90-90,98
川香优2号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选优质香型不育系川香29A为母本,自育优质强恢复系成恢17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授权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生产经营。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3051)。2002年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CAN2002030.5)。  相似文献   

19.
辽棉18号是农六师农科所2003年从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的抗病早熟棉,并于2003年、2004年对该品种进行了示范推广。该品种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以87—7109为母本,1038—6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筛选育成的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02年12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辽棉18号。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新组合金农3优3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用金农3A与金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该组合201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2011年续试,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6)。该品种糙米红褐色,具有产量高、米质好、营养高的特点,适合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2012年,福建省上杭县种子管理站引进该品种做烟后晚稻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