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氮肥减施量下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的产量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探讨河西绿洲灌区氮肥减施对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为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氮素资源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研究基于2011年设置在武威绿洲灌区的玉米间作针叶豌豆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不施肥和习惯施肥 (N100) 处理为单作玉米,施用习惯氮肥量95%、90%、85%、80%和0%处理为玉米间作针叶豌豆。调查了2014—2019年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经济效益、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肥料贡献率。  【结果】  玉米针叶豌豆间作种植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而且这种增产优势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在85%常规氮肥用量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与N100基本相当,差异不显著,虽然玉米株高和茎粗会受到明显抑制,穗位和穗位比下降明显,但是成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却无明显变化,同时因为增收了1419 kg/hm2针叶豌豆干草和1637 kg/hm2针叶豌豆籽粒,合计收益增加3813元/hm2,增幅明显,而且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提高,氮肥肥料贡献率除2019年显著降低外,其余年份无明显变化。在80%常规氮肥用量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8.77%,但是同样因为可以增收1438 kg/hm2针叶豌豆干草和1569 kg/hm2针叶豌豆籽粒,合计收益增加2098元/hm2,增幅明显,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增幅达14.04%,氮肥农学利用率无明显变化,但是玉米的成穗数、穗粒数、百粒重、株高、茎粗、穗位、穗长、穗粗、氮肥肥料贡献率等降幅均达到显著水平。  【结论】  在河西绿洲灌区,长期进行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在玉米季减少15%的化学氮肥施用量不会造成玉米减产,由于同时收获了针叶豌豆干草和籽粒,整个体系收益提高,氮肥效率显著增加。在玉米季减少20%的化学氮肥施用量虽然会造成玉米减产,氮肥肥料贡献率下降,但是同样因为增收了针叶豌豆干草和籽粒,整个体系收益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氮、磷肥对裸燕麦子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裸燕麦青永久887(Avena nuda L. cv. Qingyongjiu No.887)为材料,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子粒产量与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分析了N、P肥对裸燕麦子粒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裸燕麦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及子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β-葡聚糖含量随施氮或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 90 kg/hm2、P2O5 90 kg/hm2处理下,裸燕麦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子粒产量均达最高值;在N 135kg/hm2、P2O5 90 kg/hm2处理,裸燕麦子粒β-葡聚糖含量最高。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经济施肥量为:N 90 kg/hm2、P2O5 90 kg/hm2。裸燕麦子粒产量Y (kg/hm2),可用其与N (kg/hm2)和P (P2O5,kg/hm2)肥间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估测。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品种甘春2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密度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加,小麦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而穗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小麦的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375万粒/hm2处理的产量最高,300万粒/hm2处理的次之,分别比产量最低的525万粒/hm2处理显著增加了4.12%、2.81%(P < 0.05)。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 < 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93,而籽粒产量与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97(P > 0.05)。通过关联分析可知,小麦种植密度与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穗数、产量、株高、小穗数、千粒重、穗长、穗粒数,表明受密度影响最大的性状因子是穗数。虽然小麦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大,说明合理密植仍是旱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本试验条件下,甘春27号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密度为375万粒/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陇东旱塬冬小麦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新模式,以冬小麦品种陇鉴111为指示品种,采用裂区设计,以宽幅沟播和平作条播为主区,优化施肥和不施氮肥为副区,研究了宽幅沟播对陇东旱塬冬小麦产量、氮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沟播显著影响旱地冬小麦籽粒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较传统平作条播平均增产10.3%~24.3%,且以推荐优化施肥(N 150 kg/hm2、P2O5 180 kg/hm2)增产效果明显。