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假性内向肢蹄是马骡前肢所特有的一种肢势和蹄形。此种肢蹄对马螺正常体力的发挥颇有影响,而且容易诱发某些变形蹄和肢蹄病。为了了解军马中假性内向肢蹄的发生情况,探讨假性内向肢蹄与装削蹄的关系,我们调查了649匹军马,并对其中61匹假性内向肢蹄马骡进行了试验性矫正装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提高装蹄质量减少马骡蹄病宋继忠(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装蹄是马骡护蹄的一项重要内容。装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蹄的健康,乃至使役,特别是对比赛用马则尤为重要。合理的装蹄,不仅可以防止蹄角质过度磨损和防滑,使马骡运步灵活,而且对预防蹄病和变形蹄的...  相似文献   

3.
诊疗马骡蹄病的点滴经验李哲,李振武蹄病是外科多发病,据临床统计发病数字约占四肢病的30%左右。发病种类常见的有:钉伤、蹄底刺创、蹄叉刺创、蹄叉腐烂、蹄底挫伤、蹄冠外伤、蹄冠炎、蹄真皮炎以及这类疾病损伤后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等。现将诊疗蹄病的一些要点介...  相似文献   

4.
三秋防治马属动物漏蹄病李舒杭王参荣(山东招远市兽医总站·265400)三秋期间,马骡驴使役重,容易发生漏蹄病。这是蹄叉角质腐烂的蹄病,多因厩舍潮湿,蹄叉角质长期受粪尿侵蚀,修蹄不及时而引起发病。病畜步行时不敢着地,难以负重,患蹄发热,蹄叉中沟及侧沟角...  相似文献   

5.
猪场母猪肢蹄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全  丁欢欢 《养猪》2012,(1):41-43
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包括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遗传非传染性肢蹄病。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前肢增粗、独趾、多趾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非遗传非传染性肢蹄病  相似文献   

6.
<正>1定义奶牛肢蹄病是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是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  相似文献   

7.
蹄穴位注药治疗奶牛腐蹄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蹄头、前缠腕、涌泉是奶牛前肢蹄部的主要穴位,后蹄头、后缠腕、滴水是奶牛后肢蹄部的主要穴位,采用这些穴位疗法治疗奶牛腐蹄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肢蹄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的母牛易发。  相似文献   

9.
漏蹄是马骡常发病之一。近年来,用精制敌百虫粉治疗湿性漏蹄患病7例均愈,方法简便,疗效颇佳。治疗方法:除去患畜病蹄底污物,取出嵌入的铁钉、木屑等异物用0.5—1%高锰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有关文献中,多数是将肢势与蹄形割裂开来论述,或者只片面地强调肢势决定蹄形,而缺乏蹄形也可影响肢势的研究。为证实马骡肢势与蹄形的相互关系及装削蹄对肢势与蹄形的影响,我们于1977年~1979年先后在沈阳、福州、成都三个军区对346匹马骡(马196匹、骡150匹)装削蹄前后的肢势与蹄形,进行了较系统的测量和观察,为改进装削蹄工作,预防肢蹄病,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母猪肢蹄病的发生原因与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蹄裂等几种;变形肢有"X"状肢、"O"状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传染性肢  相似文献   

12.
奶牛无蹄则无奶。可见蹄在奶牛器官中的重要地位,蹄病防治在奶牛饲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1蹄病的诊断1.1重要观察。当奶牛发生蹄病时,首先要确定哪个牛蹄患病。奶牛运动时“点头行、前肢痛、抬在患、低在健”。当奶牛在运动时有点头动作则表明前肢有患处,有病的一侧着地时奶牛则抬头,健侧肢着地时则低头。“伸头行、后肢痛、伸在患、屈在健”。当奶牛在运动时有伸头动作,则表明后肢有患处,有病的一侧着地时则伸颈,健侧肢着地时则屈颈。1.2局部观察。当发现某肢体有病变时,让牛静站,把牛蹄周围的牛粪洗刷干净。首先观察蹄冠有无外伤、肿胀…  相似文献   

13.
韦海飞  郭锷锋 《广东奶业》2004,(1):18-19,27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后肢髋关节由于摔伤引起脱位存在不稳定因素,而且发病率不高,这里不阐述。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有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发病居多。珠江奶牛场2002年,肢蹄病的发病率及引起的淘汰达到历史高峰,泌乳牛月发病率为7.8%,全年因肢蹄病而淘汰占总淘汰牛的17%,2003年1月份起,我们调查了跛行牛282头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旨在摸索肢蹄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第四季度的月发病率降至3%以下(占成母牛),因肢蹄病引起淘汰共4头。现将我们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母猪肢蹄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状肢、“()”状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X”状肢、“O”状肢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等几种。  相似文献   

15.
马骡肢蹄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影响家畜的使役和利用年限,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马骡肢蹄病的种类、数量甚多,由于疾病发生的部位、程度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也不一样,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马骡肢蹄疾病中,有一些疾病发病原因清楚,症状典型,病变范围广或体积大,损伤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6.
马骡肢蹄病是外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该病发生后往往导致病畜丧失使役能力,降低生产性能,并且病情复杂,不易诊断。为寻求一条能为广大兽医临床工作者所掌握的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国内外兽医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肢蹄病诊断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以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引起猪肢蹄病发生的营养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肢蹄病是指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型肢、"O"型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X"型肢、"O"型肢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等几种。  相似文献   

18.
肢蹄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的母牛易发。1发病原因日粮中缺钙、缺磷,或是高钙低磷、高磷低钙,都容易导致钙磷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奶牛肢蹄病。维生素D不足或活性下降时,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9.
正蹄叉腐烂是蹄叉角质的腐烂分解,并常伴发真皮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是马骡常发的一种蹄病,尤以城市马骡发病率较高。本病在前、后蹄均可发生,但以后蹄较为多发,并多见于蹄叉中沟,蹄叉侧沟次之。有的一蹄发病,也有的四个蹄同时发病。本病主要是因蹄底部受损伤后,病菌侵入或者由于蹄底长期踩于潮湿泥土中,造成蹄叉腐烂坏死、角质脱落并  相似文献   

20.
种公猪肢蹄病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40头种公猪进行了肢蹄病的观察、诊治和预防,结果:在40头种公猪中发现32头患有不同程度的肢蹄病变(占80%)。在32头患猪中严重和有跛行的9头(占28.13%),前肢肢蹄病17头(占53.13%),后肢肢蹄29头(占90.63%);所检出的肢蹄病按其发生部位和病变不同,共有26种。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猪栏环境与地面的质地不良直接引起患者患部的磨损。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梭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采取以蜂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