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993年对黑鹳先后组成4对配偶,共产卵32枚,受精卵14枚,受精率43.75%,出雏8只,出雏率57.4%,成活5只,成活率62.5%。黑雏在笼养条件下,3岁龄性成熟。齐齐哈尔地区4-6月份产卵,一般窝产卵4枚,年最多产卵16枚,孵化期31天。黑鹳为晚成鸟。自然育雏在雏鸟出壳后3-4小时开食,人工育雏24小时开食,15日龄雏鸟开始生长初级飞羽羽鞘,20-25日龄能站立,30-35日龄  相似文献   

2.
1993—1995年,饲养一对黄腹角雉,于1994年5月产无精卵2枚;1995年4月产卵6枚,孵出黄腹角雉5只。本文对黄腹角雉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环境、产卵情况及电器孵化、人工育雏与饲料配方等均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1993-1995年,饲养一对黄腹角雉,于1994年5月无精卵2枚;1995年4月产卵6枚,孵出黄胜利角雉5只。本文对黄腹角雉的生活习性和包头环境,产卵情况及电器孵化、人工育雏与饲料配方等均余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朱鹮引种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不同地区朱种群和加快繁殖 ,2 0 0 2年从洋县引种朱 6 0只到秦岭北麓 ,用人工孵化育雏和亲鸟自然孵化育雏相结合的方法 ,并加强幼鸟管理 ,对其中 14对繁殖朱进行了 2年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当年产卵 45枚 ,受精卵 35枚 ,受精率 77.78%,出雏 32只 ,成活2 6只 ,成活率 81.2 5%(2 6 / 32 )。 2 0 0 3年产卵 46枚 ,受精卵 40枚 ,受精率 86 .95%,出雏 35只 ,成活 34只 ,成活率 97.1%(34 / 35)。其中 ,2 0 0 2 ,2 0 0 3年亲鸟自然孵化 ,受精率分别为88.89%和 10 0 %,成活率均为 10 0 %,亲鸟自然孵化育雏优于人工孵化育雏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一对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的筑巢、孵化、育雏及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北红尾鸲的筑巢时间为5天,产卵期5天,每天产卵1枚,孵化期12天,育雏期13天。  相似文献   

6.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大斑啄木鸟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5~2007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大斑啄木鸟的生态进行了观察,观察表明,该鸟在本地区为留鸟,繁殖后比繁殖前的种群数量增加85.7%:3月下旬开始交配,4月上甸产卵,窝卵数3~6枚,孵卵期11 d,孵化率94.1%,繁殖成功率87.5%,育雏期21 d;食物以农林害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占90.4%,植物性食物占9.6%。  相似文献   

7.
黑尾鸥属鸥形目,鸥科。它是一种中型水禽,成鸟喙为黄色,先端为红色,其后有一黑带位于红黄二色之间;脚黄色,夏羽头、颈和下体白色,背深灰色,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具有宽阔的黑色亚端斑,冬羽枕部和后颈缀有灰褐色。主要栖息于沿海海岸沙滩,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1-2]。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研究了粉红椋鸟在繁殖季节的迁徒,求偶,筑巢,产卵,孵化,育雏,食性和分布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鸟在新疆境内为繁殖鸟,其分布区与蝗虫发生区密切相关,每年迁飞来的时间与当地蝗虫孵化期相一致,粉红椋鸟在繁殖期和育雏期均以蝗虫为食。喜集群营巢,巢多选出在山坡乱石堆缝隙内,每平方米2~3巢,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主要以蝗虫为食,日食量达120~180头/只,粉红椋鸟可在距巢区5~8km范围内捕  相似文献   

9.
天山中部是角■(Podiceps auritus)在国内唯一的繁殖地。1978年以来我们在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山盆地对角■的形态、繁殖生态、食性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角■5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4—6枚,孵化由雌雄共同承担,食物主要是水生植物和鱼类。  相似文献   

10.
张军生 《野生动物》2014,(3):311-315
2000-2012年间在设置人工巢箱条件下,对内蒙古甘河林业局的黄眉柳莺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收集了窝卵数、占巢率及对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效果等。统计分析表明:黄眉柳莺每年5月初返迁占巢,5月下旬产卵,窝卵数5-8枚,卵淡白色,具赤青色斑纹,且钝端密集。卵长径(14.75±0.56)mm,短径(11.78±0.59)mm。育雏期15-18 d,锥鸟存活率93.98%,建立了占巢率与落叶松鞘蛾虫口密度间、占巢率与窝卵数之间的一元关系式,黄眉柳莺人工巢箱防治区平均防治效果达到48.95%。  相似文献   

11.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蝗害生物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研究了粉红椋鸟在繁殖季节的迁徒、求偶、筑巢、产卵、孵化、育雏、食性和分布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鸟在新疆境内为繁殖鸟,其分布区与蝗虫发生区密切相关,每年迁飞来的时间与当地蝗虫孵化期相一致,粉红椋鸟在繁殖期和育雏期均以蝗虫为食。喜集群营巢,巢多选在山坡乱石堆缝隙内,每平方米2~3巢,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主要以蝗虫为食,日食量达120~180头/只。粉红椋鸟可在距巢区5~8km范围内捕食蝗虫,经捕食过地带,蝗虫密度可从每平方米30~40头下降至每平方米1头以下,控制效果异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鹤科中的戴冕鹤(Crownd crane)凭其羽色多彩和头戴皇冠似的羽饰而被人类视为珍乌。世界上现有二种亚种群:黑颈亚种群和灰白颈亚种群。本园饲养的一对戴冕鹤,母本属黑颈亚种,公本属灰白颈亚种,于1986年首次杂交产卵。我们在孵化、育雏方面取得了成功。现将情况汇总如下。产卵情况:年产四窝,每窝2~3枚,窝间相隔15~41天。孵化:将卵置于自动孵化箱内孵化,每隔2小时  相似文献   

