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东门林场某分场5年生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贮存量及其季节动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5种营养元素贮存量随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季节尾巨桉人工林细根营养元素贮存量大小次序为夏季(6.514kg·hm-2)秋季(6.452kg·hm-2)春季(5.089kg·hm-2)冬季(4.524kg·hm-2);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相应为夏季(13.920kg·hm-2)秋季(11.523kg·hm-2)春季(3.620kg·hm-2)冬季(2.902kg·hm-2)。  相似文献   

2.
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位于漳州平和7年生的3种相思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和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3.0936),黑木相思其次(3.0649),卷荚相思最低(2.2430);而与物种数目无关的Shannon均匀度指数则以黑木相思最高,表明其物种组成比较均匀;3种相思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相似性指数均在0.5~0.75之间,表现为中等相似;在3种相思人工林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大(55.30%~68.28%),其它组分依次为:根(14.72%~19.30%)>皮(10.59%~10.82%)>枝(3.96%~9.19%)>叶(2.42%~8.39%);3种相思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卷荚相思(6.69 t.hm-2)>马占相思(6.24 t.hm-2)>黑木相思(4.21 t.hm-2);3种相思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卷荚相思(75.21 t.hm-2)>黑木相思(49.19 t.hm-2)>马占相思(48.22 t.hm-2)。对3种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布格局的比较研究表明:卷荚相思生产力高,适宜在闽南山地营林生产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4年生的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的养分特征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中N、P、K、Ca、Mg含量差异显著,其月动态也不同.1999年,木荚红豆人工林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N、P、K、Ca、Mg分别为61.568、1.766、23.219、33.929、6.604 kg*hm-2,落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木荚红豆N和K年归还量明显比针叶林的大,这对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的N、P、K、Ca、Mg总归还量间的月动态相似,均在3月和8月出现高峰,以3月最高,以1月最低;各组分养分归还量的月动态与总归还量略有不同,养分总归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黄冕林场6年生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的生物量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生物量分别为0.576、0.765、0.624、0.391thm-2和0.416、1.482、1.256、0.288t hm-2,年平均分别为0.589和0.861thm-2,两树种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但厚荚相思的季节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尾巨桉。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大坪村湖内,采用样地法对50年生油杉人工林凋落物进行为期1 a的定位监测,研究油杉人工林凋落物及其碳氮归还规律。结果表明:油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5629.60 kg·hm~(-2)·a~(-1),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形态,即2014年10月和2015年5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碳元素含量月动态比较稳定,碳元素平均含量介于469.306~498.817 g·kg-1之间;而氮元素含量受油杉生理活动的影响,月动态变化较大,氮元素平均含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51倍;碳、氮元素含量大小排序均为叶枝杂。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578.325、68.434 kg·hm~(-2);落叶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54.40%、55.01%;落枝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36.26%、35.87%;其它杂物凋落物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9.34%、9.12%。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闽南沿海山地开展相思树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从成活率及保存率指标可看出,台湾相思和马占相思适应性较强,保存率高,卷荚相思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而黑木相思、厚荚相思适应性较差。从树种生长量来看,生长最好的为马占相思;其次为卷荚相思、厚荚相思;表现较差的为黑木相思,最差的为台湾相思。从多重比较分析可得出,马占相思与台湾相思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卷荚相思、厚荚相思、黑木相思生长量差异性不大,但与马占相思、台湾相思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广西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5种微量元素(Fe,Mn,Zn,Cu和B)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征以及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木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树叶>枯枝>干皮>活枝>树根>干材,各组分中微量元素Mn含量最高,其次是Fe,zn和B,以Cu最低;2)林地土壤微量元素Fe含量最高,其次是Mn,Zn和B,以Cu最低;3)4,7和11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微量元素的总贮存量依次为13.953,22.357和28.835 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贮存量占47.37%~58.6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微量元素贮存量分别占14.76%~23.54%和26.63%~29.10%;4)4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微量元素贮存量主要集中在树叶和树枝,7和11年生则主要集中在树干和树根;5)3个林龄林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依次为1.536,1.750和1.652 kg·hm-2a-1,林木各组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树干>树枝或树根>树叶>树皮,同一组分各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Mn>Fe>Zn(B)>Cu;6)3个林龄林分微量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5.423,5.862和5.273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3.771,4.112和3.737 kg-hm-2a-1,利用系数分别为0.821,0.479和0.312,循环系数分别为0.695,0.701和0.709,周转期分别为1.753,2.979和4.522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红锥天然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其凋落规律,对广西容县40年生红锥天然林样地1年内(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集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凋落物总量为6603.67 kg·hm-2,叶、枝和杂物凋落量的比例分别为58.30%、25.86%和15.84%。凋落总量、叶和杂物凋落量的月动态变化规律均为双峰型,峰值出现在3月和9月;而枝凋落物量月动态出现三个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8月、11月和3月。叶和杂物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格局表现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凋落高峰,春季凋落量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N,P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亚热带森林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氮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1。模拟氮沉降2年后,4种不同氮沉降水平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1008.83,1164.10,1147.30和976.47kg·hm-2,表明低中氮处理(N1,N2)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凋落物量,而高氮处理(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叶凋落物中C,N元素含量随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C/N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经不同氮沉降处理后,凋落物C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474.70,544.07,538.55和474.02kg·hm-2,N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7.21,8.56,9.03和9.04kg·hm-2,P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1.17,1.24,1.32和1.09kg·hm-2,说明与N0处理相比,氮沉降显著提高N元素的归还量,而N1,N2处理提高C,P元素归还量,N3处理对C归还量影响不明显,但降低P的归还量。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值顺序为:小枝>(21.11 Kj·g-1)>花(20.96 Kj·g-1)>球果(19.91 Kj·g-1)>枝条(19.89 Kj·g-1);凋落物去灰分热值的顺序为:小枝(22.19 Kj·g-1)>花(22.18 Kj·g-1)>枝条(20.87 Kj·g-1)>球果(20.63 Kj·g-1).整个林分的能量归还量为294.55 GJ·hm-2·a-1,其中小枝占主体,归还量为215.79 GJ·hm-2·a-1,其次是枝条66.07 GJ·hm-2·a-1,再次是果7.66 GJ·hm-2·a-1,花最小5.02 GJ·hm-2·a-1,各月的能流变化与凋落物生物量相似.  相似文献   

