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干旱区马铃薯生产布局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高原干旱区的天祝县境内海拔高、气候冷凉,具有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为全面提升天祝县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市场竞争力,以天祝县县域不同生态区域马铃薯生产为评价单元,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天祝县马铃薯生产格局及其在金强川片、哈溪片、莫科片、朵什片、松山片五大自然区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天祝县马铃薯具有明显的分散性特点。整体来看,随着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不断演化,在空间上马铃薯生产向朵什片、哈溪片、金强川片和莫科片等四大优势区域集中,在海拔2 300~2 600 m、年降水量350~450 mm区域形成了以东坪、西大滩、华藏寺、哈溪等为主的优势区域,且聚集效应愈来愈明显。建议在充分依托天祝县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构建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优质马铃薯优势产业带、产销服务体系、农业技术培训体系,以发挥天祝县资源优势,实现天祝县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岷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地力评价成果,选取9个影响马铃薯生长的评价因子,将岷县马铃薯适宜性生长区域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区面积达21 665.24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27%;适宜区面积为21 567.96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3.08%;勉强适宜区面积为5 146.49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0.28%;不适宜区面积为1 688.5 hm2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37%。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洮河沿岸的中寨镇、梅川镇、茶埠镇、岷阳镇、十里镇、清水乡、西寨镇、寺沟乡、禾驮乡,宜建立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区,特别是脱毒种薯繁育区及专用型薯生产开发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河西地区马铃薯种薯繁育、机械化生产、商品薯贮藏、加工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是:积极开发与主粮化相适应的品种,提高脱毒种薯繁育水平;严格执行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程序,加强种薯质量监管;鼓励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贮藏设施建设,开展贮藏技术研究;开展马铃薯主食食品开发研究;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种薯繁育。经过5年多的努力,石柱县初步建立起以"技术支撑科学化-种薯生产规模化-市场经营专业化"为一条龙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石柱县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合重庆市万州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万州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等。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下寨65号、闽薯1号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万州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抗病、优质专用品种相对缺乏及产量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SS-35折合产量最高,为35 704.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23%;京张薯1号、陇薯20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4 784.40、34 34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分别增产12.26%、10.83%。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综合性状优良、商品薯率较高,较抗病毒病和环腐病,块茎晚疫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陇中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当地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抗病性弱、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宁薯19号、 陇薯11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9 245、37 3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87%、10.27%。综合分析认为,宁薯19号、陇薯11号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幅度大,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在陇中旱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周峰 《南方农业》2015,(3):46-47
双膜马铃薯栽培技术是一项对马铃薯种植具有显著促进效果的技术。基于此,结合双膜马铃薯的含义,联系现实情况讨论了双膜马铃薯栽培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施肥不科学、种薯精选不科学、收获时间不适宜以及种薯未消毒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双膜马铃薯栽培出发,探索解决措施,如选用优良品种、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种薯催芽、科学施肥、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加强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  相似文献   

10.
结合既有的文献资料分析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基质的应用进展,论述了无土栽培基质的主要作用和应用优势,对于有机基质、无机基质和复合基质的特性做了具体分析,并研究了基质在马铃薯种薯繁育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甘肃省中部(陇中)不同灌溉条件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在中部灌溉区和雨养区对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9号、天14-6-55、中薯22号、青薯10号、陇薯16号5个品种(系)产量高,综合性状较优,其中,中薯19号、天14-6-55、中薯22号、陇薯16号可在甘肃省中部雨养区推广种植,中薯19号、青薯10号、中薯22号、天14-6-55可在甘肃省中部灌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黔中山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以兴佳2号为对照,将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鄂马铃薯4号产量最高,为2 384.0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4.54%;中薯20号产量为2 217.5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5.84%;中薯8号产量为2 003.9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68%,这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黔中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山丹县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马铃薯制种大县,在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推动甘肃省河西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河西走廊“薯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分析了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质量监管体系、繁育体系、新品种开发应用、营销体系建设等视角提出了发展对策: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种薯质量;加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持续巩固产业基础;推进新优品种研发,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完善贮藏体系,稳步提升种薯贮藏能力;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种薯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广西夏季繁育马铃薯脱毒原种的栽培技术,为今后在广西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奠定基础,对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全程机械化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米拉为对照,引进8个新品种开展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及产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薯9号、渝昌薯1号、渝薯7号和渝昌薯2号可作为优质中晚熟品种推广;费乌瑞它可作为优质早熟品种推广;红美可作为优质彩色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功能菌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和"冀张薯12""紫色马铃薯""大西洋"3个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张北冷凉坝上地区施用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品质、土壤速效磷钾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增加3个品种马铃薯的产量(P0.05),其中"冀张薯12"产量增幅最大为24.54%,其他2个品种产量平均增幅仅为6.96%;可以改善马铃薯的品质,尤其是紫色马铃薯,其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320.21%,29.40%,7.12%(P0.05)。此外,菌剂施用调控着整个生育期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种植"大西洋"和"冀张薯12"的土壤施用菌剂后速效磷钾含量高于对照且在中后期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提高了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平均增幅为37.52%和32.30%。总之,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适用于冷凉张北坝上地区马铃薯种植,且对"冀张薯12"的促生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先斌 《南方农业》2013,(Z1):10-13
马铃薯是重庆市巫溪县第一大粮食作物,2012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8533.3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6%;马铃薯总产折合原粮80600t,占粮食总产的33.9%。巫溪县脱毒马铃薯种薯利用率达70%以上;现有马铃薯鲜薯加工企业1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达20000t;农村家庭户户从事马铃薯脱水加工,年处理鲜薯近30000t,产品6000t;年外销原原种2000万粒,原种5000t。马铃薯产业发展链型完整,构建了科技支撑体系,独特的品牌文化悄然形成。但是,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基础条件、繁育能力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加强三级种薯基地建设,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开展增产技术攻关,提升商品薯基地档次,整合资源扶持龙头,提升马铃薯加工能力,加强合作创建品牌,提升巫溪马铃薯影响力,打造马铃薯特色,提升巫溪马铃薯文化,同时必须完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保障体系"一系列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甘肃马铃薯种业发展水平,攻克种质创新难关,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了马铃薯种业在甘肃省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瓶颈,确定了种业强省的思路、策略及目标,围绕种质资源、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提出构建新型育种主体、突出商业化育种、科研平台与繁育基地水平提升建设、种薯监督管理、品牌打造及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定西旱作区推广的富锌马铃薯品种,以陇薯7号为对照品种,在垄上微沟栽培模式下对不同富锌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4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8 83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2%,陇薯12号、定薯3号、陇薯11号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减产1.5%、9.9%、10.0%。陇薯14号生育期田间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好,薯块含锌量高,是定西旱作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富锌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