与传统平作条播相比,可促进冬小麦植株氮素养分吸收,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增加6.81、4.30 kg/kg,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了9.6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5%~19.6宜种植模式,以推荐优化施肥N 150 kg/hm2、P2O5 180 kg/hm2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用量包膜肥与普通肥对早熟油菜籽粒产量和油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相同用量的普通肥处理,包膜肥处理中B2(包膜肥用量为1 500 kg/hm2)产量最高,为2 066.9 kg/hm2,普通肥处理中A2(普通肥用量为1 500 kg/hm2)产量最高,为1 839.4 kg/hm2,B2较A2处理的产量提高12.37%;油分产量变化规律与籽粒产量一致,处理B2最高,为874.5 kg/hm2,比处理A2(油分产量为792.8 kg/hm2)提高10.30%,且包膜肥对油分产量的提高效率随着包膜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对产量贡献最大;包膜肥处理产量的稳定系数较普通肥处理小。综合油菜籽粒产量、油分产量及籽粒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在本试验所设处理中包膜肥用量为1 500 kg/hm2的B2处理较好,且株高、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下不同N肥用量的耦合试验研究表明,与单施N肥处理比较,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冬小麦的光合性能,提高小麦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秸秆还田下随施N量增加,小麦各时期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提高,但当施N量超过225kg/hm2,反而引起光合性能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配施N肥主要通过影响每hm2穗数影响产量,以秸秆还田配施N 225kg/hm2的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2009年建立的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于2013年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均衡施肥对夏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产量达到9 299.85 kg/hm2,NPK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NP处理的穗长、穗重与NPK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氮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籽粒的灌浆速率;氮对玉米穗位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最大,氮钾配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穗位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穗位叶丙二醛含量。合理配施氮钾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穗位叶光合效率,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施用氮肥是禾本科牧草种子高产的关键管理措施之一。为提高羊草种子产量,在人工羊草地上探讨施用氮肥对羊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为羊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试验于 2013~2015 年进行,以中科 2 号羊草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 ‘Zhongke No.2’] 为材料,设置 5 个氮肥处理水平,分别为 N 0、60、120、180、240 kg/hm2,氮肥在返青期 (4 月上旬) 和种子完熟后 (7 月下旬) 施入,两个时期各施 1/2,羊草种子完熟时测定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 【结果】 施氮量和年际对种子产量影响显著。随生长年限延长,羊草种子产量逐年增加。2013 年和 2014 年种子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13 年施用氮肥 104.9 kg/hm2 时羊草产量最高,为 395.2 kg/hm2,但氮肥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显著,2014 年施用氮肥 173.5 kg/hm2 时产量最高,为 857.8 kg/hm2,较不施氮肥显著增加 56.0%。2015 年种子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 180 kg/hm2 时种子产量达较高水平为 1865.0 kg/hm2,与施用氮肥 240 kg/hm2 差异不显著,较不施氮肥显著增加 206.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种子产量与抽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 r = 0.883, P < 0.01),抽穗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为 0.717,分蘖数对种子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为 0.689,且主要是通过抽穗数产生,抽穗数对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2013 年施用氮肥羊草抽穗数差异不显著,其后两年随氮肥施用量增加抽穗数的变化趋势与产量相同。三年连续施用氮肥使 2014 年和 2015 年抽穗数显著增加,对种子生产有利。施用氮肥显著增加羊草植株穗长、小穗花数、结实粒数/穗和结实率,而对千粒重和小穗数影响不显著。抽穗数与穗长、千粒重和小花数/小穗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随生长年限增加,羊草种子高产所需施氮量增大,羊草适宜施氮量为 104.9~180.0 kg/hm2,2013 年以施氮 104.9 kg/hm2 为宜,而 2014 年和 2015 年则以 180 kg/hm2 左右为宜。抽穗数是影响种子产量的最关键因子,不受当年施用氮肥的影响,而与前一年种子完熟后施氮量和 8~10 月降雨量相关。抽穗数增加导致的穗长、千粒重和每小穗花数减少,可以通过添加氮素来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苗峰  赵炳梓  陈金林 《土壤》2012,44(3):395-40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我国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冬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过程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挖掘不同耦合条件下的小麦产量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有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的趋势,但只有在施氮量为150和200 kg/hm2时,其差异达显著水平;当不施肥或施氮量为250kg/hm2时,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秸秆还田的增产率为6.34%~12.17%,这可能主要由于秸秆还田提高了籽粒千粒重所致,也可能与秸秆还田增加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地上部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有关。