13.
白马雪山的雉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雉鹑是中国Ⅰ级保护鸟类.在云南雪山自然保护区密度仅在核心区较高,约26只/Km2,栖息在海拔3000-4500m之间的针叶林等地,早晨7:00开始活动,晚7:30时后上树夜宿,第年3月下旬开始繁殖,配偶为一夫一妻制.雄鸟有争偶现象,4月底开始筑巢,5月产卵,窝卵数为6~8枚,孵化期27-31天.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养环境下斑鳖产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鳖目前仅在中国和越南的动物园中有4只存活个体,为了拯救这一物种,中国的苏州动物园和长沙动物园开展了斑鳖联合繁育项目。在2008~2011年对斑鳖的产卵时间、产卵窝数、产卵数量和卵的重量、直径等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雌性斑鳖在夜间产卵,有护卵行为。每年可产卵2—4窝,首次产卵在5月底或6月中旬,最晚在7月中旬结束。产卵间隔变化较大,最短的为12d,最长的达到36d,平均18.4±8.3d。每窝产卵数45~70枚,平均为60.3±7.5枚,年产卵总数在100~200枚之间,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在1~136枚之间。卯的重量在19.0-21.5g之间,平均20.1±0.7g;卵的直径在31.5~34.4mm之间,平均为32.6±0.7mm。产卵次数、窝卵数、卯重和大小都会受到运输或环境变化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目前提供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符合斑鳖的繁殖要求,但是管理中要注意减少运输应激和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 育雏期至开产期的管理一般与肥育用鸭的育雏法相同。但以食用卵为生产目的时,主要只需饲养雌鸭。以采种卵为主时,最初则应按雄1只雌4只的比例混养。也有人在产卵临近时才开始混养,这可能会造成受精率低下,应予注意。但如果用  相似文献   

16.
浙江沿海拥有中国最多的海岛数量,其中有些无人岛屿成了海鸟的重要繁殖场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繁殖海鸟在这些海岛上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并不清楚.在2003年至2006年共4个繁殖季节里,我们对浙江沿海的繁殖海鸟的多样性、种群数量、分布及其受胁状况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了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大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gii)、黑嘴端凤头燕鸥(T.bernsteini)、黑枕燕鸥(Sterna sumatrana)、粉红燕鸥(S.dougallii)、褐翅燕鸥(S.anaethetus)等6种海鸟,计28个繁殖岛屿、49个繁殖群体.五峙山列岛、中街山列岛、韭山列岛、渔山列岛、台州列岛和北麂列岛是浙江沿海相对比较重要的海鸟繁殖区域.目前绝大多数的繁殖群体面临严重威胁,在浙江沿海,乃至全国沿海,对繁殖海鸟的保护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林植  何芬奇 《中国鸟类》2012,3(1):67-70
在厦门观鸟会对出现于福建沿海及近海岛屿的水鸟做例行调查时,于2007年至2009年的3年间先后5次在福建南部漳浦县古雷镇附近的菜屿列岛上发现有被环志(包括旗标)的粉红燕鸥(Sterna dougallii)个体,目前已知对其施以脚旗标志系由澳大利亚澳–亚涉禽研究组(AWSG)所为,同时表明佩戴旗标的个体中至少有一只其年龄当在6龄或7龄以上;这一记录连同遗鸥环志个体10年以上的存活记录将对估算繁殖于东南沿海地区的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大凤头燕鸥(Sterna bergii)、黑嘴端凤头燕鸥(S. bernsteini)等种类的生命周期和世代长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红嘴相思鸟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红嘴相思鸟生态学研究的初报。作者对红嘴相思鸟在金钟山北坡五种林型中的分布数量作了调查。红嘴相思鸟的繁殖期为3月—10月。每窝产卵3—4枚。卵均重3.1(2.9—3.3)克,大小为22.1(22.3—22.6)×15.7(15.1—16.0)毫米。雏鸟在巢期为10天。筑巢、孵卵、育雏皆由双亲担任。  相似文献   

19.
黑天鹅人工繁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5月,在徐州睢宁对人工饲养的黑天鹅繁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鸟类补卵的习性,人工饲养的黑天鹅可产卵4~5窝,一般间隔20 d可进入下一个产卵期,每窝6~8枚,年产量达30~40枚。施温方案以变温孵化为佳。温湿度分别为:前期(1~10 d)为38.5℃,55%;中期(11~20 d)为37.8℃,60%;后期(21~32 d)为37.8℃,65%;落盘(33~36 d)为37℃,75%。本实验通过对黑天鹅的饲养管理、配对、营巢、捡卵、孵化、育雏等研究,摸索了一套提高黑天鹅繁殖率的科学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提高黑天鹅人工繁育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95年 3月~ 1 997年 7月 ,在长沙动物园对虎皮鹦鹉的人工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虎皮鹦鹉的繁殖期为 3月中旬~ 6月中旬 ;年产 2窝 ,窝产卵数为 4~ 7枚 ;雌鸟担任孵化 ,孵卵期为 ( 1 9± 2 )d ,孵化率为 86 8% ;育雏期 ( 30± 5 )d ,育成率为 92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