11.
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与贮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3个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生)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为455.4~494.5 g·kg-1,各器官碳素密度表现为:皮>干或叶>枝>根;同一林分中各层次碳素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0~80 cm土层中碳素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3个年龄阶段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为117.63,176.70和202.08 t·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25.67%,46,10%和50.91%,灌木和草本层分别占1.82%,1.65%和1.62%,土壤层分别占69.84%,49.62%和44.59%,凋落物层分别占2.68%,2.34%和2.88%;3个年龄阶段林分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10.66,15.70和12.55 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7.54,12.14和9.36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0.17%,74.14%和74.58%;凋落物层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312,3.56和3.191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0.17%.74.14%和74.58%.  相似文献   

12.
海南麻竹林凋落物及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海南麻竹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动态.结果表明:麻竹林凋落物全年总量为6 862.8 kg·hm-2.N、P、K、Ca、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74.847、3.264、25.921、45.924、11.902kg·hm-2,大小顺序为:N>Ca>K>Mg>P,养分总的年归还量是161.858kg·hm-2·a-1.凋落物分解失重率达95%的分解期为11.59个月,每年产生的凋落物全部归还于土壤.  相似文献   

13.
在孟加拉吉大港丘陵地区,调查了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3种人工林(7年生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林、15年生大叶相思林和18年生混交林)和1种天然林的森林凋落物及其对土壤性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总的有机质积累随人工林树龄增加而增加,但是年积累量随之降低.在同一植被类型内,不同坡位新鲜或部分分解的凋落物有机质累计量变化较大,坡底部有机质积累量最高,沿着山坡向上逐渐减少.在15年生大叶相思人工林内,土壤整合有机物积累量变化趋势与新鲜或部分分解有机质积累量变化趋势相反.在7年生和15年生的大叶相思林以及18年龄的阔叶混交人工林内,新鲜、部分分解和完全分解(含土壤整合有机质)有机质总生产速率分别是2554.31、705.79和1028.01kg.ha-1·a-1,新鲜凋落物有机质在3种林分中的生产速率分别是38.23,19.40和30.48 kg·ha-1·a-1.3种人工林和自然林内,平均新鲜凋落物的有机质积累占有机质产出总量的32.45%,部分分解凋落物占13.50%,而全分解整合土壤有机质占54.56%.森林土壤酸度随凋落物分解阶段的深入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灰木莲、巨尾桉和厚荚相思3种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变化,为制定相应的营林措施提供参考,对3种8年生人工林0 ~ 20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的土壤微生物总量为灰木莲>厚荚相思>巨尾桉.同一树种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是:灰木莲林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巨尾桉林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厚荚相思林地秋季>春季>冬季>夏季.(2)3种林地土壤的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特征表现为细菌最多,真菌数量最少,但在不同季节里有变化.灰木莲林地和厚荚相思林地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巨尾桉林地;而巨尾桉林地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春夏两季均大于另外两种林地,但秋冬两季则是3种林地中最少的.(3)3种林地的土壤蛋白酶活性在春季基本持平,但在夏季和冬季的差异却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种林地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在夏季和冬季出现两次高峰,冬季的酶活性最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分析表明不同树种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以及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大叶、厚荚、卷荚、马占和黑木等5种不同品系相思木材的灰分、综纤维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多缩戊糖、木质素、相对结晶度等主要化学组成及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5种不同品系间相思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异及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品系的相思木材中大叶相思、厚荚相思和马占相思木材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而厚荚相思与卷荚相思、黑木相思之间,马占相思与卷荚相思之间以及卷荚相思与黑木相思之间的主要化学组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性。大叶、厚荚、卷荚、马占和黑木相思木材的综纤维素含量分别为:71 25%、70 84%、75 47%、72 38%和71 77%;α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5 30%、46 47%、50 15%、46 48%和43 99%;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2 83%、24 12%、18 54%、21 98%和20 77%;相对结晶度分别为:58 74%、43 36%、43 42%、39 74%和41 89%;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为:22 02%、21 20%、22 73%、22 00%和26 20%;聚戊糖含量分别为:22 98%、21 20%、24 68%、23 20%和24 72%;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为:5 78%、5 38%、6 13%、6 20%和6 25%。  相似文献   