同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还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为作物养分吸收提供了肥力基础。与不施肥相比,单纯施肥导致的籽粒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增加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所致,但不同施肥量之间籽粒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当地常规施肥习惯有一定节肥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氮处理对济麦20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池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灌水有利于抑制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含氮量,延长旗叶功能期;开花期灌水和灌浆期灌水有利于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提高,以春季灌3水(春5叶露尖+开花+灌浆)最高;在180kg.N/hm2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千粒重、容重和穗粒数均高于270kg.N/hm2的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的含量,除球蛋白外,均以B3处理(灌春2叶露尖水和春5叶露尖水)最高;增施氮肥有利于谷蛋白含量的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以B4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灌浆水)最高,与B2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差异不显著;180kg.N/hm2处理的蛋白质产量高于270kg.N/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180kg/hm2的施氮量处理结合春5叶露尖灌水和开花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ASI法的滨海滩涂地水稻测土推荐磷、钾施用量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进行土壤测定和水稻肥料推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滨海滩涂地水稻推荐磷、钾施用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其它营养元素的施用量均在最佳推荐量条件下,ASI法测土推荐的磷(P2O5)、钾(K2O)最佳施用量(90 kg/hm2、105 kg/hm2)处理的水稻有效分蘖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是最佳的;且施磷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数,施钾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因此,运用ASI法对滨海滩涂地水稻进行测土推荐磷、钾肥的施用量是基本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啤酒大麦专用肥和新动力配施后不仅能够改善啤酒大麦的农艺性状和酿造品质,而且能够显著增加啤酒大麦的籽粒产量,提高氮磷利用率,其中苗期适量追施氮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全部基施。以基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 kg/hm2、追施新动力150 kg/hm2处理的啤酒大麦籽粒产量和氮磷利用率最高,产量达8 186.7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3 860.0 kg/hm2,增产率89.2%;氮、磷肥利用率分别为33.55%和19.23%,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0.04百分点和5.22百分点,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干旱处理与氮磷肥合用后小麦产量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变化,在盆栽条件下,以中麦8为试材,在设置3个氮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每施肥处理下于开花期再利用称重法设置水分适宜(W1,SRWC=75%)、轻度亏水(W2,SRWC=60%)和重度亏水(W3,SRWC=45%)3个土壤水分水平,研究了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花后土壤水分适宜相比,花后轻度亏水与重度亏水产量分别降低9.73%和15.55%,籽粒氮素积累量降低了3.41%和13.64%,醇溶蛋白含量降低了0.1%和1.1%,穗粒数、千粒重、籽粒磷素积累量、养分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清蛋白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磷素利用效率、球蛋白含量及谷/醇比呈相反的趋势变化,其中,磷素利用效率以W3最高,达81.76 g·g~(-1),显著高于W1和W2。增施氮磷肥,穗数、千粒重降低,籽粒养分积累量及其蛋白质组分含量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降低,其中,与F1(N 120kg·hm~(-2),P_2O_596 kg·hm~(-2))相比,F2(N 180 kg·hm~(-2),P_2O_5144 kg·hm~(-2))和F3(N 240 kg·hm~(-2),P_2O_5192 kg·hm~(-2))产量分别降低了7.23%和7.69%。土壤适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产量、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及养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谷/醇比提高;土壤重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磷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清蛋白含量及谷/醇比,提高了产量、籽粒磷素分配比例及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本研究结果为小麦产量和品质领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在不同灌水量下青稞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和最佳配比,研究不同灌水量下氮磷钾配施对青稞产量、品质的影响, 2018 — 