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此,针对当地秋冬鲜食甜玉米生产情况及种植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瑞丽市秋冬鲜食甜玉米高产栽培措施,起到促进瑞丽市秋冬鲜食甜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鲜食甜玉米是夏季常见的一种蔬菜,因具有营养丰富和口感甜、脆、鲜、嫩的特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鲜食甜玉米独特的遗传因素和特殊用途决定了其不同于普通玉米,如果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就会造成减产减收、品质下降,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基于此,结合姚安县甜玉米栽培实际,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种子处理、科学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对甜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兰州市红古区对鲜食型甜玉米新品种朝甜603进行春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对甜玉米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致使甜玉米生育期延长。在4个播期处理中,以4月12日播种的甜玉米综合性状优良,鲜穗折合产量最高,为19 620.83 kg/hm2,较其余播期处理增产4.97%~12.28%。说明鲜食型甜玉米新品种朝甜603在兰州市及同类地区春季播种以4月12日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省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甜玉米,以粤甜16为对照,于2021年春季对10个鲜食甜玉米进行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甜玉米新品种的产量、品质和综合抗性差异较大,其中金冠218和广良甜27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株型为紧凑型或半紧凑型,果穗为筒型,籽粒排列整齐,蒸煮后食味优,抗逆性强;产量分别为20 331.25、20 037.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粤甜16增产8.0%、6.4%,可作为鲜食甜玉米优良品种在福建省推广种植。鄂甜玉3号和珍珠牛奶的早熟、珍珠牛奶的低穗位等特性可以作为优质资源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全国甜玉米消费市场不断壮大。广西横县作为中国甜玉米之乡,多年来在全国鲜食玉米产业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分析横县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甜玉米产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甜玉米高产品种氮素积累和分配的规律,阐明不同生育阶段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分析了22个甜玉米品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拔节期、开花期和鲜食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和分配量。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不同阶段的氮素积累和分配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植株氮素含量逐渐下降,氮素积累量逐渐上升,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以拔节到开花期最高;氮素在开花前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在开花后开始由叶片逐渐向果穗转移。到鲜食期,甜玉米不同品种果穗中氮素分配量最高,占全株氮素总积累量的41.32%,其次为子粒,氮素分配量占全株氮素积累量的28.53%。高产品种拔节—鲜食期氮素积累量高,鲜果穗高产品种在鲜食期叶片和子粒中的氮素分配较高,鲜子粒高产品种在鲜食期叶片和雄穗中氮素分配量较高且轴中氮素分配量较低。鲜果穗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品种主要是由于其减少了开花—鲜食期的氮素积累量,其次是减少了拔节—开花期的氮素积累量,且其在鲜食期叶片、轴和叶鞘中的氮素分配量较少。鲜子粒氮素利用效率和各阶段的氮素积累量及鲜食期各器官的氮素分配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在玉米籽粒根部切削方式将甜玉米果穗上的籽粒与玉米芯分离的机械设备的设计。该设备在籽粒切脱过程中刀片与玉米籽粒根部(玉米芯外缘)成弹性浮动接触,可随玉米果穗直径的不同而做自动调整,保证刀片刃部始终贴近玉米籽粒根部切削。特点是效率高、切粒质量好,适应甜玉米籽粒含水率在58%~75%范围内,既适合甜玉米籽粒切脱、也适合糯玉米籽粒切脱。满足了中国鲜食甜玉米深加工的需求。该设备采用刀片高速转动、玉米果穗直线运动旋划切削技术。经过对该设备设计、试制、试验结果表明,完全适合甜玉米切脱籽粒。  相似文献   

8.
