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陇糜1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4年以单34为母本,以系选优系8738-1-1-2-4-2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年水旱穿梭和多点鉴定育成的高产稳产糜子新品种。在2013 — 2014年进行的甘肃省糜子品种多点区域试验中,陇糜12号平均折合产量为3 739.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10.04%。生育期115~123 d,株高163.1 cm,穗长34.6 cm,单株有效穗数1.1个,单株穗重9.24 g,单穗粒重7.01 g,千粒重8.5 g,出谷率75.87%。籽粒(黄米)含水分10.57%(干基)、粗蛋白16.52%(干基)、粗脂肪3.98%(干基)、粗淀粉75.12%(干基)、赖氨酸0.29%(干基)、铁47.4 mg/kg(干基)。高抗黑穗病。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海拔1 650~1 900 m的地区春播,也可在海拔1 200~1 400 m的地区夏播复种。  相似文献   

2.
陇谷15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粮室2002年以晋谷29号做母本、以陇谷9号做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水旱穿梭选育和多点鉴定育成的丰产、抗病、优质谷子新品种。陇谷15号生育期120~128 d,株高133.3 cm,茎粗0.70 cm,主茎可见节数10.4节,穗长24.05 cm,单株穗重17.66 g,单穗粒重12.80 g,千粒重2.31 g,单株草重23.35 g,出谷率72.48%。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测,籽粒含水分103.7 g/kg(干基)、粗蛋白147.4 g/kg(干基)、粗脂肪50.7 g/kg(干基)、粗淀粉666.1 g/kg(干基)、赖氨酸3.0 g/kg(干基)、铁46.1 mg/kg(干基)。人工接种鉴定,陇谷15号黑穗病发病株率4.23%,表现为高抗黑穗病。  相似文献   

3.
谷子新品种陇谷14号是用9512-4-2-1-1作母本,陇谷10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3 — 2014年甘肃省谷子品种多点试验中,2 a平均产量4 317.3 kg/ hm2,较对照增产10.8%。陇谷14号含粗蛋白142.9 g/kg、粗脂肪55.7 g/kg、粗淀粉696.2 g/kg、赖氨酸2.9 g/kg。人工接种黑穗病发病株率27.29%,中抗谷子黑穗病。适宜甘肃省海拔1 900 m以下谷子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5号以F2代杂交组合200616 为受体进行回交,以外源DNA偃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域经过多年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4 — 2016年度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5.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6.50%。陇中5号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88~293 d,越冬率85%~94%。株高75.3~80.1 cm,穗长6.4~8.0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8~51粒,穗粒重1.7~2.6 g,千粒重37.2~48.5 g,容重781~790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45~150 g/kg,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6~316 g/kg。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85)。高抗蚜虫,抗蚜比值0。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固原、青海贵德、陕西宝鸡等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陇麦079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用鲁麦1号做母本,以自育中间材料TW98-829-1为父本进行杂交,应用系谱法水旱穿梭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在2011 — 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930.50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23%;在2013 — 2015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990.42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8.68%。株高95.8 cm,平均穗长6.5 cm,平均小穗数16.0个,平均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0.8 g,容重785.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21.7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4.07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02.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27.1 mL(14%水分基)。抗冻抗旱、抗逆性强、节水广适、抗倒耐瘠,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陇东广大山塬旱地、丘陵、阴湿山地,以及陕西长武和陇县,宁夏固原等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3号以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育抗条锈病、品质优异的品系D5815-5为母本,60077-6-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经不同生态区域鉴定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在2010 — 2012年进行的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468.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7.36%,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株高85~120 cm,穗长6.3~8.0 cm,千粒重43.0~47.5 g。容重807.6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65.6~168.0 g/kg,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22.0~379.0 g/kg,赖氨酸含量(干基)4.15 g/kg,沉降值(14%水分基)37.0 mL。经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免疫至高抗,成株期对HY8、水4及混合菌表现免疫至高抗,对条中32、水14(条中33号)、水7表现免疫。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1.094 5;抗寒性2级。适宜在甘肃定西、白银、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250~400 mm,海拔2 3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高海拔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生产上提供高产稳产、抗旱抗病、品质优良的糜子新品种。以糜子自育品种陇糜7号为母本、从宁夏农业科学院固原分院引进的品种宁糜15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后经多年系统选育育成的高产、抗逆的糜子新品种陇糜21号。2021年在甘肃省灵台县、会宁县、静宁县、华池县、陇西县、合水县等6个试点进行的生产试验中,陇糜1号平均折合产量3 619.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糜14号增产11.47%。在2021 — 2022年国家糜子品种糯性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3 391.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4号增产10.91%。该品种生育期104~113 d,株高148.3~167.7 cm,主茎节数6.2~7.7节。主穗长29.2~34.1 cm,侧穗。花序绿色,籽粒黄色,卵圆形,米色黄色。穗粒重7.0~8.3 g,千粒重8.0~9.3 g。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陕西省榆林、延安,内蒙古达拉特旗和宁夏固原等地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2号以旱大穗为母本,自育品系92品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株高90~120 cm,穗长6.5~7.5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21~53粒,千粒重31.5~51.5 g,容重784 g/L。含粗蛋白140.0 g/kg、赖氨酸3.9 g/kg、湿面筋222.0 g/kg,沉降值(14%水分基)25 mL,粗灰分(干基)18.3 g/kg,水分9.71%。条锈病2级,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为优质、抗病、抗旱的新品种。在2014 — 2015年度甘肃陇中片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872.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3%。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等地年降水量200~500 mm、海拔2 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紫苏新品系陇苏2012-8-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的基础上,利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经过连续5 a选育而成。2016 — 2017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 117.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苏1号增产18.57%。该品系生育期158 d,平均株高168.1 cm,籽粒灰褐色,千粒重3.59 g,单株产量74.81 g。田间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籽粒α-亚麻酸含量58.35%,含油44.66%,饱和脂肪酸含量19.4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8.56%,品质优良。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育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生态区种植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甘肃禾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系 NDSJ014为母本、自育系 NDSJ003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经多年试验鉴选,培育出了粮饲兼用型玉米优良杂交种禾盛209。在2018 — 2019 年甘肃省中晚熟水地A 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a 12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15 860.3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3%。该品种生育期141 d,活秆成熟。株高315 cm,穗长22.2 cm,穗粗5.2 cm,千粒重340.1 g。籽粒(干基)含粗蛋白79.2 g/kg、粗脂肪39.4 g/kg、粗淀粉 749.5 g/kg、赖氨酸 2.4 g/kg,容重777 g/L。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