2019年以春性二棱青稞品种陇青1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河西灌区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灌水为主区、施肥为副区并采用“3414”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对青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品质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各灌水处理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各项测定指标至少与1个其他指标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在相同氮磷钾配比下青稞平均产量全生育期灌水2次和全生育期灌水1次较全生育期不灌水分别显著增产59.5%、52.8%,灌水2次较全灌水1次增产4.4%;各灌水处理下,13个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显著增产,增产率分别为不灌水0.1%~26.2%、灌水1次0.9%~28.3%、灌水2次7.8%~22.7%,且施肥处理N2P2K3、N2P2K0和N3P2K2产量始终较高;各灌水处理下,氮、磷、钾施用量和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均能反应青稞产量与氮磷钾三要素之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下,青稞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N 189.11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186.75 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196.50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P2O5 61.69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48.77 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27.38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K2O 61.11 kg/hm2(全生育期不灌水)、60.60 kg/hm2(全生育期灌水1次)和77.44 kg/hm2(全生育期灌水2次)。整体而言,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降低,籽粒淀粉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升高。推荐该区春青稞生育期浇水1次,即于拔节期按1 500 m3/hm2灌入。在此水分条件下推荐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86.75、48.77、60.60 kg/hm2,此时青稞籽粒产量可达到4 355.24 kg/hm2。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水氮藕合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水氮互作下,其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增加;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状变化;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以处理W1200N200最高,单位穗数和籽粒产量以处理W1200N250最高。试验结果为晋南地区冬小麦的施肥和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施磷水平与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产量、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维持冬小麦持续高产的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施磷量,为冬小麦高效磷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8—2021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了连续3年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P2O5 0、90、180和270 kg/hm2 4个磷水平,分别记为P0、P90、P180、P270处理,研究了施磷水平对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磷素吸收与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施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1)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处理间均呈P270>P180>P90>P0,而穗粒数、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率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180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达9.8?10.2 t/hm2,比P90处理高17.3%~18.2% (P<0.05),与P270处理相比高出4.2%~11.5%,但差异不显著;(2)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冬小麦茎、叶、颖壳及穗轴和籽粒的磷含量处理间多呈P270>P180>P90>P0;籽粒磷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180水平下籽粒磷积累量最高,为57.0~61.1 g/m2;与P90相比,P180处理显著 (P<0.05) 提高了籽粒磷积累量,提高幅度为27.7%~39.0%;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磷农学利用效率均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与P90相比,P180、P270水平下冬小麦磷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40.0%~41.1%和35.3%~36.1%、62.1%~64.7%和58.6%~62.8%,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施磷水平呈线性相关,小麦产量与施磷水平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年施P2O5 194.2~197.4 kg/hm2时最佳土壤有效磷含量25.5~25.8 mg/kg,产量最高为9752~10349 kg/hm2。  【结论】  适宜的施磷量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和成穗数,提高茎、叶、颖壳及穗轴的干物质和磷素积累量及向籽粒的转移,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在供试区域,获得冬小麦最高产量的施P2O5 量为194.2~197.4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5.5~25.8 mg/kg。