鲜食玉米主要有甜玉米、黑玉米、糯玉米等,其营养丰富,籽粒中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糖和多种维生素,既是香甜可口的鲜食佳品,又可以加工成罐头、饮料等产品,其茎叶还是优质的青饲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鲜食甘薯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定了无公害鲜食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研究了无公害鲜食甘薯生产的整地栽插技术、肥水管理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农药安全使用关键等,形成了一整套无公害鲜食甘薯种植技术体系,对提高食品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8年,重庆市鲜食玉米面积3.133万公顷,其中,糯玉米2.840万公顷,甜玉米0.293万公顷。糯玉米品种以京科糯2000、爱糯1号、渝糯系列为主;专用甜玉米品种较少且杂乱,以泰甜88号、金甜678、荣玉甜1号、金中玉为主。耕制以轮作、套作栽培为主,如"玉—菜""玉/苕""玉/豆/苕""玉—玉—菜"等。甜、糯玉米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季节性差异较大,收购价一般在1.5~3.0元/kg,错季(5月底、10月初)销售4~6元/kg。简介了主推的春-秋两季甜糯玉米栽培技术、甜糯玉米分期播种技术,以"农业+旅游"为主的、以"基地+农户+企业"为主的鲜食玉米高效经营模式及以"鲜食玉米—草食牲畜—沼渣液"为主的循环农业高效经营模式。提出了鲜食玉米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前,超甜玉米品种存在品质与产量、耐热性等性状上的不足,往往品质好但产量低、抗性差,或产量高但品质差。且多数品种不能用于加工。而生产和市场需要一个品质优、且丰产性突出、多抗、广适的鲜食和加工兼用型的优良新品种,且在品质方面赶上华珍,产量、耐热性及外观性状上超越华珍。基于此,从1998年开展了超甜玉米的选育工作,于2003年育成了新品种上品,该品种2008年通过广西省审定,2010年通过福建省审定,2013年通过浙江省、云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2.
陈国清  刘小兵  陆大雷  陆卫平 《土壤》2014,46(6):1039-1044
为挖掘甜玉米品种潜力,在同一肥力水平和栽培条件下研究了22个甜玉米品种钾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钾素积累量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出苗–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鲜食期的积累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10.0%、73.6%和16.4%,变幅分别为5.6%~19.8%、48.0%~88.8%、0.9%~42.1%。拔节期钾素主要分配在叶片和叶鞘中,拔节后分配到茎杆中的钾比例开始升高,到开花期钾素分配到茎秆中的比例达到峰值,其分配量占钾素总积累量的39.9%左右,后期保持平衡。在鲜食期,茎秆中钾素含量比例为39.5%,叶片为22.0%,籽粒为10.4%。回归分析表明:高产(鲜果穗和鲜籽粒)品种其拔节至开花期具有较高的钾素积累量,且鲜食期苞叶中钾素分配率较低。在供试22个品种中,金师王等7个品种的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钾素积累量、鲜食期籽粒中钾素分配比例较高,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3.
甜玉米具有营养丰富、甜、鲜、脆、嫩的特点,其葡萄糖、蔗糖、果糖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8倍,蛋白质含量在13%以上且以水溶性蛋白为主,粗脂肪含量9.9%,比普通玉米高出l倍左右,籽粒中富含维生素B_1、B_2、B_5、B_6、C、E,胡萝卜素和l8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甜玉米已成为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甜玉米受到各阶层消费者的喜爱,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瑞丽市冬甜玉米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瑞丽冬季农业开发的支柱产业之一。科学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在冬甜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能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合理用肥,达到节本增效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结实期弱光胁迫对甜玉米籽粒灌浆和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甜玉米生长发育对花后弱光的响应,以京科甜183和京科甜533为材料,结实期(人工授粉至鲜食期)利用遮阳网进行50%遮光处理,研究结实期弱光胁迫对甜玉米籽粒灌浆和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播和夏播处理下,弱光胁迫均使甜玉米穗粒数减少,鲜籽粒重降低,进而导致产量损失;随灌浆进程推进,鲜籽粒体积、鲜重、干重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籽粒含水率、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PAD值逐渐下降。