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油15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油2号为母本、秦油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过轮回选择而育成的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在2014 — 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1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 990.0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6.07%。籽粒芥酸含量41.60%,硫苷含量136.71 μmol/g(饼),含油量41.52%。抗寒耐旱,高产稳产,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高油丰产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不育系05-329A为母本,以恢复系05-334为父本配制的白菜型冬油菜三系杂交种。在2010 — 2012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391.00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产量2 168.25 kg/hm2)增产10.27%。该品种田间表现生长优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含量为46.3%,硫苷含量为179.63 μmol/g,含油率为45.34%。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类似生态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8号是以自育品系酒0403 F2为母本、宁春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846.6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78%。2016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805.1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7.82%。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2.6 g/kg、湿面筋33.1%(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24.0 mL。适宜在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等生态条件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酒春9号是以巴丰5号为母本,E46-2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14 — 2015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817.4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6.4%。2016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773.2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7.7%。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3 g/kg,湿面筋30.4%(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24.0 mL。适宜在甘肃酒泉、张掖、武威、白银等生态条件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酒166是以自选系酒071为母本,以外引系7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4 — 2015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酒166有9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 10 4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0.13%。2016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中,酒166平均折合产量9 367.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1.4%。酒166籽粒含粗蛋白93.3 g/kg、粗脂肪42.5 g/kg、粗淀粉736.2 g/kg、赖氨酸2.9 g/kg。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红叶病。适宜在甘肃省高海拔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杂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402A(保持系2402B)为母本、恢复系C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5 — 2016年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817.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7.49%。陇油杂1号含油率44.57%、硫苷含量10.28 umol/g、芥酸含量0.12%。恢复率95%左右,生育期120 d。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在甘肃省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不同配比对冬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冬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更显著。以施精鸡粪(干重)7 500 kg/hm2、尿素1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处理的冬油菜越冬率为98.56%,较对照不施肥提高9.37%;折合产量为2 575.04 kg/hm2,较不施肥对照提高550.00%;水分利用效率为5.80 kg/(hm2·mm),较对照提高了504.17%。所有施有机肥的处理折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说明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是提高冬油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甘肃自育优良玉米新品种较匮乏、外引玉米新品种对甘肃的生态条件较难适应且退化严重的问题,张掖市博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用重离子辐照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育种方法,以自育自交系BT052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057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了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丰玉3号。2012 — 2013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5 621.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7%。其中2012年平均折合产量16 536.0 kg/h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4%;2013年平均折合产量14 706.0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3%。2014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6 122.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8%。丰玉3号在甘肃省张掖市春播生育期132 d,株高273 cm,穗长21.0 cm,穗粗5.2 cm,出籽率88.8%,千粒重347.7 g。容重734.2 g/L。丰玉3号籽粒(干基)含粗淀粉766.0 g/kg、粗蛋白89.7 g/kg、赖氨酸3.1 g/kg、粗脂肪36.9 g/kg,属高淀粉玉米品种。该品种高抗茎基腐病和瘤黑粉病,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矮花叶病和红叶病。适宜在甘肃、新疆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陇黄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的以晋豆23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572.28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9.17%。2015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501.7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09%。陇黄2号田间表现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大豆黑斑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385.3 g/kg、粗脂肪(干基)204.2 g/kg,品质优良。陇黄2号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间套作带状复合种植。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的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9个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以冠油杂81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4 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14.46%;其次是华油杂137,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9.23%;圣光167、黔油早1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85%、4.54%。4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丰产及适应性好,可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以下的高寒阴湿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