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为去除分蘖(设处理A:于抽穗前期去除所有分蘖;B:于抽穗前期去除平均分蘖的1/3;C:于抽穗前期去除平均分蘖的1/2;D:于抽穗前期去除主茎,留侧茎及其余分蘖;E:对照)的方法对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两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B和处理D两个冬小麦品种的总生物量和有效分蘖生物量均比相应对照高;各处理主茎的穗长、穗重、穗粒数和粒重与对照相比均以处理A最大,但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分蘖的穗长、穗重、穗粒数和粒重处理B和处理D均比相应对照大,处理A和处理C均比相应对照小.初步肯定冬小麦至少有1/3的分蘖是冗余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灌溉定额、绿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河西绿洲灌区带田小麦、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探寻适合灌区带田的水肥管理模式。【方法】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处理为灌溉定额,设三个水平为4500、6000和7500 m^3/hm^2;裂区处理为绿肥,设两个水平为不种绿肥和种植绿肥;裂-裂区处理为化肥,设两个水平,为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化肥处理氮、磷、钾肥料用量分别为N 525 kg/hm^2、P2O5 150 kg/hm^2、K2O 90kg/hm^2。【结果】与4500 m^3/hm^2的灌溉定额相比,6000 m^3/hm^2和7500 m^3/hm^2的灌溉定额极显著增加了小麦和玉米的籽粒产量及其收获指数,增加了小麦和玉米籽粒的氮磷钾吸收量及其养分收获指数,小麦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生理效率和玉米籽粒产量形成的氮磷钾生理效率;极显著降低了小麦百公斤籽粒氮需求量和玉米百公斤籽粒氮磷钾需求量。绿肥种植与否对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种植绿肥极显著降低了玉米籽粒的收获指数和钾收获指数。灌溉定额4500 m^3/hm^2与种植绿肥交互作用下,玉米磷收获指数最低;灌溉定额6000m^3/hm^2与种植绿肥交互作用下玉米磷收获指数最高。种植绿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百公斤籽粒氮磷钾需求量,显著降低了玉米百公斤籽粒磷钾生理效率。4500 m^3/hm^2灌溉定额下种植绿肥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的胁迫程度,导致玉米百公斤籽粒氮、磷需求量显著增加,对钾的需求量极显著增加,磷生理效率显著下降,钾生理效率极显著下降。【结论】灌溉定额是河西绿洲灌区带田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籽粒氮磷钾吸收量和氮磷钾收获指数、百公斤籽粒氮磷钾需求量和氮磷钾生理效率的决定因素。亏缺灌溉定额(4500 m^3/hm^2)下,种植绿肥会降低小麦/玉米带田籽粒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在6000 m^3/hm^2的灌溉定额下,建议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应配合种植绿肥,提高产量和肥料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保持土壤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十分必要。本文研究了保水剂、氮肥与磷肥对多年生牧草西北羊茅种子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为西北羊茅合理施用肥料和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青海省海北州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进行,供试材料为建植三年的西北羊茅。试验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包括2个保水剂用量 (0 和30 kg/hm2,表示为PM0、PM30);2个施氮量 (N 0和60 kg/hm2,表示为N0、N60);4个施磷量 (P 0、60、75 和90 kg/hm2,表示为P0、P60、P75和P90),共16个处理。测定了种子产量及产量性状 (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千粒重、生殖枝数和单位面积籽粒数等)。【结果】1) 单独添加保水剂对西北羊茅种子产量无明显影响,但与氮肥、氮磷肥互作显著影响种子产量。不论单独施用还是与磷肥和保水剂配合,施氮处理西北羊茅种子的产量降低16%~48%。施磷显著增加西北羊茅种子产量,提高幅度28%~49%。N0PM30P90组合处理种子产量最高,达560 kg/hm2,N60PM0P0组合最低,仅260 kg/hm2。P75与P90处理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P60和P0处理。2) 保水剂主要增加了单序籽粒重,最大增幅达29%。N60处理羊茅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千粒重、生殖枝数降低幅度为12%~18%,单位面积籽粒数最大降幅为50%。氮肥与保水剂互作降低生殖枝数和单位面积籽粒数的幅度分别为24%和34%。随施磷量增加,单序籽粒重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单序籽粒数和单位面积籽粒数;各产量性状均在施磷量75~90 kg/hm2时有较大值。3) 与种子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单位面积籽粒数 (0.847)、生殖枝数 (0.822) 和单序籽粒重 (0.76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枝数 (0.637) 和单序籽粒重 (0.518) 两个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4) 磷肥偏生产力随施磷量增加显著降低,而磷肥农学效率差异不显著;N60显著降低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结论】多年生西北羊茅种子产量受氮、磷影响较大,受保水剂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会降低单位面积籽粒数,进而显著降低种子产量。施磷可以显著增加生殖枝数和单序籽粒重,提高种子产量。因此,在供试区域,羊茅草种子生产不建议施用氮肥或单独施用保水剂,推荐保水剂30 kg/hm2与磷肥75 kg/hm2配施以提高种子产量和磷肥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尿素形态对水稻生长及发育的影响,并应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研究了水稻的氮磷肥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氮肥是水稻产量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施尿素使水稻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穴穗数等各项生育指标都有显著增长;大颗粒尿素对上述各项生育指标的影响又优于普通尿素,并最终在产量上比普通尿素增产显著。但高施氮肥使成穗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受影响。应适量施氮肥,并配合施磷肥。宁夏灌区水稻的最大利润施N肥量为168kg/hm2,施P2O5量为47 5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