16.
通过11年来对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米槠林和甜槠林群落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结果表明: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3 879.45 kg·hm~(-2),年际波动显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变化曲线为双峰形,夏季和冬季为两个峰值季;树枝、树叶、花果、树皮、碎屑等5个组成部分以落叶占比最大,年平均落叶量占凋落物总量的72.15%。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相同土壤条件下的琉球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氮素及有机碳素、地表凋落物量、枯枝落叶量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琉球松纯林的地表凋落物层氮、碳平均贮量分别为133kg·hm- 2 和 7199kg·hm- 2 ,混交林则分别为 10 5kg·hm- 2 和 6 14 3kg·hm- 2 。然而 ,混交林地表 10cm矿质土层的氮、碳贮量则显著高于纯林 ,氮素比纯林多 4 93kg·hm- 2 ,碳素多 5 5 5 4kg·hm- 2 。在 30d的实验室培养实验中 ,混交林表层土壤的氮素矿化速率高于纯林 18% ;而且 ,混交林的落叶和土壤的碳氮比值亦明显低于松纯林。混交林土壤的年平均矿化氮素 (NH4 NO3- )浓度高于纯林 2 2 %。与松纯林相比 ,混交林通过枯枝落叶年平均氮素归还量多 4 3 7kg·hm- 2 ,碳素归还量多 16 5 5kg·hm- 2 。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氮素归还量 ,主要是混交林的针叶含氮含量较高以及大量的高含氮量的阔叶落叶所致。上述结果充分说明针阔混交导致了林分氮素循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川西亚高山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07年7月~12月采用收集框法研究了森林凋落物量以及N、P、K养分归还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凋落量(2 090.47 kg·hm-2)比针叶林凋落量(1 189.59kg.hm-2)高出43%,林分凋落动态和归还动态呈单峰型,其高峰都出现在10月份。混交林中阔叶对凋落量的贡献达69%。同时,阔叶的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的养分归还量。混交林和针叶林养分归还量都表现为N﹥K﹥P,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林。在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具有更强的自肥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卷荚相思试验林凋落物产量的收集与分析,试验林每年生长量的测定与计算,综合分析表明:①2~5a卷荚相思试验林在2003~2005年3a中,回归林地的凋落物产量为12208 kg/hm2,平均每月回归1017kg/hm2。②以整年计,3~5a生卷荚相思林分全年凋落物(枯叶)产量最高月份都出现在10月份,最低月份都出现在3月份。2003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1411 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16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74kg/hm2。2004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1216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8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20.7kg/hm2。2005年最高月份凋落物产量为647.8 kg/hm2,最低凋落物产量为56 kg/hm2,全年平均每月凋落物产量为322.6kg/hm2。而且,随着林龄的增加,凋落物最多的月份的凋落物产量也越来越少。③凋落物年度总产量与林分树高生长量以及胸径生长量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长,树高、胸径生长由快变慢,而每年每增加1m树高以及1cm胸径所需要的凋落物却是越来越多。④凋落物年度总产量与林分材积生长量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长,材积生长由快变慢,而每年每增加1m3所需要凋落物产量的是越来越少。从中可以知道凋落物产量的升降虽然对材积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定位观测的数据,探讨了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分解过程中碳素释放率.结果表明,14~16年生杉木人工林平均每年约有1 201.24 kg*hm-2凋落物,其中以针叶为最多,占凋落物总量的69.8%,其次是小枝,占24.54%,落果和其它碎屑物质仅占5.63%.不同组分的碳素含量高低顺序排列为:针叶>落果>碎屑>枯枝,变异系数在3.36%~8.24%之间.针叶、枯枝的碳素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其释放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针叶中碳素的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枯枝中碳素的释放速率.凋落物中碳素的释放规律与总干物质的分解速度并不完全一致.杉木人工林年凋落物碳素释放量约为149.25 kg·hm-2a-1,占凋落时碳素量(548.24 kg·hm-2a-1)的27.22%.经一年的分解后,针叶释放碳素量为120.12 kg·hm-2a-1,占总释放量的81.03%,枯枝、落果及其它碎屑释放碳素量为29.13 kg·hm-2a-1,占总释放量的18.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