结实期弱光胁迫显著降低鲜籽粒体积、鲜重和干重,花后27 d时籽粒含水率较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PAD值降低,MDA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总体上,弱光胁迫能加快甜玉米叶片衰老,进而限制籽粒灌浆,导致籽粒重量下降。本研究结果为甜玉米结实期叶片衰老和籽粒灌浆在低光照条件下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适宜在甘肃省范围内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18个,其中甜玉米品种有SBS903、超甜88、超甜白+黄、先农甜珍、超甜603,糯玉米品种有源糯1号、香甜糯868、天润糯1号、香甜糯9号、富友FNL80、垦白糯2号、紫玉糯839、瑞糯260、金玉糯856、航玉糯8号、甘甜糯3号、甘甜糯1号、白玉糯909。介绍了适宜甘肃应用的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用玉米,近年来对甜玉米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云南省由于优越的气候条件,甜玉米发展较快。但由于甜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要求高,高产栽培和杂交种制种技术复杂,限制了甜玉米的推广应用。本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甜玉米高产栽培应注意的12个方面和高产制种应注意的6个方面,从而达到高产优质实现甜玉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以鲜食甜糯玉米为主要原料制备甜糯玉米酒的原料配方。试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将甜糯玉米酒感官品质数学抽象量化,以量化后的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混料试验设计,建立原料配方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好(R=0.984 4,P0.001),可用于预测和分析甜糯玉米酒的感官品质。经模型优化可得,感官品质评价为"好"的甜糯玉米酒原料配方为鲜食糯玉米(66%)、鲜食甜玉米(17%)和糯米(17%)。本研究酿造的甜糯玉米酒的酒精度仅为4.75%,远低于一般低度酒,符合现代人的饮酒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有着较高的市场价值,但是只有通过科学的栽培才能够获得理想的产量,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此,结合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实际情况,就甜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希望为甜玉米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安塞县的生态环境和苹果生产现状,对安塞县苹果生产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安塞县中部丘陵沟壑区、南部次生林区适宜优质鲜食苹果生产;北部白于山山区降水偏少,温度偏低,不适宜优质鲜食苹果生产.建议安塞县2007-2010年以中部、南部为中心,每年新栽鲜食苹果1.667×103hm2,到2010年全县苹果总面积可达到1.667×104hm2.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通过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秋-2017年秋5年9季)对比了两种施氮水平[减量施氮(300 kg·hm-2,N1)和常规施氮(360 kg·hm-2,N2)]、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单作(SS)、甜玉米//大豆2:3间作(S2B3)、甜玉米//大豆2:4间作(S2B4)、大豆单作(SB)]的甜玉米、大豆及系统产量的动态变化,采用W2(Wricke''s ecovalence,生态价值指数)、变异系数(CV)和可持续指数(SYI)评价了产量的时间稳定性,旨在为华南地区一年2熟制甜玉米产区地力保育和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甜玉米、大豆和系统总产量呈现明显的生产季节动态变化,不同年季、种植模式对甜玉米、大豆和系统总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施氮水平仅显著影响甜玉米的产量。2)所有间作处理甜玉米的相对产量均高于单作,间作系统的实际产量损失指数(AYLs)均大于零,表明甜玉米//大豆间作能稳定地保持间作优势且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3)不同处理甜玉米产量的W2、CV和SYI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单作大豆的W2值显著高于间作,单作大豆的产量稳定性低于间作大豆。种植模式对系统总产量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且间作大豆提高了其稳定性。4)间作大豆显著提高了土壤地力贡献率,S2B3和S2B4的平均地力贡献率分别为75.07%和74.27%,比SS分别高30.29和29.47个百分点。5)与单作甜玉米相比,9季甜玉米//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pH,缓解了长期大量施氮导致的土壤酸化对地力的影响。连续减量施氮没有影响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300 kg·hm-2的施氮量能够满足甜玉米和大豆对氮素的需要。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是华南甜玉米产区资源高效利用、系统产量稳定的可持续绿色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