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金属离子对生物质发酵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金属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规律,以混合菌群发酵产氢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考察了7种金属离子对生物质发酵产氢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及相互关系对发酵产氢影响的综合比较,获得以下结论:促进混合菌群发酵产氢的金属离子组成为:Fe2+ 20 mg/L,Zn2+ 0 mg/L,Ni2+ 1 mg/L,Mg2+ 10 mg/L,K+ 100 mg/L,Fe3+ 100 mg/L,Mn2+ 1 mg/L;H2与CO2、总产气量存在显著的正比关系,与糖利用率无直接关系;以PDB(马  相似文献   

2.
以菊芋粉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伦记  董英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263-268
利用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能发酵菊芋未水解糖液高产乙醇的特点提出了以菊芋粉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新工艺。在摇瓶中考察了原料预处理方法、原料浓度和初始pH值对乙醇发酵的影响,进而在5 L发酵罐中考察了未调控pH值和恒定pH值与通气情况对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pH值为4.0;100目筛分的菊芋粉发酵效果良好,115℃灭菌处理优于121℃,在此条件下,菊芋粉浓度200 g/L时,乙醇产量达到66.58 g/L,理论转化率为85.88%;发酵液pH值下降对乙醇发酵没有影响,通入适量氧气会导致乙醇产量的下降,这表明粟酒裂殖酵母进行乙醇发酵时不需要供氧;通入氮气保持厌氧环境不能显著提高乙醇产量,不通气进行乙醇发酵也达到高的转化率,因此在工业生产中,不必保持厌氧发酵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菊芋粉补料发酵进行了试验,补料至菊芋粉终浓度为300 g/L,发酵终点乙醇浓度为94.81 g/L,理论转化率为81.54%。这些研究工作,为以菊芋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锰对板栗实生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短期培养模拟研究法,在5个Mn2+浓度(0、 0.905、 1.810、 2.715、 3.620 mg/L)处理下,通过测定板栗实生苗木的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苗高、 根颚直径、 根系、 生物量与叶片矿质元素等指标,研究了Mn 2+对其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Mn 2+浓度为0~3.620 mg/L范围内,随Mn2+浓度增大,板栗实生苗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叶绿素含量、 苗高、 根颚直径、 根重和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Mn 2+浓度1.810和2.715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2)与CK相比,Mn2+增加了苗木对锰的吸收,但抑制了对钙、 铁、 铜的吸收,随Mn2+浓度增大,叶片磷、 硼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钾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3)相关分析显示,叶片锰含量与钙、 铁、 铜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与磷、 钾、 硼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综上,当Mn2+浓度为1.810和2.715 mg/L时均能显著促进板栗苗木的光合及生长; 但Mn2+浓度不宜过高,大于2.715 mg/L则抑制其生长,不利于矿质元素的均衡吸收。  相似文献   

4.
合成气/CO发酵制备燃料乙醇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新技术,为促进C.autoethanogenum在该技术中的应用,对C.autoethanogenum的乙醇发酵工艺及过程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utoethanogenum代谢木糖的产物以乙酸为主,只产生少量乙醇;与无机氮源相比较,C.autoethanogenum在含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菌体浓度高。在3 L发酵罐中进行C.autoethanogenum的批式发酵试验,采用木糖生长-CO发酵两步法,乙醇主要在CO发酵阶段产生,最高乙醇质量浓度为1.71 g/L;发酵罐经改进之后,采用CO一步法发酵,虽然得到的菌体浓度降低了,但是发酵时间延长,最高乙醇质量浓度达到7.36 g/L,而乙酸质量浓度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均低于1.1 g/L。此外,研究发现发酵液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与乙酸/乙醇产物分布密切相关,尤其是pH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C.autoethanogenum发酵CO生产乙醇的中试放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选育出一株耐高温乙醇发酵菌株对于提高乙醇发酵效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分离自烟叶腐解物中的耐高温乙醇发酵菌株HN-1进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N-1菌株为东方伊萨酵母,能够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发酵生产乙醇,但不能利用木糖、半乳糖等。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8℃,乙醇发酵的合适温度范围为38~45℃,且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乙醇生成速率加快,发酵时间缩短。38℃乙醇发酵的最适葡萄糖浓度为120 g/L,乙醇产量为58.19 g/L,乙醇产率为0.460 g/g。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乙醇产量为20.74 g/L,乙醇产率为0.468 g/g,达到葡萄糖理论转化率的91.6%。该研究为生物乙醇的高温发酵提供了宝贵的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汽爆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同步糖化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纤维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温度37℃、pH值4.8、底物15%(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Tween-20 0.15%(质量分数)、纤维素酶用量30 U/g、酵母用2%的葡萄糖溶液活化,接种量5‰(相对底物干质量)、培养基的组成:KH2PO4 2.5 g/L,(NH4)2SO4 2.0 g/L,MgSO4·7H2O 0.15 g/L,CaCl2 0.35 g/L、发酵时间60 h为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乙醇的最优工艺条件,该条件下乙醇的体积分数为2.85%,乙醇得率达理论值的88.12%。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酵母缺陷型(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为亲本菌株,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电击方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对得到的融合细胞进行木糖发酵验证,通过检测发酵液中乙醇的含量,筛选出1株产乙醇的重组酵母菌株。利用该重组酵母进行木糖、葡萄糖共发酵,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27~30 ℃,pH 5.5~6.5,发酵组分为4%木糖、3%蛋白胨、2%酵母浸粉和12%葡萄糖,发酵周期40 h,结果重组酵母可发酵木糖,木糖消耗速率明显低于葡萄糖,乙醇浓度为72 g/L。  相似文献   

8.
甜高粱茎汁及茎渣同步糖化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甜高粱秸秆乙醇生产中茎汁和茎渣的利用,以甜高粱茎汁及其渣为发酵原料,对茎汁茎渣混合原料同步糖化乙醇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PB)筛选设计试验筛选出影响甜高粱茎秆渣汁同步糖化乙醇发酵的显著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生产的乙醇产量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以乙醇产量为指标,试验所得甜高粱茎秆渣汁同步糖化化乙醇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6.58℃,混合纤维素酶添加量=23.5(FBU/m L)/35.25(CBU/m L),甜高粱渣汁质量体积比为8.2%,理论预测乙醇产量为89.2%,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乙醇产量为88.98%,平均质量浓度,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为提高甜高粱茎汁及茎渣混合原料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和提高发酵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茎秆固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开发新型生物质能源,研究了用甜高粱茎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pH值、酵母营养盐对甜高粱秆固态发酵乙醇产率、起酵速度和发酵周期有显著影响;而酵母类型和装料系数只影响乙醇产率和起酵速度,对发酵周期无明显影响。试验中当装料系数为80%、pH 3.5、采用丹宝利酵母,添加营养盐2进行发酵时,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为22℃或25℃,营养盐添加量为0.02%,酵母接种量为0.08%,在此条件下发酵,最高酒精度可达6.6%(V/V)。该研究结果为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菊芋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菊芋幼嫩枝条腋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进行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采用75%乙醇表面消毒20 s和0.1%HgCl2 6 min的处理方式较好;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继代增殖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1 mg/L较好;壮苗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08 mg/L最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2 mg/L,生根率达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